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ged

論文

A collection of 3 posts

報導的誤導行為
網myth碎碎念

報導的誤導行為

放眼望去,會信那篇“報導”的,就跟那個會信馬斯克講10年後所有打疫苗的人都會死是同一種,就是只看標題就信、就share、就高興了。 總之啦,會信的人就是會信的,所以這篇並沒有要拉回誰導正誰,我就只是看到一個滿是破綻的謠言,手癢,來闢一下罷了。 . . . 1,首先,slay news是一個標準的內容農場網站,主要就是以聳動的標題去馬扁人點擊和分享,看到上頭了,也可以捐款給它們。 當然,這一點不足以證明它們網站內的東西不可信,因為現在各大小正規媒體也已經內容農場化了。 所以這時候我們就要看內容有哪些硬傷。 . . . 2,fda承認疫苗致癌? 我去了fda的網站沒有看到,反而是看到fda在2024年8月還有說現有的mRNA疫苗可以對現在的病毒株有效, 還有以mRNA的技術配合PD-L1(就是我每次說的癌細胞亮出的的“身分證”)的治療技術,可以降低黑色素瘤的復發機會和44%的死亡風險。 這些才是fda“承認”的東西,因為你要說到承認,又是近期承認的,但又在他們的官方網站找不到,這是哪門子的承認? . . . 3,slay的文中提到的【研究】,點進去看,是一個發表在【

參考資料不是隨便放的
養身良然

參考資料不是隨便放的

專業人士有時候在講一些東西並且需要證據為其背書和證實的時候,會列出一串研究名稱、期刊期數、研究者和日期等組成的字串,這就是所謂的references(參考資料)了。只要是受過正統高等教育(大學或以上)的訓練,就需要學會怎麼查找相關研究。這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查找資料的真正用意,這跟大眾普遍認為的隨便在google上找一找,“只要有人講,就是真的”的錯誤觀念是完全不同的。 通常,大眾只要看到有references,就會自動為這段資訊的可信度加分。就像常見的名人語錄,只要在名人的照片旁邊加一句話,那句話就會被加冕得如真理一般,哪怕是杜撰的。 有受過訓練的專業人士,通常就會再去詳讀那份reference,一來為了鑑定這段資訊的真偽,尤其是當跟reference一起出現的資訊聽起來“怪怪的”的時候;二來,這也是學習新知的機會。 前幾天,網友傳來一個影片,一位網紅說吃飽之後若馬上洗澡容易猝死,同時給了一個reference證明其觀點。吃飽後洗澡跟猝死有關?還有研究證實?這麼新奇的資訊我竟然從來沒聽過?當然是要去找來拜讀一下了。 結果,我失望了,因為網紅列出的那篇研究的結論是:在浴室死亡的主因

一篇關於Covid-19的疫苗和藥物相關的論文造假被發現
論文

一篇關於Covid-19的疫苗和藥物相關的論文造假被發現

這一篇5月7號剛發表在頂級期刊Nature的研究: wikinews對這篇研究的解釋是: 【該論文率先建立了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的轉基因小鼠模型,突破了疫苗、藥物從實驗室向臨床轉化的關鍵技術瓶頸。】 而這篇論文剛被發現造假。 === 這一張圖,最左邊的兩列,應該是代表兩個從不同的實驗動物身上取下的組織, 但是被人發現。。。兩張照片其實是同一個組織, 被框起來的區域是一樣的 因為這兩張照片的一角完全重合,這兩張照片,很明顯是從一張照片上cut 下來的。 從這一個組合圖我們可以看得更清楚,他們就是同一張照片。 研究結果造假,就這樣呈現在各位眼前。 === 論文造假這件事,對大部分人而言是基本不關自己的事的,頂多就是鬧到很大的時候在新聞上可能會看到而已。 === 但一個“成功”的論文造假,是可以造成非常大的影響的,比如講疫苗會造成自閉症的仆街Andrew Wakefield,即使他的論文已經被The Lancet撤稿了,Andrew Wakefield的醫生資格也被撤銷了, 但這樣也還是不能阻擋那些仙家拿著他的名字招搖撞騙,因為一般人不會知道,沒有興趣,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