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ged

產品

A collection of 55 posts

多知識 少上當
網myth碎碎念

多知識 少上當

1,諾貝爾獎只會頒給活人,不會頒給成份,也不會頒給產品。 === 2,2006年的諾貝爾獎生理醫學獎是跟【雙股RNA干擾產生基因沉默】有關,這是一種基因現象,可以看作是一種基因編輯工具(或技術),使用得當可能可以用在治療一些疾病上, (理解有限,歡迎各大神給予指教,感激不盡) 跟GABA 一點毛關係都沒有,而且只是喝一些飲品是達不到這個現象和效果的。 === 3,該產品的主公司應該是不會這樣亂講話的,我覺得這應該是個別經銷商亂來亂講。 #諾貝爾獎系列 [https://www.facebook.com/hashtag/%E8%AB%BE%E8%B2%9D%E7%88%BE%E7%8D%8E%E7%B3%BB%E5%88%97?__eep__=6&epa=HASHTAG]

輸血補充法
網myth碎碎念

輸血補充法

有些人搞不清楚特定有效成分是需要經過特定路徑才可以吸收的, 比如原本用來塗的,你用來吃,就會沒有用, 比如原本用來吃的,你用來注射,可能還會危害生命, 比如原本用來吃的,你用來塗,那就是浪費。 === 我舉個例子就好: 如果一個人已經沒有血了,再下去就要死了,這時候我們就要輸血給他,這是一個常識,應該可以理解,對嗎? 但今天一個人跳出來跟你講,他們用了什麼德國科技(我不懂為什麼一定要德國)製造出來的,FDA approved的(我也不懂為什麼德國的東西要FDA approved)血液產品, 只要用吃的,就會讓身體補充滿血, 然後拿出另一個血液軟膏,號稱只要塗在皮膚上,這些血就可以均勻吸收, 兩個一起搭配,這個人就不會失血而死了,不用那麼多消毒手續,也不用忍受插針輸血之苦,優惠價99999。 === 你覺得: 1,這玩意兒會有用嗎? 2,如果玩意兒有用,為什麼我們還要每3個月每半年捐血? 3,如果這種東西比輸血還好還有效還方便,為什麼還會輪得到他們來賣?直接賣給醫院不就好了? === 如果下次突然間又出什麼神奇的本來是注射的變塗抹的,塗抹的變成吃的,吃的變成

認知和知識
網myth碎碎念

認知和知識

有些人在講自己的產品成分幾厲害的時候,有時候會隨便(好啦可能不是隨便找的,可能是很努力找的,也可能是上頭給的)丟一篇paper出來,講:“你看這個研究都有講了” ok,我承認這一招很好用,因為一出80%的人就都會信了,因為80%的人看不懂paper。 === 面對這種情形,你有沒有懊惱過? 別擔心,林老師今天教你一招,如果下次你遇到這樣的事情,有人拿paper來丟你臉上講東講西, 這時候你可以勇敢的點進他給你的paper,然後看那個是in vitro還是in vivo的研究, in #vitro [https://www.facebook.com/hashtag/vitro?epa=HASHTAG] ,是【在玻璃瓶裡】的意思,也就是細胞實驗, in #vivo [https://www.facebook.com/hashtag/vivo?epa=HASHTAG] ,是【在活體中】

【防疫碎碎念 二】:看標籤買消毒產品
養身良然

【防疫碎碎念 二】:看標籤買消毒產品

看標籤買消毒產品。 為了避免民眾買到不適用的消毒產品,新加坡的國家環境局網站(NEA.GOV.SG)公佈了一系列消毒產品公民眾選擇和參考,這一表我國衛生部也有參考借鑒了,有興趣的朋友可到我國衛生部和新加坡環境局的網站上下載。 值得留意的是,網站中除了把推薦的消毒產品的牌子列出來,也還有把每個產品的有效成分和有效成分的含量和濃度列出來。這其實就是告訴我們,買東西不要只看牌子,產品成份更重要。 一個牌子可以有一系列不同種類的產品,如果只看牌子買,很容易就買到不適用的同品牌但不同系列的產品。看產品成份的做法,不止選購清潔用品,選購日常食品時也適用,這也是我一直以來鼓吹的採購方式。 看產品成份雖然麻煩,但只要認真一段時間就可以習慣了,這樣的努力帶來的回報是以後買到“不對的”產品的機會將會大大降低,不止省錢,也降低了買錯產品造成沒有效果甚至帶來傷害的窘境。 要留意的是,該表中建議的清潔用品,都只適用於清潔家中環境和器具的殺菌消毒,不能直接作用於人體。但我還是看到有人買到新加坡環境局建議的清潔用品後還沾沾自喜的拿來洗手,看得我直搖頭,可見他沒有看清楚表中寫的注意事項。 安全的洗手用品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