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ged

缺氧

A collection of 3 posts

鼾聲如雷,我是不是有問題? ——第一篇
網myth碎碎念

鼾聲如雷,我是不是有問題? ——第一篇

鯨魚自己身邊就有好幾個鼾聲如雷的親友。真的毫不誇張,如果和他們睡在同一間房,你絕對要有必要考慮一下是不是要在他們睡著前入睡,這樣才能避免在陣陣雷聲之中一夜無眠。就算半夜被吵醒也不是什麼稀奇的事。 那麼到底這些震耳欲聾的鼾聲,如何被解釋呢?且聽鯨魚緩緩道來。 ----------------------------- 一般上當人在睡覺的時候,全身肌肉都會放鬆,喉嚨壁的肌肉也不例外。放鬆的肌肉會導致呼吸道變窄,而增加空氣在流經喉嚨時,因震動而發出聲音的機率。呼吸道越窄,打鼾的聲音就會越大。 輕微打鼾並不是什麼病理性情況,這就是為什麼大家在睡覺的時候或多或少都出現過打鼾的情況。 但是如果打鼾的情況非常嚴重,甚至到了能影響枕邊人睡眠的程度,那麼就需要注意自己是否一件患上了一種叫做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 (Obstructive sleep apnoea,OSA)的疾病。 ----------------------------- OSA是一種睡眠障礙。除了鼾聲如雷之外,OSA的病人還會在夜間因為呼吸不順暢而多次出現幾秒鐘甚至是幾分鐘的呼吸暫停。 當呼吸恢復的時候會有窒息、鼻音或氣喘

戴口罩運動
網myth碎碎念

戴口罩運動

雖然說,戴口罩+跑步跟猝死之間很可能沒有直接關係,我也覺得平常缺乏運動的可能性比較高。 但是這位教授的解釋還是怪怪的,因為【99%不會】這句話代表100個裡面99個不會,但是有1個會, oi,100個中就有1個,這個死亡率很可怕捏~ 這可能就是一種【在沒有確定數據之下隨便舉一個聽起來很靠譜但其實一點不靠譜的數據並認為可以說服別人】的壞習慣,因為一般人都是聽到數據就會先信一半,也不會去管靠不靠譜。 === 為什麼沒有確定數據?因為不會有人去做戴口罩跑步看死了多少人的實驗,所以也就沒有這方面的數據, 既然沒有數據,就不要去提數據,或是被記者問到的時候,說沒有數據,再用專業角度解釋死亡的可能即可,不需要強加數據,這只會讓你的解釋看起來很荒唐。 === 雖然關係不大,但也還是不建議戴口罩運動,容易缺氧。 #營養學思維 [https://www.facebook.com/hashtag/%E7%87%9F%E9%A4%8A%E5%AD%B8%E6%80%9D%E7%

諾貝爾的機制
網myth碎碎念

諾貝爾的機制

這就是為什麼我會早早就要把【2019諾貝爾生理醫學獎】的內容講解掉, 因為總會有這種標題黨跑出來, 再提醒一次,這是一個 #機制 [https://www.facebook.com/hashtag/%E6%A9%9F%E5%88%B6?epa=HASHTAG] 的發現, 不是說什麼你做什麼運動吃什麼食物就可以避免缺氧。 === 研究的解釋在這裡: HealthyLane page我的高中同學,台灣大學生命科學系畢業的 Eunice Wong 羽嬋,她現任我們的母校【永平中學】的生物課老師, 昨晚我邀請她為我們講解2019諾貝爾生理醫學獎, 深入淺出,簡單的讓各位了解這個世界的最新知識。 === 這是剪接濃縮版,comment中還有昨晚的完整版,內容更加豐富,有50分鐘。 #知識 #最新的知識 #HealthyLane帶你看報導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