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ged

內容

A collection of 47 posts

食品發表
網myth碎碎念

食品發表

首先,這不是新研究,這是2021年9月的發表,離現在已經3年多了,會在這時候被談起,是因為美國的“食品安全專家”Darin Detwiler拿這個研究來說事。 所以我們就找他講的那篇研究發表的原文來看就好。 簡單來說,這研究是用(Health Nutritional Index, HENI)這一個計算工具來給飲食打分,比如加工肉品和高鹽高糖食物就會損失壽命,吃多點蔬菜水果,好的油,就會增加壽命, 所以這並不是報導標題上寫的什麼已經證明了你吃了一條香腸就真的會短壽36分鐘,也不是曝光什麼6大折壽食物。 這篇研究的主旨就只是在介紹和推廣HENI這個研究工具罷了,用幾分鐘的折壽來表達比較吸眼球,我覺得他們也一定預算到了媒體會樂於報導。 只不過他們應該沒想到都已經過去3年了,還會有外國媒體認為這是新的研究,而且完全沒提到HENI這個工具。 . . . 事情本來很簡單, 就是每次我們都講到爛了,你們也聽到顯了的【適量吃鹽、減少吃糖、要吃好油、要吃蔬菜、要吃水果】的這些飲食建議而已,有這些特性的食物就會加分, 那些要避免的【加工肉品、高鹽高糖】的食物,有這些特性的就會扣分。 然

看據學醫療常識
網myth碎碎念

看據學醫療常識

已經很久的劇了,但保險起見還是講一下,可能有劇透, . . . . . . . 最近才開始看黃石公園,看到第二季,其實第一季最後我覺得有點annoying, 還不是主劇情的關係, 而是劇中講到這牧場老闆John因為腸發現腫瘤,開刀切了一段腸子,幾集之後有一幕是他傷口痛,吐了一大堆血,然後就感慨自己快要死了,還有很多事情沒有做。 看到這邊我就皺眉頭:如果是腸癌爆發,不應該是拉血出來嗎?為什麼是吐血? 吐血應該是食道或胃的問題造成的。 會不會是因為給角色吐血看起來比較帥?即使是腸癌? 我帶著這個疑惑看完第一季。 . . . 然後到第二季的開頭,他在工作的時候在一群人面前吐血了,然後他嚷嚷“是腸癌,是腸癌”, 而應急處理的獸醫直接打臉他,如果是腸癌,他應該是拉血出來,而不是吐血,讓他懷疑了一下人生。 之後經過檢查發現是胃潰瘍造成的胃穿孔。 所以他算是自己嚇自己了一場。 當然,站在我們的角度,胃穿孔的立即性危險是遠大於腸癌的,很多人只想到癌症很恐怖,但沒想到癌症至少還有一段時間可以拖,這種胃穿孔之類的急症嚴重起來可能一天內就會去見上帝了。 . . . 同樣有趣的

食品超標
網myth碎碎念

食品超標

鄰國講超標,我國講沒有超標,到底要信誰的? 首先,新聞的內容是講2020年到2024年【9月】的檢測報告裡面沒有發現陽光玫瑰有超標。 而泰國新聞,是10月檢查到的,而且是當地的消委會檢測的,是NGO。 首先,這是2個【不同的時間段】的檢查報告,也就是說,我國目前是沒有10月的報告的。 其次,是2個【不同的檢測單位】,泰國的是消委會,我國的是衛生部,所以超標標準和檢測方式可能有差異。 所以,這其實是2件不同的case,不建議放在一起講。 所以,要知道我國10月的葡萄有沒有問題,還需要等衛生部的報告,就看到時候大家還記不記得有這回事兒咯~ . . . 那麼,有沒有可能過一兩個禮拜,我國的檢測結果出來了,也是正常沒超標? 也還是有可能,比如進去泰國的跟進來我國的是不同批的葡萄,或是檢測時間點不同,也有可能造成結果不同, 所謂【時間點】,打個比方: 假設都是同一批葡萄,但葡萄樣本是在泰國先做了檢驗,出了報告和報導,已經引起軒然大波的幾天過後,我國才做檢驗的,這一段時間部分的農藥已經揮發消散,濃度降低了一部分,也是有可能檢測出沒有超標的。 . . . 所以呢。

同樣熱量,碳水更容易胖?
網myth碎碎念

同樣熱量,碳水更容易胖?

這個影片中講到,同樣熱量之下,吃 #精緻碳水 會比吃雞蛋更容易胖, 然後他舉例,如果你吃2片白麵包,你很快就會餓了;如果你吃蛋,那你可以飽一整天。 2片麵包,熱量大概是130 kcal,2粒雞蛋,熱量大概是140 kcal,差異不大。 那我問問,你有辦法早上只吃2粒雞蛋就撐一整天嗎? 碰巧的是,昨天我上電台前的早餐就是2粒雞蛋而已,節目結束後我就直接去吃午餐了。 反正我是不可能只吃2粒雞蛋就整天不用吃其他東西。 . . . 他的理論是:因為吃麵包這類的精緻碳水會提高胰島素分泌,胰島素會讓你的身體儲存脂肪, 這其實就是前陣子在外國吵很兇的【萬惡胰島素】理論。 其實這說法【曲解了胰島素的作用】,並【過度簡化了飲食的複雜性】。 . . . 確實,碳水是三大熱量營養素裡面“最容易”被儲存成脂肪的,但也要吃進去的比用出去的多,才有機會存成脂肪, 所以如果你的飲食完全只有碳水,而且是精緻碳水,但你吃的熱量比你用的熱量少,那你一樣可以製造 #熱量赤字,一樣會瘦。 即使你做生酮,只要熱量攝取過多,那你一樣會胖(典型案例就是那個Jimmy Moore。

遺傳疾病
網myth碎碎念

遺傳疾病

“有些疾病是遺傳性的,但為什麼家里人都沒有,只有我有?” 這是每次談論到遺傳性疾病時,都會有類似的問題,還有人質疑“難道我是抱來的?” 其實,大家都被字面意思迷惑了,“遺傳”的英文是genetic,所以問題的重點是在【基因】上。 簡單來說: 1,通常,你的【直系親屬有,你也有】的,是屬於 #顯性基因 造成的疾病,這也是大家對“遺傳”的一般理解。 這類型的遺傳常見的有家族性的高膽固醇,還有BRCA1或BRCA2基因突變引起的乳腺癌和卵巢癌。 . . . 2,另一個【一家人都有】但原因比較複雜的,是特定基因組合加上環境造成的,就是字面意思,剛好特定組合的基因+生活的環境(包括飲食)在你身上引出了特定的疾病。 比較典型的例子就是你父親或母親在患上糖尿病後生了你,你繼承了相關的幾個基因,同時加上類似的飲食居住環境,你患上糖尿病的機會就會比同齡人大,而且比沒有這些基因但是有同樣飲食居住環境的同齡人早。 . . . 3,你的直系親屬沒有,但你有,那就可能是【隱性基因(基因缺陷)

研究證明的真假
網myth碎碎念

研究證明的真假

這類對話其實很常發生,甚至有次討論電視節目內容大綱的時候也遇到,我們還花了半小時跟單位解釋為什麼不是所有東西都有研究證明的,對方才丟下一句“明明都講自己講的是證據,現在跟你要證據倒給不出來了”然後不滿意的離開。 最近又遇到類似的情況,所以這篇我想嘗試讓大家了解一下,所謂的【研究】是做什麼用的? . . . 1,研究並不是為你服務的,不是今天出來一個無厘頭的謠言,研究人員就要義無反顧、廢寢忘食的【免費】去幫你研究這是不是真的, 其實不要說【研究】這麼高大上啦~我一個吃飽太得空來【闢謠】的,闢謠這件事也是幫助我用來累積粉絲、人脈、知名度(還有仇人)的附加服務, 做研究的目的當然也就不會是義務的,研究人員也不是喝西北風就飽的。 真正做研究的人,我們可以把他們簡單分成兩類:1,他們有服務的對象,2,有自己專攻的領域。 . . . 2,#服務對象 就是他們有老闆或金主,出錢給他們去做某個方面的研究,這種通常我們可以在研究的最下方看到acknowledge會說有誰出資, 注意蛤,出資記錄只是記錄在案的意思,並不能直接代表這個研究不中立,或是研究結論不可信。 (當然,偏袒的也是有

懶人包分享
網myth碎碎念

懶人包分享

給有興趣知道的人一個懶人包,事情是這樣的: 1,2023年8月的時候,有個人被網民糾正錯誤,他不甘心,就拉我出來幫他站台,幫他講話。我拒絕幫他站台,並指出他沒有經過我的同意就拿我做的圖去用,同時指出他有違法行醫的嫌疑,他就截圖威脅我,說要【保留我誹謗他的權利】, . . . 2,這之後的一年多內,他做了非常多事情,包括說他自己去報了3個小時的案,講我們80他的粉絲(其實那個粉絲有私下跟我道歉,說這都是誤會,如果有什麼賠償他會負責。他也不知道自己會被利用), 還有投訴到營養師協會(不過NSM沒有理他),tag YB 張念群(YB 也沒有理他)等, 還號召粉絲來來舉報我的page,來我這裡騷擾其他人,還有人把我們的電話放給各個貸款、保險、property的公司,讓那些sales來騷擾我們, 還有人身攻擊、粗言相向、威脅我們不得好死等, 諸如此類不及備載的事情,我和我的粉絲都挺過來了, . . . 3,其實看過我的文的人都知道,我罵他不帶髒字的,我都是用智商和情商來碾壓。 反倒是那些人身攻擊、粗言相向、威脅不得好死、要來教我們做人,

資訊的知識真假
網myth碎碎念

資訊的知識真假

這10種蔬菜裡面,四季豆、番茄、紅蘿蔔、青椒、黃瓜、茄子,這6種都適合冰箱保存, 剩下的4個根莖類:洋蔥、大蒜、馬鈴薯、番薯。確實可能因為低溫而影響品質或快一點壞掉。 這樣隨便用ai寫一寫,連圖都配錯,就可以有幾千個share,著實讓人羨慕。 . . . 一如既往的,我在意的是這種半真半假的 #假消息 的“殺傷力”, 當然,就算你信了那些假科普,【直接傷害】頂多也就是浪費了一些蔬菜,並不會有什麼毀天滅地的後果, 這殺傷力跟資訊無關,而是你對於資訊的不經思考就相信,看到有一部分是對的,就以為全部都是對的。 【那你就是資訊戰的最佳受眾】 這些垃圾農場的內容會逐步逐步的把這些受眾過濾出來,再像傳染病那樣慢慢擴散出去, 這其實是無解的蛤,沒有一個有效的方式可以大規模的避免謠言和資訊戰的滲透,因為這就是 #拿捏 著人性在磨蹭的操作, 你唯一能做的就是自己多思考,保護好自己,讓自己不要也變成那種人云亦云的炮灰罷了。 #內容農場 #知識就是力量 #思考幫你避坑

餐餐吃豬油真的跟中風有關?
網myth碎碎念

餐餐吃豬油真的跟中風有關?

先講答案:【要吃可以,沒問題】,中風也大概率跟豬肉豬油沒關係。 如果你很忙,可以拉下到最下面去看豬油可以吃多少。 === 既然他們裡面也有寫了是誰在哪個節目講的這些話,那就很簡單,上yt找一下就有了, 整段看過去,她可取的部分我覺得就只有:【不要一油到底,油要換換吃】 其他的,都可以找到各種問題。 . . . 首先,這位嘉賓不是營養專家,而是護理師,她的先夫是台灣很出名的腎臟科醫生和毒物學專家, 因為【都不是營養學專業】的,所以那段內容就可以看到她其實講的有點虛,講的東西也就是引述美國心臟協會AHA的態度,也就是:看到【飽和脂肪】就講不好。 我也在我的地方吐槽AHA多次,他們是看到飽和脂肪就高潮的。 另外,在解釋內容的時候也沒有提到劑量概念,也不講其他飲食的均衡,也有可能是有講,但節目組覺的不夠聳動就cut掉了。 但到這邊也還不算真的有錯,頂多中規中矩。 . . . 而節目中這段落的其他地方,有錯的地方就不少了, 1,她講: 單元不飽和脂肪酸MUFA,會讓好的膽固醇上升, 多元不飽和脂肪酸PUFA,會讓好的壞的膽固醇一起上升, 飽和脂肪,就會讓壞的膽固醇上

雞蛋之亂 part 1
網myth碎碎念

雞蛋之亂 part 1

總結,這是一個為期了14年,但沒有辦法具體收集死因和死亡時間,還參雜了大量其他可能因素的,2021年發表的研究。 【參考程度很低,低到很無趣的程度】, 但也不妨礙這中內容在媒體上對流量大吸特吸。 . . . 雖然很無趣,無趣到我覺得我們認真分享就輸了,大費周章闢謠了也很可能沒幾個人看, 但秉著廢物利用的宗旨,我們還是可以從這些報導中學到:如果只看標題,那你就會像那些comment區的人那樣,一頭茫然,嚷嚷著到底該信誰,或是【只因為】標題的結論跟他們原本的認知不同就反對, 學會查找正確內容,你就可以像我們這樣,從根本上知道這種報導可不可以信,值不值得信,如果不,那為什麼不。 不然,也可以問我們。 #知識就是力量 #帶腦上網 #雞蛋 https://www.instagram.com/.../siin.../3390791914621410299...如果只會看標題,只會被帶風向,那你一輩子都只會是無頭蒼蠅 https://www.facebook.com/share/p/rARAqqCfCWScuN7o/?mibextid=WC7FNepart 2在這裡

真的是雞排的錯?
網myth碎碎念

真的是雞排的錯?

首先,因為內容是台灣的電視節目出來的,沒有真的病例展示出來之前我不會直接相信這就是真的案例。 其次,就算是真實案例, 文中其實有說,這小朋友本身患有 #腎絲球炎, 這是一種很年輕就發病的腎病,原因可能是細菌或病毒的感染,也可能是天生的自體免疫問題,免疫力攻擊健康的腎造成的。 有這問題造成的洗腎,飲食頂多是其次,重點還是家長沒有這方面的認識造成的。 可能是不知道小朋友得病,或是不知道有腎絲球炎不能這樣放肆的吃。 . . . 但是,其實,因為這是一種很年輕就發生並且很容易被忽略的疾病,我是覺得就算沒這200塊雞排,這小朋友洗腎也是晚一點發生的事而已。 只是這樣講在電視上會比較吸眼球。 . . . 也有人留言酸說台灣洗腎no 1, 這是真的,但那是因為人家洗腎很便宜,醫療條件發達,看醫生很方便,發現問題再治療就相對容易。 不是因為雞排。 #知識就是力量 #預防勝於治療 #帶腦上網

喝咖啡配麵包 不行?
網myth碎碎念

喝咖啡配麵包 不行?

首先,這原文是從cookpad news來的,這不是新聞媒體,而是由一個日本的食譜網站cookpad 分出來的【資訊網】,裡面有推廣書、食譜,還有接業配做廣告。 而這篇不是什麼新聞報導,而是節錄自《一週養胃潤腸氣血湯》(文化出版社)這本書,日文書名是 《気血スープ 1週間で胃腸が必ずよみがえる》的其中一篇內容, 所以這其實是一篇該本書的廣告,拿其中一篇的部分內容來做推廣,而已。 結果大把正規媒體把這當作真的新聞來報,我覺得很神奇,但也已經不意外。 . . . 從書名應該就看得懂,這是一本推廣各種【湯】的書, 其內容也凹的很硬,硬到我跟他認真我都覺得有點不好意思的程度,就是有什麼看起來有關的就硬塞進去就好了, 反正會買這本書的人都是為了那些湯的食譜,那些硬塞的內容是不是正確,不是作者需要去考量的範圍。 . . . 再看這篇所謂“報導”的內容,就知道這是用【踩咖啡】來【抬高他們介紹的鰹魚味增湯】,如果你去看原文,還會看到他還順便給了另外三個食譜, 就是用鰹魚味增湯加納豆、加梅乾、加山藥、加海帶、加豆腐、加裙帶菜、

聊一聊
網myth碎碎念

聊一聊

【森纳映画】更新了,狗喬伊一邊喝點一邊跟大家聊聊為什麼一年沒更新,我一邊運動一邊聽,心有戚戚焉。 寫一些觀後感,寫給我自己的,但各位想看,不嫌棄,也歡迎。 . . . 雖然我也是經營網路內容的,但不是什麼大up和網紅,因为我养活自己的模式不一样,但但凡做内容的人,struggle都是一样的, 首先就是可以做的內容越來越少(我的live就是這樣,課程內容其實也是),還有為了做內容而做內容,最終讓自己的熱情消退,懷疑人生,直至對成就感也已經感到陌生程度。 成就感的缺失這件事,對我來說目前還好,我的成就感來源是我的客戶和病人的好轉,比如最近又有一位原本被醫生宣告只剩一個月壽命的,今天滿1年follow up了,還可以去旅行。 影片中提到的內容部分,我最喜歡的內容都是去找了一大堆環環相扣的文獻後整理出來的那些科普或闢謠(比如vit C和氫氣用在治療舊冠,喵喵相關科普,蝶豆花,牛奶的月經問題,Steven Gundry,江本勝,Linus Pauling等),但想當然的,在我國這樣的土壤之上,會看這種內容的人一定是很少很少的,有些甚至會因為動到人的蛋糕而被威脅。 啊對,到現在都還有

狐扯報導的流量
網myth碎碎念

狐扯報導的流量

那篇咖啡不能加奶的報導,是轉述本地某醫生說的內容,而今早有學員提醒我,這言論的最原始版本應該是源自於另一位外國醫生。 這位醫生叫【史蒂芬。槍乾,Steven.Gundry】。 簡單來講,他原本是心臟科醫生,但20年前可能覺得做正行賺不夠(或是覺得他的槍太乾),就轉行做仙家,做法很簡單, 1,先用醫生頭銜吸引大眾的信任,亂做假科普, 2,然後出教人飲食的書和保健品, 3,亂講的東西就都是我們營養領域背黑鍋。 總結就是踩進營養學的領域,然後盡情bullshit, 對這傢伙的考據,林慶順教授有更為完整的整理,我就把林教授的文章放下面,有興趣可以自己看。 . . . 他的yt有60多萬人,還不算大仙家,但影響力還是有的, 你們聽說的有關植物來源食物有害的言論10有89就出自他,比如麵粉姨講的麵粉有植物 #凝集素 ,所以麵粉會造成各種問題(也造就了她麵粉姨的名號),還有各種蔬菜都有毒,不能吃的說法,其實最源頭就是這個槍乾醫生的書。 而這是他隨口掰出來的bullshit罷了。 . . . 接下來這個是重點,想做仙家的人一定要記在你的小本本裡: 【當這種撈過界的仙家的好處就是

劉太醫 劉弘章
網myth碎碎念

劉太醫 劉弘章

麵粉姨奉為教科書一般的【劉太醫談養生】,引起了我極大的興趣,所以我就去找了一下, 不看還不知道,看了笑到我肚子痛,真是本奇書,或是說yy小說也不為過。 1,這本書的作者 劉弘章,自稱是明朝太醫劉純的後人。而這位後人在2008年因為非法行醫+賣假藥被抓了, . . . 2,書中講明朝太醫劉純因為有功被朱棣封為安亭侯,賜尚方寶劍,有先斬後奏之權,並且活到126歲,結果這麼厲害的人物,這麼大件的事卻一點都不見史冊記載, 朱棣封的侯總共15個,個個有名有姓,裡面沒有劉純,也沒有安亭侯。 甚至明朝也沒有名叫劉純的太醫,就算有,也是太醫而已哦,又不是封疆大吏,要什麼先斬後奏之權哦?拿尚方寶劍幹嘛蛤? . . . 3,書中講朱棣的皇后徐皇后是乳癌病逝,但史冊也沒有這個記載,也是這本書講的罷了,這本書還直接給了徐皇后一個 徐儀華 的名字,但實際上史冊中,徐皇后的名字其實是不詳的。 而這個bullshit內容也被其他人利用,變成有個道士來給徐皇后【懸絲診脈】,然後治好了她的乳癌。 乳癌治好了,但是人走了,這道士也不簡單。 . . . 4,書中講,鄭和服侍朱棣,

新聞真假報導
網myth碎碎念

新聞真假報導

台灣新聞可以是廣告,可以是鬧劇,可以是症痣宣傳工具,可以是洗腦劑,可以是腦殘製造機,可以是行車記錄器播放器,可以是歌舞廳,可以是網友說的話复讀機,總之就不是真正意義的新聞作用, 【少小不讀書,長大當記者】這句話最早也用在諷刺台灣霉體的。 如果你真的看到一個台灣新聞有吸引你的標題,我奉勸各位最好是去找原文來看。 . . . 所以,真相是: 龔院長和他的團隊提出的想法是【癌症可能是一種新陳代謝疾病】, 但這個研究真正意義是:他們發現了“癌細胞有自己的新陳代謝機制”, 而這個發現的意義是:往後可以研究出抑制癌細胞的這個代謝機制的藥物,來讓癌細胞沒辦法攝取糖份,讓癌細胞餓死。 這就好像在你的嘴上貼了一個封條,讓你沒辦法進食,讓你餓死的概念。 而且,更重要的是,研究也有提到,這藥物不會影響正常細胞攝取糖的能力,所以不會讓正常細胞餓死。 報導的影片中,龔院長說的其實也是這個意思,但經過天才的剪輯,就變成“不吃糖就可以抑制癌細胞生長”的意思了。 我沒有馬賽克龔院長,是因為他也是受害者。 . . . 而且,這還只是【想法】,標題裡還有【可能】,結果到了霉體的標題,就變成”台灣

吃菜大量會要洗腎?
網myth碎碎念

吃菜大量會要洗腎?

先不論這位醫生有什麼爭議,我單就這個短影音的內容來討論就好,不然討論不完。 首先,分享這個短影音的人是要表達【吃菜洗腎】,但稍微仔細看就知道他是在講這些蔬菜如果【大量】【生吃】,就有可能造成腎壞掉。 所謂大量是600g, 一般人一天可以吃到300g我們都要偷笑了,你用【600g】來講蔬菜有害,那叫做 #被害妄想。 . . . 再來,短影音很容易被斷章取義,所以這種知識型的影片我們最好是去找原版的完整內容來看,於是我就看到了2個問題: 1,如果是短期吃過量某些食物造成的急性腎衰竭的洗腎應該是洗一段時間就可以了,不至於像報導說的那樣要【洗一輩子】, 2,醫生說的生吃案例我找不到,相似案例倒是有,比如2餐吃大量(沒有說多少)的馬齒莧後發生急性腎衰竭,但他是清炒來吃的,不是生吃, 另一個案例,是有十多年【自己抓草藥】來吃的習慣的大爺,有天肚子不舒服,就把馬齒莧煮水當水喝來【清熱解毒】,然後毒沒有解到,就進醫院了, 這兩個案例都不是生吃,也不是洗腎一輩子,而是洗腎一陣子之後腎功能恢復正常了就可以不用洗了。 他們的共同點都是腎裡面有很多草酸鈣結晶,造成的腎出問題,所以確實是草酸

影片剪輯內容邏輯
網myth碎碎念

影片剪輯內容邏輯

1,這是有問題的剪輯,比如【1921年白米法令】那段就重複了兩次。就算是要把精華片段放開頭吸引人,我覺得後面提到的心臟病會比較吸引眼球。 . . . 2,所謂的【1921年白米法令】是當年日本症腐出手【穩定市面上的米價】的政策,跟健康考量沒有關係, 所以他後面提到什麼米飯發霉造成心臟病的說法,不是穿鑿附會亂講,就是惡意剪輯。 . . . 3,原影片裡面提到的cardiac 【berri berri】是錯字,正確的名詞應該是【beri beri】,是vit B1的典型缺乏症【腳氣病】,嚴重的腳氣病會造成心臟病,或稱為【腳氣性心臟病】, 這應該是剪片軟體自己加字幕的AI辨識錯的,中文字幕也沒有提到腳氣病,只說這是心臟病,而那些號稱自己在分享醫學知識的人沒有發現這個錯誤,也沒有加上腳氣病的中文字幕,我猜,應該是因為他們根本就不懂。 . . . 4,抖陰或TT上的影片下載下來再加自己的logo再上到自己的地方,這不算分享,這叫【盜片】(不過這片應該也是被盜了無數次,反正會盜這片的人都是同一個level,不意外) . . . 5,幾千年老祖宗的智慧跟你講米飯隔夜要放冰箱?要24

趁熱度
網myth碎碎念

趁熱度

看來真的是囤了不少,堂堂一教の主,一主の席,洪の孩兒,竟然來蹭他最看不起的白袍惡棍推廣的均衡飲食。 這依然是 #硬核拆謊 系列,好好睜眼看看。 1,如果均衡飲食這麼好,為什麼不是一開始就做均衡飲食?還要先【把簡單的東西複雜化】,然後又倒回頭來蹭均衡飲食? 如果均衡飲食不好,那你現在蹭一個不好的飲食法是做麼? == 2,如果碳水這麼毒,還什麼叫人吃飯就是吃毒,那為什麼你還要cheatday去吃碳水? 如果澱粉也有其重要性,那為什麼一開始盡其所能妖魔化碳水? == 3,你覺得是cheat day歷史比較久?還是【均衡飲食】概念歷史比較久? 退一萬步來講,就算他的cheat day 真的跟均衡飲食“一模一樣”,那講“均衡飲食跟cheat day一模一樣”,這也是【孩子把爸爸叫孩子】,屬於【亂倫】。 應該是你的cheat day跟我們的均衡飲食一模一樣,懂嗎? == 4,外面的均衡飲食會變成低碳飲食?咳咳,均衡飲食一直就是強調均衡的,不會像某些人的飲食法那樣今天一個樣,明天另一個樣。

仿真的油?
網myth碎碎念

仿真的油?

green laser照橄欖油的那個影片火了,然後我就衍生寫了一篇長文來解釋一些原理,但因為很多看不下長文,紛紛來問我什麼意思,所以這裡重點總結就是: 1,用green laser可以看到的只有【低端仿冒】extra virgin olive oil的oil, 2,這不是權威的方式,頂多就是輔助而已, 3,好品質的橄欖油,還需要從味道和氣味來判斷,所以要多吃,多看,多學,不要認死一個牌子, 4,用顏色來看也不靠譜,因為據說也有黃色的extra virgin olive oil,但我沒有看過,也請有吃過的人可以來講講。 . . . 當然的,這種程度的文就會引來懂王,懂王一直跟我講那個權威但是鬆散的ICCO(鬆散是他自己講的,不是我),然後把我沒有講過的話塞到我嘴裡。 而最妙的是,他跟我講要知道橄欖油品質怎樣,跟廠家拿報告就可以了, 呵呵呵呵,我到底要說他太幸福了,沒有遇過壞人咧?還是要說他太單純了,不知道站在壞人的角度想一下啊? 單單聽到報告2個字,我就至少想到3種造假方法了咯。 . . . 也有人問有沒有用照綠燈的方法找到過假的extra virgin

豬肝
網myth碎碎念

豬肝

標題上的“你”,指的是“霉體”。 這本來是來自闢謠網站Mygopen的內容,那篇文本來是在闢謠某個說【豬肝很毒】的視頻。而文內,營養師也例舉了很多生理知識和法規因素來解釋為什麼豬肝沒有毒,後面還解釋了豬肝的諸多好處, 而豬腎的部分,只是因為營養師提了一句【其實腎功能不好的豬,反而才是比較值得擔心的問題,豬腎比豬肝的風險更大】, 重點在於【腎功能不好】的【豬腎】,也不是說豬腎就一定比豬肝毒。結果這句就被拿來大作標題。 我真的是不知道霉體的目的是什麼,明明是闢謠的內容,經過他們一轉手就變成了另一個謠言。還順手又抹黑了一把所有營養師。 . . . 至於為什麽功能有問題的豬腎會比豬肝風險大,文中沒有解釋,但應該是因為腎的功能是【過濾廢物】,而如果腎不好,過濾效果不好,這些廢物就有可能堆積在腎, 如果你吃的是這樣的腎,那就有可能吃進大量沒有被過濾掉的廢物。 But,可是,しかし,tetapi,一般上吃的豬腎都是把內膜和小管處理掉了的,所以其實就算吃的是有問題的腎,問題也不大,頂多只是不好吃。 除非你吃的是生生的,沒有處理的腎,但那個味道我想到都軟了。 我說的是腿軟。 #帶腦

沙丁魚罐頭
網myth碎碎念

沙丁魚罐頭

一早就接到很多信息詢問【沙丁魚罐頭】有毒的消息, 我還想說是不是我國的國民沙丁魚罐頭出事了,結果原來不是,是上個月在法國發生的食安事件的其中一個受害者的報導。 我實在的告訴各位,這是【錯誤的標題】,因為造成中毒的並不是沙丁魚【罐頭】,而是法國的某家餐廳自己醃的沙丁魚,沒有弄好造成的 #肉毒桿菌污染,事件有1人死亡,12人住院。 . . . 有趣的是,上個月該報也有報導過那個中毒事件,但沒有提到是【罐頭】,而今天這篇講是罐頭的錯誤標題,才出街2個小時,點閱率就已經是正確標題的3倍, 想當然爾,評論區也是一堆懂王在那邊講罐頭不好、罐頭有毒、陰陽怪氣的講是核廢水污染的魚做的之類的。 這就是標題的重要性。 . . . 順帶一提,肉毒桿菌產生的【肉毒桿菌毒素】,中毒的機制是阻斷神經傳導物質的釋放,你可以理解為讓神經和肌肉“當機”, 所以中毒症狀都是麻痺、無力、呼吸困難相關的症狀。 而明星打的botox其實也是同一個機制,就是讓收縮的臉部肌肉放鬆,來達到減少皺紋的效果,但副作用就是表情看起來有點生硬。 #帶腦上網 #罐頭只要不要買到凹罐和膨罐就可以了 #知識就是力量 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