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ged

濃度

A collection of 4 posts

椰花酒配黑狗
網myth碎碎念

椰花酒配黑狗

喝過 #椰花酒 嗎?你有想過為什麼喝椰花酒要配“黑狗”嗎? 原本我以為是味道的搭配罷了,沒有去細想,就是這樣喝罷了。 直到日前,朋友送了我兩瓶椰花酒,我沒有配就直接喝了半杯。第二天早上頭痛到醒來。 這不應該呀~平常我的40~50度的烈酒也是純飲的(通常是高粱或whisky)都沒有這樣頭痛過,這種沒有經過蒸餾的自釀椰花酒酒精頂多就是10度,所以讓我頭痛的不會是酒精。 . . . 問題很可能就在【沒有經過蒸餾和自釀】,它的 #甲醇 沒有被去掉,甲醇在體內被代謝成甲醛和甲酸,就會造成身體不舒服、頭痛、宿醉等, 如果甲醇很多,甚至可能會造成瞎眼或生命危險, 所以,配黑啤酒除了是味道搭配之外,也可能同時是稀釋掉甲醇的含量,並讓真的酒精(=乙醇)跟甲醇競爭代謝酵素,進一步減少甲醛和甲酸的產生。 道理就像之前我分享的關於假酒的應急方式,只不過這【椰花酒+黑啤酒】的配方可能這是無心插柳嘗試出來的結果,剛好就起到了這個效果。 想到這邊,一切都串起來了。 . . . 順帶一提,菲律賓有發生過椰子酒喝死11人,300多人入院的新聞,死因是甲醇中毒,

遇熱後酒精還會在
網myth碎碎念

遇熱後酒精還會在

酒精確實遇熱會 #揮發,但因為酒裡面有水,酒跟水的親和性很高,加熱後酒精的揮發又會把熱能帶走, 所以煮食、直接把酒加熱、加熱水在酒裡等,這些看似會把酒精“煮掉”的做法,其實還是會保留不少的酒精, . . . 比如我曾經吃過 #客家雞酒,對,我沒寫錯,雞只是配角,主角是酒, 是直接用米酒去燉雞(對,沒有加水),我的湯才喝半碗就醉到臉紅紅了。就是因為就算經過長時間燉煮,湯裡面的酒精還保留很多,所以與其說是喝湯,不如說是喝酒。 (可能在燉煮期間因為各種原因水份揮發比酒精多,所以酒精濃度變得更高了) . . . 這故事是告訴我們,不能喝酒的人們(比如正在治療的癌症患者,或是小朋友), 不能因為酒精遇熱會揮發,就覺得拿來煮食就一定沒問題。 其實酒精殘留還是蠻多的。 . . . 【那為什麼酒精噴在手上,就會揮發的這麼快呢?】 那是因為噴在手上的時候,你可以想像酒精形成了一層膜,接觸空氣的 #表面積 會大很多,所以揮發的就比較快, 而且通常噴在手上的酒精濃度是75度,濃度越高,揮發的會越快, (這牽涉到濃度梯度和蒸氣壓的差別,不贅述) ps:酒精揮發的時候手上感覺涼涼的

酒精熱量
網myth碎碎念

酒精熱量

如果都以【一個酒精當量】來看, 啤酒的熱量是最高的,相反,越烈的酒,熱量就越低。 . . . 這計算其實不止需要算熱量,還要看種類,再計算飲用量,才算出來熱量是多少, 比如,58度的金門高粱,每100ml的熱量是325kcal,而40度的威士忌大概是250kcal,只看這個數據,你會以為:“哇~高粱原來最高熱量wow~” 但其實,換算成酒精當量,大概是30ml的金門高粱,熱量是97.5kcal,比威士忌的110kcal還低。 . . . 就是這麼簡單的計算,也還是很多人翻車,比如各位也可以很容易在網路上看到【烈酒熱量非常高,比啤酒高非常多】的說法, 但那些算法多數都是用100ml 來算的, 喝100ml的啤酒很容易,你給一個普通人喝100ml的威士忌看看? 類似的情況還有 #反奶團體 最喜歡講的,【芝麻的鈣質是牛奶的xx倍】, 一樣的道理,喝100ml的奶比較容易?還是吃100g的芝麻比較容易? . . . 當然,這裡不是說就鼓勵大家為了熱量比較低,就一定要喝烈酒,烈酒的酒精濃度因為很高,所以如果直接純飲,是很傷喉嚨和食道的,所以也算是食道癌的危險因子之一。

消毒機器
網myth碎碎念

消毒機器

ok,首先,這種機器放消毒水來做霧化,可以消毒嗎? 簡單的答案是【可以的】。 但如果你看到這個答案就覺得好了、爽了、可以拼命用了,那你就是 #找死 [https://www.facebook.com/hashtag/%E6%89%BE%E6%AD%BB?__eep__=6&__tn__=*NK*F]。 所以這個【可以的】的答案是有 #前提 [https://www.facebook.com/hashtag/%E5%89%8D%E6%8F%90?__eep__=6&__tn__=*NK*F] 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