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 Post 網myth碎碎念 醫療廣告 總是有一些廣告,喜歡把醫療說的無比簡單,而且說的真真兒的, 比如指甲有橫線就是肝不好,中指有看到血管就是肝不好,手掌黃就是肝不好, 這些只是產品廣告,卻有人當作正統知識來學習,然後說自己對中醫有興趣,不亦樂乎。 然後更麻煩的是,如果出問題,就說是中醫的問題,中醫不科學。 就這一共同點,營養師也是同病相憐的受災戶,但我實在告訴各位,這些都不屬於營養,也不屬於中醫。 === 當然,這一個廣告冒用的是中醫的口吻,我又不是中醫(大學上過中醫和藥膳學而已),由我來摳,怕身份不恰當, 所以我就詢問了耀康中醫診所的 谢冠耀 醫師,怎麼看待這樣的廣告,以下是謝醫師給我的回答:
Free Post 網myth碎碎念 不喜歡的食物 和朋友聊天,聊到不喜歡的食物的時候,我提到我不喜歡苦瓜。 我很熟悉的是,每次只要提到這一點,就會有人說,嘿~營養師不吃苦瓜?這樣像話嗎? === errr。。。其實我只是不喜歡,但該吃的時候(比如被逼的時候)還是會吃。每個人的喜好不一樣,所以對我來說也無所謂 #不該存在這世上的食物 ,因為只要可以成為食物,必定就是經過歷史千挑萬選出來的, 就算是有些有毒的食物,也會經過時間的洗禮,挑選出適合的食用時機,比如Ackee阿開木,就一定要吃完全成熟的, 挑選出適合的處理方式,比如蕨菜一定不可以生吃,也一定要先煮過、濾水,才可以吃, === 而“
Free Post 網myth碎碎念 荷爾蒙 是的,這個世界沒有仙丹,但是可以有奇蹟, 但奇蹟並不是憑空出現的,而是用對的方法,達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荷爾蒙問題 #醫學營養 #知識就是力量 === https://themindgeneration.com/sport-science... 荷爾蒙問題,可以來這裡學習,教你治標又治本
Free Post 網myth碎碎念 廣告手法 雖然大家都懂是誰了,可是保險起見,還是打個馬賽克。 蠻多人是直接把這個湯當作有病治病,沒病強身的仙湯了,而且是比【某蓮花】膠囊更厲害的那種, 但其實這兩個是abang adik來的,都是需要【對症】才能【下藥】的,所以不止不能預防肺的問題,就算有問題,也不一定是每個人都可以用。 === 所以就有出現有人看了影片去自己買來煮來喝,結果發生不適應的問題。 那麼,這是講者的責任嗎? 答案是:基本不是。 這基本就是一個廣告,而且也有明顯留下了一些伏筆和鋪墊,讓人期待下一個影片和下一個影片要介紹的東西, 當你把【廣告】當作【
Free Post 網myth碎碎念 超級食物 這個世界沒有仙丹,當然也沒有超級食物, 或是說,每一個食物都是超級食物。但是邏輯上來看,每一種食物都是超級食物的時候,這個世界一樣就沒有超級食物了。 因為 when everyone is super, no one will be - The Incredibles === 你可能會覺得,這些食物都很營養呀~反正吃了也沒有害處。 對,沒錯的,【吃】了是沒有害處,但是【相信】了這種偽醫學,以為真的吃了就可以不用打預防針,
Free Post 網myth碎碎念 當水喝的飲料 先說一下”當水喝“的定義:放的窄一點,就是有規定一個量,比如1L,或是1、2杯;放的寬一點,就是字面上寫的,一整天都當水喝。 這裡講的是,【一整天當水喝】。 因為很少人會有agak-agak和中庸的概念(比如喝到1L以後,就要喝白開水)。他們想得到的只有要嘛是一滴都不要碰,要嘛就是整天都喝這個, 對,很多人就是這樣理解的。不然我也不會這麼累。 === 接下來講一下為什麼不要【整天喝】。 1,從化學角度 不論你是煮湯、泡水、泡茶、泡藥材、泡咖啡,
Free Post 網myth碎碎念 植物的毒性 那句【知識是最寶貴】一直在我頭腦轉,因為這樣的寫法怪怪的,我怎樣在心中默念都會覺得彆扭, 難道share那個狐扯的人,都不會在腦中默念裡面的內容的嗎? 還是是別人畫圈圈出來給你了你就驚嚇了,然後就share了? === 1, 這種蕨類蔬菜,一直以來,跟森林和大山最親近的居民都有在吃,比如台灣的這類蕨類蔬菜最出名的是 #過貓,很可愛的名字, #舌尖上的中國 (第二季第4集)也有介紹過,當地人還需要爬山涉水幾個小時才採得到, 在日本和韓國,蕨菜也是道佳餚, 而我們這裡是pasar、pasar pagi或pasar malam就有賣。 === 2, 蕨菜內確實有一種物質對人體有害,但這個成分不是裡面講的【倍半萜烯苷】
Free Post 網myth碎碎念 世上沒仙丹 還是那句,這個世界沒有仙丹,這種等級的老鼠實驗基本上隨便找隨便有, 老鼠實驗只可以作為一個參考,並不能作為【治療依據】,甚至作為【改善】的依據都不能。 到底是把醫療想到多簡單? 最後有問題還不是去找醫生? 結果把你醫好了又說是產品有效果。 === 哦對,如果那一個老鼠實驗的成分那麼牛臂,那為什麼不要只加那一個成份就好?還要多加10幾20個成份是做麼? 如果最後產品真的有效,那你是要感謝那個成份,那是那10幾20個成份? #狐扯防彈衣 #思考防身術 #放仙人掌只是表達我講話很刺而已跟產品無關
Free Post 網myth碎碎念 留言分享 還是那句,別人的地方怎麼留言是他們的自由,但是如果有網友傳給我看,我就有必要解釋了,因為不解釋對他不好意思,但如果對他一個解釋我又覺得浪費時間, 所以,雖然對一些留言認真就輸了,但是如果拿來做成笑話分享,我倒覺得是個雙贏。 我笑,你也笑,雙贏。 === 一篇750個字的專欄文章,哪怕只是表達出一個內容,都是功夫,能讓人看到這一個重點,並因此學到一些東西,就已經很足夠,功德無量了, 這是專欄,不是論文,也不是課本,寫這麼清楚?有人看嗎?而且為什麼我要把這些重點內容免費公開分享?我放在我的付費課中不可以嗎? when you good
Free Post 網myth碎碎念 激素 這種短片真的很容易傳播,而且都很短(30秒可以講4個狐扯還加上宣傳),更重要的是隨便講都有人信, 然後你認真去闢謠,還會有人講你多管閒事,認真就輸了等等。 === 那我就隨便拿她裡面的一個來講好了,不要講到完,閒事不要管太多, 你們可以想一下: 黃瓜為什麼打“激素”?是為了長得好,對吧? 那為什麼要打一個打了給他長成畸形到給你輕易看得出來的激素?農家吃飽太得空? === 事實是: 農作物本來就是有不同的外表的,你平常在商場上看到的,通常是A或B級貨,有些大小或外表不符合大眾認知(我不想說審美,因為不是每個人都有審美能力)的 #醜蔬菜 就是C級貨或以下,可能價格比較低,或是做其他用途,這樣而已,
Free Post 網myth碎碎念 斷章取義的留言 繼魚油沒辦法降低服用statin的心血管疾病高風險族群患上心血管疾病風險的那篇,有學生給我看了一個在網友那裡的留言。 通常,我寫的東西,網友分享出去,別人要在他們那邊怎麼寫,我都是管不著的, 但有學生來問我,就是另一回事了,因為只要問法沒有錯(不是把我當算命的)我就有義務回答我學生的問題,同時,如果是有趣或是有教育意義的,我還會拿來分享。 比如這一個。 === 研究者會做這樣的研究,就是因為市場上一直都有魚油會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的說法,他們往這個方向做研究,並對研究結果給予完整的整理和討論, 我作為內容傳遞者,把我看到的,翻譯成人話,給你們看。 然後這個實驗證明了,魚油跟食油(玉米油)一樣,對吃藥的人群來說,不會降低心血管疾病高風險。
Free Post 網myth碎碎念 魚油降低膽固醇? 其實真正的營養師一直都在講,魚油是沒有辦法降低膽固醇的,但是一直缺乏比較有規模的研究, 而這個研究剛出爐10多個小時而已,研究人也多(13000多人), 有規模(22個國家675個醫院), 實驗設計正確(雙盲實驗), 而且實驗設計很簡單(就是拿omega 3 補充劑來跟玉米油做比較) 最後的結論就是:omega 3 補充劑不建議用來降低正在服藥的高心血管疾病風險的患者的風險。 說成人話就是:吃omega 3補充劑,跟吃玉米油是一樣的,一樣對病情沒有幫助。 === 比較讓我感慨的是: 在這之前我講到魚油不能降低膽固醇的時候,來挑戰的人都是問 #有研究證明 嗎?但之前都給不出這麼直觀的證明的研究,而我們用生物化學和人體生理的知識來講,
Free Post 網myth碎碎念 運動篇 有一篇用錘子修船的文章很紅,其實就是改編了【螺絲1塊錢,知道螺絲要鎖哪裡999塊】的文章, 所以我這樣建議這個顧客去跑步,你看到的可能只是【建議跑步】而已,但在背後,還真的是有很多需要去考慮的問題, 所以通常就這一個建議而已,沒有產品、沒有不要吃xxx要多吃ooo,我收80塊。 === 有些身體的不舒服其實是運動不足造成的, 換句話說,長期維持一個姿勢就會造成身體不舒服, 身體不舒服就會想很多,然後就會有很多“好心人”來給你“建議”,或是在網路上也會找到類似的說法: 比如肩膀酸、肩膀硬,就是膽固醇高, 比如頸項痛、手麻痺、頭痛、
Free Post 網myth碎碎念 牛奶狐扯篇 又是關於牛奶的狐扯, 找一個研究來斷章取義,然後弄一張圖,寫上華文和英文,弄到很pro那樣, 就很多人信了。 === 當然,有附上研究報告的鏈接再來掰,是比較可取的,因為我就直接從他們附上的研究來找問題就好了, 比較省時間。 === ok,所以現在教你們怎麼看,這也是培養你們的科學素養。 點進去那份報告來看, 1,你會看到abstract,也就是大綱,它上面寫: Milk consumption during adolescence is recommended to promote peak bone mass
Free Post 網myth碎碎念 疫苗不良相關報導 如果你仔細看,你會發現,這篇報導的題目是在講2件【不相關】的事, 1,發生了不良事件 2,巴西叫停中國疫苗試驗 就是這兩個不相關的東西,參在一起講,讓你心癢癢。 === 【那個不良事件是什麼?】 | 答:是有受試者死亡。 【那這死亡案例跟疫苗有關嗎?】 答:跟疫苗無關。 【打了疫苗後死,好意思講跟疫苗無關?這是什麼黑箱嗎?】 答:一個人類死掉的可能性是非常多的,所以如果只是看【打了疫苗後有一人死亡】,最誇張的可能性可以是【打了疫苗之後發生車禍而死】,所以這就是為什麼死亡是一件事,分離出原因是另一件事, === 如果你看不懂我上面這段寫來做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