肝癌--究竟是什麼傷害了你的肝--微生物篇

今天來細數各種可致肝癌的病毒、飲料和生活習慣。

這篇是微生物篇,所以主要講B型肝炎病毒 (HBV, Hepatitis B Virus)和C型肝炎病毒 (HCV,Hepatitis C Virus)。

關於酒精、吃隔夜飯等生活方式的話題,請跳轉 #醫學生鯨魚 查看《肝癌——這些雷區你踩了嗎》——生活習慣篇。

-------------------------------

有看鯨魚前幾篇的朋友應該知道,病毒致癌的機制基本上都是因為病毒持續地破壞和損傷特定細胞,使得正常細胞變異成癌細胞地機率大大增加。

HBV和HCV也一樣,他們攻擊肝細胞,使得我們的肝臟一直處於被破壞和被修復的過程中。在這種慢性炎症的情況下,正常的肝細胞隨時都會黑化、隨時演變為肝硬化 (Cirrhosis),然後肝癌。

事實上,也並不是所有的HBV感染都會發展成慢性B型肝炎 (Chronic Hepatitis B)、從而導致癌症。更多的情況是,就算症狀表現得非常嚴重,患有急性B型肝炎 (Acute Hepatitis B)的患者仍然能夠恢復得很好。

僅有1%的病人會從急性B型肝炎發展為慢性B型肝炎。但是別小看這1%!在馬來西亞就大約有100萬人正處於慢性B型肝炎的感染中,比全國這1年多以來感染COVID的人數還要多!而全部肝細胞性肝癌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病例之中,80%都是因為慢性B型肝炎所導致的。

-------------------------------

一般上,成人從急性B型肝炎發展成慢性的情況較少見,更多的是出現於嬰兒和兒童身上,這也是為什麼嬰兒剛出世就要注射B型肝炎疫苗的原因。

鯨魚就曾經在醫院見過一位年輕的病人因為嬰兒時期沒有註射過B型肝炎疫苗而在30幾歲的時候就出現肝硬化的情況。

剛進入病房第一眼就能看見他枯瘦且發黃的臉,連當時菜到不行的鯨魚都能看出來他的肝絕對有問題。

對於這種肝臟已經出現不可逆損傷的病人,目前醫學是沒有辦法完全解決問題的。只能用各種手段讓病人延長生命,並等待有合適的肝臟出現,讓病人進行肝移植。而病人能否撐到可供移植的肝臟出現,則完全聽天由命。

就算是移植肝臟後,病人也需要長期服用抑制免疫系統的藥物,避免排斥的出現。

--------------------------------

與HBV相比,HCV稍微少見,但是這並不代表HCV就不可怕。雖然HCV更少見,但是一旦染上HCV,則其預後卻要更加的糟糕。

HBV只有1%的人會發展為慢性B型肝炎,而HCV則有75-80%機率發展為慢性C型肝炎。最可怕的是,C型肝炎雖然在剛被感染的時候會有些症狀,但通常在短時間內就會自動消失,留下HCV潛伏於肝臟中,持續地繼續破壞肝臟,以至於好多人其實都不知道自己已經染上了C型肝炎。

若干年後發現身體不對勁時,才慕然發現自己的肝臟已經出現硬化、甚至已經演變為肝癌了。

截至2019年,馬來西亞大約有40萬人患有慢性C型肝炎,而其中只有1%的人接受了治療。就問你刺激mou?

--------------------------------

但是值得慶幸的是,HBV和HCV並不會輕易傳染,他們主要通過血液的接觸來傳染。

除了懷孕時母親-胎兒間的傳染外,血液接觸的方式包括共用針筒,或者接受來歷不明血液的輸血作業等。除了小心避免被傳染外,定期的身體檢查也能輕易地檢驗出自己是否被HBV或HCV感染了。雖然被感染,但是在不可逆的肝損傷出現前就及時配合醫生,積極治療,預後還是很好的。

最後,下一篇《肝癌——這些雷區你踩了嗎》——生活習慣篇,請跳轉 #醫學生鯨魚 查看 xD

#不體檢會死人的你知道嗎
#今年你體檢了嗎
#醫學生鯨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