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導的誤導行為

報導的誤導行為

放眼望去,會信那篇“報導”的,就跟那個會信馬斯克講10年後所有打疫苗的人都會死是同一種,就是只看標題就信、就share、就高興了。

總之啦,會信的人就是會信的,所以這篇並沒有要拉回誰導正誰,我就只是看到一個滿是破綻的謠言,手癢,來闢一下罷了。

.
.
.

1,首先,slay news是一個標準的內容農場網站,主要就是以聳動的標題去馬扁人點擊和分享,看到上頭了,也可以捐款給它們。

當然,這一點不足以證明它們網站內的東西不可信,因為現在各大小正規媒體也已經內容農場化了。

所以這時候我們就要看內容有哪些硬傷。

.
.
.

2,fda承認疫苗致癌?

我去了fda的網站沒有看到,反而是看到fda在2024年8月還有說現有的mRNA疫苗可以對現在的病毒株有效,

還有以mRNA的技術配合PD-L1(就是我每次說的癌細胞亮出的的“身分證”)的治療技術,可以降低黑色素瘤的復發機會和44%的死亡風險。

這些才是fda“承認”的東西,因為你要說到承認,又是近期承認的,但又在他們的官方網站找不到,這是哪門子的承認?

.
.
.

3,slay的文中提到的【研究】,點進去看,是一個發表在【高中期刊】的論文,

本來我看到是高中的期刊,我就在想會不會是實驗操作不當的DNA污染,或是這論文根本就沒有經過peer review,

但我並不會只是這樣就直接否定,而是點進去看。

結果我發現,他們不止有peer review,而且不論做出來的成果還有對成果的討論都做的很嚴謹,比很多亂七八糟的論文好太多了。

而這裡我們就可以看到slay的 #斷章取義 之處了,

這篇研究雖然確實有得到【超出6倍~470倍】的結果,但是後續作者對這方面是有做審視和討論的,

也就是研究中提到的檢驗DNA濃度的方法--【NanoDrop Analysis和Qubit Analysis】,有可能因為他們的特性造成結果被高估:

NanoDrop沒有辦法區分DNA和RNA,實驗結果也會被其他有機化合物干擾,

Qubit的染料可能會跟RNA結合,然後造成觀察結果不准確。

而slay #雞賊 的地方就是,只拿了超出【6到470倍】還有那【兩個Analysis】來大作文章,而且很玩臭的只提到Nanodrop可能會高估DNA含量,但是Qubit就變成了研究者使用的準確的檢測方法。

更厲害的是,其實這【高中期刊】其實在討論中除了提到這兩個DNA的測試可能不准之外,還發現【質粒DNA模板不含致癌基因。因此,這些DNA片段致癌或傳染的可能性較小】

但這部分完全被slay忽視掉,

簡單來說就是,這一篇研究本來是解釋為什麼有可能在mRNA疫苗中發現DNA殘留,還有這些DNA片段有沒有致癌可能性,本意是 #闢謠

但在slay這邊,就被斷章取義,反過來被喵喵拿來背書。

.
.
.

4,然後,slay搬出來了一個有【25年經驗】的【頂尖專家】宣稱,這些【高中期刊】發現的DNA有【SV40啟動子】,造成癌症的可能性提高。

但其實那篇【高中期刊】就有提到,他們發現的DNA的長度只有35bp以下(序列不足),是不足以讓SV40啟動子發揮作用的(也不足以定義為SV40),

但這25年的頂尖專家【不同意】,他覺得【會就是會】,

然後調侃研究作者沒有做更多的研究來確認不會發動SV40啟動子,還有他們使用的方法不能找到完整片段的DNA,

媽耶~這不只是斷章取義別人的研究來為自己的言論背書,還反咬一口講別人的研究做的不夠專業。

如果不夠專業,你們拿來背什麼書jek?

.
.
.

5,還記得第2點嗎?

我好奇fda的所有相關網站都沒有提到他們承認癌症的事情,那這些內容農場主是怎樣知道【fda承認】了的?

看到【高中期刊】的後面才知道,原來是因為這篇【高中期刊】用到的樣本和技術支持是fda的人提供的,這在論文最後的Acknowledgments有提到的

然後slay再搬另一個【頂尖教授】來宣稱,這些高中生做到了原本監管機構應該做的事,因為這些樣本和技術是fda提供的,所以fda一定知道DNA的事,既然fda知道了,也就代表fda承認了,

是這樣的邏輯,

對,死亡的邏輯,也是一種邏輯。

.
.
.

6,mRNA疫苗不只有輝瑞,還有Moderna,

slay這篇也有講Moderna早就知道他們的mRNA疫苗會致癌,

因為有另一位【頂尖疫苗專家】說,Moderna的專利裡面講他們的疫苗裡面有數十億個DNA片段,

然後那位【頂尖疫苗專家】講那數十億個DNA片段會致癌,就是會致癌了,他講會就是會。

對,死亡的邏輯,也是一種邏輯。

.
.
.

6.5,我這裡稍微提一下,數十億個DNA片段看起來很多很恐怖,

但其實要超過國際標準的【10ng的DNA殘留】還是有難度的(ng=奈克,也就是奈米等級的克數,是重量單位來的)

因為DNA很小很輕,如果這數十億個DNA片段都是長度超過1000bp的,那確實可能超過10ng,但如果這數十億個DNA片段的長度只是100bp左右,那就不可能達到10ng,

這就是為什麼那篇【高中期刊】的結果看起來很奇怪,首先他們發現的DNA的長度是35bp以下而已,但是analysis出來的結果卻是爆炸性的10ng的6~470倍。這就證明了那兩個analysis的測試的不准確之處。

當然,這些論點和疑點都是被slay和那些【頂尖專家】忽略掉的。

.
.
.

7,那退一百步來講,如果那些個【頂尖】專家真的這麼在意疫苗中的DNA殘留的問題,那他們應該把矛頭指向【滅活疫苗】才對,因為滅活疫苗是先把病毒培養在猴子的細胞裡面,培養到一個程度之後殺掉細胞(也就是滅活),之後再進行純化,

所以滅活疫苗殘留DNA的【可能性】是比直接合成mRNA的mRNA疫苗來的高的(不止DNA殘留的可能性,還有滅活和增強免疫效應時使用的藥物殘留可能性也會比mRNA疫苗高),

那為什麼他們沒有這麼做?這麼基礎的道理,他們那麼頂尖,會不知道?揪住mRNA疫苗來講DNA殘留的目的是什麼?那就只有他們自己知道了。

#知識就是力量

#看完給你拍拍手

#帶腦上網

https://jhss.scholasticahq.com/.../127890-a-rapid...那篇高中期刊

作者:林冠良營養師Siin



知識就是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