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酵菌酸

台灣沸沸揚揚的食物中毒事件,店主是馬來西亞人。目前可以確定的是死者體內有 #米酵菌酸,目前案件調查正往這個方向做。

米酵菌酸會出現在發酵出錯的【椰子製品】中,比如50~70年代在印尼,每年都有吃tempeh中毒的事件,每年都會死幾十個人,因為這種tempeh是用大豆+椰渣來發酵的,又叫tempeh bongkrek,而米酵菌酸的英文Bongkrekic acid就來源於這種tempeh,

但常吃tempeh的各位不需要擔心,現在我們常見的tempeh的發酵法沒有用到椰子,菌種也是純化後的了,所以tempeh中毒的案例也很少聽到了。

.
.
.

這毒素名叫做【米酵菌酸】,所以也跟【米製品】有關係,

中國東北的傳統食物【酵米麵】,是用玉米或高粱米發酵做的,以前也是時不時發生中毒事件,一直以來都認為是發霉的黃麴毒素造成的中毒,但直到70年代才發現是另一個菌,於是取名【酵米面假单胞菌】,

順帶一提,之後在80年代,做過對比後,發現跟印尼的那個tempeh的菌是同一個,產生的毒素也是同一個。

非洲莫桑比克2015年也發生過在一場喪禮上喝了污染了的【小米】釀的啤酒,死了75個人的案件。

.
.
.

而另一個大家更為熟悉的,吃了【浸泡多天的木耳】造成食物中毒死亡的案例裡面,

其實這裡面的“兇手”也是米酵菌酸。

所以我們從這裡也能知道,這種毒素跟 #黃麴毒素 一樣,是高溫沒辦法破壞的,所以要避免中這種毒,就只有注意食材的新鮮度,

也就是我每次說的,不論有沒有隔夜,任何食物在放進嘴前都要觀察一番,眼睛看看有沒有發霉,鼻子嗅看看有沒有臭酸。因為這是一種由菌產生的毒素,雖然毒素本身無色無味,但菌還是可以感覺出來的,如果有不正常,最好還是丟掉。

如果你有在家自己做發酵的興趣,那最好是跟一個真正的老師學過,並且也要注意原料的來源和安全性。

.
.
.

雖然剛剛我拿米酵菌酸跟黃麴毒素來比較,但是他們的致病原理是不一樣的,

米酵菌酸的作用是shut down你細胞裡的線粒體,線粒體是產生能量(ATP)的工廠,這就會造成 #器官衰竭,所以他不會致癌,而是造成立即性的傷害,死亡率大概是40%起跳,在某些案例甚至高達70~100%。

而這次的事件,究竟是哪一個環節出錯,造成有米酵菌酸,目前還在調查,總之餐廳內的食材比如果條(果條是米或是玉米做的)、醬料(可能有椰漿或椰絲),都有嫌疑。

至今,調查結果還沒出來,各位可以等等,不要好像某些霉體那樣為了博流量太快下定論。

#知識就是力量

#食品衛生安全

#預防勝於治療

ps:目前經過調查,店內的粿條樣本都沒有檢驗到米酵菌酸。所以醬料的嫌疑就更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