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ged

網myth碎碎念

A collection of 1307 posts

劉太醫 劉弘章
網myth碎碎念

劉太醫 劉弘章

麵粉姨奉為教科書一般的【劉太醫談養生】,引起了我極大的興趣,所以我就去找了一下, 不看還不知道,看了笑到我肚子痛,真是本奇書,或是說yy小說也不為過。 1,這本書的作者 劉弘章,自稱是明朝太醫劉純的後人。而這位後人在2008年因為非法行醫+賣假藥被抓了, . . . 2,書中講明朝太醫劉純因為有功被朱棣封為安亭侯,賜尚方寶劍,有先斬後奏之權,並且活到126歲,結果這麼厲害的人物,這麼大件的事卻一點都不見史冊記載, 朱棣封的侯總共15個,個個有名有姓,裡面沒有劉純,也沒有安亭侯。 甚至明朝也沒有名叫劉純的太醫,就算有,也是太醫而已哦,又不是封疆大吏,要什麼先斬後奏之權哦?拿尚方寶劍幹嘛蛤? . . . 3,書中講朱棣的皇后徐皇后是乳癌病逝,但史冊也沒有這個記載,也是這本書講的罷了,這本書還直接給了徐皇后一個 徐儀華 的名字,但實際上史冊中,徐皇后的名字其實是不詳的。 而這個bullshit內容也被其他人利用,變成有個道士來給徐皇后【懸絲診脈】,然後治好了她的乳癌。 乳癌治好了,但是人走了,這道士也不簡單。 . . . 4,書中講,鄭和服侍朱棣,

咖啡
網myth碎碎念

咖啡

一杯水250ml,10杯水2500ml, 一個成年人體內的血含量是4000~5000ml, 喝兩杯咖啡就要噴掉你一半的血量, 在座的咖啡狂魔原來都是乾屍。 . . . 咖啡利尿是真的,但不至於這麼恐怖蛤,頂多就是一下子喝很多,比如短時間內喝1000ml,就可能讓水流失多一點,但也是一點罷了,不至於這麼恐怖, 另外,所謂利尿,也有另一個情況是比較容易想小便,平常可能膀胱要滿到60%才會有尿意,喝咖啡後可能30%就會想小便了,但實際其實沒有流失很多水份。 #張嘴就來蛤 #咖啡 #帶腦上網

新聞真假報導
網myth碎碎念

新聞真假報導

台灣新聞可以是廣告,可以是鬧劇,可以是症痣宣傳工具,可以是洗腦劑,可以是腦殘製造機,可以是行車記錄器播放器,可以是歌舞廳,可以是網友說的話复讀機,總之就不是真正意義的新聞作用, 【少小不讀書,長大當記者】這句話最早也用在諷刺台灣霉體的。 如果你真的看到一個台灣新聞有吸引你的標題,我奉勸各位最好是去找原文來看。 . . . 所以,真相是: 龔院長和他的團隊提出的想法是【癌症可能是一種新陳代謝疾病】, 但這個研究真正意義是:他們發現了“癌細胞有自己的新陳代謝機制”, 而這個發現的意義是:往後可以研究出抑制癌細胞的這個代謝機制的藥物,來讓癌細胞沒辦法攝取糖份,讓癌細胞餓死。 這就好像在你的嘴上貼了一個封條,讓你沒辦法進食,讓你餓死的概念。 而且,更重要的是,研究也有提到,這藥物不會影響正常細胞攝取糖的能力,所以不會讓正常細胞餓死。 報導的影片中,龔院長說的其實也是這個意思,但經過天才的剪輯,就變成“不吃糖就可以抑制癌細胞生長”的意思了。 我沒有馬賽克龔院長,是因為他也是受害者。 . . . 而且,這還只是【想法】,標題裡還有【可能】,結果到了霉體的標題,就變成”台灣

癌症真的不會基因遺傳嗎?
網myth碎碎念

癌症真的不會基因遺傳嗎?

我來發幾個靈魂拷問好了: 1,如果癌症跟基因沒有關係,那Angelina Julie是吃飽太得空?還是出於個人興趣?才把她的乳房和卵巢拿掉的? . . . 2,如果癌症跟基因沒有關係,那還分什麼三陰性乳癌和三陽性乳癌?還去check什麼Her 2、ER 2、PR的基因突變?莫非這些都是現代醫療的陰謀?其實這檢查是不需要的? 不知道如果有人真的聽信了洪孩兒的這些若智言論,然後錯過治療黃金機會,他會不會負責? 啊~還是又是那句“不是我講的蛤~是這個教授講的蛤~有事找那個教授~” . . . 3,一個用ppt做出來的圖,連實際研究的material and methods都沒有,就可以推翻癌症跟基因的關係? 還好我有找原文的習慣,我看到的情況是,這作者先用一個青蛙細胞的實驗模型來證明細胞核是可以移植的,然後再用各種in vitro test來證明移植癌細胞的基因到正常細胞並不會讓正常細胞癌化。 而且這些研究都是1960年代到1980年代的研究,然後有一點點相關知識的我們都知道in vitro test是不足以證明體內發生的事情的, 總之就很神奇,明明現在都有各種基因工具可

大腸癌這麼多貓膩嗎?
網myth碎碎念

大腸癌這麼多貓膩嗎?

這篇 #仙喊抓仙 的垃圾文案可以廢物利用,不只針對這個仙家,以後各位只要看到同等level的發言的也都可以認證為仙家,一起來學學: 1,紅肉確實是大腸癌的風險因子,但前提是你的【飲食不均衡,少吃菜】,那風險就會提高,仙家確實會怪肉,也會反過來說專家講肉都不能吃,因為仙家不只有一種,笨蛋不只有一種。 而真正的專家是跟你說適量吃,均衡吃,是沒問題的。 就算已經是大腸癌患者也一樣。 . . . 2,油也是【份量和品質】關係,如果你都吃煎炸燒烤回鍋到黑黑黏黏的那種over cooked的油,那當然會提高風險,而且不只是大腸癌的風險,大部分其他癌症的風險也會提高, 只有仙家才會不顧品質好壞,目的是製造對立來割韭菜。 . . . 3,紅肉和油還有點道理,扯到【鹽】就搞笑了, 因為跟大腸癌有關的鹽並不是你加在菜裡鹹鹹的或是仙家為了賣快一點鼓勵你泡水來喝的那種鹽,而是【化合物】的意思, 比如硝酸鹽和亞硝酸鹽,但也要跟胺類物質反應後,形成【亞硝胺】,才是致癌物質, 胺類物質在【不新鮮的肉類】比較多,所以要避免同時食用。 . . . 4,

168斷食法提高91%死亡率?
網myth碎碎念

168斷食法提高91%死亡率?

有被168轟炸了嗎? 是這樣的,美國心臟協會(AHA)日前發表了一篇文章,標題是:【8小時限時飲食會使心血管死亡風險提高 91%】,文章內容還直接提到了168間歇性斷食法, 於是,各媒體就出現了諸如【美國心臟協會最新研究證明168斷食法提高91%死亡率】之類的新聞標題。 有人歡喜也有人愁,也有人裝到很義憤填膺那樣指責現代醫療沒事找事。 其實不論什麼情況,看到這種聳動的標題,最好都是花點時間找原文來看,再來判斷這消息是真是假,是不是有參考價值, 不用急,更不用看到標題就以為理解了一切。 . . . AHA是說,研究人員觀察了20078人並得出了做168可能會讓心血管疾病死亡率提高91%的結論, 但這裡面有幾個問題,我娓娓道來: 1,他們分析了2003年到2018年這15年間,20078人的飲食樣本, 但168斷食法開始在全世界流行的時間是2015年前後,這代表這篇研究分析的樣本們的所謂8小時限時飲食並【不是自願行為】,更可能是因為生活形態被動形成的飲食形態,比如可能因為貧窮、加班到廢寢忘食、生病胃口不好等造成的, 而不是為了什麼養身和減肥; 然後這數據是2003到

燕麥真的這麼恐怖?
網myth碎碎念

燕麥真的這麼恐怖?

呵呵呵,不學無術已經不足以描述這些人了, 來一條一條闢謠唄~ 1,各位知道含有皂苷的最出名的東西是什麼嗎? 答案是人蔘,人蔘皂苷的名頭響的咧~還越多越好咧~ 然後到燕麥就變成毒物,幾厲害~ 老話一句蛤~拋開劑量扯毒性就是扯蛋。 . . . 2,這只是用一個被人盜過無數遍的老舊影片來當作“證據”, 事實是你連那些被磁鐵吸著的金屬是不是拍影片的人自己加進去的都不知道, 但就算真的有重金屬也不是用這個方式來測的,是要用儀器test, 而且你以為所有重金屬都有磁性咩? 還有,【含有重金屬】和【重金屬中毒】是兩個不同概念,比如鐵也是重金屬,但同時也是身體必要的礦物質,攝入超過才會中毒。 或是要特定結構的重金屬才有毒性,比如三價鎘是有益的元素,六價鉻有毒。 ok? . . . 3,現在什麼農作物沒有農藥啊? 而麵粉姨推崇的稻米的農藥會比燕麥少? 還有這裡他們有提到燕麥是基因改造的(GMO),但其實燕麥目前都【沒有】GMO的品種。 還有啦,有GMO的農作物難道就代表他們同種的就都是GMO嗎? 那麵粉姨推薦的米是真的有GMO唷~那是說麵粉姨在推薦吃GMO食品咯?

越甜的水果 vit c越低?
網myth碎碎念

越甜的水果 vit c越低?

vit C的正式名稱叫做ascorbic acid 抗壞血酸,味道確實是酸的,但是: vit C是酸的,不代表越酸的水果vit C越高; 不酸的水果也不代表vit C不高; 以前酸,現在不酸的水果,也不代表vit C減少了。 這是因為,水果的酸味是源自於檸檬酸、蘋果酸、琥珀酸、醋酸等,這些【有機酸】的濃度越高,種類越多,水果就越酸。 而vit C的含量和酸,跟這些酸比起來,基本微不足道。 . . . 其實【一般人】以為越酸的水果vit C越高,是一個誤會來的,因為商業廣告通常都會用檸檬和橙之類的柑橘類水果來代表vit C, 比如,柑橘類水果中,橙和檸檬的vit C算是很高了,含量是53mg / 100g, 但是番石榴的vit C含量是228mg / 100g,是橙和檸檬的4倍以上, 正常人應該都能吃的出來檸檬比番石榴酸得多的多吧? . . . 其次,越來越甜的水果我本身也不是很喜歡,

考古與現今的差別
網myth碎碎念

考古與現今的差別

最近洪孩兒開啟新天賦,人類學和考古學,但一如既往的,是連半桶水都不到的程度。 這裡提個醒,壁畫裡面的人都沒有穿褲子,你也可以跟上; 壁畫裡面的人都沒有手機,你也可以跟上; in facts,壁畫那個年代的人類平均壽命35歲不到,你也可以跟上。 遠古人類飲食的話題有不少可以討論的地方,今天多說一點: 1,遠古人類是有天突然天上來了個神,發明了農業,人類才開始吃碳水的嗎? 當然不是,農業時代之前是【狩獵採集時代】,而不是純打獵,也就是除了捕獵動物,還有採集植物的果實和根莖可食部位,而植物來源的食物,主要提供的就是碳水。 所以動物和植物食物能提供的蛋白質、油脂、碳水類,這三者都是很重要的,並沒有說誰比誰高級。 也沒有說遠古人類只吃肉。 以遠古人類的牙齒來看,其實幾萬年前人類吃最多的還是植物,因為牙齒磨損的比較平整。 . . . 2,你會看到壁畫都是畫狩獵,主要是因為打獵的畫面【比較英勇】,而且【比較少見】, 少見的意思就是即便是在狩獵採集時代,這些場面也不是每天可以看到的。 比如外出狩獵還有分季節,比如雨季,動物比較容易留下腳印和痕跡,獵人比較容易追踪,同時氣溫比較低,

寶寶不建議喝水?
網myth碎碎念

寶寶不建議喝水?

首先,6個月以前寶寶因為都是喝奶的,所以確實【不建議】喝水,這一點沒錯, 但是這也要看量,切記,沒有看劑量就講毒,那是耍流氓。 因為新聞中沒有提到家婆究竟給寶寶喝了多少,所以我們也沒辦法確定是不是真的就是水中毒, 或是,家婆給的量根本不是所說的“一點點”, 或是,寶寶進醫院和長大後生病的原因可能跟水沒關係, 老實說,這3個情況都可能有。 . . . 另外我覺得更重要的是,新聞的評論區有很多人說有給過寶寶喝水都沒事,哪裡有這麼誇張? 我只能說,我們是說不建議喝水,因為沒必要,如果有必要的時候,4到6個月內的寶寶餐後給10到30ml是可以接受的(你可以拿量杯來看看,這其實很少), 4個月以下就真的不要給了, 記得,如果一定要給,要看情況,同時也要看量,超過了,【危險係數】就提高了。 #水中毒 #知識就是力量 #寶寶營養 === https://www.facebook.com/100065252091765/posts/788772813307781/?mibextid=rS40aB7S9Ucbxw6v食在分享的詳細說明

黃豆的蛋白質
網myth碎碎念

黃豆的蛋白質

我實在告訴你們,gluten只對gluten intolerance的人有害,而對一般人來說,它就只是一種蛋白質而已, 而且,普通麵粉的gluten也就8~11%,最高含量的麵粉也就14%左右, 他們這個45%的數據不知道是夢到的還是骰骰子骰出來的。 #狐扯防彈衣 #麵粉 #知識就是力量 ps:黃豆身為蛋白質食物,蛋白質也“只”含36%,這不知道哪裡來的仙家牌麵粉單是麩質就超過黃豆的蛋白質含量了,還不飛天?

小朋友蛀牙
網myth碎碎念

小朋友蛀牙

【而不是什麼麥芽糊精】 你就算是都給小朋友喝鮮奶甚至是母奶,只要口腔衛生沒有照顧好,小朋友一樣會蛀牙。 這種找一個替死鬼來怪的做法,這幾年是越來越流行了蛤~ 不過我不是牙醫,我沒辦法教小朋友的牙齒保健,這部分歡迎牙醫朋友來分享,或是我之後找到願意分享的牙醫朋友再來分享也行。 #牙齒保健 #預防勝於治療 #奶 https://www.facebook.com/100061274199506/posts/940842377968227/?mibextid=rS40aB7S9Ucbxw6v吐嘈加映

第一口咬30下
網myth碎碎念

第一口咬30下

電台時間比較緊沒辦法講太多,整理一下第一口花10秒咬30下的重點: 1,給你的頭腦足夠的反應時間,讓口水、胃酸、腸胃蠕動都做好準備,減少消化負擔 2,咀嚼次數可以幫助口水分泌,口水裡的澱粉酶可以幫助消化 3,吃飯很快的人可能這10秒內就已經吞3口食物了,就很容易在整個吃飯流程吃太多,增加熱量攝取 4、如果第一口有肉,30下也可以把肉咬到更小,消化負擔更進一步減小 5,當然最漂亮的是每一口都咬30下,但是每一餐每一口都30下很多人就做不到了, 所以第一口就好。 #好好吃飯 #預防勝於治療 #先求有再求好 https://www.facebook.com/share/r/BZbJJxaUMNysoKUL/?mibextid=0VwfS7eight fm的節目內容

吃菜大量會要洗腎?
網myth碎碎念

吃菜大量會要洗腎?

先不論這位醫生有什麼爭議,我單就這個短影音的內容來討論就好,不然討論不完。 首先,分享這個短影音的人是要表達【吃菜洗腎】,但稍微仔細看就知道他是在講這些蔬菜如果【大量】【生吃】,就有可能造成腎壞掉。 所謂大量是600g, 一般人一天可以吃到300g我們都要偷笑了,你用【600g】來講蔬菜有害,那叫做 #被害妄想。 . . . 再來,短影音很容易被斷章取義,所以這種知識型的影片我們最好是去找原版的完整內容來看,於是我就看到了2個問題: 1,如果是短期吃過量某些食物造成的急性腎衰竭的洗腎應該是洗一段時間就可以了,不至於像報導說的那樣要【洗一輩子】, 2,醫生說的生吃案例我找不到,相似案例倒是有,比如2餐吃大量(沒有說多少)的馬齒莧後發生急性腎衰竭,但他是清炒來吃的,不是生吃, 另一個案例,是有十多年【自己抓草藥】來吃的習慣的大爺,有天肚子不舒服,就把馬齒莧煮水當水喝來【清熱解毒】,然後毒沒有解到,就進醫院了, 這兩個案例都不是生吃,也不是洗腎一輩子,而是洗腎一陣子之後腎功能恢復正常了就可以不用洗了。 他們的共同點都是腎裡面有很多草酸鈣結晶,造成的腎出問題,所以確實是草酸

不學無術
網myth碎碎念

不學無術

麵粉姨之所以為麵粉姨,就是因為為了抹黑麵粉,麵粉姨可以張口就來, 其實要知道你的麵粉麵包炒麵有沒有黃麴毒素,很簡單的,做testing就可以了,但麵粉姨沒有這麼做,而是選擇無中生有,因為無中生有不用花錢就可以收穫韭菜,何樂而不為? 這裡吐嘈幾個點,讓你們可以用這篇垃圾文廢物利用,順著這些思路訓練自己的思維。 . . . 1,麵粉的價格有貴有便宜,那是因為有些有政府津貼,有些沒有, 漂白也不是為了掩蓋壞掉的事實,而是漂白可以延長保存期限,沒漂白的那些是更容易發霉和臭油的, 不要聽到漂白就害怕,麵粉的漂白是一種加速的熟成過程,就算沒有人工漂白,麵粉也是會慢慢變白的(這就是為什麼你看到的所謂無漂白麵粉也通常是白色的)。 也因為沒有漂白比較容易壞,所以儲藏條件比較嚴格,倉儲壓力比較大,成本就比較高,於是就比較貴, 這跟有沒有發霉沒有必然關係。 還有,用價格來衡量產品品質在我國是不夠聰明的做法,覺得貴就是好的,是 #韭菜思維。 . . . 2,麵粉最常見的發霉原因是【儲藏不當】,而且是買了之後在家儲藏不當,廠家受到的監督比那些張口就來的人想像中的嚴, 所以只要你買回家後有

超重與肥胖
網myth碎碎念

超重與肥胖

有些50%讓人興奮,比如新年大減價 有些50%讓人氣憤,比如阿雞大減刑 有些50%讓人擔憂,比如體態大變型 總之,我國蟬聯東南亞最胖之國,而我們的教育一邊吃著加10包糖的sambal,一邊講吃肉會胖,鼓勵低脂奶,把脂肪當成洪水猛獸。 #肥胖最大的傷害是造成三高和心血管疾病 #而心血管疾病是第一名煞手 #癌症只是第二名 === 原報導:https://codeblue.galencentre.org/.../nhsi-2023-over.../...).

三秒定律不靠譜?
網myth碎碎念

三秒定律不靠譜?

吃飽得空,來認真一下, #三秒定律 “3 seconds rule”是說食物掉在地上如果三秒內拿起來還可以吃, 這個定律確實不靠譜,但也不是用這種方式來推翻的,因為這種培養方式簡單來說就是把原本【很少】的細菌,【培養】到肉眼可見的【多】。 紅色的部份是 #培養基,是供應營養和原料給細菌繁殖的地方, 上面那些圈圈圓圓圈圈則是細菌繁殖到一個數量後形成的群落,叫 #菌落, 每一個菌落在一開始可能只有單一一個細菌老祖宗,是經過營養,環境和時間的培養後,才長成這樣的。 . . . 所以,如果你是直接像吃布丁那樣舀圖片中的菌來吃(圖中這種培養基會加agar agar),那你很大可能會食物中毒,因為上面的菌【很多】,a lot。 但如果原本那塊掉在地上的食物的菌很少,那這【單兵】是熬不過你的口水和胃酸的,所以你根本不用擔心吃壞肚子。 (就像另一個場景,單兵和幾億士兵可以弄出人命的可能性是天差地別的) . . . 圖中的做法還有另一個問題:就算沒有掉在地上,食物表面上本來就有的菌也可能在幾天後造成這樣的效果, 甚至完全沒有食物,你把培養皿的蓋子打開幾分鐘,空氣中的落菌(在空氣中

綠色的雞精粉?
網myth碎碎念

綠色的雞精粉?

第一次看到這種雞精粉是一兩年前在某國的視頻網站上,這鮮豔的綠色真的是震驚了我的小心臟, 跟一般人擔心的不一樣,這綠色其實不算人造色素,而是天然的蔬菜萃取物的顏色, 不過你不要誤會,這所謂蔬菜萃取物不是什麼抗氧化植化物什麼的,而是是從蔬菜中萃取出來的 #味素 成份,然後不特別處理掉綠色的部分而已。 比如分享的【素g粉】其實就是綠色的,而它的蔬菜ingredient是蘆薈、蘆筍、芹菜。 所以這種綠色雞精粉你也可以簡單理解為是【雞精粉+素g粉】調和成的【雞g粉】。 . . . 那麼,為什麼要弄成這綠色?據說是為了 #健康。 至於是因為綠色看起來健康,可以讓人加多點? 還是因為綠到不開胃,所以加少一點,從而達到健康的效果? 就不得而知了。 #知識就是力量 #吃貨日常 #shopping

調味粉的鈉
網myth碎碎念

調味粉的鈉

試著比較這三者,你會發現其實並沒有誰比較好誰比較不好的問題, 這些調味素的味道來源其實都是【氨基酸+鈉】,大家比較熟悉的【MSG】,是monosodium glutamate,也就是一個谷氨酸+一個鈉, 但調味素並不是只有MSG這一種,其他常見的還有肌苷酸鈉【IMP】和鳥苷酸鈉【GMP】,從名字也可以看得出來,它們是【肌苷酸+鈉】和【鳥苷酸+鈉】, 覺得很亂沒關係,總之上面提到的什麼酸都是氨基酸就對了,鈉則可以簡單理解為鹽,兩者合體就會形成鮮味,不同的氨基酸就會帶來不同的鮮味, 所以菜粉和g粉的味道跟味精吃起來有一點不一樣,那是因為它們的氨基酸種類不同,而不是誰比較天然的問題,in facts,味精也是發酵來的,然後再經過純化,所以味道更單純,而不是某些人說的那樣憑空合成出來的。 . . . 而這張圖的重點是:【味精的鈉含量是這兩者的之間,比g粉高一點,比菜粉低一點】, 它們都屬於 #高鈉 的調味料,所以千萬不要以為某一個比較健康,所以可以加多一點,味道跟味精不一樣,所以可以吃多一點, 果真如此,你的鈉吃的會比吃味精還要多,

認真思考
網myth碎碎念

認真思考

有粉絲來問我的,說某麵粉姨講的是不是真的, 所以我就到shopping mall去逛一圈,找了噴霧型的殺菌劑來看,並且拍照來解釋說:【那些殺菌劑並沒有說什麼保證去除的是異味,它保證的就是殺菌】。 . . . 可能會有人講認真就輸了,麵粉姨隨口掰出來的垃圾馬扁話就可以驅使我去花時間精力來證明她講的是亂吹, 但我是不這麼看啦,我的做法是給【實質證明】,證明它們並不是麵粉姨講的那樣,同時也是鼓勵大家自己親身去辨別真假, 不然如果我也只是給一句“沒有啦,她亂講的”,那你們一樣不算得到答案的。 那現在這樣,答案就很清晰了,對不? #知識就是力量 #帶腦上網 #親身驗證 ps:人家那亂吹的垃圾文都至少有10個分享蛤,你們知道怎麼做ho?

影片剪輯內容邏輯
網myth碎碎念

影片剪輯內容邏輯

1,這是有問題的剪輯,比如【1921年白米法令】那段就重複了兩次。就算是要把精華片段放開頭吸引人,我覺得後面提到的心臟病會比較吸引眼球。 . . . 2,所謂的【1921年白米法令】是當年日本症腐出手【穩定市面上的米價】的政策,跟健康考量沒有關係, 所以他後面提到什麼米飯發霉造成心臟病的說法,不是穿鑿附會亂講,就是惡意剪輯。 . . . 3,原影片裡面提到的cardiac 【berri berri】是錯字,正確的名詞應該是【beri beri】,是vit B1的典型缺乏症【腳氣病】,嚴重的腳氣病會造成心臟病,或稱為【腳氣性心臟病】, 這應該是剪片軟體自己加字幕的AI辨識錯的,中文字幕也沒有提到腳氣病,只說這是心臟病,而那些號稱自己在分享醫學知識的人沒有發現這個錯誤,也沒有加上腳氣病的中文字幕,我猜,應該是因為他們根本就不懂。 . . . 4,抖陰或TT上的影片下載下來再加自己的logo再上到自己的地方,這不算分享,這叫【盜片】(不過這片應該也是被盜了無數次,反正會盜這片的人都是同一個level,不意外) . . . 5,幾千年老祖宗的智慧跟你講米飯隔夜要放冰箱?要24

豬血低嘌呤
網myth碎碎念

豬血低嘌呤

答案是:【因為嘌呤存在於細胞中的 #細胞核 ,而紅血球沒有細胞核】 所以血類食物是低嘌呤食物,怕尿酸和痛風的人也可以吃,沒問題。 當然,嘌呤低的是豬血本身,如果你的豬肉粉或是豬血湯的【湯】用的是大骨熬的,那湯本身的嘌呤一樣是頗高的,要小心。 #知識就是力量 #基礎生物學 #吃貨營養學 === https://www.facebook.com/.../pfbid0qydXTPKwEQJJpLsEJVSgPM...嘌呤如何造成痛風? https://www.facebook.com/.../pfbid03vTgsZuS5QVp6SbcszY28H...嘌呤哪裡來?關細胞核什麼事?

芽菇是菇嗎?
網myth碎碎念

芽菇是菇嗎?

芽菇是芽菇這種植物的【球莖】,並不是菇類蛤~ 按照營養的分類來看,芽菇是一種【澱粉類食物】, 順帶一提,菇類算是【蔬菜類】,只不過,炸芽菇和炸菇片的吸油率都是100%以上,所以在熱量上基本沒有很大差別,如果不懂得翻炸技巧,那就會吸入更多的油(我吃過,會讓你懷疑人生) 但如果很在意熱量,用烘或是氣炸鍋炸的,油和熱量就不會那麼高了,可以參考一下。 #怎麼上面的馬鈴薯有點性感 #吃貨日常 #年餅營養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