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ged

知識就是力量

A collection of 297 posts

聊聊寄生蟲
網myth碎碎念

聊聊寄生蟲

麵粉姨進化成寄生蟲姨了, 很有趣。之前一直講西藥很毒,現在卻講西藥的殺蟲藥很好, 中藥沒有殺蟲藥嗎?如她之前有寫過如果是需要吃了很快有效果的藥,可以用西藥,那是說中藥的殺蟲藥效果沒有西藥的殺蟲藥快? 然後很巧的,有人跟我講她們11月的時候進了一批Ivermectin伊維菌素,對,就是舊冠時期,喵喵們推廣的仙丹殺蟲藥。 當然啦~她沒有打這批Ivermectin的廣告,所以絕對跟這批藥沒有關係,絕~對~~沒關係,各位不要誤會和緊張。 . . . 至於她寫的那些東西,有對也有錯,這也是常見做法,因為對的錯的混在一起講,起到的混淆效果是最強的,闢謠也最難闢。 就舉幾個講錯的例子就好,剩下各位自己判斷: 1,會看x光或mri的專業人士,是不會把寄生蟲看成是腫瘤和癌症的,形態不一樣 . 2,火鍋的食材只要有煮熟就沒有問題,夾生的料和夾熟的料的餐具要分開,這其實也是常識, 但就算真的用夾生的料和熟的料的餐具混用,主要也是生熟食交叉感染,造成食物中毒,要感染寄生蟲的可能性非常小 . 3,與其說吃火鍋造成寄生蟲感染,家中有養寵物的風險還更大 . 4,磨牙和寄生蟲感染基本沒有

聊聊各種鹽
網myth碎碎念

聊聊各種鹽

聊到味精,就有人問所謂的“海鹽”, ok,首先,海鹽的意思,就是從海來的鹽,對吧? 那其實我國的食鹽基本都是海來的,尤其是最便宜的那種,那些也都是海鹽。只不過他們沒有費事去多寫一個“sea”字, 這就跟我國的白糖基本都是甘蔗來的(外國有甜菜根做的),甚至連化學結構也都是蔗糖sucrose,但他們也都不會費事去寫”甘蔗糖“或是”蔗糖“,是同一個道理。 所以這裡我們也就知道,這些多出來的形容詞(或是名詞)其實都是 #廢話營銷,是高級的玩法,他們沒有亂講就可以營造高級感,還可以讓消費者 #自己以為 別家的就不是從海來的鹽,不是從甘蔗來的糖,別人家的都是在實驗室有人穿著白袍一瓶一瓶這個藥水加那個藥水合成出來的鹽和糖。 (但是如果真的是這樣做出來的,那應該要賣很貴很貴了,人工成本就擺在那邊啊~) . . . 但我發現,這個營銷話術現在已經進化到消費者會自我解釋成所謂的海鹽是”沒有精緻化“的海鹽, 畢竟連林冠良都講了,油就要選沒有精緻化的,這樣才可以吃到裡面的各種營養素和植化物,對身體有好處,對吧? 所以沒有精緻化的海鹽,才有資格叫海鹽,普通那種幾毛錢一包還多事加了碘的鹽,就叫

MSG
網myth碎碎念

MSG

【顾家营养学】一般人概念中的“人造”味精和天然味精,只看MSG(monosodium glutamate)的部分,實際上沒有本質區別, 為什麼會沒有? 好,比如說,你煮海鮮粥,如果你完全不放鹽,吃起來是很boring沒有味道的,你會懷疑你是不是吃到了假海鮮, 但如果你適量加一點鹽,那個鮮味就會出來了,這碗海鮮粥鮮美無比。 這鮮味哪裡來的? 首先,你煮海鮮的這個行為,會讓海鮮肉裡的蛋白質裂解出各種氨基酸,當中就有谷氨酸glutamate(這部分可以參考講 #肽 的那一篇) 但是單純的glutamate是基本吃不出鮮味的,所以吃起來就沒有味道,直到你加了鹽,鹽裡面的鈉和glutamate作用合成monosodium glutamate(MSG),那才有鮮味跑出來,這鍋海鮮粥才吃得下去。 這種就是自帶的MSG。 (剛剛那一段是真實發生過的,我跟朋友去吃飯遇到的情況,忘了加鹽,結果整過海鮮粥完全沒味道。加了鹽才好吃到流口水) . . . 那海鮮有自帶的MSG,為什麼吃起來味道跟MSG泡水的鮮味不一樣? 那是因為海鮮釋放出來的氨基酸不會只有glutamate,還有其他的氨基

生病症狀
網myth碎碎念

生病症狀

白血病的初期症狀跟感冒很像,那你能說有感冒的症狀就是白血病嗎? 你不能,我不能,醫生也不能, 但霉體能。 . . . 這位醫生確有其人,去到他的頁面看他寫的原文,就知道其實根本就不是這麼一回事,他只是提醒這些小肉瘤是某一個基因(PTEN)缺失可能會出現的症狀, 而這個基因缺陷可能會導致某些癌症。 所以他的本意是提醒:如果你也有這一些小肉瘤,而且數量很多,可以安排做一個基因檢查,起到早發現早治療的目的,如果這些小肉瘤不是這個基因缺陷造成的就可以放心, 如果確定是基因缺陷造成的,那就可以進一步做後續的檢查和治療的步驟。 即使還沒有發展成癌症也可以定期回診和監測,然後他有提供這個服務。 . . . So,這本來只是一個他自己在自己的頁面上做的廣告,但是被霉體轉發後就變成完全不一樣的意思。 更諷刺的是,他的原文只有不到60個分享,而在隨便一個霉題上轉發的隨便一篇,都是1000個分享以上。 #帶腦看報導 #帶腦上網 #知識就是力量 原文就有寫清楚了,大概率沒事,首先是這問題不一定都是基因造成的,其次基因造成的問題確實很看運氣作者:林冠良營養師Siin

起床就喝水很危險?
網myth碎碎念

起床就喝水很危險?

中出了什麼差錯,弄錯了名字, 所以我一開始search桐生健太根本找不到那篇報導。 . . . 2,10倍看起來很像很多,但是這是粗略估算罷了,而且,【米田共的菌】和【口腔中的菌】是不同的菌, 報導中引用的相關研究測的菌,是專門挑牙菌斑的菌,這裡因為是牙癍菌的聚集區,所以菌很多,可以達到10的12次方,1後面12個0。 與之相比較的米田共的菌,則沒有一定,但數量一般在10的11次方到12次方, 所以所謂的【10倍】其實就是用挑選過的數據來講的,米田共的用最低的11次方,口腔的用最高的12次方,於是就出現了10倍的差距。 總之,這不是精準差距,而且種類也不一樣,比什麼比? 就好像目前地球上有80億人口,農場雞有240億,我們可以講雞的數量是人的4倍,所以地球要被雞統領了嗎? . . . 3,他們講的是早上還沒刷牙就喝水,會把口腔中的菌吞下去, 但我們的胃酸很強的,可以殺滅大部分的菌,而且就算有些菌可以撐得過胃酸那道難關,它在抵達腸道還需要面對腸道益生菌的關卡,因為足夠和平衡的腸道益生菌叢是可以幫助抵禦壞菌的, 反過來也是說,要是這一些口腔中的菌可以造成那些糖尿病啊

肽
網myth碎碎念

這篇需要一點想像力。 首先,你要知道3個東西,【蛋白質、肽、氨基酸】 他們就像【房子、牆面、磚頭】這樣的關係。磚頭組成牆面,牆面組成房子。 #氨基酸 就是蛋白質最小的單位,幾個氨基酸鏈接在一起,就形成 #肽。因為它們是好像項鍊那樣串起來的,所以又叫【肽鏈】, 反過來也差不多,#蛋白質 被打破後,就可以釋放出一些肽鏈出來,這就好像你一間房子倒了,當然不會是全部都馬上分散成磚頭,而是會有比較大的牆面,也有比較小的牆面跑出來, 所以肽鏈就有分不同的等級,簡單來分就是短肽、長肽,或是分子量比較小和分子量比較大的肽,理論上來說,肽鏈越短,分子量就越小,就好像你的黃金項鍊,越短就越輕,越長就越重。 這裡要看清楚,我們說的是【分子量比較小】,而不是【分子比較小】,差一個字是差很多的,如果你是賣產品的,你可以講出這句話,你的專業程度會比同行上2個檔次。 . . . 好,所以我們這裡就可以明白,

食品發表
網myth碎碎念

食品發表

首先,這不是新研究,這是2021年9月的發表,離現在已經3年多了,會在這時候被談起,是因為美國的“食品安全專家”Darin Detwiler拿這個研究來說事。 所以我們就找他講的那篇研究發表的原文來看就好。 簡單來說,這研究是用(Health Nutritional Index, HENI)這一個計算工具來給飲食打分,比如加工肉品和高鹽高糖食物就會損失壽命,吃多點蔬菜水果,好的油,就會增加壽命, 所以這並不是報導標題上寫的什麼已經證明了你吃了一條香腸就真的會短壽36分鐘,也不是曝光什麼6大折壽食物。 這篇研究的主旨就只是在介紹和推廣HENI這個研究工具罷了,用幾分鐘的折壽來表達比較吸眼球,我覺得他們也一定預算到了媒體會樂於報導。 只不過他們應該沒想到都已經過去3年了,還會有外國媒體認為這是新的研究,而且完全沒提到HENI這個工具。 . . . 事情本來很簡單, 就是每次我們都講到爛了,你們也聽到顯了的【適量吃鹽、減少吃糖、要吃好油、要吃蔬菜、要吃水果】的這些飲食建議而已,有這些特性的食物就會加分, 那些要避免的【加工肉品、高鹽高糖】的食物,有這些特性的就會扣分。 然

看懂ingredient
網myth碎碎念

看懂ingredient

來個看標籤隨堂考,花兩秒看一看,看你的答案是什麼? . . . . . . . . . . . . OK,公佈答案: 【下面的,綠色那個比較低糖】 “有些人”看到sugar 的數字而已,就直覺的以為8.9當然比14.0低糖, 但陷阱就在上面的【per多少】那邊, 14.0雖然數字較大,但是是per 100g,算起來是14%; 8.9雖然數字較小,但是是per 30g,算起來是29.7%。 所以看nutrition facts記得不要只看數字,還要看他的一份是多少,這是一些商家玩心機的地方。 #知識就是力量 #看標籤 #帶腦shopping 這麼隨便就信,那就等著隨便上車咯學會看營養標籤好處多多,尤其是可以減少鬧笑話的機會

病毒對酒精的抗性
網myth碎碎念

病毒對酒精的抗性

其實早在舊冠時期,我就有解釋過除了濃度(並不是越高濃度效果越好),還有對應病原體的種類也要對,才能有效殺菌消毒。 只是那時候的舊冠病毒剛好適合用酒精破壞, 讓大家產生了酒精萬能的 #錯覺。 酒精主要通過破壞病毒的【脂質膜】,所以對於沒有脂質膜的病毒,酒精就那他們沒辦法。 這類對酒精有抗性的病毒叫做【非包膜病毒】,這類病毒的外殼不是脂質,而是蛋白質。 #諾羅病毒 就屬於非包膜病毒的一種, 其他類似的還有 輪狀病毒、腺病毒、脊髓灰質炎病毒(小兒麻痺病毒), 我國曾經鬧過恐慌的克沙其病毒、EV71(手足口症病毒的一種), 還有A型肝炎病毒,HPV病毒等,這些都是酒精破壞不了的病毒。 . . . 順帶一提,不只某些病毒,有些細菌也是對酒精有耐受性的, 比如金黃色葡萄球菌、炭疽菌、痲瘋菌、破傷風菌、大腸桿菌。 那這些細菌病毒要怎麼sha? 就是要用特定的消毒劑,或含氯的漂白水, 預防方法就是勤洗手,尤其要用肥皂洗手,照顧好衛生。 . . . 所以中x報這裡特別寫 #酒精無效 也不是騙你們,這是真事兒, 只不過就精準拿捏了那些不讀書又自以為是的酸民們的心理,從愚蠢

Glutamine有害?
網myth碎碎念

Glutamine有害?

我在很早以前就已經在鼓勵額外攝取glutamine作為修復身體組織、降低治療副作用、加速傷口修復的補充品了。 這也是我【少數】會鼓勵使用的額外補充劑【之一】,這主要是在治療期間和治療之後的修復期使用,就算是在治療前的打底,我也是建議治療前的2個禮拜前開始吃就好。 為什麼會在本地人甚至連聽都沒聽過的情況下就已經鼓勵了呢?因為很簡單,我以前實習的醫院就有在用,而且我說過很多次,我走上我現在這條路是因為我外公因為癌症往生,我想要彌補那時候的缺憾,所以這些真的有幫助的成分很早就在我的 #白名單 裡了。 直到最近,glutamine逐漸在我國有人聽說,有人講起,我覺得這是好現象,因為這樣可以幫助到更多的患者,這是我樂見的。 當然,一個有用的東西為人所知了,就開始有很多亂七八糟的迷思了,那這裡就來解釋一些常見的迷思: 1,聽說:【glutamine可以用來預防癌症?】 真相:預防條毛。 它的作用就只有修復,沒有治療和預防之效果。 . . . 2,聽說:【相比起糖,癌細胞更喜歡glutamine?】 真相:癌細胞什麼都吃,連酮體都吃,還可以利用周邊正常細胞使用酮體之後製造出來的乳酸

海龜有毒?
網myth碎碎念

海龜有毒?

如果是素食的海龜,加上平常又有吃有毒的藻類(或其他海中生物的毒素),毒素累積在體內。 那它的肉就有 #可能 是有毒的。 吃海龜中毒的情況叫做 #Chelonitoxism, 因為這些毒素可能很複雜,所以中毒症狀可小可大, 可能吃了完全沒事, 可能頭暈嘔吐, 可能直接見上帝。 也因為情況很複雜,所以中毒了也很難解毒。 . . . 那麼,#海龜蛋 怎麼就可以安全吃?你看那些人吃得那麼開心。 答案是:雖然海龜蛋比海龜肉安全,但也還是有有毒的可能,比如有些地方的海龜蛋就有被檢測出貝毒素saxitoxin,吃到一個量也是會中毒的。 #海龜湯 #知識就是力量 #吃貨營養學 作者:林冠良營養師Siin

生物科技-癌細胞
網myth碎碎念

生物科技-癌細胞

【我已經在chatgpt的幫助下盡量翻譯成人話了】如果看不完,可以拉到最下面看重點。 . . . 這圖是彩色電子顯微鏡下的前列腺癌細胞, 本週的Science Signaling的封面是說:科學家在研究中發現了一種針對p53 基因缺陷的前列腺癌細胞的治療方法。 簡單來說,他們使用了一種能 #抑制 細胞整合壓力反應的藥物(GCN2 抑制劑)。這藥物會導致細胞缺乏一種叫做【嘌呤核苷酸】的重要物質。 . . . 當使用這個藥物的時候,正常的細胞因為有p53基因,會啟動保護機制,避免損害。 但缺乏p53的前列腺癌細胞就沒辦法啟動這種保護機制,結果就直接進入 #細胞凋亡 了。 這也是一種餓死癌細胞的作用過程,而且從這裡我們也能看到這是要通過藥物才能達到的效果,而不是這個不吃、那個不吃、某仙丹無限量吃就能餓死癌細胞的。 . . . 這個發現的意義是,【發現了針對p53 基因缺陷的癌細胞可能會有更好的治療效果】 我特別提出這一點也是讓大家知道,有些治療的方法是針對性很高的,而且這種精準的治療會越來越多, 比如這一個方法是針對p53基因缺乏的前列腺癌細胞種類,所以沒有p53基因缺陷

vit B12很危險嗎?
網myth碎碎念

vit B12很危險嗎?

vit B12目前沒有確切研究證明會造成癌症,也沒有證據證明會造成癌症擴散, 只不過,確實有一些研究發現血液中vit B12指數高,可以作為判斷肝癌、胰臟癌還有一些代謝疾病的biomarker, 但這並不是因為吃太多B12造成那些癌症,而是因為這些癌症和代謝疾病本身造成體內跟B12結合的蛋白質出現異常,造成血液中B12的指數提高。 我不知道這些資料是製作單位給他的還是他自己找的, 但這個因果關係其實網上很多專業網站都有寫,還有提醒大家並要因此恐慌,所以我真的不曉得,現在是網路太好做?隨便亂講就可以隨便爆? #帶腦上網 #食育 #知識就是力量 作者:林冠良營養師Siin

降膽固醇
網myth碎碎念

降膽固醇

他講的其他東西我先不講,主要是因為有人看到這影片就想要自己停藥,所以我針對膽固醇藥和vit D的關係先。 所謂的降膽固醇,我想他應該不會是講均衡飲食+好油降膽固醇會影響vit D, 那麼,除此之外,最有效率的就是吃膽固醇藥了(他影片中有講很多人很喜歡吃降膽固醇的藥) 而降膽固醇的藥物有3大類, 1,最常見的statin類是不會影響vit D的合成的,反而還有一些研究發現會提高vit D在血液中的濃度(當然,這不是鼓勵你吃statin類藥物來提高vit D,只是說剛好發現到有這樣的正面效果) . . . 2,第二種是 PCSK9,這類藥物對vit D並沒有影響,正面負面都沒有。 . . . 3,第三種是cholestyramine和colestipol,這類藥物因為原理是通過在腸道中結合膽酸,然後排出體外,迫使身體使用膽固醇來合成新的膽酸,從而降低膽固醇, 所以這一種藥物確實會影響vit D的 #吸收, 對,是吸收罷了,並不會影響 #合成,你有曬太陽,身體還是會合成製造vit D的。 。 而且這種藥物影響的是全體的油溶性維生素A、D、E、K的吸收,不只是D罷了。

醬油基本沒有油
網友

醬油基本沒有油

之前那篇爆了的沒有清理的醬油瓶有菌叢的分享, 就有人說那其實是油脂析出、油脂結晶, 但真相是【醬油基本沒有油】 它會叫醬油只是要表現它的“濃”罷了,屬於一種俗稱,跟油脂含量沒關係。 . . . 而有人問,醬油是大豆發酵做的,大豆的油多到可以萃油,那為什麼醬油還會沒有油? 那是因為油脂會影響發酵,所以在發酵過程中會被逐步去除掉。 #食育 #吃貨營養學 #知識就是力量 作者:林冠良營養師Siin

養命酒成分
網myth碎碎念

養命酒成分

養命酒不是單純的酒,它屬於藥酒,也屬於成藥, 就有網友好奇養命酒為什麼喝起來甜甜的? 這是因為他的糖含量是21點多%, (1毫升約=1000mg,所以216.7mg就是21%多的) 這糖含量比他14%的酒精還高。 按照他們一天喝3次,每次20ml的建議量來看,大概會喝到12.6g的糖。 . . . 也很多人問是不是真的可以在懷孕和坐月子期間喝養命酒, 其實他們公司自己就有回答:懷孕期間不能喝,哺乳中要跟餵奶隔開1小時, (我們一般是建議酒精跟哺乳隔開2小時會更保險) #知識就是力量 #養命酒 #拋開劑量談毒性就是耍流氓 養命酒公司的回答 作者:林冠良營養師Siin

看據學醫療常識
網myth碎碎念

看據學醫療常識

已經很久的劇了,但保險起見還是講一下,可能有劇透, . . . . . . . 最近才開始看黃石公園,看到第二季,其實第一季最後我覺得有點annoying, 還不是主劇情的關係, 而是劇中講到這牧場老闆John因為腸發現腫瘤,開刀切了一段腸子,幾集之後有一幕是他傷口痛,吐了一大堆血,然後就感慨自己快要死了,還有很多事情沒有做。 看到這邊我就皺眉頭:如果是腸癌爆發,不應該是拉血出來嗎?為什麼是吐血? 吐血應該是食道或胃的問題造成的。 會不會是因為給角色吐血看起來比較帥?即使是腸癌? 我帶著這個疑惑看完第一季。 . . . 然後到第二季的開頭,他在工作的時候在一群人面前吐血了,然後他嚷嚷“是腸癌,是腸癌”, 而應急處理的獸醫直接打臉他,如果是腸癌,他應該是拉血出來,而不是吐血,讓他懷疑了一下人生。 之後經過檢查發現是胃潰瘍造成的胃穿孔。 所以他算是自己嚇自己了一場。 當然,站在我們的角度,胃穿孔的立即性危險是遠大於腸癌的,很多人只想到癌症很恐怖,但沒想到癌症至少還有一段時間可以拖,這種胃穿孔之類的急症嚴重起來可能一天內就會去見上帝了。 . . . 同樣有趣的

看據學醫療常識
網myth碎碎念

看據學醫療常識

已經很久的劇了,但保險起見還是講一下,可能有劇透, . . . . . . . 最近才開始看黃石公園,看到第二季,其實第一季最後我覺得有點annoying, 還不是主劇情的關係, 而是劇中講到這牧場老闆John因為腸發現腫瘤,開刀切了一段腸子,幾集之後有一幕是他傷口痛,吐了一大堆血,然後就感慨自己快要死了,還有很多事情沒有做。 看到這邊我就皺眉頭:如果是腸癌爆發,不應該是拉血出來嗎?為什麼是吐血? 吐血應該是食道或胃的問題造成的。 會不會是因為給角色吐血看起來比較帥?即使是腸癌? 我帶著這個疑惑看完第一季。 . . . 然後到第二季的開頭,他在工作的時候在一群人面前吐血了,然後他嚷嚷“是腸癌,是腸癌”, 而應急處理的獸醫直接打臉他,如果是腸癌,他應該是拉血出來,而不是吐血,讓他懷疑了一下人生。 之後經過檢查發現是胃潰瘍造成的胃穿孔。 所以他算是自己嚇自己了一場。 當然,站在我們的角度,胃穿孔的立即性危險是遠大於腸癌的,很多人只想到癌症很恐怖,但沒想到癌症至少還有一段時間可以拖,這種胃穿孔之類的急症嚴重起來可能一天內就會去見上帝了。 . . . 同樣有趣的

橄欖油
網myth碎碎念

橄欖油

上面那個是100%義大利生產的橄欖做的橄欖油, 下面那個的橄欖則不是單一產地,可能還有西班牙、葡萄牙、希臘的橄欖, 至於營養成份,基本是一樣的,也都是extra virgin,內含的營養素和植化物等也基本沒有差別。 比較大差別的就只有味道,但除非你真的對橄欖油很熟,否則基本上對你也是沒差別的。 那為什麼沒什麼差別,其中一個還比較貴? 那是因為義大利的橄欖成本比較高。 就這樣而已。 #橄欖油 #吃貨營養學 #知識就是力量 這裡有更多選油的知識https://bit.ly/36NpyJr 也是extra virgin的就好了

染髮之道
網myth碎碎念

染髮之道

染髮致癌的問題我的抗癌之道課程中幾乎每個禮拜都會有人問,我一般都會回一年染2、3次是沒問題的,這其實已經是很保險的建議了,因為一般正規醫療單位對一般人的建議是一年不超過12次。 而難得有一篇東西把有關染髮致癌的說法都列出來了,所以我也借這個機會一一來解釋一下。 如果你很忙,那總結就是:染髮劑致癌的風險很小很小,過敏的風險還大一點,一年染2~3次是ok的;如果你真的非常擔心那個致癌風險,那你可以不染,自信的你也可以很漂亮。 . . . 1,染髮致癌的情況確實有,但不是現在,而是【1980年】以前。而且相關癌症是【Non-Hodgkin’s lymphoma非霍奇氏淋巴瘤】和【Multiple Myeloma多發性骨髓瘤】,而不是文中說的膀胱癌。 . . . 2,染髮跟膀胱癌的關係始於1963年的一篇研究中,發現300個患有膀胱癌的男性患者中有4名是美髮師。 . . . 3,那篇研究開啟了【大染髮致癌時代】,1970年代有很多的【細菌實驗】和【老鼠餵食實驗】證明了染髮劑可能致癌,也就是研究人員把染髮劑中的成分作用在細菌上,發現細菌發生了基因突變;把染髮劑參在老鼠的飼料裡給老

解決睡眠問題
網myth碎碎念

解決睡眠問題

課程中學員問的問題,我覺得有教育意義,於是拿來做個分享。 我的回答看起來好像是一句廢話, 但其實這種思考是很重要的, 也就是: 1,一個問題可能由幾個不同的原因所導致, 2,所以我們要先找出真正的原因才能去解決問題, 3,否則,你就只是在【猜】罷了。 . . . 比如,睡眠不好的原因有鈣不足、鎂不足、vit b不足、環境影響、運動不足、睡太多、曬太陽不足、開燈睡覺、思緒紊亂等 鈣不足只是其中一個原因, 所以,鈣不足而睡眠不好的人,補充鈣了之後就可以睡得比較好;並不代表所有睡眠不好的人補充鈣就能睡得比較好。 如果他是環境問題,你給他補多少鈣都沒有用。 所以主要還是找出問題的原因,才能真正的解決問題。 #知識就是力量 #三生有siin #睡眠质量

愛因斯坦
網myth碎碎念

愛因斯坦

有人問我關於 #愛因斯坦獎 是不是真的很厲害, 因為愛因斯坦很厲害,所以愛因斯坦獎應該很厲害,會這樣想也無可厚非吧? . . . 目前真的代表學術地位和貢獻之認可,並以愛因斯坦來命名的獎,有3個, 分別是: 1,Albert Einstein World Award of Science(Paul Nurse 2013年得過) 2,Albert Einstein Medal (楊振寧1995年得過) 3,Albert Einstein Award(霍金1978年得過,這獎只頒到1979年,這一年是愛因斯坦100年誕辰) 如果算上以他兒子命名的獎,還有Hans Albert Einstein Award(但規模就更小一些) . . . 這些獎的獲獎者名字和年份都是可以查得到的, 所以如果你聽說某某人在哪一年得了一個比諾貝爾獎還厲害的愛因斯坦獎, 花2分鐘查一下,你就知道對方有沒有在仙你了。 確實,愛因斯坦很厲害,但一個獎以他命名,跟這份厲害沒有直接關係。 因為如果我很有錢、又吃飽得空、又想要往自己臉上貼金,基本上我自己辦一個【

報告誤診
網myth碎碎念

報告誤診

客戶的驗血報告一角,其他都沒有問題,就這個 #TSH 指數低到嚇到他 #全家,問我該怎麼辦? 這時候,我常說的,看報告不能只看報告,還需要看一個人的身體情況、生活習慣、還有飲食習慣等, 詢問之下,他的飲食和生活都沒有不良的問題,身體狀況方面,也沒有TSH偏低(他這個是偏很低了)該有的甲亢或是甲狀腺腫漲的情況,所以我判斷這指數應該是有問題, 於是我請他回去再驗過一次, 那今天報告出來了,TSH是正常的,上次那個超低的指數是誤診(醫生說的)。 . . . #盡信書不如無書,這句話很多人喜歡講,但這句話的實際意義是說,你判斷實際情況的時候,不能只看某個資料, 而不是自己想要相信的就是聖旨,自己不想相信的就叫盡信書不如無書, 這間中的味兒,各位細品。 . . . 其實檢驗報告出錯是不稀奇的事情,真正有料的專業人士一定會從各個角度來判斷情況,而不是只看一份報告,甚至一個數字而已, 我個人手上最大的case,是被判定為 #第4期 的癌症患者的報告,我經過各方面的判斷,最後請她去另一個醫院做多一次檢查,因為我覺得可能有誤診, 最後確定是 #第1期 而已。 #知識就是力量

遺傳疾病
網myth碎碎念

遺傳疾病

“有些疾病是遺傳性的,但為什麼家里人都沒有,只有我有?” 這是每次談論到遺傳性疾病時,都會有類似的問題,還有人質疑“難道我是抱來的?” 其實,大家都被字面意思迷惑了,“遺傳”的英文是genetic,所以問題的重點是在【基因】上。 簡單來說: 1,通常,你的【直系親屬有,你也有】的,是屬於 #顯性基因 造成的疾病,這也是大家對“遺傳”的一般理解。 這類型的遺傳常見的有家族性的高膽固醇,還有BRCA1或BRCA2基因突變引起的乳腺癌和卵巢癌。 . . . 2,另一個【一家人都有】但原因比較複雜的,是特定基因組合加上環境造成的,就是字面意思,剛好特定組合的基因+生活的環境(包括飲食)在你身上引出了特定的疾病。 比較典型的例子就是你父親或母親在患上糖尿病後生了你,你繼承了相關的幾個基因,同時加上類似的飲食居住環境,你患上糖尿病的機會就會比同齡人大,而且比沒有這些基因但是有同樣飲食居住環境的同齡人早。 . . . 3,你的直系親屬沒有,但你有,那就可能是【隱性基因(基因缺陷)

抗癌之道- testimonial
網myth碎碎念

抗癌之道- testimonial

感謝【抗癌之道】學員的分享,還有同意讓我來做testimonial。沒有分行比較容易眼花一點,還請各位多擔待。 每次有這樣的回饋,都讓我的心暖暖的,讓我知道我的努力和取捨都是值得的。 #功德無量 #三生有Siin #知識就是力量 當然,我的課程也不是一直都是只有好評的,比如今天早上小助理就有跟我說另一門【醫學營養】課有人投訴課程的預錄影片不夠長,他覺得花的錢不值得,其實新版的課程內容是應現代市場的【快需求】做了做了簡化的,內容不會少,但是更精華更精簡,剪輯的節奏更加明快而已,時間自然就短了,但有人還是只看影片長度,還沒看內容,就覺得深度不夠。問題是啦~如果我每一個影片都是直接錄了沒有減,你看的完嗎?不會覺得廢話很多?而且就算你看了有什麼不懂的,或是覺得哪裡不夠的,還可以在課程中發問,只要你是問課程內的問題,那我基本就是【有問必答】的,有時候真的碰到我的知識盲區,我還會另外請教相關領域的專家,再來做解答。所以如果你花錢只是想要看時長,而不是要知識的話,那其實不用找我們的課蛤,市場上很有其他很符合你需求的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