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食物相剋】這件事

關於【食物相剋】這件事

沒想到投票的答案蠻接近的。

我直接說答案:現代醫學並沒有【食物相剋】這個概念,

但在一些中醫經典中,確實有提到一部分這些說法,
比如鱉肉和鴨蛋不可以一起吃,出自【金匱要略】( 鸭卵不可合鳖肉食之 ),

鴨蛋

但更大部分是民間穿鑿附會編出來的,
比如1930年代在中國民間流傳的香蕉和芋頭同吃會中毒,
還有紅白蘿蔔不能一起吃的說法。

這是兩種不同的說法來源,可以分成2類,
一類是有經典可以reference的,另一類是民間傳說。

這邊有個很重要的點:

中醫典籍中,並沒有給不能吃的理由。

【金匱要略】原文中,只講了【鸭卵不可合鳖肉食之】這一句,並沒有為這個禁忌做出解釋,他甚至沒有說吃了會怎樣。

而各位在網路上查到的,說因為鴨蛋是寒涼,鱉肉也是寒涼,兩個一起吃會不好,

那些是後人加上去的。

香蕉和芋頭不可以一起吃,是跟你說他們相剋,吃了會中毒,

白蘿蔔和紅蘿蔔會造成抗壞血酸破壞vit C,這種很明顯沒有營養學背景的說法,也只是沒有營養學底子的人隨便加上去的。

這些都明顯是有人對這些經典中或民間傳說的詞句做了過度的解釋

那麼,經典中講的,就一定不能懷疑和推翻嗎?

大家聽過李時珍吧?

李時珍

【本草綱目】的作者,就是因為發現古代書籍有很多錯誤的地方,寫信給政府單位也沒有人鳥他,他才不得已帶著他的兒子和徒弟爬山涉水,周遊天下,四處探訪,還自己試藥,才整理出【本草綱目】的。

再舉個例子,

比如東晉時期的【肘后备急方】中,有提到瘧疾的治療方法,

【是日抱雄雞,一時令作大聲,無不瘥】
在大太陽底下抱著一隻大公雞,讓它大叫,這樣可以治療瘧疾。

如果今天,你讓一個得到瘧疾的人做這件事,你可以想想會發生什麼事?

ps:但也不是就因為這樣而直接否定整部【肘后备急方】,因為屠呦呦發現青蒿素再得到諾貝爾獎也是受到【肘后备急方】 的啟發:【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 】

屠呦呦,她已經成為meme了

到這裡,我們先做個小總結:

傳統中醫的經典中,確實有一些不能一起吃的食物的記載,但多數沒有講理由也沒有講會有傷害,他只是單純說【不可以】,沒有說【相剋】,

所以【相剋】,或是說吃了會中毒的說法,應該是後人為了某些目的強加上去的,所以【相剋】的說法,不靠譜。

印刷品的發展促進了這些說法的傳播,而且是不論是中醫經典中出來或是民間傳說的,都混在一起,
而且,以現在來看,民間傳說的部分佔大多數。

然後到了網路的內容農場時代,
這類題材就成了非常方便的內容來源。

以前的日曆還會直接附送這張表

現在還有人把藥物和食物的【交互作用】也講成【相剋】。

這樣的說法就跟不論什麼健康問題都扯成酸鹼性,扯成排毒,是一樣的,
一樣是亂講。

食物和藥物的交互作用確實存在,比如吃“清血”的藥不建議吃魚油產品,因為有一定的可能性形成凝血不良,造成危險,

藥物也不建議跟柚子類的水果同吃,因為這樣會阻礙藥物的代謝,造成藥物代謝不良,存在體內時間太長,造成危險。

這些作用,與其說是相剋,更應該說是【放大】藥物的作用,間中也沒有什麼毒素會產生,更重要的是,他們之間還有一方是藥物。

圖片來源:早安健康

還有另一種交互作用叫做拮抗 antagonism

食物裡面可能會造成交互作用的就是營養素礦物質或其他植化物phytochemical,比如鈣質和鐵質,兩者加在一起超過一個分量(比如200mg)一起攝取,會造成其中之一吸收受影響,

beta carotene和葉黃素兩者同時在一起超過15mg,就會造成其中一方吸收不良,也有可能會反而造成黃斑部病變的可能性提高的說法(但沒有太多相關大型研究),

要注意的是,拮抗作用不會發生在食物,這些作用只會發生在補充保健品的時候,因為天然的食物的這些物質不足以多到造成拮抗。

同樣的,這些拮抗作用並不會有毒素跑出來。

那些兩種食物吃了會有毒素跑出來的,都是穿鑿附會。

比如被瘋傳的吃蝦(或螃蟹)喝橙汁(或番茄,或vit C片)造成產生砒霜中毒暴斃,這就只是個網路故事

但網路上真的有人去計算,如果要合成致死量砒霜的蝦,大概要吃150kg的蝦(這個量你叫小林尊來吃都吃不完),而且那些蝦還要是被砷污染,同時那個對砷的耐受性極低,才有可能發生中毒。

吃得完嗎你?

如果你真的在意食品安全,怕吃了什麼會死,會中毒,更實際的做法,應該是:

1,注意食品衛生

食物要煮熟,不要迷信生食可以保留什麼最多營養,吃飯之前記得要洗手,

不然,我們常見的食物中毒的罪魁禍首,比如金黃色葡萄球菌、肉毒桿菌、霍亂、海洋弧菌、寄生蟲,或是上一篇說到的李斯特菌等,

這些病原體帶來的傷害更現實,也更確定。

2,多看多聽多想

2016年版本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有提到:

到2016年为止,都没有发现过真正因为【食物相剋】导致食物中毒的案例和报道,並說明有時候吃完食物不舒服,是因為食物不干淨,吃得方式不對,或是單純對食物過敏,

獲取資訊的管道,最好還是從官方資料下手。

3,認真看待中醫

一些人會把民間偏方也歸納到中醫裡面,

現代真正的中醫已經把科學方法放到中醫的驗證之中,
真正的中醫也是跟你講證據的,

2011年,中國營養學會和北京中醫藥大學也主辦了一場【食物真的相剋嗎?–食品安全專家研討會】,研討會也闢謠了食物相剋的說法,

來源:http://news.163.com/11/0812/04/7B7SCD4Q00014AED.html

所以,跟上科技和資訊的腳步是必須的,
不然你很可能一直都身在恐慌之中。

總結:

古老的智慧是可以信,但不是全信,還得要看現代的環境、研究方法、有沒有相反的聲音,該懷疑時候還是要懷疑(想想李時珍),

不要盲目的看到相反的意見就好像信仰被挑戰了一般一味的反對,這樣對獲取知識並沒有好處,多思考,看看對方說的是不是更有道理?

如果沒有知識背景,沒問題,多關注這方面的專業人員,看他們怎麼說,然後用自己的智慧去衡量該相信誰。

因為除了自己,
沒人可以為我們的選擇負上最終責任。

HealthyLane恭喜你又開了個腦洞


知識就是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