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ged

風險

A collection of 39 posts

忽胖忽瘦
網myth碎碎念

忽胖忽瘦

答案是:【會】 有人 說,阿妹何必要這麼辛苦瘦成這樣呢?歌唱的好聽就好了呀? 咳咳,如果她真的是直接以之前的體態上台,噴她的人會更多(而且噴她的搞不好還有很多是身材比她之前還要“魁梧”的)。所以反正都是要被噴的,不如就讓她自己決定應該以怎樣的體態上台就好。而且現在這種情況,會批評的只有營養相關專業的人,我們的人數真的很少很少。 . . . 看她的菜單,其實很簡單,就是【極低熱量攝取+168】,這兩個方法的好處當然是瘦很快,但副作用也是很大的,比如代謝率會被調低,之後很容易复胖,甚至提高早死的風險。 那麼有沒有可能阿妹有【加上運動】,所以不會代謝率不會差很多呢? 看她的線條,我是覺得就算有運動,應該也是不多的,更何況她是做極低熱量,她吃的熱量很難供應她去做足夠強度的運動。 所以咧,之後只要她吃回原本的飲食,那复胖就是無可避免的,而且大概率還會增加心血管疾病的機會。到時候可能還會再被噴一輪。 這應該就是表演藝術家為表演所做的犧牲吧。 . . . 那麼,有沒有可能她用了【減肥藥】,那個菜單只是給我們一個交代罷了? 也不是不可能,但我沒有證據。而減肥藥要嘛就是提高代謝,要

間歇性斷食
網myth碎碎念

間歇性斷食

這個研究本身沒有什麼大問題,有問題的是把這個研究的結論講成是【間歇性斷食】的結論的人, 研究確實發現,沒有吃早餐或是一天只吃一餐,跟一日三餐的人比,最高多出30%的早逝風險,其中大部分跟心血管疾病相關。 這樣看,好像是在講間歇性斷食, 這篇研究雖然是2022年發表的,但其實他們的數據來源是1999年到2014年之間的美國人,那時候間歇性斷食還沒有流行,所以這一個研究主要探討的並不是間歇性斷食,而是沒有吃早餐或是一天吃太少的營養不良狀況造成的早逝風險提高。 (也該好他們用的是2014年的資料,如果是2019年之後的,那些喵喵黨又要來講是因為喵喵造成死於心血管疾病的人增加了) . . . 其實整體來說,研究的討論有提到,一天只吃一餐的人,多數為年輕男性,較低受教育程度、較低收入、抽煙、酗酒、較高的體力勞動、攝入的熱量較低、飲食的品質也較低。 這裡就可以看得出來,這些因為一天只吃一餐,或是沒有吃早餐的人,普遍社經地位比較低,他們可能並不是為了健康才這麼做的(然後弄巧反拙),只吃一餐是一個附帶現象,而不完全是原因本身。同時,生活中的其他習慣也有可能是造成早逝的原因。 而這也是告

魚油產品
網myth碎碎念

魚油產品

對,又双叒叕是香港消委会,這次是魚油。 簡單來說,就是消委會檢測了市面上25個牌子的魚油產品,裡面的EPA、DHA含量,還有各種污染物、致癌物質、過氧化物的含量。 除了看看他們裡面有沒有有害物質、有害物質有沒有超標之外,也看看他們的標識有沒有真實。 這些牌子我們本地不一定有,就算有同一個牌子,也可能是不同類的產品,所以這個結果對我國人民的參考意義不是很大, 但我們還是可以從中學習怎麼看致癌物和污染物。 . . . 檢測結果發現這25款都至少有1種污染物,其中24款的污染物是3-MCPD,大部分都還在可接受的範圍內,也就是歐盟的標準2500μg/kg以下。 只有3款樣本檢出【過量】的3-MCPD,也就是圖片中那3款,其中綠色的那瓶楓之寶還超標【6倍】,而且他還同時有【過量】的Glycidol和抗氧化劑BHT,看到這個情況,我們可以“合理懷疑”這產品的處理過程沒有弄好,原料可能也不是很好,所以放過量的BHT,想要以此來減少氧化。 圖片中間那款美然康檢出過量多環芳香烴(PAH),這是一類燃燒物質後產生的致癌物質。 如果還記得餅乾有致癌物那一篇,應該就不會對3-MCPD和Gl

可卡因比成癮色情片更嚴重?
網myth碎碎念

可卡因比成癮色情片更嚴重?

要知道是不是真的,我們做個比較就好了, 【可卡因】成癮的症狀是: 情緒容易激動、精神緊張、容易焦慮、過度自信,簡單來說就是整個人變得sensitive,喜怒無常, 最長遠的影響是讓頭腦的【自然獎勵機制】的失效,簡單來說就是越來越難自然的快樂起來,這是真的影響了大腦,沒有吸就快樂不起來。 除了影響大腦,可卡因還可能會影響你的基因。除此之外,常使用可卡因還會增加中風、心肌梗塞、敗血症、猝死的風險。 . . . 那麼,【色情片】呢? 色情片成癮的症狀,醫生說的是健忘和快速失去記憶(這兩個放一起講是不是廢話?)、易怒和情緒容易波動(易怒不就是情緒容易波動?) 醫生也說,甚至還會造成腦部損傷,臨陣失去性慾。 這看起來跟自然獎勵機制有一點關係,但並不是從頭腦方面影響獎勵機制,而是上癮的人需要比較大的外部刺激才可以獲得快感,因此會尋求更強烈的性愛體驗,那可能就會有其他的傷害,但這個就扯很遠了。 我是不知道醫生這樣比有什麼意義,因為兩者根本沒什麼可比性。 . . . 至於關於頭腦損傷的說法,我再去找了一下(免得錯怪好人), 確實有一篇德國的研究,在調查了64位21到45歲的男

白嫖明星代言
網myth碎碎念

白嫖明星代言

典型的白嫖明星來代言自己的產品的做法, 其實呀,如果你的東西這麼強這麼出名,人家巨星會有可能沒有接觸過嗎? 不過人出名了本來就是會有被白嫖代言的風險,這也無可厚非,我覺得今天你就算拿這篇給古天樂看,他也只會笑笑罷了。 . . . 別誤會別誤會,我不是說吃vit B沒有幫助,只不過他已經受損嚴重了,而神經細胞的修復是很慢的,所以並不是說他現在吃止痛藥就是治標不治本,而是他沒有吃止痛藥就絕對撐不下去。 其次,如果有一天你也遇到這個情況,你會發現如果你只是吃vit B是沒有用的,你會需要修復神經的原料,比如蛋白質和油(不是產品蛤,是食物來源的,拜託),還需要復建,可能還需要手術。 我也真心希望神經修復有這麼簡單,只是,現實世界真的沒有那麼容易。 #知識就是力量 #別把治療疾病想的太簡單蛤 #神經修復

鹹蛋黃可以吃嗎?
網myth碎碎念

鹹蛋黃可以吃嗎?

月餅裡面有個靈魂,#鹹蛋黃,小時候會覺得鹹蛋黃很geli,只敢吃包著它的蓮蓉,長大後才理解鹹蛋黃的美味, 鹹蛋黃比較讓人擔心的是它的 #膽固醇含量,確實,因為鹹蛋經過鹽水醃製,水份流失,鹹蛋黃的膽固醇會比新鮮鴨蛋的蛋黃更濃縮,所以膽固醇含量會提高, 一個鹹蛋黃的重量大概是25g,以100g鹹蛋黃的膽固醇是1891mg來算,一個鹹蛋黃的膽固醇就大概是473mg,如果是按照《美國民眾膳食指南》(Dietary Guidelines for Americans)的300mg上線,那麼鹹蛋黃是非常禁忌的食物, 只不過,2015年,這個限制已經取消了,至於為什麽取消,我在我的地方也常講,這是因為: 【血中膽固醇】只有20~30%是受食物中的膽固醇影響,其餘的70~80%是人體自行製造的,而製造的原料是【過多的飽和脂肪】和【反式脂肪】, 所以如果真的應該限制的是飽和脂肪,目前的建議是不超過15g,同時反式脂肪能不要碰就不要碰。 (我個人的建議是飽和脂肪超過也沒關係,但反式脂肪是真的越少越好) . . . 只不過,雖然只有20~30%是食物影響的,但如果吃多多很高膽固醇的食物(

醬油問題後
網myth碎碎念

醬油問題後

上一篇講到的出問題的醬油,該公司有做出澄清,所以也有不少網友(其中有一大部分還是小號,讓我不禁好奇他們是何居心)來問我要怎麼看?以後還可以買這個牌子的醬油嗎? 我這邊統一回答: 1,公司本身的回應當然是站在公司的立場的,你覺得他們說的可信,那就可以繼續買,如果你不信任,那就買其他的, 但我的感覺是,這是鄰國check出來的,既然他們會出來澄清,也有強調那批產品沒有上市,大概率上,以後他們會更加注重類似的安全問題, 所以如果是我之前有買這個牌子的醬油,之後我還是會買回這個牌子的。 (特別強調,我沒有拿他們的錢) . . . 2,在上一篇文章中,我本來也就有講要交換牌子買,不要只買一個牌子的產品,這樣是在分散風險, 而且單看ingredient的話,他們的原料是沒有用味精的那種,在選擇的優先順序上,這家的會比那些用味精調出來的靠前。 . . . 3,我有特別說明要expect【所有醬油都有放防腐劑】,尤其是不咸的那種, 而我也有說要拿整瓶來灌才有可能受到那個成份的傷害, 我並沒有說防腐劑不好,也沒有說這個牌子就永遠都會防腐劑超標,更沒有說要去找完全沒有防腐劑的。

香腸裡的亞硝酸鹽
網myth碎碎念

香腸裡的亞硝酸鹽

每次提到香腸,就會很自然的想起香腸是致癌食物,因為裡面有 #亞硝酸鹽, 但其實咧,亞硝酸鹽並不是直接造成癌症,而是要在特定的【條件】下生成 #亞硝胺,亞硝胺(Nitrosamine)這一類的致癌物質,注意,亞硝胺不是一個化學物質,他是一類化學物質,裡面有很多成員,其中也不乏2A級致癌物質。 這一點我在硝酸鹽和亞硝酸鹽的差別的那篇也有講過。 所以,單純的害怕亞硝酸鹽是不實際的,因為單純吃到食物中的硝酸鹽和亞硝酸鹽,其實並不會有致癌的風險。 再說一次,他要變成【亞硝胺】類,才會致癌。 . . . 最新的一篇研究報告,是陽明交通大學食品安全及健康風險評估研究所的林怡君副教授的團隊發表的,他們收集了近年的相關研究做了 #薈萃分析 meta-analysis,得出了【硝酸鹽】和【亞硝酸鹽】本身除了不會直接致癌以外,還很可能【心血管】有【好處】的結論。 然後媒體在報導的時候特別強調:【香腸添加亞硝酸鹽竟非致癌物 最新研究:有助預防心血管疾病】 這當然也是標題黨,但也不能說是完全錯(頂多算是比喻不恰當)

Vit d不能降低骨折
網myth碎碎念

Vit d不能降低骨折

王介立醫師已經整理得很完整了,如果想要看詳細的解釋,可以到王醫師那裡看, 這裡我說說我的看法就好。 1,常看我直播的朋友,或是有上過我的課的同學,都會知道我對vit D的補充劑非常不以為然,前陣子很火很夯的補充vit D可以預防和治療舊冠的做法就算了, 就連最被大家津津樂道的補充vit D來幫助鈣質吸收,預防骨折這一點,我也是不相信有效果的。 所以如果你有問過我鈣質補充劑需不需要選有加vit D的,我只會跟你講【不需要】,但是市面上大部分都是加了vit D的,所以也不用特地去避開。 . . . 2,為什麼我會這麼跩?幾年前就對vit D的補充不以為然了? 我的理由是【途徑】不一樣, 天然的vit D的獲得途徑是 #曬太陽 ,簡單來說是從 #皮膚 吸收;而用吃的,是經過 #腸胃道 , 途徑都不一樣,效果會一樣嗎? 當然,按照這個邏輯,我本來是預算用吃的效力是不高而已,沒想到原來這麼差,事實上是¬一點用都沒有。 . . . 3,那些賣vit D的商家,還有那些靠講vit

太多不一定好
網myth碎碎念

太多不一定好

有個很有智慧的人常說:【沒有東西是越多越好的,除了錢】 就連 #好的膽固醇 HDL也是這樣。 很多人就覺得HDL是越高越好的,但今天這篇就打了個臉。 這是JAMA新鮮出爐的研究報告,簡單來說,就是他們發現HDL太多的人,心血管疾病患者(coronary artery dicease)的死亡率反而會比正常水平的HDL的人來的高。 正常範圍= 40~60 mg/dL (1~1.5 mmol/L)的,死亡率是11.26% 太多 = 80mg/dL (2 mmol/L)以上的死亡率是16.86% 目前是發現了有這個關係,至於為什麼會這樣?則還沒有答案,這需要進一步的調查。 當然,不免俗的提醒一下,如果低於正常水平,死於心血管疾病的風險一樣是比較高的。 #胆固醇 #心脏病 #好胆固醇 === 有人問我是不是偷別人的圖,我才發現原來右下角有小紅書的水印,

不要小看食物中毒
網myth碎碎念

不要小看食物中毒

很多人覺得,食物中毒而已嘛~拉肚子吐一下就完了嘛~ 但是他們不知道的是,有些人是撐不過這拉一下吐一下的。 類似被小看的問題還有感冒和舊冠,當然,死亡風險可以說是很低,但如果跟中馬票一樣那麼準,來一個萬分之一的中獎,那就後悔都來不及了。 #食物中毒 #預防勝於治療 #不要小看任何東西 ===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5711841702210003&id=108713149189581報導原鏈接

補充品的效果
網myth碎碎念

補充品的效果

熱騰騰的研究報告出爐,結論很簡單,就是【美國預防服務工作隊】US Preventive Services Task Force (USPSTF)給出的建議是: 1,vit E或beta carotene對於心血管疾病和癌症的預防不僅沒有效,而且還【有害】 2,multivitamin則是【沒有用】。 如果想看簡單版本的分析,可以看 @卖药佬 的,如果想要詳細一點的,可以看林慶順教授的。連結我都放在下面。 兩位都解釋的很清楚了,而我寫這篇是說說我的想法。 . . . 1,如果你有上過我的課,你會發現我最不推薦吃的東西就是multivitamin,我在課程中可能還會建議其他的補充劑,但唯獨就是不會建議去吃multivitamin。 因為multivitamin有2個問題,一,他看起來什麼都有,但其實並不完整,有些成份可能會【很低】,二,他因為很多東西,所以並不能【針對性】的去給缺乏某個營養的人做補充, 所以這報告出來,有些人就很不爽,就說multivitamin本來就有作用的,尤其對飲食做不到均衡的人【特別有意義】

憋尿
憋尿

憋尿

以下由Shi Nee營養師撰寫 每次要駕長途車的時候 只要多喝水 就會很擔心尿袋會爆掉 剛才我就是在車上 要等休息站 真的是忍得好痛苦 下次還是出門前先放完好 呼~ 時常聽到老一輩的人說 憋尿的次數越多的話 就很容易腎結石 或者會導致尿道感染 所以我會有尿就放 哈哈哈哈 憋尿一兩次其實也不會導致尿道感染 因為尿道感染主要的原因是細菌在尿道裡面繁殖 如果長期這樣的話 膀胱没有空的話 細菌會在尿道那裡滋生 所以還是有這樣的風險 我們的膀胱其實是一個很有伸縮性的器官 好像氣球 所以人長越大膀胱就會越大 可以存的尿越多 但是膀胱小的也不要擔心 喝點水就要跑廁所 其實我們可以訓練膀胱hold着尿的能力 這樣的話你就可以控制什麼時候要上厕所 正常的大人是可以憋大概2杯的量 可是也是因人而異的 可是如果長期一直憋尿 還是會有一些健康上的風險 例如說 前列腺腫大 神經源性膀胱 腎臟疾病 等等 其實很多人都覺得 為了不要憋尿 或者是不要上廁所 就少喝水 這樣反而會更容易得腎結石 因為身體沒辦法把身體的廢物排出體外 有没有懷疑過 我忍著忍著那個尿去那裡了? 其實這些尿没有重新被吸收回去身體

疫苗補加劑
網myth碎碎念

疫苗補加劑

我之前提出某國釋放出的相關資訊太少,有太多不明朗的地方,而且沒辦法像其他疫苗那樣接受大眾點評,我講多一點,就會被攻擊,所以嘛,既然他們都不講道理了,那我也不用給面子了, 好,來,基本上你就把這前兩針科興當作現在已經沒有用了就好了,所以現在的加強針,算是重新打一個對於科興疫苗來說是不認識的病毒的疫苗。 很簡單,如果科興可以應對現在的疫情,那西安就不需要封城了(當然,中國的政策不一樣,但下面會繼續說到),所以,之後要求打第4針(也就是2針科興+2針輝瑞)的可能性是很高的。 . . . 說回來,這樣可不可以說,這證明傳統技術的疫苗效果比較差?其實我覺得不應該這樣看,目前比較正確的判斷應該是傳統技術的疫苗,不適合用在這個Covid病毒上。 其實呢,我覺得,不論在哪一個領域,技術的百花齊放都是有好處的,有的選擇,無論如何都是好過孤注一擲的。 而且科興疫苗一開始還是有效果的,只不過covid的變種太快,這不是滅活疫苗抓得住的,對於穩定性高的病毒種類,則還是有很好的效果,畢竟我們小時候打的也主要是傳統的。 . . . 那麼講到混打,大家最看重的副作用問題,應該怎麼看? 我只能說,基

咖啡會提高膽固醇?
網myth碎碎念

咖啡會提高膽固醇?

在 #食在 [https://www.facebook.com/hashtag/%E9%A3%9F%E5%9C%A8?__eep__=6&__tn__=*NK*F] 分享的那篇龍蝦vs膽固醇的科普漫畫中,有一位網友留言問到:【咖啡中含有2種油,分別是Cafestol(咖啡醇) 和 Kahweol(咖啡豆醇),這2個物質可能會提高膽固醇,請問應該怎麼辦?】 ok,如果你很忙,那就記得:【咖啡還是可以喝的,適量就好】,就可以了。 如果你有興趣知道前因後果,可以往下看。 . . . 首先,我特別去找了一下這個說法的源頭,確實是有研究的: 1983年有一篇研究【The Tromsø Heart Study — Does Coffee Raise Serum Cholesterol?】是最先提到咖啡和膽固醇的效果的研究,

茶與咖啡
網myth碎碎念

茶與咖啡

這個研究是真的,他們追踪了365682個50~74歲的人11年多,最後發現有喝茶和咖啡的習慣的人,失智和中風的風險降低不少。 這間中的原因有可能是茶和咖啡內的 #植化物 [https://www.facebook.com/hashtag/%E6%A4%8D%E5%8C%96%E7%89%A9?__eep__=6&__tn__=*NK*F] 的抗氧化和抗發炎效益, 而且這個研究中發現效果最好的是喝【茶和咖啡】的人,這也是多元化的意思,不把單一一種飲料當作仙丹,各種好的飲料都喝,效果是最好的。 . . . 然而,這篇報導下面我們可以看到井底之蛙們看到茶和咖啡就高潮, 留的言都是什麼最後沒有失智但是腎壞掉啦~ 喝這麼多最後糖尿病打胰島素度日啦~ 他自己有喝咖啡的習慣結果上禮拜才小中風入院啦~ 非常有趣。 . . . 當然,這裡講的是純的茶和咖啡,並不是那種半杯煉奶的teh、kopi 冰、或是那種用糖和margarine炒出來的白咖啡。 而且,我的習慣是找這種研究的原文來看, 然後我發現到另一個好玩的地方, 因為這篇報導一開始是講這個研究是“

第三針 加強劑
網myth碎碎念

第三針 加強劑

其實很簡單,如果你打的第三針是同一個牌子的,那就叫做【第三針】, 如果是不同牌子的,那就叫【加強劑】,也就是【混打】。 === 為什麽要打第三針? 是因為打疫苗之後抗體含量會隨時間下降,理論上越年長,下降的情況越快, 順便提一下,就算是【沒有打疫苗】感染後得到的抗體,一樣會隨時間下降,在還沒有疫苗之前就一直有有人中了之後又中,好了之後還中的報導,主要就是抗體下降造成的。 然後希望你不要天真的說:“你看,都可以接二連三的中,代表covid根本就不恐怖嘛~” 還有更多人是中了一次就走了,你沒有看到罷了。 === 至於為什麽要混,主要有幾個原因: 1,有數據顯示混打效果比較好,但有數據的主要是AZ、Moderna、Pfizer的,科興混Pfizer的其實沒有明確的數據。 . . . 但目前混打了也沒有看到有出現什麼嚴重的副作用,主要聽說的都是人會比較累而已。那麼有沒有可能因為一些奇妙的因素,讓混打之後發生的死亡案例沒有被報導出來呢? 這個可以放心,如果混打之後有發生死亡案例(不論有關或沒有關),一定都會有大肆的報導的。有關就是勁爆大件事,就算沒有關也有很高的流量價值

大豆分離蛋白
網myth碎碎念

大豆分離蛋白

我就奇怪為什麼這幾天我課程內大豆異黃酮是不是有害的問題一下子多了非常多, 原來是因為網路上出了一篇紅文,幾百個人share,但其實只要仔細看,你就可以發現他裡面的內容是前言不對後語的,要嘛是那位作者不懂從哪裡抄來然後自己做加工的,要嘛是他根本就不知道自己在寫什麼。 === 來講解一下,這一篇他的原意是叫大家小心素食產品中的大豆分離蛋白,之後還放了一些素食產品,上面有大豆分離蛋白的,講這個不可以吃。 但是蛤~他一邊講大豆分離蛋白是經過手法把所有東西都分離掉了,只剩下蛋白質, 一邊又講,某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 #大豆異黃酮 [https://www.facebook.com/hashtag/%E5%A4%A7%E8%B1%86%E7%95%B0%E9%BB%83%E9%85%AE?__eep__=6&__tn__=*NK*F] 有致癌作用, 所以大豆分離蛋白是有害的。 **ok,各位想一下,如果 #大豆分離蛋白 [https:

反式脂肪不致癌 能放心食用?
網myth碎碎念

反式脂肪不致癌 能放心食用?

有網友問我,他看到我前幾篇文章有講到反式脂肪不好,但是他去查了之後,發現反式脂肪並不是致癌物,還聽說反式脂肪可以提高油脂的穩定性,其實是好的, 所以來問我是不是講錯了。 === 嗯。。。沒錯,反式脂肪並沒有被WHO列為致癌物質,但這跟它對健康會不會有傷害,是兩碼子事。 就好像有個毒販他從來不打人,你不能因此就講他其實是好人,是一樣的道理。 壞人可以有很多面向的壞,並不可以只看一個角度就講他沒有問題。 === 反式脂肪是目前還沒有足夠證據證明可致癌罷,當然,這個“證據不足”可以有兩種解釋,其一,是證明它會致癌的研究很少人做,其二,是它確實有可能是清白的,並不會致癌。 但是這都不影響反式脂肪是“壞的脂肪”的判斷,因為反式脂肪是早已經被確定會提高心血管疾病的風險了, 而且,其實全世界各國都差不多,造成死亡率最高的疾病並不是癌症,而是心血管疾病。癌症(各種癌的總和) 算是第二名。所以反式脂肪致不致癌,其實不是那麼重要。 所以那些禁反式脂肪的國家主要也是看中它對心血管疾病的“貢獻”,而不是癌症的部分。 === 還有一個是大家常搞混的,以為氫化植物油就一定有反式脂肪。 這

自律
網myth碎碎念

自律

其實從之前的經驗就知道了,會自律的人早就自律了,不會自律的人,你一直喊他們自律一樣沒有用。 所以怕死的我,還是不會這麼快就跨州,因為算起來一定是剛開放的這段期間風險最大。 當然還有一個原因是我本來就不喜歡人群,所以我受得了這種沒有跟很多其他不認識的人類接觸的生活方式。 === 開放的背後是一筆經濟賬。只能說是在經濟負擔和醫療負擔的相權衡之下,他們選擇了處理經濟負擔,當然,一直關下去也不是辦法(何況本來就是防君子不防小人的關法)。 只不過希望大家記得,這絕對不是因為疫情已經過去了,也不是因為這個病毒已經普通感冒化了。 大家自我提醒就好,還有防疫還是要做夠做對。 #預防勝於治療 [https://www.facebook.com/hashtag/%E9%A0%90%E9%98%B2%E5%8B%9D%E6%96%BC%E6%B2%BB%E7%99%82?__eep__=6&__tn__=*NK*F] #離疫情真的過去還有一哩路

乳癌覺醒月
網myth碎碎念

乳癌覺醒月

10月是乳癌覺醒月。 今天來分享一個跟最常聽到的環境荷爾蒙和遺傳因素不同的乳癌風險,乳房的緻密程度Breast Density。 有些翻譯會說是乳房 #密度 [https://www.facebook.com/hashtag/%E5%AF%86%E5%BA%A6?__eep__=6&__tn__=*NK*F] ,我是覺得這會讓人以為“比較結實、比較挺的乳房密度比較大,所以乳癌風險就比較高”, 但實際上乳房緻密程度是乳房內部的乳腺組織的多寡決定的,跟乳房的大小、形狀、彈性等都沒有直接關係。 (ps:但是乳房緻密度會隨著年齡和生產次數的增加逐步減少,而哺乳會增加乳房緻密度,但是哺乳會從另一個方向降低乳癌風險) 簡而言之,這是要做乳房x光檢查才知道的,摸是摸不出來的,看這篇也可以避免被騙財騙色的江湖佬騙。 === 比如圖中看到的,做乳房x光檢查呈像中顏色最白的部分,就就是 #乳腺組織 [https://www.facebook.com/hashtag/%E4%B9%B3%

煮菜會提高肺癌的機會?
網myth碎碎念

煮菜會提高肺癌的機會?

話說,這篇只要用“煮一頓 兩包煙”就可以找得到原文報導和各種內容農場的“轉發“,內容不能說一模一樣,只能說是一個模子刻出來的。 然後我還發現一些問題, 首先,這一些文章的一開始一定是說【上海同濟大學腫瘤研究所「肺癌流行病學調查」發現,青年、中年女性長期待在廚房做菜,吸入高溫油煙,罹患肺癌的機率增加2~3倍】 然後我就去查【上海同濟大學腫瘤研究所】和【肺癌流行病學調查】,結果找不到這個研究。基本上只找得到千篇一律的copy paste,那個研究可能太隱秘了,所以如果有哪位有識之士找到了,可以傳來看看。 不過找不到也問題不大,因為這篇“研究”其實也沒有提到抽幾包煙的問題,只是講肺癌機率增加2~3倍。 === 接著,同一篇就會有另一段,寫說【台灣研究發現,烹調中不使用排風裝置的家庭主婦,肺癌風險增加3.2~12.2倍,做一頓飯等於吸入了兩包煙】 ok,這裡才正式算是有提到兩包煙的事情, 但是這裡就很奇怪了,上面跟你講肺癌機會提高2~3倍,

青光眼——關燈玩手機會瞎
網myth碎碎念

青光眼——關燈玩手機會瞎

有多少人晚上睡前關燈後還繼續刷手機的?不就睡就全身不舒服。 不想睡,這大概就是現代青年的宿命吧。 雖然說趴著被窩裡關燈玩手機很爽,但其實真的會傷害眼睛的。別說鯨魚沒記憶,關燈手機就是青光眼的玩誘因一個。 ---------------------------------- 要知道為什麼關燈玩電話能促進青光眼的發生,那就需要先來講講青光眼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青光眼是一種由於眼內壓過大而引起視神經病變的疾病。大家應該知道眼球並不是一個完全固態的器官。眼球的中間其實是液態的,被透明膠狀的房水和玻璃體充滿著,並且自成循環。 如果這個主管房水進出眼球的循環中的任一環節出錯,並導致眼球內的房水無法流出,或者流入量過大的時候,眼球的內部就會像一個被充滿空氣的氣球那樣充滿壓力。 毫無疑問,眼球內的各個組織也都會因為眼內壓力過大而受到壓迫。當壓迫的傷害足夠大時,就能夠進一步損傷組織功能,則症狀也會隨之出現,比如失明。 看到這里大家應該能明白,房水的流動就是青光眼的關鍵。而恰好,在昏暗光線下瞳孔的擴張就會影響房水流出,並促進眼壓升高的一大因素。這就是為什麼關燈玩手機被歸類為青光眼發生的

beta carotene
網myth碎碎念

beta carotene

這讓我想到有一次我講課,講到吸煙者長期攝取過多beta carotene可能會提高肺癌風險, 有一位聽眾問:那是不是有抽煙的人就不要吃含beta carotene比較多的食物比較好? 我:應該是教他戒煙會比較好。 === 沒錯,攝取過多beta carotene會提高吸煙者的肺癌風險, 那麼,多少才算多?目前沒有定論,因為beta carotene連RDI 和UL都沒有,但基本就不要超過20mg一天就算是ok的,因為做的研究都是以20~30mg以上來做的。 那麼有抽煙是不是需要避開含有beta carotene的食物呢? 也不是,因為會攝取過多的通常只有supplement,正常食物的話要吃到過多是有難度的,比如100g的紅蘿蔔,beta carotene的含量是8mg左右,如果是20mg的限制,那一天可以吃到250g的紅蘿蔔。如果再算上消化代謝率,可能還可以吃更多。 要一個人長期這樣吃基本是很難的。 === 另外一個問題,有吸煙+過量beta carotene會提高肺癌風險,那是不是代表有肺癌的人就要避免beta carotene的食物了呢? 當然也不是,因為這

牢騷文
網myth碎碎念

牢騷文

因為我身邊又有認識的人堅決不打疫苗,然後中了,現在在icu,情況很不樂觀,然後他的老爸爸也被他傳到,先去天上等他了。 我心情很差。 再說一次,沒有想要說服那些人的意思,我就是發個牢騷,順便解釋一下這個社會還有這種黑暗面正在運作罷了。 === 這種group是很單向的, 打了疫苗之後沒事的人不會特別說自己沒事,但是打了之後只要發生任何一點不舒服,就可以被收納在這種group裡面, 而且這種group是很【排外】的,你如果在裡面說一句他們要反對的東西的好,你速速的就會被踢出去,或是被群起而攻, 這種單向性和排外性,會讓留在裡面的人產生一種錯覺,覺得自己在group裡面看到的就是全部真相的錯覺。 === 而這種所謂的【副作用交流群】,他們的目的真的就是為了找出真相嗎? eh。。。我只能說,要找真相是需要方法的,而不是拿著自己相信的東西,然後拒絕一切其他的說法, 所以我研判這種群的最終目的跟昨天那篇講的,是一致的。 === 還有,如果目的是找到真相,那好好溝通應該是最低限度的要求,對吧? 比如你們看國燴,沒有好好講話,都是pakiu來pakiu去,diam來di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