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ged

碳水化合物

A collection of 8 posts

認識義大利麵
網myth碎碎念

認識義大利麵

#意大利麵 的原料是杜蘭小麥,也算是澱粉類食物,同等量的意大利麵的熱量跟白米飯差不多,都是130kcal/100g(資料來源皆是USDA)。 但兩者的營養成分【比例】有差異,白米飯的碳水化合物含量比較高,脂肪、鈉、蛋白質都比較低, 意大利麵的脂肪、蛋白質、鈉都比較高,碳水化合物比較少一點,同時,意大利麵還有膽固醇, . . . NANI?!意大利麵不是小麥做的嗎?為什麼會有膽固醇? 那是因為做意大利麵的麵團也需要用到蛋黃,蛋黃內有膽固醇。 但是放心,吃意大利麵不可能吃到膽固醇高的,除非你的醬料加了【太多】的飽和脂肪和【氫化油】,而且你常常這樣吃。 . . . 這個故事也告訴我們,就算同樣熱量的食物,營養組成也是有所差異的。所以各種食物都吃,才可以各種營養都均衡的獲取。 另外,需要特別留意的是,因為意大利麵的麵粉主要是小麥做的,所以內含 #麩質,有麩質不耐(gluten intolerance)的朋友需要避開, 反過來其實也就是說,如果你吃了意大利麵不會有不舒服,那就代表你沒有麩質不耐的問題。 #杜蘭小麥

泡麵
泡麵

泡麵

以下的文是由Shi Nee營養師撰寫 减肥期間可以吃泡麵嗎? 很多人都認為泡麵是一個很罪惡的食物 只要提到泡麵就是不營養 所以会把吃泡麵當成是cheat meal 也就是偷吃的一餐 其實不管你是不是在減肥 都是可以吃泡麵的 其實泡麵也是一種碳水化合物的來源 跟你吃的白飯,麵包,餅乾,麵類 是一樣的 那當然和其他碳水化合物一樣 只要吃過量 還是會導致肥胖 你可能會說泡麵有味精 泡麵是加工食品所以不好 泡麵本身是没有味精的 他的調料包才有 所以你吃泡麵 而不吃調料包的話我應該會很佩服你 哈哈哈哈 味精不是吃了就會變胖 而是你吃了味精 味精會帶走你身體的水份 導致脫水,然後如果你喝不夠水的話 這些味精沒辦法排除體外就很容易造成水腫的問題 導致你看起來就是大大隻的肥胖問題 泡麵時加工食品 無可否分它是在工廠裡加工 從麵粉到麵條 這個過程需要蒸,要炸或者風乾,冷卻了再包裝 中間是沒有添加任何防腐劑 泡麵可以耐這麼久是因為它是乾糧 製作過程也把水份抽乾了 所以没有水份 細菌,毒菌就不會滋生 這樣就可以放很久了 那泡麵本身沒什麼問題 問題在於吃泡麵的我們 怎麼去吃 如果你要更健康一點的方

low fat & full cream
網myth碎碎念

low fat & full cream

這是在課程中,學員問的問題,本來是問說,low fat的那個蛋白質比較高,這是真的嗎? 但我看到了幾個值得發揮的發現,各位可以一起來學習: 1,這2個milk應該都不是fresh milk,因為fresh milk 不可以是low fat的,而full cream的那個, 可以看到他的carbohydrate那邊,每250ml,carbohydrate比lactose多了2.3g,這2.3g在沒有看到ingredients的情況下,可以推斷應該是糖或是澱粉。 . . . 2,既然不是fresh milk,那他們的成份比例就是可以做調控的,所以low fat的那個把蛋白質調的比full cream的高,也是可以作為賣點(他還highlight起來給你看)。 . . . 3,可以看到,full cream 的脂肪,是每100ml 含有3.3g,也就是3.3%,也就是高於3.1%,所以是full cream的。 lowfat 的是每100ml 1.

手搖飲料
手搖飲料

手搖飲料

手搖飲料 其實實台灣的名產 只不過幾年前已經已经流行到了馬來西亞 就一直出現很多的奶茶店 不管是動物類型,還是植物類型 千奇百怪的都有 只要你没喝過过你就是奇怪的那個 其實手搖飲料有分幾種類型 第 種是珍珠奶茶 裡面的成分是由薯粉&高果糖玉米糖漿(珍珠),紅茶,糖,奶精做成的 那分析出來都是碳水化合物,添加的糖的含量也很多。 那在炒珍珠時候為了不讓珍珠黏起來會加高果糖玉米糖漿 那這個高果糖玉米糖漿 喝多了真的會讓我們的身體發炎,提高糖尿病的風險,心脏病的風險,導致肥胖,甚至癌症 吃過多的高果糖玉米糖漿也會導致我們的身體產生糖化總產物 AGES 这這會讓我們的皮膚變得不再緊實,有皺紋 因為高果糖玉米糖漿會結合我們身體的膠原蛋白 產生 AGES這個大惡魔 所以當我們的身體膠原蛋白都變成了AGES 那皮膚的彈性也就減少了 所以想保持美麗年輕的美女們 還是盡量少喝有高果糖玉米糖漿的飲料哦 第 種 黑糖珍珠鮮奶茶 裡面的成分也是有薯粉(珍珠)有加黑糖去煮,鮮奶,紅茶 這樣的組合就是碳水化合物加蛋白質 這樣比上一個多了一個營養素 雖然糖份還是很高 但至少比起單一的營養素來的好 有的店

豆
網myth碎碎念

名字中有【豆】字的食物,其實有分為蛋白質類、高澱粉豆類,還有蔬菜豆類, 其中,蛋白質類最為代表性的是黃豆、黑豆、毛豆(edamame),毛豆的蛋白質含量是13%,黑豆22%,黃豆35%,順帶一提這三種豆其實都是同根生的,都屬於 #大豆 [https://www.facebook.com/hashtag/%E5%A4%A7%E8%B1%86?__eep__=6&__tn__=*NK*F] 。 . . . 高澱粉豆類,代表性的有紅豆、綠豆、鷹嘴豆。 有趣的是,紅豆的蛋白質是20%、綠豆22%、鷹嘴豆19%, 如果只從蛋白質含量來看,你可能會很亂。因為20%左右的蛋白質含量,不是已經比毛豆高,跟黑豆差不多了嗎?為什麼這3個又不算是蛋白質類? 癥結就出在 #碳水化合物

與糖尿病共存
網myth碎碎念

與糖尿病共存

有網友問到關於低醣飲食是不是就可以反轉糖尿病?以後也不用吃藥了? === 這讓我想起有個研究探討【低醣】和【超低醣】飲食對2型糖尿病的幫助和安全性。 低醣組是26%以下的每日熱量來自碳水化合物,或是每天不超過130g的碳水化合物。 超低醣組則是10%以下的熱量來自碳水化合物。 === 這個定義很重要,因為不論是【高】還是【低】還是【超低】,都是比較出來的,而且是需要定義的。並不是嘴巴講而已,有些人原本一天吃50%,然後現在吃到40%就跟你講他在做低醣了, 而且你還不能講他完全錯,因為他確實比以前低了。 === 該研究結果表示,低醣飲食對糖尿病的緩解(remission)是有幫助的,血糖控制的比較好、藥物也可以減少,而且膽固醇和體重也會有下降,雖然如果持續超過12個月,這些效果會減緩,但總體而言還是有效的。 這裡有個好消息, suku-suku separuh,碳水化合物就是佔整體飲食的25%,所以簡單來講,你早午晚3餐吃的碳水化合物都大概是小飯(或跟小飯同等量的碳水化合物)的分量,就可以做到研究中所說的低醣飲食了。 這就沒有很難,也就是昨天我直播中講的,如果覺得

五穀雜糧
網myth碎碎念

五穀雜糧

五穀雜糧中的 #五穀 [https://www.facebook.com/hashtag/%E4%BA%94%E7%A9%80?__eep__=6&__tn__=*NK*F] ,知道是什麼嗎? 稻黍稷麥菽, 稻:很簡單,就是水稻、大米,也就是我們平常吃的米。 黍:黃米,或是小米,可以釀酒。台灣原住民的小米酒就是小米釀的。 稷:有說是小米的,也有說是高粱的,總之也是一種糧食作物,高粱酒就是高粱釀的。 麥:小麥,可以做麵粉。 菽:大豆、黃豆,或是豆類的統稱。 因為中國很大,南北不同的氣候,可以種植的作物不同,所以又有另一種說法的五穀是【麻黍稷麥菽】 差別就是有麻無稻,或是有稻無麻。 麻主要是用他的纖維來做織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