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myth碎碎念 咖啡的鍋? 話說我有去留言詢問事主是不是第一次喝咖啡,不過因為留言太多了,想必事主也很難看到,那我就以我個人對原文的理解提出一些見解。 1,還是那句老話,【講毒性不談劑量,是流氓行為】 咖啡因的上限是不超過400mg一天,超過1000mg就有可能中毒(當然有些人耐受性很高,可以超過這個數字) 以越南咖啡來看,250ml的咖啡因大概是265mg(要看豆,這是我可以找到最多的) 如果是西式咖啡,250ml咖啡因是100mg, 所以確實,一般人對越南咖啡咖啡因比較高的觀念是基本正確的。 但就算喝了250ml,也是265mg的咖啡因而已,再加上事主早餐後幾個小時都沒事(攝取後2小時咖啡因的吸收達到頂峰),所以跟越南咖啡的咖啡因應該無關。 . . . 2,那會不會是【咖啡+茶】造成的? 事主有說中國茶很濃(但是有加冰),那我們預算他是紅茶(紅茶是咖啡因最高的茶類),咖啡因大概是250ml含50mg。 但實際應該沒有這麼高,因為一般餐廳不會真的泡這麼濃。 那越南咖啡+中國茶加起來,如果事主都喝250ml,那這兩杯加起來就是300mg多一點的咖啡因。 要到【中毒】還差一段蠻長的距離。
網myth碎碎念 傷肝的水果? 以前我們常聽說,小時候不讀書,長大當記者,現在是小時候不讀書,長大當文案師。 但我也是有認識寫文案寫到不錯的人啦,正如我也有認識正直有素養的記者。所以這裡是在酸老鼠屎蛤,不是真的開地圖炮。 好,開場白寫完了,直接進入主題: 1,傳統的催熟香蕉(和其他可以催熟的水果)用的是臭電土(乙烯鈣),主要就是取他釋放的【乙烯】。不要被名字嚇到,這成分是天然的東西,比如會自然熟的水果,比如蘋果也會產生乙烯,所以你把蘋果和香蕉放在一起也可以催熟香蕉。 現在比較高效率和安全的催熟香蕉的方法是使用【酒精+低溫】,會這樣是因為臭電土釋放的氣體如果用不好可能會造成爆炸,比較危險,所以現在也比較少用這個方法了。 比如印度還有立法禁止用臭電土催熟水果,這是因為有爆炸的危險,而不是因為吃了會傷肝。 . . . 2,就算榴蓮的熱量、脂肪和糖分都很高,但就算吃多也頂多是肥和發熱而已蛤, 並不會傷肝,別擔心。 . . . 3,可能是某國那種朦朦的影片看多了,很多人會覺得表面有蠟的水果就是有打蠟的, 但其實現在打蠟的需求已經不像幾十年前了,因為運輸和儲存的發達,所以打蠟的錢可以省下來了。然後很多水果的
網myth碎碎念 癌症與壓力 很多人把癌症看成是一個【外來】的東西,但事實是相反的,癌細胞是在我們體內產生的,而且癌腫瘤還可以跟我們的神經系統和免疫系統做【交流】,讓體內的荷爾蒙和免疫細胞為癌腫瘤的發展提供【協助】。 這一篇發表在Science的研究就提出了這3點:(其實是4點,我把其中2點結合了) 1,跟【壓力】有關的荷爾蒙,比如【去甲腎上腺素Norepinephrine】 可以幫助癌腫瘤的血管生成,給癌細胞提供更多的氧氣,讓腫瘤生長的更好, 2,神經系統可以讓某些免疫細胞停止工作,防止【T細胞】直接攻擊癌細胞。更厲害的是他們還可以釋放出一些信號,讓【巨噬細胞】進入一種促進癌腫瘤生長的模式。 3,癌細胞還可以釋放神經營養因子(neurotrophic factors-molecules),促使神經在癌腫瘤生長。 . . . 看不懂沒關係,簡單來說,就是2點, 1,【#負面的壓力】有可能會加快癌症的發展,讓癌細胞長得越來越強壯, 2,只是單純【提高免疫力】是沒有用的,連號稱最兇殘的巨噬細胞和T細胞都可以對癌細胞袖手旁觀,甚至幫助癌細胞生長,為虎作倀。 我們還可以合理的推測,
網myth碎碎念 負離子的4功能? 看到一個廣告,述說著負離子的4大功效,我覺得非常大概率極度有可能是文案師寫錯了, 所以我來幫忙指出一下文案有問題的地方, 啊~ ,我們就不糾結沒有充電又不是在大森林裡的用具為什麼會自己產生負離子了蛤,那個不在我們糾正範圍內。 1,據說負離子可以【淨化血液(排毒),講血液的酸性變弱鹼性】, 這句錯了蛤,血液本來就是弱鹼性的,就算是生病的人也一樣,如果血真的酸性的人應該是在等時間了的,不會有空買你們的產品來用,也不會等一個幾十年才來發生慢性病。 . . . 2,據說負離子可以【平衡免疫力,讓身體恆溫,每時每刻都保持在36.5度,加速人體的新陳代謝】, 話說我們本來就是恆溫動物,但就算名為恆溫動物,體溫也是在一個範圍內上上下下的,而且額溫、耳溫、腋下溫、肛溫都有點差別,你們這是說哪個地方的溫呢? 如果是這些地方都36.5,那真的蠻神奇的。 . . . 還有蛤,提高新陳代謝是會提高體溫的蛤, 如果一個人他正要提高免疫力同時也會體溫,你把他的體溫壓下來到36.5,這不是跟你們詬病的退燒藥一樣了嗎? . . . 3,據說負離子可以【活化細胞】也可以【調整自律神經】,
網myth碎碎念 殺精謠言 這是個老謠言了蛤,對,是謠言來的。 基本上現在在網路上看到這種說法的地方主要是在內容農場或是偏方營銷號上。 1,沒有完整可信高強度的研究發現【食用】薄荷和可樂的成份可以造成你丸子內的子孫數量【直接】減少, 如果是【間接】的倒是有可能,比如可樂喝多了會胖,薄荷糖吃多了會胖,胖了就真的會降低精子數量, 但你偶爾吃一次喝一次,並不足以讓你晚上可以不用戴套。 比如抽薄荷口味的煙,讓你子孫哀嚎遍野的,是煙,而不是薄荷。 . . . 2,反過來,倒是有研究發現薄荷萃取物可以讓(山羊的)精蟲的在保存時維持更好的品質。 但這也不是給山羊吃薄荷,而是在【保存】的時候【添加】薄荷的萃取物(還有百里香和薑黃素)。 . . . 所以如果有s精的需要,那還是使用正規的藥物比較好。 也拜託不要用可樂去做清洗的動作蛤, 謝謝合作。 #x教育 #知識就是力量 #狐扯防彈衣
網myth碎碎念 膽固醇高不可以吃sotong? 很多人來問說sotong的膽固醇高,對嗎?怕中風的話就不可以吃,對嗎? eh,直接講答案,【不對】。 首先是,sotong的膽固醇其實沒有很高。當然,這裡講的“sotong”不是單指sotong(魷魚)罷了,還包括墨魚章魚小卷這些容易被搞混的頭足綱軟體海鮮們。 (這裡沒有要教怎麼分蛤,網路上大把教怎麼分的圖,隨便找就有了) 他們的膽固醇大概都是每100g 200到300mg多一點之間,比雞蛋的每100g 350++來得低。 當然,如果你是吃有蛋的那種,就會更高一點。比如魷魚蛋,每100g是1270mg的膽固醇。 但這不是問題。 . . . 因為,眾所周知(好啦好像也不是那麼多人知道),提高血膽固醇的主要元兇並不是食物中的膽固醇,而是【過多的飽和脂肪】,還有【反式脂肪】。 **就這一點而言,我個人是覺得特別強調低膽固醇的食物和食品是一種誤導** 所以如果你真心誠意的擔心中風,那你應該要留意的,是食物的【升膽固醇指數】(CSI)。 不是電影裡常出現的CSI蛤,是營養學的CSI。 他的計算方法是:CSI = (1.
網myth碎碎念 非洲豬瘟 (某病毒才面世3年多就改了不下5次名字,反觀這名字又有地區又有動物。。。) 其實在舊冠出現之前就已經有非洲豬瘟的疫情了,那時候各國還強烈規定入境不準帶豬肉製品(尤其是某幾個國家來的航班),不曉得大家還記不記得。 但因為過不久舊冠“突然”爆發,大家也就把焦點集中在另一個病毒上了,豬肉製品不能入境的規定沒了(或曰無限寬鬆了),所以現在非洲豬瘟的爆發其實也是剛好而已。 . . . 這時候就有網友擔心了,豬瘟這麼嚴重,如果有不良廠家把豬瘟病死的豬肉拿來賣,然後被我們吃到,會不會怎樣? 如果你在意的是【人的健康】,那基本不會怎樣,因為這個病毒不會傳染給人, 這個豬瘟之所以需要被高度關注,那是因為這豬瘟對豬的傳染率很高,而且被感染到豬瘟的豬,死亡率是100%, 所以如果這些病毒從外國流進來,就會對本地的豬農造成毀滅性的打擊, 這不只是豬肉貴、沒有豬肉可以吃的問題而已,這是連帶會影響到國家經濟的農業問題來的。 #非洲豬瘟 #好像也沒什麼辦法預防 #知識就是力量 === https://asf.baphiq.gov.tw/theme_data.php......關於驗到病毒的
網myth碎碎念 確定是味精的鍋? 此為網友投稿,他覺得這篇某本地很出名的健康資訊平台發表的內容“怪怪”的, 我看了,確實怪怪的。 原文主要是說,該小編去吃飯後頭痛喉嚨乾,之後確認了那家餐廳放了很多味精,然後說明對味精敏感的人會出現【中國餐飲症候群】,而且小編買了個“保險”,他說,並不是每個人吃味精會有這個問題, 最後還說MSG +++ 怨念有點深。 . . . 只不過,MSG的成份是【鈉】和【谷氨酸glutamate】(不是glutamine 蛤,雖然名字和味道都有點像),而谷氨酸是 #非必須氨基酸,是一種身體自己會製造的氨基酸來的, 而且幾乎所有食物都有谷氨酸,連菜都有。 我們會對一個所有食物都有的、身體自己會製造,同時也是身體的原料的一個成份,這麼的不適應嗎? 我不覺得。 . . . 同時,其實增味劑並不是只有MSG而已,類似的還有肌苷酸二鈉(醬油常放)、鳥苷酸二鈉(菇味粉的鮮味來源)、核苷酸二鈉(雞精粉的鮮味來源),他們也同樣都是鈉加上一個氨基酸。 這就不禁讓我好奇,這些又會不會有 #中國餐飲症候群 呢? 這又讓我想要做雙盲實驗了。 . . . 小編有建議用香草和天然的香料作為調味料
網myth碎碎念 ingredient 第一個ingredient是glucose syrup,也就是糖漿,之後是棕櫚仁油,這不禁讓我想到,與其說這是奶精,不如說是糖精會比較恰當。 第三位的是sodium caseinate酪蛋白酸鈉,這是一種從牛奶的酪蛋白中提取出來的是成分,雖然來源於牛奶蛋白,但在這裡作為增稠劑和乳化劑使用。 #知識就是力量 #學看標籤 #賣襠佬
網myth碎碎念 魚油是不是不飽和脂肪? 不知道是誰想的天才文案, 但按照USDA的數據,魚油(保健品)的飽和脂肪大概是20%,所以魚油並不是100%的不飽和脂肪, in facts,基本上除非特別去製作,不然一般食用油、食物中的油、保健品的油,都是飽和脂肪和不飽和脂肪的混合, 因為自然界就是這樣混合的,所以也不存在【老師,請問什麼食物是飽和脂肪食物?】的這種問題,因為任何食物都是飽和脂肪【高或低】的比例差別罷了,而不會是100%飽和脂肪或100%不飽和脂肪, 比如苦茶油是10%,橄欖油是14%,豬油和棕櫚油是40~50%,椰子油是95%的飽和脂肪。 . . . 不要聽到飽和脂肪就怕,因為飽和脂肪也是一種天然油脂,重點在於你有沒有吃過量,過量才會有傷害, 什麼才是過量? 按照AHA美國心臟協會的建議,是不超過每日熱量攝取的6%,也就是吃了2000kcal的人,不超過120kcal的熱量來自飽和脂肪,所以對一般人而言也就是可以吃到13~15g的飽和脂肪,也就是說,你可以吃30g的豬油,15g的椰油也都是安全的(這還沒有算飲食中的其他飽和脂肪,但也不會差太多) 而且,AHA對飽和脂肪的執著是最最最嚴格的,日常飲食
網myth碎碎念 間歇性斷食 這個研究本身沒有什麼大問題,有問題的是把這個研究的結論講成是【間歇性斷食】的結論的人, 研究確實發現,沒有吃早餐或是一天只吃一餐,跟一日三餐的人比,最高多出30%的早逝風險,其中大部分跟心血管疾病相關。 這樣看,好像是在講間歇性斷食, 這篇研究雖然是2022年發表的,但其實他們的數據來源是1999年到2014年之間的美國人,那時候間歇性斷食還沒有流行,所以這一個研究主要探討的並不是間歇性斷食,而是沒有吃早餐或是一天吃太少的營養不良狀況造成的早逝風險提高。 (也該好他們用的是2014年的資料,如果是2019年之後的,那些喵喵黨又要來講是因為喵喵造成死於心血管疾病的人增加了) . . . 其實整體來說,研究的討論有提到,一天只吃一餐的人,多數為年輕男性,較低受教育程度、較低收入、抽煙、酗酒、較高的體力勞動、攝入的熱量較低、飲食的品質也較低。 這裡就可以看得出來,這些因為一天只吃一餐,或是沒有吃早餐的人,普遍社經地位比較低,他們可能並不是為了健康才這麼做的(然後弄巧反拙),只吃一餐是一個附帶現象,而不完全是原因本身。同時,生活中的其他習慣也有可能是造成早逝的原因。 而這也是告
網myth碎碎念 產品廣告的由來 這故事告訴我們: 1,廣告就是廣告,不要把廣告當知識,這廣告裡面的說辭沒有一句是對的, . . 2,沒有人規定白袍和黑框眼鏡只有誰可以戴,所以你在任何人身上看到這兩件配備都不需要感到驚訝, . . 3,這些廣告詞絕對不會是罐長寫的,他就是代言而已(就算有給他過目他也看不懂),所以這其實是產品設計和廣告商的責任。 (我好奇那個負責人會不會被丟進擂台揍一輪) . . 4,只要你的魚油在生產的時候有做【精緻化】處理,原料魚被污染的多麼嚴重都沒關係,只要最後檢驗出來是符合標準的就是安全的, (所以假魚油即使用地溝油做也基本是安全的) . . 5,對,魚油是refined oil,沒有refined 的魚油不論你的魚來自什麼大型小型深海淺海,都是順便在吃污染物和重金屬, . . 6,廣告亂搞,最後大家嬉笑怒罵的一定都是show face的代言人,這是代言人需要面對的風險, 所以任何想要代言產品的同行們,記得,代言費一定要開高,這不是什麼販賣專業的問題(反正每個人都是出來賣的),這是萬一出問題的時候的精神補償費。 #知識就是力量 #不過通常都是沒知識的賺比較多就是了
網myth碎碎念 牙膏的色條 這些牙膏上的色條,跟牙膏的內容物沒有一毛錢關係, 它的作用是讓機器精準的定位,提醒機器“到這邊就封尾了”, 對,只是這樣而已。至於那條色條為什麽會有不同顏色,那是看包裝的【主色調】而定的, 比如你可以看到包裝主色調是青色的黑人牙膏,那條色條就是青色的。 #知识就是力量 #谣言止于智者 #洗面乳也是一样情況
網myth碎碎念 洗腎的人可以喝雞精嗎? 本來這個case沒什麼好講的,但有眼尖的同學問說,“老師,他們是洗腎病人,可以喝雞精嗎?” 我覺得這位同學問的很好,觀察入微,所以我專門解答一下。 . . . 答案是:【要看情況】 他們的情況是因為短時間內過度運動,造成肌肉過度分解,造成肌酸酐過高(也就是所謂的【尿毒】),腎在短時間內【應付不來】,所以需要用洗腎機代勞, 等過多的肌酸酐代謝完了,就可以恢復到正常人的身體和生活。 所以在這個情況下,雞精是可以喝的,而且某程度上雞精因為是氨基酸、肽和蛋白質,所以是可以補充這些傷者因為肌肉受傷所流失的蛋白質,所以是可以使用的。 當然,可以的話,還是等已經不用洗腎了再喝。 . . . 但是反過來,如果是腎不好了所以需要洗腎的病患,就不適合喝雞精了。 雖然洗腎病患需要比較多的蛋白質攝取(對,洗腎前要減蛋白質,洗腎後要加蛋白質),但雞精普遍是高鈉高鉀的,加上洗腎病患不能喝多水,血液濃度一定比較高,所以高鈉高鉀會【提高血壓】,對洗腎病患來講就危險了, . . . 那麼,一定會有人問,那麼,滴雞精呢? 基本上不論雞精還是滴雞精,營養成分都是【差不多】的,
網myth碎碎念 牛皮癬 這裡講的乾癬其實就是【牛皮癬】,這是一種自體免疫疾病,而不是真菌感染。 看到這樣的標題,很容易讓人直覺的認為,是因為這種補充品有毒,促進了他的牛皮癬的惡化, 但其實這更可能是代表著產品成份沒有任何效果,他只吃這個而沒有做正規治療,所以才會持續惡化。 你可能會覺得,“這成份不是有藥性嗎?有沒有可能是因為藥性不合?其實還是有用的?” 要這樣想也不是不可以,但是,但是我常說,【做產品最重要的是安全,吃不壞人,而不是效果】還記得嗎? 而且連中醫也說胎盤素無毒了,無毒也代表著沒什麼藥性。 再來就是,如果他是吃那種一粒一粒裝的,那裡面的胎盤素才多少含量?要吃到出問題,除非是大量吃(超出建議量的幾十倍),要嘛是想太多。 還有一個情況是這個報導沒有說到的,有一些這類產品會加入其他“高貴”的成份,這些成份倒是有些有可能會造成免疫紊亂,讓這位事主的情況變嚴重。 . . . 最後我們設想一下,如果今天不是有這個報導,而是你自己吃了他們的產品,情況沒有改善還惡化,你問賣的人,你猜賣家會講什麼? 什麼好轉反應啦~排毒反應啦~修復反應啦~就來了的。 #帶腦看廣告 #知识就是力量 #牛皮癣
網myth碎碎念 仙人掌零食 顧客:仙人掌好嗎? 我:如果你是說觀賞植物,那仙人掌不錯,好養,不用一直澆水。 . 顧客:我是說仙人掌對健康好嗎? 我:如果是說仙人掌果,或是火龍果(yup,火龍果是仙人掌科的),那就是一種水果咯,無所謂好不好。 . 顧客:我是說仙人掌的產品對健康好嗎? 我:如果是說有仙人掌萃取物的產品,那仙人掌萃取物就是植化物的一種,而植化物普遍都有抗氧化,抗發炎的效果。我碩士時,隔壁的實驗室就有學長是研究火龍果皮萃取物的抗氧化效果的,效果確實不錯。 . 顧客:只是抗氧化而已?沒有其他的? 我:抗氧化還不夠啊?你還要什麼? . 顧客:比如抗癌,殺癌細胞。 我:基本上就算有相關研究,也普遍是細胞實驗,而細胞實驗並不能代表人體體內的環境,也不能代表吃下去的效果。 . 顧客:那那些賣產品的跟我講吃了癌症會好,是騙人的咯? 我:呵呵,你覺得咧? . . . 回答完,我去把朋友去韓國回來帶給我的手信仙人掌零食從櫃子裡翻了出來,打開,放進嘴裡,
網myth碎碎念 魚油產品 對,又双叒叕是香港消委会,這次是魚油。 簡單來說,就是消委會檢測了市面上25個牌子的魚油產品,裡面的EPA、DHA含量,還有各種污染物、致癌物質、過氧化物的含量。 除了看看他們裡面有沒有有害物質、有害物質有沒有超標之外,也看看他們的標識有沒有真實。 這些牌子我們本地不一定有,就算有同一個牌子,也可能是不同類的產品,所以這個結果對我國人民的參考意義不是很大, 但我們還是可以從中學習怎麼看致癌物和污染物。 . . . 檢測結果發現這25款都至少有1種污染物,其中24款的污染物是3-MCPD,大部分都還在可接受的範圍內,也就是歐盟的標準2500μg/kg以下。 只有3款樣本檢出【過量】的3-MCPD,也就是圖片中那3款,其中綠色的那瓶楓之寶還超標【6倍】,而且他還同時有【過量】的Glycidol和抗氧化劑BHT,看到這個情況,我們可以“合理懷疑”這產品的處理過程沒有弄好,原料可能也不是很好,所以放過量的BHT,想要以此來減少氧化。 圖片中間那款美然康檢出過量多環芳香烴(PAH),這是一類燃燒物質後產生的致癌物質。 如果還記得餅乾有致癌物那一篇,應該就不會對3-MCPD和Gl
網myth碎碎念 麩質不耐 這一篇起源於有學生問我,他的孩子吃糙米就會不舒服,吃白米不會,是不是因為糙米的 #麩質#gluten造成的。 糙米是沒有麩質的,有麩質的東西只有麥類,麥類的東西就是大麥、小麥、黑麥,最常見的東西就是麵粉,還有麵粉做的一切東西,比如麵包、麵條,也包括有加入麵粉一起發酵的醬油。 名字中有麥,但是沒有麩質的食物,就是蕎麥(日本的蕎麥麵)和藜麥(阿Jib哥還沒有倒台之前每天吃的那個), 值得特別一提的是,燕麥也是沒有麩質的,但是有些麩質不耐(gluten intolerance)的人吃燕麥也會有麩質不耐的反應,那很可能是因為他們在工廠內沒有把生產線分開,把處理大麥小麥的機器也拿來處理燕麥,所以有麩質殘留在燕麥上。 . . . 所以,學生的孩子的問題是其他問題,不關麩質的事。 無麩質飲食法還有無麩質食物很流行,而我的觀點是: 【除非你真的有麩質不耐,不然你尋求無麩質就是多此一舉】 那要怎麼簡單知道你或是你愛的人有沒有麩質不耐呢?很簡單,就是看他有沒有吃過麵包或麵條,然後是不是每次吃了都有乳糜瀉的問題,如果有,那就確實是有麩質不耐, 如果是平常吃A麵包都沒問題,今天吃了B麵包拉肚
網myth碎碎念 墨水脫皮 看到選舉墨水的脫落狀況,不少人開始懷疑,這到底是墨水還是膠水?為什麼脫落的樣子是這樣的,一塊一塊好像plastic那樣? 其實,平常正常的汰換舊皮膚的時候,也是類似這樣的情況,差別是平常的脫落是小塊很多的皮膚,而且也因為顏色跟其他皮膚一樣,所以基本上看不出來, 現在沾了這個墨水,是大面積的細胞染色,被染色的這部分的皮膚會因為墨水濃度的關係流失了水分,就感覺皺皺的,有一層東西那樣,這時候也代表這層皮膚已經死了,因為是同時死的,所以會在比較接近的時間內汰換掉,所以才會有一塊一塊的樣子。 這些一塊一塊的,就是你的手指皮+“吃”進去皮膚的細胞染色墨水。 . . . 有些網友很擔心這個墨水會吸收很多進去身體造成傷害,而從這裡我們也可以看到,這個細胞染墨水只吃到薄薄一層的皮膚罷了,比你平常泡水泡太久泡出來的水泡還要薄的多得多。 #知識就是力量 #選舉墨水 #墨水都已經退到這樣了成績還沒有出來也是神奇。
網myth碎碎念 魚油 1,純度小數點後5位,基本上只有物理實驗可能做到這個程度,連一般藥物和喵喵的效率、安全性和死亡率等都不可能計算到這個程度,一個保健食品罷了woh,算得到這麼準? 2,退100步來講,99.99999%的魚油,那我想問一下那0.00001%多出來的是什麼東西?怎麼算的?那0.00001%的該不會是檸檬油吧? 3,退1000步來講,其實做這個廣告的人也可以講他們是用99.99999%的魚油,不代表他們那一粒魚油就是99.99999%的魚油, 那其實這樣就更沒意義了,因為你可以把99.99999%的魚油加10%在那粒魚油裡面,剩下90%是檸檬油。 4,這些魚油其實就是用蒸餾法做純化罷了,其實也就是refined的油,連魚腥味都沒有了,還要有什麼其他好處和抗氧化劑成份? 5,都沒有魚腥味了,還加檸檬做麼? #帶腦看廣告 #別把廣告當知識 #知識就是力量
網myth碎碎念 從知識學習成份 有網友問,是不是說我看產品成份,只要看不懂的字就是不好的東西,就代表不要買? 其實話真的不是這麼說,因為你看不看得懂某個名詞,那是詞彙儲備的問題,而不是產品成份的問題, 比如一個不會英文的人,看到產品成分中寫著[salt],也是大概率不知道那是什麼的。 . . . 話又說回來,如果學習多一些詞彙,雖然一開始比較累,但這個努力是有回報的, 比如剛剛就有一位學員問我,她剛買的一個‘治療’ #神經痛 的產品的成份,據說是德國 最新科技(怎麼都是德國?) 我看了一下,寫著methylcobalamine, 如果你看不懂,其實連這串字怎麼念都不知道, 但如果你學了正經的營養學,你就會知道這就是vit b12, 對,就是這麼簡單而已, 而且,學員說賣家號稱這個成份一般市面上沒有,是所謂的活性物質,其他的vit B12都是不活的, 誒嘿,巧了,我上次扭傷脖子,去pharmacy買的,就是methylcobalamine,而且成份還比這個 德國科技高,價格是十分之一。 . . . 所以你跟我說學習是浪費時間? 沒聽過時間就是金錢嗎?朋友。 #是有一定效果但如果很嚴重還
網myth碎碎念 白嫖明星代言 典型的白嫖明星來代言自己的產品的做法, 其實呀,如果你的東西這麼強這麼出名,人家巨星會有可能沒有接觸過嗎? 不過人出名了本來就是會有被白嫖代言的風險,這也無可厚非,我覺得今天你就算拿這篇給古天樂看,他也只會笑笑罷了。 . . . 別誤會別誤會,我不是說吃vit B沒有幫助,只不過他已經受損嚴重了,而神經細胞的修復是很慢的,所以並不是說他現在吃止痛藥就是治標不治本,而是他沒有吃止痛藥就絕對撐不下去。 其次,如果有一天你也遇到這個情況,你會發現如果你只是吃vit B是沒有用的,你會需要修復神經的原料,比如蛋白質和油(不是產品蛤,是食物來源的,拜託),還需要復建,可能還需要手術。 我也真心希望神經修復有這麼簡單,只是,現實世界真的沒有那麼容易。 #知識就是力量 #別把治療疾病想的太簡單蛤 #神經修復
網myth碎碎念 奶粉和包裝奶不一樣 前幾天分享過一篇講 #麥芽糊精 的偽科普, 就有不少網友來跟我說他有看到這個廣告。 我還在想,“什麼廣告喔?我明明只是在闢一個內容農場的謠罷了,你們不要害我哦~” 之後我才看到那個傳說中的廣告,再比較一下那個內容農場的內容,媽耶~原來內容相似度高達87%。 嗯。。。於是我就把廣告看完了, 對於那個廣告,我有幾個想說的: 1,maltodextrin是麥芽糊精,不是麥芽【糖】糊精,多一個字少一個字是差很多的, 可能有人聽到他的名字是麥芽糊精,所以就以為是麥芽糖或是麥芽做的,其實不是,麥芽糊精是用澱粉(比如米、小麥、玉米、馬鈴薯澱粉)經過酵素水解做成的。 . . . 2,老闆,你前面講【奶粉】有加各種東西,所以不好, 但是你介紹的是【包裝奶】, 咳咳咳~這兩者沒有可比性咧,你一般買的包裝奶也沒有那些麥芽糊精、植物油、碳酸鈣,尤其是你特別強調的麥芽糊精, 因為這主要是配在粉狀產品的,目的是【避免奶粉凝結成塊】, 包裝奶基本沒有這個需求,除非是低脂奶,
網myth碎碎念 Svante Pääbo 每年的諾貝爾獎出來之後不久,就會有冒用得獎者名義的產品跑出來割韭菜,比如細胞自噬作用、酵素的發現、缺氧誘導因子、免疫療法、端粒效應、生理時鐘、石墨烯等等的發現者都”被代言“了各種神奇的產品, 比較特別的是偉哥的發明人,他們是真的以自己的名義分別代言了不同的產品。 而今年這一位,應該就比較難”被代言“了。 . . . 他的貢獻是【確立了古DNA的萃取、純化、定序的技術,開創了古遺傳學領域,為研究現代人提供了基礎】(據我粗淺的了解是這樣,如果有說錯,還請各位大佬不吝指教) 簡單來講,就是他發現了現代人類(智人)的祖先跟已滅絕的尼安德塔人和丹尼索瓦人有過基因交流(交配產生後代),所以我們現代人體內,有一定比例的基因是來自已經滅絕的其他人種的。 這個發現有什麼用途和意義嗎?值得拿諾貝爾獎?而且還是一個人獨拿? 意義其實很重大,因為這樣就可以更好的研究我們現代人的起源,比如【非洲起源論】,然後也能讓我們從另一個角度研究現代人的傳染疾病。 用途方面,我舉個例子,得獎者Svante Pääbo在2021年有研究過新冠肺炎重症感染者的基因,發現到在某一基因片段含有尼安德塔人的基因的人,
網myth碎碎念 食物中毒 首先,我是對這個報導的真實性有所保留的,因為他沒有講太多的細節,所以也不能確定是不是真的就是【亞硝酸鹽中毒】, 不過內容上有可取的地方就是,事主的菜汁是放3天後拿出來喝,然後感覺身體不舒服,也確實,蔬菜中的豐富硝酸鹽會在【不當保存】的第2天以後開始大量生成亞硝酸鹽。 所以3天後造成亞硝酸鹽中毒確實是有可能的。 . . . 順帶一提,這樣的蔬菜汁,再過20多天後,亞硝酸鹽的量又會開始減少,之所以會有這個情況,是因為前兩天產生的還不多,20多天後則是亞硝酸鹽被蔬菜中的抗氧化物質【還原】(也就是抗氧化)了,所以減少。 再順帶一提,亞硝酸鹽中毒的症狀是【胸悶、呼吸困難、頭暈、頭痛等】, 但報導中沒有提到事主是什麼症狀,只是直接說她亞硝酸鹽中毒, 那麼我們可以用常理推測,她的蔬菜汁也有可能是因為沒有密封好,或是瓶子沒有洗乾淨,或是蔬菜沒有洗乾淨等,都有可能造成細菌滋生,造成食物中毒。 而我覺得【上面這些原因】造成食物中毒的可能性比亞硝酸鹽中毒【更大】。 . . .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 如果要打這種蔬菜汁來喝(雖然我本身不鼓勵,但不會強烈反對), 最好是【新鮮打新鮮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