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ged

帶腦

A collection of 140 posts

“假”科普研究
網myth碎碎念

“假”科普研究

看到這個“科普”的時候,我其實先是好奇這個研究的研究方法,所以想去找原文來看,結果我在任何正規的論文和研究查找系統中,完全找不到, 我用的關鍵字有:前列腺、癌、瑜伽、壓力調節、98人等, 結果完全找不到符合這個廣告寫的情況的研究。 值得一提的是,有看到幾個小型研究,發現前列腺癌患者做瑜伽對病情是有好處的, 但是我壓根找不到一個給98個人吃這麼多保健品然後他們還過得很好的研究,所以我只能判斷這個所謂的加州大學的實驗是杜撰的了, 當然,若找得到研究原文,可以讓我拜讀,我會很感謝你。 === 但是看這“科普”整個寫下來,我本身是覺得不對勁的,因為【PSA下降4%】這一點,並不是什麼值得讓人驚訝的事,因為檢驗的誤差有時候就已經大於4%了。 而PSA的單位通常是使用ng/ml,也就是說,這個%確定不是在說PSA的實際下降數字。 === 還有啊~如果是培養的癌細胞,我們是用【細胞株】的,癌細胞不是菌,我們自然不會用【菌株】來稱呼他, 所以這一篇,很明顯就是不懂這些醫學名詞的人寫來框另一些不懂醫學名詞的人的 #狐扯告示牌

狐扯廣告
網myth碎碎念

狐扯廣告

鹽不是電解來的,是用離子交換工序處理海水純化出來的(好啦好啦,那也是電解的一種)。 但很明顯跟他們想的電解不是一回事。 這個廣告從頭到尾都在狐扯。 === 我實在告訴各位,現在最乾淨最好最便宜的就是普通的鹽,幾毛錢一包那種,而且現在已經政府規定要加碘了,你基本上就更沒有理由去買哪種只會去抹黑別人的廣告賣的鹽了。 #帶腦看廣告系列 [https://www.facebook.com/hashtag/%E5%B8%B6%E8%85%A6%E7%9C%8B%E5%BB%A3%E5%91%8A%E7%B3%BB%E5%88%97?__eep__=6&__tn__=*NK*F] #鹽就是鹽 [https://www.facebook.com/hashtag/

帶腦看奇怪的廣告
網myth碎碎念

帶腦看奇怪的廣告

最近fb上多了很多很奇怪的產品廣告,套路基本上就是: 1,先代入一些常見的成份,然後跟你講:“你看,我們也有”, 2,再跟你講:“你看,我們還有另一個你不知道的東西”,讓你感覺好像學到新東西, 3,最後放入產品資訊,就可以盆滿缽滿了。 而且,中文水平不是一般的低。。。已經不是【老百姓看得懂就好】了,而是進化到【以其昏昏,使人昭昭】的另一個境界。 === 合法合理的賺錢,是讓人敬佩的,但如果只會賣弄專業名詞,而且專業名詞的意思還弄錯,對一般老百姓可能有效,但遇到我這種較真的專業人士,那就不好意思了, 是。你。們。先踩過界的。 === 這兩張廣告有至少2個以上錯得交關的錯誤,我重點講1個就好: 這個什麼植物白蛋白,其實就是植物內的蛋白質,加一個【白】給你,為的只是賣弄. 按照他們說可以吸附重金屬的蛋白質,推測他們要講的應該是【植物螯合素】或是【金屬螯合蛋白】, ps:“螯”

帶腦看廣告-yogurt和kefir
網myth碎碎念

帶腦看廣告-yogurt和kefir

我就問這些文案天才,如果你的東西真的吃了一次就會長期保留在腸胃,那是不是跟你買來吃一次就夠了?不用repeat sell了是嗎? 我再問這些文案天才,如果yogurt無法生存在體內,那從古時候到現在的人吃yogurt都是吃心酸的?你的意思是那些講yogurt可以改善腸道益菌叢的說法、研究、廠家都是在騙人? === yogurt和kefir的差別就是 #菌種 [https://www.facebook.com/hashtag/%E8%8F%8C%E7%A8%AE?epa=HASHTAG] 和 #質地 [https://www.facebook.com/hashtag/%E8%B3%AA%E5%9C%B0?epa=HASHTAG] 的差別而已, 比較傳統的kefir在發酵後會產生氣體、產生酒精、形成一團一團的樣子,是因為kefir的菌的特性就是這樣的, yogurt主要就是酸,質地比較濃稠,也是因為yogurt的菌的特性就是這樣的。 === 兩者的菌都是可以在腸道內生存的,

能排出體內的膽固醇?
網myth碎碎念

能排出體內的膽固醇?

看到的廣告,手癢。 === 就算是確定可以降低膽固醇的 #燕麥 [https://www.facebook.com/hashtag/%E7%87%95%E9%BA%A5?epa=HASHTAG] ,原理也是beta glucan跟膽汁結合排出,然後身體再利用體內膽固醇來製造膽汁,以此來降低膽固醇, 這也是為什麼有些人本來就吃的不油,但是膽固醇高,吃了燕麥也沒辦法降低膽固醇。 === 就算是醫生開的膽固醇藥(Statin類),也是在肝臟上減少膽固醇的生產。 === 然後現在來一個神奇的液體,可以把體內的膽固醇排出去,厲害了厲害了, 敢問是怎麼辦到的?你怎麼確定你排出去的是膽固醇來的?有沒有相關研究? 別害羞,我們一起來討論討論呀~ #帶腦看廣告系列 [https://www.facebook.com/hashtag/%E5%B8%B6%E8%85%A6%E7%9C%8B%

看食品 學帶腦
網myth碎碎念

看食品 學帶腦

市面上有low GI的米,還直接寫說good for 糖尿病,那是不是說吃了可以治療糖尿病? 👉 不要以為可以治療 👉 食品包裝上是不能寫疾病名稱的 👉 不需要問我為什麼市面上還有會寫疾病名的米,我想你們懂的 #市場 [https://www.facebook.com/hashtag/%E5%B8%82%E5%A0%B4?epa=HASHTAG] #帶腦看食品包裝系列 [https://www.facebook.com/hashtag/%E5%B8%B6%E8%85%A6%E7%9C%8B%E9%A3%9F%E5%93%81%E5%8C%85%E8%A3%

bullshi文
網myth碎碎念

bullshi文

你不需要看得懂日文才知道日本的bullshit是不是真的bullshit, bullshit就是bullshit,不論放到哪裡都是bullshit的, 這個故事也是告訴我們,不動腦(若有)的人,其實是不分國家和人種的。 #石頭都可以都有人信啊 [https://www.facebook.com/hashtag/%E7%9F%B3%E9%A0%AD%E9%83%BD%E5%8F%AF%E4%BB%A5%E9%83%BD%E6%9C%89%E4%BA%BA%E4%BF%A1%E5%95%8A?epa=HASHTAG] #這比什麼消毒卡還厲害 [https://www.facebook.

WHO又躺槍
網myth碎碎念

WHO又躺槍

話說,現在資訊發達,基本上WHO講的任何一句話都是有記錄的,連他們 #總幹事 [https://www.facebook.com/hashtag/%E7%B8%BD%E5%B9%B9%E4%BA%8B?epa=HASHTAG] 講的那些屁話也都一一留著, 所以如果某產品真的經過了WHO的認證,在他們的官方網站上是找得到的, 不要被幾個隨便打的字騙過去,去WHO官網找找看,如果沒有就是沒有,就跟WHO無關。 #帶腦看廣告系列 [https://www.facebook.com/hashtag/%E5%B8%B6%E8%85%A6%E7%9C%8B%E5%BB%A3%E5%91%8A%E7%

當故事看就好
網myth碎碎念

當故事看就好

1,這位【吳軍】,在city of hope沒有找到他的學歷,經歷,論文,研發團隊 那句【微生物學和腫瘤學研究】是亂寫的。 我覺得很有可能他只是被網路寫手隨便找來把話塞在他嘴裡的替死鬼。 = 2,目前所有關係到COVID-19的研究,沒有一篇是city of hope做的,裡面也沒有作者是吳軍(Jun Wu)的研究。 = 3,city of hope並不是美國最大的腫瘤醫院,他只是在Los Angeles的一個醫學中心而已。 = 4,包括vit C在內的抗氧化劑,連感冒都治不了,談何COVID-19? = 5,之前分享過,抗氧化劑吃太多會有反效果,你可能沒辦法治療疾病,反而還可能造成體內 #自由基變多 [https://www.facebook.com/hashtag/%E8%87%AA%E7%94%B1%

chlorine
網myth碎碎念

chlorine

大家應該都有看過那個碘液滴了vit C之後,被還原成透明的實驗,有些還會用泡麵來做,一樣視覺效果很強, 但換一個說法,就被人解釋成洗菜不應該要泡,不然菜會把自來水的chlorine吸掉,然後被你吃下去,就造成癌症。 洗菜不需要用浸泡,應該用流動的水的確是真的, 但跟這個“實驗”無關。 === 1,她用的那個所謂藥水是碘液(vit C實驗最常用的,視覺效果強) 2,碘液容易被氧化,是跟氧氣做反應,反應後的碘液本來就是那個顏色,而不是跟chlorine反應了才有那個顏色, 3,就跟常見的vit C的實驗一樣,只要碘液被vit C還原(或曰抗氧化)就會變透明, 4,浸菜會溶出菜裡面的抗氧化劑(包括vit C),抗氧化劑 #還原 [https://www.facebook.com/hashtag/%E9%82%84%E5%8E%9F?epa=

礦物質
網myth碎碎念

礦物質

翻開 #元素週期表 [https://www.facebook.com/hashtag/%E5%85%83%E7%B4%A0%E9%80%B1%E6%9C%9F%E8%A1%A8?epa=HASHTAG] ,這個星球上目前發現了#的元素,總共有118種, 人體所需的元素(若單純只看礦物質會更少),有28種, 對人體應該是安全的元素(若單純只看礦物質會更少),有71種。 既然這麼厲害,那麼你說說多出來的那些是什麼? === 不要跟我來“他們把礦物和礦物質搞混了而已”那一套,請自己去看 #礦物質 [https://www.facebook.com/hashtag/%E7%A4%A6%E7%89%

噱頭篇-辟穀
網myth碎碎念

噱頭篇-辟穀

你知道為什麼你要讀大學之前要讀小學和中學嗎? 因為你不可能讀了小學就會完所有大學的東西。 【初級】就可以達到全部效果? 你自己想一下有可能嗎? #帶腦看廣告系列 [https://www.facebook.com/hashtag/%E5%B8%B6%E8%85%A6%E7%9C%8B%E5%BB%A3%E5%91%8A%E7%B3%BB%E5%88%97?epa=HASHTAG] #水魚過濾系統 [https://www.facebook.com/hashtag/%E6%B0%B4%E9%AD%9A%E9%81%8E%E6%

產品的ingredient記得要看!
網myth碎碎念

產品的ingredient記得要看!

網路上看到一個號稱是 #植物肉毒桿菌 [https://www.facebook.com/hashtag/%E6%A4%8D%E7%89%A9%E8%82%89%E6%AF%92%E6%A1%BF%E8%8F%8C?epa=HASHTAG] 的產品, 這何止牛b,牛c都來了,這是跨物種的神奇之物啊~ 好奇之下,去找到了產品的網站,找到了產品的ingredient, 第1個是水,第2個是甘油,第3個是三山嵛酸甘油酯,一直要到第11個,才出現植物的成分,但還不是他們宣稱的主要成分, 一直到第25個成份,才出現他們宣稱的東西。 === 為什麼我會強調這些成份的排位? 因為ingredient主要都是放越多的放在越前面,之後再依序減少,也就是說【排序越後】的東西【放的越少】, 而這個他們當作招牌的植物萃取物在第25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