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ged

知識就是力量

A collection of 287 posts

新聞真假報導
網myth碎碎念

新聞真假報導

台灣新聞可以是廣告,可以是鬧劇,可以是症痣宣傳工具,可以是洗腦劑,可以是腦殘製造機,可以是行車記錄器播放器,可以是歌舞廳,可以是網友說的話复讀機,總之就不是真正意義的新聞作用, 【少小不讀書,長大當記者】這句話最早也用在諷刺台灣霉體的。 如果你真的看到一個台灣新聞有吸引你的標題,我奉勸各位最好是去找原文來看。 . . . 所以,真相是: 龔院長和他的團隊提出的想法是【癌症可能是一種新陳代謝疾病】, 但這個研究真正意義是:他們發現了“癌細胞有自己的新陳代謝機制”, 而這個發現的意義是:往後可以研究出抑制癌細胞的這個代謝機制的藥物,來讓癌細胞沒辦法攝取糖份,讓癌細胞餓死。 這就好像在你的嘴上貼了一個封條,讓你沒辦法進食,讓你餓死的概念。 而且,更重要的是,研究也有提到,這藥物不會影響正常細胞攝取糖的能力,所以不會讓正常細胞餓死。 報導的影片中,龔院長說的其實也是這個意思,但經過天才的剪輯,就變成“不吃糖就可以抑制癌細胞生長”的意思了。 我沒有馬賽克龔院長,是因為他也是受害者。 . . . 而且,這還只是【想法】,標題裡還有【可能】,結果到了霉體的標題,就變成”台灣

癌症真的不會基因遺傳嗎?
網myth碎碎念

癌症真的不會基因遺傳嗎?

我來發幾個靈魂拷問好了: 1,如果癌症跟基因沒有關係,那Angelina Julie是吃飽太得空?還是出於個人興趣?才把她的乳房和卵巢拿掉的? . . . 2,如果癌症跟基因沒有關係,那還分什麼三陰性乳癌和三陽性乳癌?還去check什麼Her 2、ER 2、PR的基因突變?莫非這些都是現代醫療的陰謀?其實這檢查是不需要的? 不知道如果有人真的聽信了洪孩兒的這些若智言論,然後錯過治療黃金機會,他會不會負責? 啊~還是又是那句“不是我講的蛤~是這個教授講的蛤~有事找那個教授~” . . . 3,一個用ppt做出來的圖,連實際研究的material and methods都沒有,就可以推翻癌症跟基因的關係? 還好我有找原文的習慣,我看到的情況是,這作者先用一個青蛙細胞的實驗模型來證明細胞核是可以移植的,然後再用各種in vitro test來證明移植癌細胞的基因到正常細胞並不會讓正常細胞癌化。 而且這些研究都是1960年代到1980年代的研究,然後有一點點相關知識的我們都知道in vitro test是不足以證明體內發生的事情的, 總之就很神奇,明明現在都有各種基因工具可

燕麥真的這麼恐怖?
網myth碎碎念

燕麥真的這麼恐怖?

呵呵呵,不學無術已經不足以描述這些人了, 來一條一條闢謠唄~ 1,各位知道含有皂苷的最出名的東西是什麼嗎? 答案是人蔘,人蔘皂苷的名頭響的咧~還越多越好咧~ 然後到燕麥就變成毒物,幾厲害~ 老話一句蛤~拋開劑量扯毒性就是扯蛋。 . . . 2,這只是用一個被人盜過無數遍的老舊影片來當作“證據”, 事實是你連那些被磁鐵吸著的金屬是不是拍影片的人自己加進去的都不知道, 但就算真的有重金屬也不是用這個方式來測的,是要用儀器test, 而且你以為所有重金屬都有磁性咩? 還有,【含有重金屬】和【重金屬中毒】是兩個不同概念,比如鐵也是重金屬,但同時也是身體必要的礦物質,攝入超過才會中毒。 或是要特定結構的重金屬才有毒性,比如三價鎘是有益的元素,六價鉻有毒。 ok? . . . 3,現在什麼農作物沒有農藥啊? 而麵粉姨推崇的稻米的農藥會比燕麥少? 還有這裡他們有提到燕麥是基因改造的(GMO),但其實燕麥目前都【沒有】GMO的品種。 還有啦,有GMO的農作物難道就代表他們同種的就都是GMO嗎? 那麵粉姨推薦的米是真的有GMO唷~那是說麵粉姨在推薦吃GMO食品咯?

越甜的水果 vit c越低?
網myth碎碎念

越甜的水果 vit c越低?

vit C的正式名稱叫做ascorbic acid 抗壞血酸,味道確實是酸的,但是: vit C是酸的,不代表越酸的水果vit C越高; 不酸的水果也不代表vit C不高; 以前酸,現在不酸的水果,也不代表vit C減少了。 這是因為,水果的酸味是源自於檸檬酸、蘋果酸、琥珀酸、醋酸等,這些【有機酸】的濃度越高,種類越多,水果就越酸。 而vit C的含量和酸,跟這些酸比起來,基本微不足道。 . . . 其實【一般人】以為越酸的水果vit C越高,是一個誤會來的,因為商業廣告通常都會用檸檬和橙之類的柑橘類水果來代表vit C, 比如,柑橘類水果中,橙和檸檬的vit C算是很高了,含量是53mg / 100g, 但是番石榴的vit C含量是228mg / 100g,是橙和檸檬的4倍以上, 正常人應該都能吃的出來檸檬比番石榴酸得多的多吧? . . . 其次,越來越甜的水果我本身也不是很喜歡,

考古與現今的差別
網myth碎碎念

考古與現今的差別

最近洪孩兒開啟新天賦,人類學和考古學,但一如既往的,是連半桶水都不到的程度。 這裡提個醒,壁畫裡面的人都沒有穿褲子,你也可以跟上; 壁畫裡面的人都沒有手機,你也可以跟上; in facts,壁畫那個年代的人類平均壽命35歲不到,你也可以跟上。 遠古人類飲食的話題有不少可以討論的地方,今天多說一點: 1,遠古人類是有天突然天上來了個神,發明了農業,人類才開始吃碳水的嗎? 當然不是,農業時代之前是【狩獵採集時代】,而不是純打獵,也就是除了捕獵動物,還有採集植物的果實和根莖可食部位,而植物來源的食物,主要提供的就是碳水。 所以動物和植物食物能提供的蛋白質、油脂、碳水類,這三者都是很重要的,並沒有說誰比誰高級。 也沒有說遠古人類只吃肉。 以遠古人類的牙齒來看,其實幾萬年前人類吃最多的還是植物,因為牙齒磨損的比較平整。 . . . 2,你會看到壁畫都是畫狩獵,主要是因為打獵的畫面【比較英勇】,而且【比較少見】, 少見的意思就是即便是在狩獵採集時代,這些場面也不是每天可以看到的。 比如外出狩獵還有分季節,比如雨季,動物比較容易留下腳印和痕跡,獵人比較容易追踪,同時氣溫比較低,

寶寶不建議喝水?
網myth碎碎念

寶寶不建議喝水?

首先,6個月以前寶寶因為都是喝奶的,所以確實【不建議】喝水,這一點沒錯, 但是這也要看量,切記,沒有看劑量就講毒,那是耍流氓。 因為新聞中沒有提到家婆究竟給寶寶喝了多少,所以我們也沒辦法確定是不是真的就是水中毒, 或是,家婆給的量根本不是所說的“一點點”, 或是,寶寶進醫院和長大後生病的原因可能跟水沒關係, 老實說,這3個情況都可能有。 . . . 另外我覺得更重要的是,新聞的評論區有很多人說有給過寶寶喝水都沒事,哪裡有這麼誇張? 我只能說,我們是說不建議喝水,因為沒必要,如果有必要的時候,4到6個月內的寶寶餐後給10到30ml是可以接受的(你可以拿量杯來看看,這其實很少), 4個月以下就真的不要給了, 記得,如果一定要給,要看情況,同時也要看量,超過了,【危險係數】就提高了。 #水中毒 #知識就是力量 #寶寶營養 === https://www.facebook.com/100065252091765/posts/788772813307781/?mibextid=rS40aB7S9Ucbxw6v食在分享的詳細說明

黃豆的蛋白質
網myth碎碎念

黃豆的蛋白質

我實在告訴你們,gluten只對gluten intolerance的人有害,而對一般人來說,它就只是一種蛋白質而已, 而且,普通麵粉的gluten也就8~11%,最高含量的麵粉也就14%左右, 他們這個45%的數據不知道是夢到的還是骰骰子骰出來的。 #狐扯防彈衣 #麵粉 #知識就是力量 ps:黃豆身為蛋白質食物,蛋白質也“只”含36%,這不知道哪裡來的仙家牌麵粉單是麩質就超過黃豆的蛋白質含量了,還不飛天?

吃菜大量會要洗腎?
網myth碎碎念

吃菜大量會要洗腎?

先不論這位醫生有什麼爭議,我單就這個短影音的內容來討論就好,不然討論不完。 首先,分享這個短影音的人是要表達【吃菜洗腎】,但稍微仔細看就知道他是在講這些蔬菜如果【大量】【生吃】,就有可能造成腎壞掉。 所謂大量是600g, 一般人一天可以吃到300g我們都要偷笑了,你用【600g】來講蔬菜有害,那叫做 #被害妄想。 . . . 再來,短影音很容易被斷章取義,所以這種知識型的影片我們最好是去找原版的完整內容來看,於是我就看到了2個問題: 1,如果是短期吃過量某些食物造成的急性腎衰竭的洗腎應該是洗一段時間就可以了,不至於像報導說的那樣要【洗一輩子】, 2,醫生說的生吃案例我找不到,相似案例倒是有,比如2餐吃大量(沒有說多少)的馬齒莧後發生急性腎衰竭,但他是清炒來吃的,不是生吃, 另一個案例,是有十多年【自己抓草藥】來吃的習慣的大爺,有天肚子不舒服,就把馬齒莧煮水當水喝來【清熱解毒】,然後毒沒有解到,就進醫院了, 這兩個案例都不是生吃,也不是洗腎一輩子,而是洗腎一陣子之後腎功能恢復正常了就可以不用洗了。 他們的共同點都是腎裡面有很多草酸鈣結晶,造成的腎出問題,所以確實是草酸

三秒定律不靠譜?
網myth碎碎念

三秒定律不靠譜?

吃飽得空,來認真一下, #三秒定律 “3 seconds rule”是說食物掉在地上如果三秒內拿起來還可以吃, 這個定律確實不靠譜,但也不是用這種方式來推翻的,因為這種培養方式簡單來說就是把原本【很少】的細菌,【培養】到肉眼可見的【多】。 紅色的部份是 #培養基,是供應營養和原料給細菌繁殖的地方, 上面那些圈圈圓圓圈圈則是細菌繁殖到一個數量後形成的群落,叫 #菌落, 每一個菌落在一開始可能只有單一一個細菌老祖宗,是經過營養,環境和時間的培養後,才長成這樣的。 . . . 所以,如果你是直接像吃布丁那樣舀圖片中的菌來吃(圖中這種培養基會加agar agar),那你很大可能會食物中毒,因為上面的菌【很多】,a lot。 但如果原本那塊掉在地上的食物的菌很少,那這【單兵】是熬不過你的口水和胃酸的,所以你根本不用擔心吃壞肚子。 (就像另一個場景,單兵和幾億士兵可以弄出人命的可能性是天差地別的) . . . 圖中的做法還有另一個問題:就算沒有掉在地上,食物表面上本來就有的菌也可能在幾天後造成這樣的效果, 甚至完全沒有食物,你把培養皿的蓋子打開幾分鐘,空氣中的落菌(在空氣中

綠色的雞精粉?
網myth碎碎念

綠色的雞精粉?

第一次看到這種雞精粉是一兩年前在某國的視頻網站上,這鮮豔的綠色真的是震驚了我的小心臟, 跟一般人擔心的不一樣,這綠色其實不算人造色素,而是天然的蔬菜萃取物的顏色, 不過你不要誤會,這所謂蔬菜萃取物不是什麼抗氧化植化物什麼的,而是是從蔬菜中萃取出來的 #味素 成份,然後不特別處理掉綠色的部分而已。 比如分享的【素g粉】其實就是綠色的,而它的蔬菜ingredient是蘆薈、蘆筍、芹菜。 所以這種綠色雞精粉你也可以簡單理解為是【雞精粉+素g粉】調和成的【雞g粉】。 . . . 那麼,為什麼要弄成這綠色?據說是為了 #健康。 至於是因為綠色看起來健康,可以讓人加多點? 還是因為綠到不開胃,所以加少一點,從而達到健康的效果? 就不得而知了。 #知識就是力量 #吃貨日常 #shopping

調味粉的鈉
網myth碎碎念

調味粉的鈉

試著比較這三者,你會發現其實並沒有誰比較好誰比較不好的問題, 這些調味素的味道來源其實都是【氨基酸+鈉】,大家比較熟悉的【MSG】,是monosodium glutamate,也就是一個谷氨酸+一個鈉, 但調味素並不是只有MSG這一種,其他常見的還有肌苷酸鈉【IMP】和鳥苷酸鈉【GMP】,從名字也可以看得出來,它們是【肌苷酸+鈉】和【鳥苷酸+鈉】, 覺得很亂沒關係,總之上面提到的什麼酸都是氨基酸就對了,鈉則可以簡單理解為鹽,兩者合體就會形成鮮味,不同的氨基酸就會帶來不同的鮮味, 所以菜粉和g粉的味道跟味精吃起來有一點不一樣,那是因為它們的氨基酸種類不同,而不是誰比較天然的問題,in facts,味精也是發酵來的,然後再經過純化,所以味道更單純,而不是某些人說的那樣憑空合成出來的。 . . . 而這張圖的重點是:【味精的鈉含量是這兩者的之間,比g粉高一點,比菜粉低一點】, 它們都屬於 #高鈉 的調味料,所以千萬不要以為某一個比較健康,所以可以加多一點,味道跟味精不一樣,所以可以吃多一點, 果真如此,你的鈉吃的會比吃味精還要多,

豬血低嘌呤
網myth碎碎念

豬血低嘌呤

答案是:【因為嘌呤存在於細胞中的 #細胞核 ,而紅血球沒有細胞核】 所以血類食物是低嘌呤食物,怕尿酸和痛風的人也可以吃,沒問題。 當然,嘌呤低的是豬血本身,如果你的豬肉粉或是豬血湯的【湯】用的是大骨熬的,那湯本身的嘌呤一樣是頗高的,要小心。 #知識就是力量 #基礎生物學 #吃貨營養學 === https://www.facebook.com/.../pfbid0qydXTPKwEQJJpLsEJVSgPM...嘌呤如何造成痛風? https://www.facebook.com/.../pfbid03vTgsZuS5QVp6SbcszY28H...嘌呤哪裡來?關細胞核什麼事?

蠔油成份
網myth碎碎念

蠔油成份

這兩瓶價格相差10塊,有人問我為什麼,答案【就在ingredient上】。 當然,仔細看我們還可以看到有增味劑(醬油那篇有詳細解釋),目前市面上我是沒有看到沒有加增味劑的,有的話還請告訴我。 另外還有增稠劑,【羥丙基磷酸二澱粉】簡單來說就是一種澱粉,添加的目的也是顧名思義,就是讓蠔油的稠度提高,也可以起到乳化和穩定的作用,簡單來說就是讓蠔油保持一體性,不會分層。 吃都是可以吃的,沒有不可以,也基本沒有直接傷害。 #知識就是力量 #看標籤 #蠔油

椰子油裡的結晶體?
網myth碎碎念

椰子油裡的結晶體?

這是椰油裡面的【飽和脂肪】結晶,在吹到冷氣的較低溫環境下,飽和脂肪就會凝固。 那這時候就有人問了,你不是每天都在講【椰油的飽和脂肪有95%以上】咩? 這很明顯沒有到95%呀,連9.5%都不懂有沒有喔~ . . . 確實,椰子油的飽和脂肪是95%,但是他們在裝瓶的時候就一定會有含量的差異, 簡單來說,就是飽和脂肪密度比較大,所以會在大桶的下面,那5%不到的不飽和脂肪密度比較小,就會在大桶的上面。 所以在裝瓶的後期,就會裝到不飽和脂肪比較多的那部份,所以飽和脂肪就少很多了。 . . . 所以這故事也是告訴我們: 我們每次講的數據啊~%啊~其實都是一個【宏觀概念】 我們可以用這個宏觀概念做宏觀的計算,但不建議用來做【精密的計算】(我覺得精算營養素和熱量是吃飽了撐著), 因為就連椰子油也可以每一瓶的飽和脂肪含量有所不同。 . . . 順帶一提,如果你要買椰子油,碰巧就遇到同一個牌子的椰子油大部分都凝結到白白硬硬了,有幾瓶是像這種只有一點凝結的, 那你可以選這些比較少凝結的。 放心,這些凝固的部份只要你買回家後,不要用冷氣吹他,它就會自己融化回透明的油了。 #三生

醬油也有分味精和沒味精?
網myth碎碎念

醬油也有分味精和沒味精?

對我來說,醬油分2種,有味精或沒有味精的, 左邊那個,就是有味精的,“味精”對於大眾比較多直接指MSG,所以我比較喜歡用“增味劑”來表示,其中就包含MSG,還有另外兩個,disodium 5 inosinate和disodium 5 guanylate, 它們也算是廣義的味精。 直播有網友問到disodium 5 instigate應該是筆誤,所以我找半天也找不到那是什麼。 . . . 右邊那個,是沒有加味精的,基本上就屬於釀造的,需要比較久的時間完成。 我個人是比較喜歡沒有味精的那種,因為味道比較細緻,也比較多元,而有味精那種比較【單調】。 . . . 什麼意思啊?有3種味精的,味道還比較單調? 這是因為,醬油在釀造過程中,酵素會分解黃豆中的蛋白質,形成各種胺基酸, 不同的胺基酸和鹽的組合,也就產生了各種不同的鮮味(umami)和風味,簡單來說就是產生了各種不同的“味精”,所以這裡面的味道不會只有3種罷了,只會更多。 這就是為什麼釀造的味道會更多變化, 而嚴格來說,釀造的裡面也還是會有味精,只不過就是發酵的時候自行產生的,

完全相反
網myth碎碎念

完全相反

洪孩兒的那一篇看圖講鬼故事,讓我想到了上次中x報報的【2019年到2022年患癌人口增加多一倍!】的那個錯誤報導,原本是好事的東西,經過他們的口,就變成了鬼故事, 不知道是洪孩兒逐漸霉體化,還是霉體逐漸洪孩兒化。 . . . 總之,這一篇研究的意思跟洪孩兒講的【完全相反】, 洪孩兒講這是藥廠贊助的,但是funding名單裡面都是研究單位,並沒有藥廠, 洪孩兒講這研究被叫停,但是研究報告都出來了,哪裡有叫停? 洪孩兒講這篇研究的項目是研究吃膽固醇藥的死亡率,但這篇其實講的是【Statin用於初級保健的效果】, 洪孩兒講吃藥8年的死亡率大大高於沒有吃藥的,但研究是說,吃藥前4年效果最好,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 20%、心肌梗塞 39%、全因死亡率 28%】,雖然8年的效果比4年的下降,但也還是有【心血管疾病 34%、心肌梗塞 17%、全因死亡率 15%】的效果。 . . . 但是你要說洪孩兒不會看報告,我是不答應的, 因為就算不會看,也不至於連google translate都不會用,會這樣錯到【完全反方向】的,一定是有意為之, 除非是太蠢,

湯圓
網myth碎碎念

湯圓

話說,湯圓是糯米做的,胃不好的朋友,千萬不要放肆的大吃,大概吃半個拳頭的量就夠了, 萬一還是消化不良,可以吃一點消化酵素幫忙消化一下, 另外,湯圓是澱粉類食物,記得把飯量扣除掉,這樣就不會攝取太多熱量了, 要不然,一個冬至都胖三斤就不值得了。 #吃貨 #冬至 #知識就是力量 圖片是請Tiger Ai Tech Solution用做ai的

咳嗽 止咳
網myth碎碎念

咳嗽 止咳

發燒咳嗽都是免疫力在做工,所以我們應該繼續讓他燒,繼續讓他咳嗎?燒夠了咳夠了就會好了,是這樣嗎? 答案是:【NO !】 我們可以recall一下相關知識,這個舊冠【肺炎】是怎麼讓人掛掉的? 其實就是這些免疫力在做工的時候,殺紅了眼,不剎車,身體發生了過度的免疫反應(又叫【免疫風暴】),這過度的免疫反應讓肺部過度發炎,阻礙了呼吸和吸氧,再造成死亡。 而發燒和咳嗽雖然都是症狀而不是疾病本身,但如果放縱它燒,身體還是會沒精神會不舒服, 放任他咳,喉嚨也可能會咳到發炎(更不用說咳嗽也是病毒傳播的一個途徑,這也是病原體利用人體的自然免疫反應的寫照) 事實就是,免疫力是亦敵亦友的存在, 平衡了,你們就是朋友;偏了,它就是你最可怕的敵人。 . . . 以為人體是完美的設計,本來就是一種無知的傲慢, 病原體也是不斷進化的,思考一下,如果免疫力真的那麼萬能,那我們早就不會生病了,早就不會有所謂每年一次的流行性感冒了。對嗎? 在舊冠的這個case,這個舊冠病毒就是反過來利用免疫力成為它們的打手,像無間道那樣從內部搞破壞。 所以,如果情況都很嚴重了,還在相信那些什麼偏方和仙丹,那就是

退燒
網myth碎碎念

退燒

答案是:【退燒與否根本不是重點,而是要找出你發燒的原因,再針對治療】 比如 #腦膜炎,不論你要不要給他退燒,只要沒有適當治療,那都有可能弄壞腦甚至死亡, 而這裡的主角是【腦膜炎】,而不是發燒,如果你只是單純退燒,溫度退了你就以為沒事了,腦膜炎還是在,那腦膜炎只會越來越嚴重, 同理,如果你就給他無限燒下去,那腦膜炎還是一樣在,然後一樣越來越嚴重。 放在 #舊冠 也一樣,只是退燒並不會治療舊冠, 比如之前去我家鄉吃panadol唱歌結果造成100多人感染,2人死亡的感染群的歌手,如果退燒就是治療好了,那就不會有感染群了,對嗎? . . . 那麼,退燒藥的作用是什麼? 它就是處理症狀罷了,比如如果你【正在治療】的情況下,燒到睡不著吃不下,那退燒藥可以讓你睡得著吃得下,那麼好的也可以快一點。 . . . 最近疫情又回來了,結伴回歸的還有那些割韭菜的仙丹和話術, 比如我們很常聽到,發燒是免疫力在做工,不要去吃西藥干擾他,干擾了就更難好了。 其實【適當的使用】退燒藥,它就是單單降溫而已,並不是干擾免疫力做工。 可是就有一些人,

狐扯與陰謀論
網myth碎碎念

狐扯與陰謀論

很多時候被我打到的仙家會講我針對他們,但其實沒有, 我都是解釋為什麼他們講的東西不合理罷了,而且解釋的方式也很少用原理來解釋, 因為“原理”很boring,沒有人喜歡看,所以我會用比喻的方式,讓你們反思的方式,還有舉例子的方式。 看回這張圖,很多人來問我,這精油真的有這麼神奇? 與其回答【是】或【不是】,我會prefer讓你們想想:【難道MCO那時候沒有人推精油嗎?】 答案是:【有】,而且很多,而且還是醫生背書且上新聞的,而且不是嘴巴講而已,還是有研究報告的,醫生還當場塗給你看那種。 只不過那個研究報告是養了舊冠病毒,然後滴精油上去,病毒就掛了,這種程度的in vitro test究竟有多麼不靠譜,常來我這裡逛的人應該都知道。 好,就算你不會看報告,那我們也可以反過來思考,【如果精油有用,那時候還需要MCO嗎?】 如果真的這麼有用,那些家裡長期用精油的人,不是應該百毒不侵嗎? 問題是,有嗎? . . . 再來是陰謀論的部分, 仙家的marketing talk在被症廁干預的時候,共同語境都是說因為【症腐】和【

仿真的油?
網myth碎碎念

仿真的油?

green laser照橄欖油的那個影片火了,然後我就衍生寫了一篇長文來解釋一些原理,但因為很多看不下長文,紛紛來問我什麼意思,所以這裡重點總結就是: 1,用green laser可以看到的只有【低端仿冒】extra virgin olive oil的oil, 2,這不是權威的方式,頂多就是輔助而已, 3,好品質的橄欖油,還需要從味道和氣味來判斷,所以要多吃,多看,多學,不要認死一個牌子, 4,用顏色來看也不靠譜,因為據說也有黃色的extra virgin olive oil,但我沒有看過,也請有吃過的人可以來講講。 . . . 當然的,這種程度的文就會引來懂王,懂王一直跟我講那個權威但是鬆散的ICCO(鬆散是他自己講的,不是我),然後把我沒有講過的話塞到我嘴裡。 而最妙的是,他跟我講要知道橄欖油品質怎樣,跟廠家拿報告就可以了, 呵呵呵呵,我到底要說他太幸福了,沒有遇過壞人咧?還是要說他太單純了,不知道站在壞人的角度想一下啊? 單單聽到報告2個字,我就至少想到3種造假方法了咯。 . . . 也有人問有沒有用照綠燈的方法找到過假的extra virgin

酸奶碎碎念
網myth碎碎念

酸奶碎碎念

有一對評測的夫婦很紅,然後從某個時間點開始,就很多網友來問他們講的到底對不對,也有網友問我他們是有什麼後台?為什麼可以直接講別人牌子【不要買、不好、有問題】?不怕被蓋布袋嗎? 有沒有後台的部分我是不知道,但是內容方面就有對有錯了,有真有假了。 這個不到【5秒】的片段,就是說這酸奶的保質期有6個月,一定是加了添加劑, 但是他們圈起來的其實都是【膠】,這些膠的作用有2個, 1是增稠,製造喝起來濃稠的口感, 2是避免油水分離,讓產品的品質保持原樣。 這裡面沒有防腐劑什麼事,但他們也沒有明說,只是這樣暗示暗示,給你自己去猜去想,只要他們沒有明說,他們就永遠是對的。 這招也是很多仙家在用,專門用來馬扁老實人的。 . . . 當然,評測網紅講的有問題,也不代表這款奶沒問題, 我也不是在幫這款奶講話,對於它們號稱的“好處”我也是保持懷疑的: 1,In fact,它可以放半年是因為經過殺菌和密封處理。 但是,【巴氏殺菌】的奶頂多也就7天10天,可以放6個月的通常是UHT(高溫殺菌Ultra-high-temperature),因為UHT溫度很高,所以奶裡面沒有活的東西,

殺死癌細胞
網myth碎碎念

殺死癌細胞

首先,癌細胞是很容易殺的, 但是各位要記得,難的是怎麼在殺癌細胞的同時,少傷害正常細胞,或是不要順手也把人也殺了。 其次,就算是有研究證明,絕大部分xx成份可以殺癌細胞的研究都是【細胞實驗】的等級罷了, 作法很簡單,就是養癌細胞,然後把xx成份加進去,然後癌細胞死了,就可以說【xx成份可以殺癌細胞】了, 這種研究結論其實沒有問題,因為癌細胞是真的死了。 只不過有心人把這些結論擴大到“你用吃的也有效”,乃至“有研究證明xx可以殺癌細胞,那這個蔬菜平常人類都在吃,吃了不會死,所以xx成份【只會】殺癌細胞” 這些就是屬於誇張了,記得不要把誇張當真。 . . . 至於,有人說“營養師”“都”“嚷嚷著”xx成份或xx蔬菜可以抗癌, 我實在告訴各位,真正的、有料的營養師是不會這麼簡單就講一個食物可以抗癌的, 當然,也不需要覺得有營養師那樣講,就代表所有營養師就都是那樣想, 正如有腦的人也不會因為有人用中醫師的名義亂講話,就認為所有中醫師都是亂講話的。 #知識就是力量 #苦瓜 #有喜歡吃苦瓜的舉手

代餐可以喝嗎?
網myth碎碎念

代餐可以喝嗎?

課程中,時不時就會有學員問某某代餐可以吃嗎? 我都會問:【吃的目的是什麼?】 通常得到的回答都是:【為了補充營養】。 . . . 我實在告訴各位,代餐的功能其實是【減少熱量來減重】, 而讓大家津津樂道的【富含各種營養】,只是一個附帶價值(如果熱量低,同時又沒什麼營養,那就選寒天魔芋那一類產品就好了) 但一般消費者卻誤以為這就是用來【補充各種營養】的, 所以這部分的概念要搞清楚。 . . . 然後有人會回說:但就算這樣,代餐也還是可以吃吧?畢竟它熱量低,營養也豐富呀~ 這就是另一個問題了,因為代餐並不是沒有熱量,通常代餐的熱量是控制在一份150kcal以下, 但是,如果你喝了後,飽足感不夠,很快就餓了,然後去吃正餐,那這個代餐對你而言就是【額外添加的熱量】了, 這就是為什麼有些人雖然用了代餐卻還是月巴了。 . . . 再來是,對癌症患者而言,【營養】和【熱量】都是很重要的, 同時癌症患者的胃口通常不是很好,如果這時候你吃代餐,然後吃不下其他東西了,營養是豐富,飽足感是夠,但是熱量不夠, 熱量不夠你怎麼修復身體?怎麼對抗病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