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ged

咀嚼

A collection of 2 posts

研究的可信度
網myth碎碎念

研究的可信度

是說有位加拿大的遺傳學家發表一個理論,說你吃一塊餅乾,慢慢咀嚼,計算秒數,看你什麼時候吃到甜味,以此來判斷你的唾液澱粉酶的分泌能力, 直到這邊還沒問題,原版的還甚至教你要重複兩次,這就有一點做研究的感覺(但其實做實驗研究是要重複3次,所以只是“感覺”) 但後續的解釋,也就是14秒以內吃到甜味,代表你是易瘦體質,碳水可以吃多一點;超過30秒就是易胖體質,碳水要吃少一點云云, 就都是瞎掰了。 . . . 他犯了一般人容易犯的錯:以為enzyme是把澱粉分解到不見掉,就不會吸收熱量, 事實是,【enzyme會分解碳水,但並不是把碳水分解到不見掉,而是把碳水分解成更容易吸收的葡萄糖】。 葡萄糖多的情況下,是更容易【吸收】過多的熱量,然後就會月巴, 而不是變成易瘦體質,所以後面那一套理論就全部都是錯的了。 (順帶一提,這短片的主講人講澱粉分解成【麥芽糖】,也是錯的) . . . 另外2個事實是: 1,就算你分泌口水的能力很差,我們的腸道也還是會分泌更多的澱粉酶, 這也是為什麼即使你吃飯都是咬2下就吞,你上大號也不會看到白飯,因為你的小腸還可以消化那些飯, 而咬2下就吞

第一口咬30下
網myth碎碎念

第一口咬30下

電台時間比較緊沒辦法講太多,整理一下第一口花10秒咬30下的重點: 1,給你的頭腦足夠的反應時間,讓口水、胃酸、腸胃蠕動都做好準備,減少消化負擔 2,咀嚼次數可以幫助口水分泌,口水裡的澱粉酶可以幫助消化 3,吃飯很快的人可能這10秒內就已經吞3口食物了,就很容易在整個吃飯流程吃太多,增加熱量攝取 4、如果第一口有肉,30下也可以把肉咬到更小,消化負擔更進一步減小 5,當然最漂亮的是每一口都咬30下,但是每一餐每一口都30下很多人就做不到了, 所以第一口就好。 #好好吃飯 #預防勝於治療 #先求有再求好 https://www.facebook.com/share/r/BZbJJxaUMNysoKUL/?mibextid=0VwfS7eight fm的節目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