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ged

習慣

A collection of 7 posts

筋長一寸 延壽十年
網myth碎碎念

筋長一寸 延壽十年

【基本上不是假的】,只不過,你需要搞清楚: 【筋長一寸】跟【延壽十年】一樣,只一個結果,他們並非【因果關係】。 (溫馨提醒,上面那句話非常有智慧,看不懂的可以閉上眼想像我的聲音跟你們講那句話,可以增長智慧,很多人就是搞不清楚因和果的關係,所以就被馬扁了。) . . . 那麼,他們都是【果】,那【因】是什麼呢? 【因】是運動,尤其是附帶拉筋屬性的運動,比如瑜伽,或是運動後的收操。 你有規律運動,有好好收操,那你的身體素質會變好,確實可以同時筋長一寸,也同時延壽十年。 (這裡的“十年”是表示“很多年”的虛數,是中華語言智慧,並不是講真的十年。 ) 但如果你原本就沒有運動的習慣,為了長那一寸的筋去拉拉扯扯拍拍打打,那其實是找傷來受罷了,不止延不到壽,還可能夭壽。 #同樣道理的還有紅酒和長壽的關係 #因果智慧 #好好運動蛤

真的有意義嗎?
網myth碎碎念

真的有意義嗎?

這一個研究似乎在媽媽群有一點炸鍋,然後就蠻多人傳給我看。 其實一開始我也是覺得這應該就是內容農場的垃圾內容,但還好我有找原文來看的好習慣。花了點時間來看,而且是抱著有點找碴的心情來看,我發現他們的研究沒有太大問題,所以這個結論沒有太大問題。 有問題的就是一些霉體的斷章取義和危言聳聽。 簡單來說,這篇研究的試驗設計沒有什麼問題,數據沒有考慮周全的部分他們也有做出相當合理的解釋。 所以我個人認為,這一篇的研究結論是【可信的】。 . . . 只不過我要特別強調,可信,是因為他們的研究設計沒問題之下得到了這個結論,我們可以作為參考,但並不代表這可以直接作為一條飲食建議。 這兩者是有差別的。 很簡單的道理,對小孩身高的影響,並不只是跟媽媽的飲食有關,還有用藥習慣、寶寶出生後的營養狀況、還有父母雙方基因的影響。這麼多的因素,對比一個孕婦喝咖啡對4到8歲小朋友身高的影響(因為標題沒有寫,所以很多人以為是成年後的身高),我是覺得變數太大了。 而且他們研究中也說,他們還沒有全然理解為什麼會有這個結果。有推測是咖啡因可能會降低胎盤的供養量,但沒有完全確定。 所以確實可能有影響。但是,咖

不靠譜之建議
網myth碎碎念

不靠譜之建議

答案是【基本不靠譜】,也因為這種“建議”是把【假的+真的+曖昧的】混在一起講的,所以一句話解釋完是不可能的,所以我一條一條來。 1,確實,糖是真的最好少吃,但是少吃糖主要還是避免代謝相關的慢性病,而不是防癌。 而且【少】是少到多少? 對某些人來說,可能1/4杯的煉乳就已經算是少了咧。 所以給這種建議的時候最好還是給一個明確的量,比如WHO建議一天不論大人小孩都不超過25g的糖。這樣才比較正確。 . . . 2,確實,家裡如果不通風,會降低屋子內的空氣質量,比如黴菌的孢子也會增加,然後提高肺癌的機會。所以開窗通風是必須的,順帶一提,屋子開窗通風也會降低家裡的covid傳染的風險。 . . . 3,那些不喜歡吃蔥的朋友要打人了蛤~ 蔥蒜中的硫化物確實抗氧化抗發炎,所以也可以有降低一些癌症的風險的效果,但是直接扒飯來吃這樣不是所有味道都是蔥蒜味了,這樣還好吃? 另外我舉個例子,我有位遠親以前是每一餐一定要有蔥、薑、蒜的,結果還是得了癌症。他就自暴自棄講蔥、薑、蒜沒有用,自己被騙了。其實嘛。

固定處理模式
網myth碎碎念

固定處理模式

有句話說:【手上拿錘子,看什麼都是釘子】。 當你習慣了一種固定的處理事情的模式,你會優先使用這個模式來看待和處理所有問題,或是說,你會以為【一個模式】就可以【解決所有】問題。 這是省力的方式,就如丹尼爾卡尼曼【思考快與慢】的【系統1】所述,這已經是種在下意識的東西了,下次你不需再思考,不用浪費時間,你就可以做出反應, 但是【有反應】不代表就是【好的反應】。 在古代或原始社會,這其實是很理性的選擇,因為當時候的大部分人們,一生都不會有多少大決策需要做,社會也不複雜。省時省力把模式單一化,是一個優勢。 放到現代社會就不好使了,甚至可以說是一個弱勢。無他,就是因為現在的社會複雜、很複雜、非常複雜,你如果想省力,只會變成一種劣勢。 很可能問題解決不了,又弄出新的問題來。 === 但這個模式是生在我們的基因裡的,已經成了細胞記憶, 什麼症狀都用酸鹼體質來解釋的仙家, 什麼病痛都用寒來解釋大濕, 什麼問題都要賣你同一個仙丹的賣家 什麼狀況都說是有毒要刮出來結果幫我外婆刮痧刮到她肌肉流失還不准她吃雞蛋雞肉結果造成肌少症的pokgai, 為什麼大眾喜歡他們? 就是因為他們給的是單

戴手套打油?
養身良然

戴手套打油?

網路上流傳着一個建議,苦口婆心勸說大家去加油站加油的時候一定要戴手套。因為加油槍上會有很多別人手上的細菌和病毒,所以一定要戴手套加油,而且加油了要把手套丟了才能上車,有些版本甚至還強調一定要用醫療手套。 看完,我第一個念頭是:“這些人是都沒有洗手的習慣的嗎?”接著是“就算沒有洗手的習慣,用乾洗手也行吧?”然後是“只是加個油就用一個手套,這不是非常浪費嗎?”最後,我想到了前線的醫療人員們,我擔心他們的手套會缺貨。 我國是全球有排名的手套生產大國,理論上手套會比口罩更難缺乏,但現階段上班人數減少,訂單又是排程的,這時候還來這種加油要戴手套的建議,會不會衍生出新的搶購熱潮?到時候,前線不就缺乏了? 事情就這麼巧,想到這裡,就看到社交媒體上某個手套大廠的報導,是說手套生產目前沒問題,但是存放和運輸手套的盒子缺貨,這就有可能造成沒辦法即時送手套到前線的窘境。 其實手套(尤其是醫療手套)對於身處非前線的我們而言,是不重要的,因為病毒的感染是從粘膜入侵,而不是皮膚。所以打一個誇張一點的比方,就算你滿手都是病毒,只要你手上沒有很大的傷口,只要你沒有去碰觸你的眼睛、鼻子、嘴巴,這個病毒就沒辦法感

【防病碎碎念 一】:改變習慣應對病毒
養身良然

【防病碎碎念 一】:改變習慣應對病毒

傳染性疫病來襲,商家們也抓準機會,絞盡腦汁祭出各種行銷手法讓惶惶民眾搶購,甚至還有民眾為了一包衛生紙大打出手,上了社會新聞,我想,這麼誇張的搶購,連商家自己應該都始料未及。 其實,回歸到原點,我們要的不就是“不想被傳染”嗎? 不想被傳染,我都會建議勤洗手、少去人多的地方、不得已要去人多的地方要戴口罩、口罩佩戴方式要正確、不舒服就在家休息、盡量別出國遊玩,尤其不要到疫區旅行、如果回來後發現自己去的地方已經成為疫區就自主隔離14天、隔離期間要乖乖呆在家裡不要到處亂跑, 以上就是能最大限度預防個人被傳染病傳染,最大程度上降低社區的傳染病蔓延或爆發的最佳方式了。 當我這樣跟網友說,網友回:“啊?這麼多要做的?很麻煩咧~有沒有更簡單的方法可以避免被傳染?最好是可以一勞永逸的。” 嗯。。。我想,惰性才是最大的缺口,也是商機味道最濃厚的地方。而且有這樣的想法的,必然遠遠不會只有他。 話說,一勞就可以永逸的方法確實存在,也就是疫苗。一劑疫苗就可以把困擾人類幾千年的病毒傳染疾病一招搞成孤家寡人(雖沒滅絕但可以幾十年不出現一例,比如小兒麻痺症),甚至絕子絕孫(比如天花就基本絕跡了)。 但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