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ged

關係

A collection of 8 posts

紅肉會造成糖尿病的風險?
網myth碎碎念

紅肉會造成糖尿病的風險?

首先,這研究是發現了 #相關性,而不是 #因果性。 所以如果你直接說是【紅肉造成糖尿病】那就錯了。 他們只是發現,長期而言,【每天】吃超過50g的加工紅肉會增加10年後15%的糖尿病風險, 或100g的紅肉,會增加10%的糖尿病風險, 或100g的禽肉,會增加8%的糖尿病風險, 所以也不是說只有【紅肉】,而是【所有肉】都有關係,而他們也說,目前不知道這是什麼原理,他們只是發現了這個關係。 . . . 那這樣的研究有什麼意義? 就是讓之後研究糖尿病相關課題的研究人員作參考, 比如,飽和脂肪是不是真的會降低胰島素敏感度?是不是飲食不均衡的關係造成糖尿病?糖尿病跟運動有沒有關係等。 咦?這些不是都證明了的嗎?還需要研究? 就是從更多不同的證據和角度再去做研究和探討,讓研究結論更有力。 因為一般而言你在報紙上看到的所謂研究的報導其實都不是你看到的那個樣子,可能是過度誇大了、簡化了。 或是更簡單來講,就是把研究越做越深,而不是很表面的而已。 . . . 其實如果你去看原文報導,你會發現他們一直強調一個【interconnect】的名詞, 敏銳的人就會發現,這篇新聞

喝假酒會導致失明?
網myth碎碎念

喝假酒會導致失明?

1,為什麼假酒會造成見上帝和失明? 因為假酒有很多的【甲】醇,身體代謝之後會生成甲酸和甲醛,他們都對神經系統有傷害,如果傷到視神經,就會造成失明,甲酸甲醛中毒最嚴重就是去見上帝, 報導中有看到 #代謝性酸中毒,就是因為【甲酸】太多造成的。 . . . 2,假酒和真酒的差異在哪裡? 真酒的酒精主要是【乙】醇,假酒通常是用工業酒精勾兌的,裡面有很多甲醇, 你可以把甲醇乙醇看作是兩兄弟,只不過甲醇的傷害大很多。 順帶一提,自己在家home made釀酒也有可能會產生過多的甲醇(尤其是某些原料可能會產生更多甲醇),並且一般人沒有足夠的知識和設備把甲醇去除掉,喝了就有可能中毒,這才是禁止私釀的主要原因。 . . . 3,懷疑自己喝了假酒怎麼辦? 如果是【剛喝下去】就發現可能是假酒,催吐可能有幫助,因為那時候甲醇還沒有吸收, 但如果已經開始有感覺(頭暈頭痛噁心)了,那就代表甲醇已經被吸收,已經在你的血裡面,進入代謝流程了,催吐基本沒有幫助,還可能會造成其他不必要的傷害或麻煩, 正確做法是打999或直接去醫院,醫院會有用藥處理的方式, 還有另一個方式是喝真酒,因為真酒裡面的

豆漿煮不熟會中毒?
網myth碎碎念

豆漿煮不熟會中毒?

簡單來說,豆漿有【假沸】現象,也就是在80多90度的時候會噗嚕噗嚕的沸騰一次,讓人誤以為豆漿已經熟了, 但這溫度還沒有足夠100度,還不足夠破壞掉生豆漿中一些可能造成中毒的物質,喝了就有可能中毒, 所以比較傳統的做法是看到第一次噗嚕噗嚕的時候,就關小火(可以視情況把泡泡撈掉)持續煮到再度沸騰,沸騰後再繼續加熱5分鐘,這期間要一直攪拌避免底部燒焦。 . . . 比較有趣的是, 關於生豆漿的中毒原因其實還沒有定論,網路上說的皂苷皂素胰蛋白酶抑製劑的關係可能有,但都不大,更可能的是沒有加熱完全造成的細菌感染。 . . . 反正一定會有人問,那用therxxmix煮豆漿安全嗎? 放心,因為他就是持續加熱,而且時間夠久,所以是安全的。 #知識就是力量 #食育 #肉魚豆蛋奶

Tempe裡的米酵菌酸
網myth碎碎念

Tempe裡的米酵菌酸

【米酵菌酸】是從【Tempeh Bongkrek】椰渣天貝中最先被發現到的,所以米酵菌酸的英文名叫做Bongkrekic acid,命名方式跟產生它的唐菖蒲伯克氏菌(Burkholderia gladioli)其實沒有關係。 so,不要看到有B有K就認為是同樣的東西。 然後Tempeh Bongkrek從上世紀就已經被印尼政府禁止了,現在如果在印尼當地買到應該都可以算是 #來路不明。 而我們這裡的Tempeh(包括台灣的)都不是Tempeh Bongkrek,都不是用椰渣發酵的,所以都可以放心吃。 而且你也從來沒聽過有人吃tempeh吃到中毒,對吧? . . . 話說,現在為了不引起對米的恐慌,所以很多人在說米酵菌酸其實跟米沒有關係,這沒問題, 米飯要小心的是仙人掌桿菌,那是另一個故事。 但今天開始就有好些人好像很厲害那樣,到處去留言講說米酵菌酸跟米沒關係,只跟椰子和玉米製品有關係等等,好像很有責任感一樣。 但其實這恐慌很大程度也是同一批人帶起來的,因為一開始事件的主角就是粿條,粿條的原料原本是米,然後這毒素的名字裡面又有【米】字,那時候就很多人講要連米飯也要小心,然

抑鬱症和飲食有關係?
網myth碎碎念

抑鬱症和飲食有關係?

Coco的事情一出,也有網友問我關於抑鬱症和飲食營養方面的關係。我的回答是基本沒關係。即使有一些人體生理的機轉和研究有發現某些營養素的缺乏有可能會造成某些情緒方面的影響,我在阿賢的【食物心理學】節目中也有提到壓力大的人會想吃甜的和油炸的食物, 但各位需要先搞明白一個重點,情緒問題和抑鬱症,是兩個不同的東西,你不能很簡單的就說這個人情緒不好,他以後就會有抑鬱症,也不能說“他吃了甜的和油炸的,心情舒緩了,平常也有補充vit B,他看起來很開心,那他就沒有抑鬱症的風險。” 這是大錯特錯的, 抑鬱症其實是頭腦生病了,而不是缺少快樂。 . . . 好,了解了這一點,你就可以把市面上99%的心理仙家過濾掉了, 然後我們來看看研究,這2篇研究都是meta analysis,第一篇分析了20個研究得出了【沒有吃肉的人,抑鬱症和焦慮症的風險會更高】,第二篇分析了13篇研究的資料得出了【素食者比非素食者有明顯較高的抑鬱評分】。 然後重點來了,這兩篇得出的結論是類似的,而且很重要的是,他們就只是得出了這個結論, 你可能會想:“walao,這麼無聊的咩?都做研究了,還沒有順便找出原因?!”

斷食
網myth碎碎念

斷食

上禮拜出來的研究,很多人很高興,說是科學家證明了斷食可以延緩衰老的證據。而且還是權威科學期刊Science發表的。 然後開始又把大隅良典搬出來講就是因為飢餓促成細胞自噬作用什麼的, 咳咳,我只想說,不會看期刊,也要懂得用google translate,你直接把題目丟去translate,就會看到這是延緩【果蠅】的衰老,不是人的。 溫腥提醒,果蠅是昆蟲,人類是哺乳類動物。 我們不一樣,不一樣(回音) . . . 這篇會上到Science是因為作者們發現到了飢餓和延緩衰老之間的關係和作用途徑, 只不過是在果蠅上找到,而不是人或哺乳動物上,真的要說這跟斷食療法有什麼關係? 那頂多算是往【證明斷食可以帶來延緩人類衰老或其他好處】踏出了小小的一步, 要說完全證明,還有一哩路要走。 馬來西亞的一哩路。 #知識就是力量 #帶腦看研究報告 #斷食

牛奶的VitA會導致骨質酥鬆?
網myth碎碎念

牛奶的VitA會導致骨質酥鬆?

牛奶可不可以喝,真的是月經問題。。。 (月經問題的意思就是每個月都會有人問而且常常會出現新的問題,的問題。) 又看到有大濕講,牛奶裡面有vit A,vit A會造成 #骨質疏鬆 [https://www.facebook.com/hashtag/%E9%AA%A8%E8%B3%AA%E7%96%8F%E9%AC%86?__eep__=6&__tn__=*NK*F] ,所以牛奶不可以喝, 我當下就受驚了。 === 根據 RNI,vit A 的成年人的UL (upper limit) 是10000 IU(看清楚單位蛤) 或是 3000(μg或者mcg), 一般來說,超過了可承受的份量會造成問題,

飯後洗澡會猝死嗎?
養身良然

飯後洗澡會猝死嗎?

本地的讀者大部分都是講道理的,注意,是【大部分】。 然後很可能,當我們把這種謠言闢出來,小部分的那些會笑你, 當一個美女拍一段影片講到頭頭是道又全都是錯的的時候,他們又會到處分享。 弄到我有一點懷疑人生。 === 上集說到,並不是所有有列出reference(參考資料)的發言,就一定完全可信。因為總有人仗著大眾查找資料的能力不高,用設計有問題的研究濫竽充數或用完全無關的研究魚目混珠。 所以,如果有能力,還是要自己找研究來看看,以辨真偽;如果真的完全不會看,也可以詢問身邊可信的專業人士,總之,只要不是別人隨便講,你就隨便信,掉入陷阱的可能信就能大幅降低了。上集提到的網紅飯後洗澡引發猝死論,就是一個例子。 那麼,有沒有可能真的有相關研究證明飯後洗澡會造成猝死,只不過該網紅“不小心”貼錯了才造成誤會呢? 這一點是只要有受過查找資料的訓練的專業人士一定會想到的,所以我就上我最常用的論文查找系統pubmed和google scholar,用after meal(飯後)、bath(泡澡)、shower(沖澡)、sudden cardiac death(猝死)、death(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