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ged

空氣

A collection of 4 posts

遇熱後酒精還會在
網myth碎碎念

遇熱後酒精還會在

酒精確實遇熱會 #揮發,但因為酒裡面有水,酒跟水的親和性很高,加熱後酒精的揮發又會把熱能帶走, 所以煮食、直接把酒加熱、加熱水在酒裡等,這些看似會把酒精“煮掉”的做法,其實還是會保留不少的酒精, . . . 比如我曾經吃過 #客家雞酒,對,我沒寫錯,雞只是配角,主角是酒, 是直接用米酒去燉雞(對,沒有加水),我的湯才喝半碗就醉到臉紅紅了。就是因為就算經過長時間燉煮,湯裡面的酒精還保留很多,所以與其說是喝湯,不如說是喝酒。 (可能在燉煮期間因為各種原因水份揮發比酒精多,所以酒精濃度變得更高了) . . . 這故事是告訴我們,不能喝酒的人們(比如正在治療的癌症患者,或是小朋友), 不能因為酒精遇熱會揮發,就覺得拿來煮食就一定沒問題。 其實酒精殘留還是蠻多的。 . . . 【那為什麼酒精噴在手上,就會揮發的這麼快呢?】 那是因為噴在手上的時候,你可以想像酒精形成了一層膜,接觸空氣的 #表面積 會大很多,所以揮發的就比較快, 而且通常噴在手上的酒精濃度是75度,濃度越高,揮發的會越快, (這牽涉到濃度梯度和蒸氣壓的差別,不贅述) ps:酒精揮發的時候手上感覺涼涼的

嚮屁不臭,臭屁不響

嚮屁不臭,臭屁不響

以下內容由Shi Nee營養師撰寫: 嚮屁不臭,臭屁不響? 大家對這句話應該不陌生吧 其實我們一天會不知不覺至少會放15-23次的屁 所以這已經是我們最熟悉不過的東西 那麼這句話到底是不是有科學根據的呢? 在還沒回答這個問題之前 我先解釋一下為什麼我們會放屁 其實有很多個原因 是吃東西的時候 一边說一边吃 所以間接我們就吃下了很多的空氣 我們的消化系統和消化的時候會產生二氧化碳 所以這也會讓我們的氣體變多 食物很難消化 多醣的食物比較難被身體吸收 所以它需要腸道的益生菌來發酵它 發酵的過程會產生二氧化碳 所以就會有更多的屁了 蛋白質的食物也是其中一個會導致放屁的原因 因為蛋白質比碳水化合物消化的時間更腸 所以大腸的益菌就會發酵 导致導致產生氮 nitrogen 那麼這個屁會有股味道 喝碳酸飲料 例如說汽水,啤酒,香檳 這些水有大量的氣泡 所以喝多了也會放很多屁哦 那回到這次的主题 是不是嚮屁不臭,臭屁不響呢? 首先我們要把這個問題拆開來解讀 為什麼有的屁是嚮,有的不是? 有2個原因 屁的分量 如果屁很多的話 那他要大量排除體外就會造成很大的聲音 肛門

汽車空氣過濾器
網myth碎碎念

汽車空氣過濾器

我的皮膚不好,鼻粘膜也容易敏感,所以車上會放一架空氣過濾器, 對跟我有類似困擾的朋友而言,這個確實是有幫助的 。 === 但我主要還是建議這類可以更換過濾層的過濾器類型,至於那些跟你說可以沉降灰塵的,我會提醒你它也有可能會沉降(並且粘)在你的呼吸系統。 去年的煙霾不嚴重,不然之前遇到煙霾的時候,這個過濾層會更夠力。 #不用問我是什麼牌子 [https://www.facebook.com/hashtag/%E4%B8%8D%E7%94%A8%E5%95%8F%E6%88%91%E6%98%AF%E4%BB%80%E9%BA%BC%E7%89%8C%E5%AD%90?__eep__=6&__tn__=*NK*

【防疫碎碎念 四:不用還好,用了更慘】
養身良然

【防疫碎碎念 四:不用還好,用了更慘】

除了寧可信其有,有好過沒有的人性弱點也常被商家利用。 比如一些網紅或不知道什麼達人介紹怎麼用衛生紙自己在家DIY口罩,也不免俗的會套一句,現在大家都搶不到口罩,那就不如自己做吧,就算效果不如醫療口罩,因為“有,好過沒有”啊~ 聽起來好像有道理。可惜,只要不是醫療用的口罩,阻隔和防疫的效果都將非常非常有限,乃至形同虛設,有戴跟沒有戴沒有什麼差別,因為少了中間的那一層醫療口罩用的不織布,病毒要穿過布製或紙製的口罩也是輕輕鬆鬆的。因為看到再有網紅或不知道什麼達人用環保袋或濕紙巾的不織布來做口罩,所以這邊順帶告訴各位,醫療口罩的那一層不織布是經過特別處理的,除了孔徑小,還需要經過靜電駐極處理,讓不織布帶靜電,靜電有粘附微粒的能力,這樣的口罩才有了80%以上的阻隔和防疫能力。如果那層不織布沒有帶靜電,阻隔效果只剩30%。現在你可以想像一下只是用紙巾做的DIY口罩的阻隔效果。 這還是有跟沒有一樣的情況,還有另一些商品,則是有比沒有更糟。 口罩、乾洗手液、酒精一直都處於斷貨狀態,就有一些腦筋動得快的人,從國外買了一些據說殺菌消毒和防疫效果比口罩、乾洗手液、酒精更厲害的神奇產品來做代購,再發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