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充水份喝水還是飲料?

補充水份喝水還是飲料?

先說結論,這篇圖文報導的【內容】基本沒問題,有問題的是【標題】。

內容說的那些牛奶裡面的礦物質、乳糖、脂肪、蛋白質確實是可以讓水份沒有那麼快排出,

但是這個研究並不是用來研究什麼飲料可以【更解渴】和【更補水】,

而是計算這13種飲料的beverage hydration index (BHI) ,我們可以翻譯成【飲料水合指數】,或者叫【飲料保水度】

BHI是計算哪一個飲料停留在人體比較長的時間,但目的並不是看他解渴不解渴,而是簡單來說,是看你喝了哪一個飲料之後,會【比較少去小便】。

這跟【解渴】和【補水】是不同的概念。

.
.
.

然後,飲料的BHI的意義,其實也不是用在普通人的【日常】身上的,

而是用在比較難喝到水的職業 (比如醫療人員和運動員)、老年人和無行為能力者等,才比較有意義。

為什麼是他們?

就是因為他們平常或是在特定狀況時比較難喝到水,或是如果小便次數增加,對他們而言是會造成不便甚至困擾的。

實際應用就比如運動員喝的運動飲料,運動飲料含有電解質,所以比喝白開水更能保水,也更少上廁所。

.
.
.

當然,我們確實也可以說,如果你真的比較懶得上廁所,那你喝牛奶或是運動飲料,也是可以的,

但是這裡你就需要考慮到,如果你整天都【只喝】牛奶和運動飲料,那你的血液濃度會提高,血壓也會升高,然後腎負擔也可能會提高。

比如我有個學妹就常喝汽水(cola的BHI比白開水高),同時很少喝水,也很少上廁所,然後20出頭就腎炎了。

所以再說一次,BHI這不是給你日常用的,而是給特殊需求的人用的。

.
.
.

研究的最後也有提到BHI跟市售飲料合作的可能性,

大概就是像寫卡路里那樣,在飲料上列出這個飲料的BHI,來刺激購買欲。

但是,這個研究是2015年發表的,到今天2023年了,我還沒看到有飲料有列出BHI,可見這一點其實不是非常吸引人。

啊對,沒錯,這並不是什麼新研究,是【8年前】的發表來的,如果這資訊真的對普通人的日常解渴和補水非常有意義,那應該早就已經廣泛實行了,不用等到今天。

#一天的牛奶建議不超過1L

#飲料最好是不要作為主要水份來源

#預防勝於治療

===

https://www.facebook.com/....../pfbid0KQgKKfed2nVh331A......原文報導

https://academic.oup.com/ajcn/article/103/3/717/4564598研究的原文

我在找資料的時候還發現一個很好玩的東西,東方日報提到CNN的發表,是2019年的,他們在文中引用這篇研究,標題是:Which drink is best for hydration? Milk is better than water隨後發現到中國日報(不是中國報蛤)的【英语点津】欄目,他們會把英文新聞翻譯成中文。他翻譯的英文標題是:Milk and Other Surprising Ways to Stay Hydrated翻譯的是The New York Times的文章,發表於2016年6月,【英语点津】的翻譯是2016年7月,他的翻譯是:【喝牛奶竟比喝水解渴?炎炎夏日教你正确补水】對比一下,這個翻譯的正確度不是很高,而且【英语点津】和東方日報這篇的翻譯都有同樣的問題,就是把hydrated和hydration翻譯成解渴,但hydrated和hydration是【保持體內水份平衡並預防脫水】的意思,翻譯成【保水】會更恰當。了解了這一點再看回去,你會發現翻譯成【保水】或【解渴】,意思是有頗大的差異的。

話說我把這篇放到東方日報了,但我覺得有可能會有自動屏蔽,結果2個小時過去了,應該是沒有人看到。

未提供相片說明。


知識就是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