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ged

例子

A collection of 2 posts

责任全在加工食品?
網myth碎碎念

责任全在加工食品?

報導中有描述這位醫生對小女孩的家庭的憤怒轉為同情, 憤怒?你要憤怒什麼?【憤怒他們的知識不夠?】 我國這類教育做的本來就不多(有時候某些單位還是拿零食和飲料公司的錢的贊助才有錢做民眾教育) 有人建議要禁止“沒營養的“【快餐加工食品】打廣告,這只是表面上看起來有效罷了, 說白了,那些廣告都只是同產業在互相競爭的場所罷了,你不給他們打廣告,他們一樣有各種方法搶市場,因為廣告預算就是在那邊的,最後會吃的人還是會吃,而且可能還會吃更多。 或是更極端的例子,你做到像香煙那樣,不給快餐打廣告,還課重稅,甚至要在快餐盒上印上肥仔褲子穿不上的樣子、半邊癱瘓中風老人的樣子、失明小女孩的樣子。會吃的人還是會吃的。 說到底就是公衛教育做的不夠。 . . . 還是【憤怒他們不夠有錢?】 快餐類食品(報導中提到的小女孩常吃的雞柳、香腸、餅乾)的特點除了準備很方便,還有就是便宜,然而,它們越便宜,用料就要越低價,#營養成份 也就越單一(比如雞柳和香腸裡面不會有多少雞,都嘛是澱粉和膠,還有調味料), 這才是小女孩失明的主要原因, 所以在這問題上,你覺得是父母真的貪方便每天都只給小朋友吃這些?還

達克效應
網myth碎碎念

達克效應

【懂越少的人越自大】【懂得越少的人以為自己懂得越多】,這是達克效應(DK effect),又叫鄧寧-克魯格效應(Dunning-Kruger effect)的典型症狀。 能力低的人因為能力低到一個程度,所以意識不到自己能力低。 這現象可以用來解釋為什麼跨領域的“磚家”這麼多。 . . . 比如Linus Pauling,他的專業領域是化學和結構生物學,不否認他在自己的領域真的很厲害,厲害到拿諾貝爾獎,但當他跨領域到營養學和醫學,他基本就是一個小白,但因為他懂得很少,所以他以為自己懂得很多,所以就出現了vit C可以治療感冒和癌症的千古謠言。 同樣的,一個整骨師可以大談營養學,一個DJ可以在節目中用心理學技巧“幫助”聽眾,一個心理專業的大姐教人飲食金字塔倒過來吃,還有理財太太的case,也都是同一個道理。 名人的例子有點遙遠,我們生活周遭其實也有很多,比如西醫講中醫不好,中醫講西醫不好(單純為了反對而反對蛤),牙醫變成營養學專家,一個人買了一張營養師和中醫的cert就直接成為中醫營養師,某些特殊療法俱樂部的成員認為自己的特殊療法比現代醫學更厲害等。 (經濟學,政治學,文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