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ged

技術

A collection of 4 posts

自然療法
網myth碎碎念

自然療法

對,【這治愈是真的】,但可能跟一般聽到的方式有很大的差距。 首先,他們是用【編程】出來的幹細胞,幹細胞在體外轉變成【胰島】再移植進身體裡,隨後這些胰島生產了【胰島素】,讓患者【不需要再注射】胰島素。 所以這不是藥物也不是自然療法,也跟飲食沒有關係,而是使用到【幹細胞+基因改造+微創+器官移植】的療法。 各位應該都有聽過【用你的幹細胞培植出一個新的器官,再移植進體內,因為基因是你的,所以不會排斥】的想法,就是這個概念, 只不過這個概念想法很簡單,但有很多技術要突破,比如這裡面就搭配了基因改造(“改造”不好聽,所以用“編程”)的技術, 也不是做出來了就直接用了,還有經過老鼠實驗和猴子實驗,移植後也有持續觀察至少半年,確認沒有排斥和突變成腫瘤,並且在論文發表前也有持續在觀察患者情況等, 據說,該團隊已經有幫不少1型糖尿病的患者使用了這個做法,但2型是第一例。 因為這是第一例用在2型糖尿病的移植成功案例,而且效果很好,不止1型處理掉了(不用打胰島素了)

2023年諾貝爾獎
網myth碎碎念

2023年諾貝爾獎

又到了每年的這個時候,2023年的 #生理暨醫學獎 就頒給這兩位, 其實直接說是“mRNA喵喵的發明者”有一點壓低了他們的發現的厲害程度,我覺得更恰當的是他們的發現是找到了【修飾RNA和穩定mRNA的方法】,這才讓mRNA喵喵成為可能, 這技術當然不會只用在舊冠的喵喵上,而是還可以後續開發出其他疾病乃至某些癌症的喵喵。 一般而言,從技術的發現到被頒發諾貝爾獎應該是要經過很多年的時間,確認可行和真的有貢獻才有可能獲獎(而且獲獎者還要活著,否則就算貢獻很大也不會獲獎),所以這次頒獎看起來快的不可思議, 但其實這個技術的發展是1990年代開始的,在2000年代開始有突破,而3年的藝情是讓這個技術有了發揮空間,並加速了認證的進程,而不是表面上看到的發明了mRNA喵喵3年就得獎。 . . . 按照每次頒獎就一定會出現一堆蹭諾貝爾獎熱度的仙丹的傳統來看,今年這個應該很難蹭,因為有反喵喵的和煽風點火的霉體在那邊擋著,這也算是它們的存在對這個社會提供的少數正面意義之一了。 啊不對,我錯了,確實有很多人一邊罵喵喵害人,另一邊就在賣號稱可以減少喵喵副作用的產品,確實不應該小看那些想賺錢的人的

基因改造
網myth碎碎念

基因改造

一般人類會下意識的追逐虛無飄渺的“確定性”,即使那只是一個破綻百出的假象, 比如說,你跟他講,基因改造目前沒辦法100%確定對人體有害或是100%無害,這是一個【不確定性】,他會很不安,覺得你要謀他財害他命。 然後有隻狐狸大聲嚷嚷基因改造100%是壞的,他們就會覺得很有安全感,狐狸被捧成英雄。 === 比如說,你跟他講,現在有些基因改造的農作物已經是沒有辦法從外表直接看出來的了,這也是一個【不確定性】,他會很不安,覺得一定是你笨, 然後有隻狐狸大聲嚷嚷基因改造可以這樣那樣看,他們就會覺得很有安全感,狐狸被捧成高級智慧生命體。 === 啊。。。我覺得你可以設身處地想一下,假如今天如果你是世界前200強的基改公司的大老闆,在這個大家都對基改作物不信任的社會氛圍下,你覺得你會特意留一個破綻,讓基改作物可以算一下他有幾排就可以被認出來嗎? 你的公司都已經有編輯一個生物的基因的技術了,把它們做到跟非基改的在外觀上一模一樣,你覺得會很困難嗎? 當你的科學家跟你講"哎呀~老闆對不起~我們只能做出14 16排的基因改造,沒有辦法做出12排的基因改造",看你會炒他魷魚嗎。 你的公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