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mpe裡的米酵菌酸
【米酵菌酸】是從【Tempeh Bongkrek】椰渣天貝中最先被發現到的,所以米酵菌酸的英文名叫做Bongkrekic acid,命名方式跟產生它的唐菖蒲伯克氏菌(Burkholderia gladioli)其實沒有關係。
so,不要看到有B有K就認為是同樣的東西。
然後Tempeh Bongkrek從上世紀就已經被印尼政府禁止了,現在如果在印尼當地買到應該都可以算是 #來路不明。
而我們這裡的Tempeh(包括台灣的)都不是Tempeh Bongkrek,都不是用椰渣發酵的,所以都可以放心吃。
而且你也從來沒聽過有人吃tempeh吃到中毒,對吧?
.
.
.
話說,現在為了不引起對米的恐慌,所以很多人在說米酵菌酸其實跟米沒有關係,這沒問題,
米飯要小心的是仙人掌桿菌,那是另一個故事。
但今天開始就有好些人好像很厲害那樣,到處去留言講說米酵菌酸跟米沒關係,只跟椰子和玉米製品有關係等等,好像很有責任感一樣。
但其實這恐慌很大程度也是同一批人帶起來的,因為一開始事件的主角就是粿條,粿條的原料原本是米,然後這毒素的名字裡面又有【米】字,那時候就很多人講要連米飯也要小心,然後“科普”了一系列隔夜米飯怎麼處理的問題。
然後我上一篇沒有提到米飯,頂多就引用了2015非洲小米啤酒大規模中毒事件,也中招,就很好笑。
.
.
.
最後再說一下,
米酵菌酸是中國叫法,源於東北的【酵米麵】,是玉米或高粱米發酵做的,以前也是時不時發生中毒事件,此前一直認為是發霉的黃麴毒素造成的中毒,但直到70年代才發現是另一個菌,於是取名【酵米面假单胞菌】,
所以【米酵菌酸】是這裡來的,
且因為是同時期在不同國家地區發現的同一種菌和毒素,所以中文名和英文名差很多。
(相關時間點我上一篇有解釋)
#預防勝於治療
#天貝
#米酵菌酸
ps:【米酵菌酸】裡面的“米”並不單純的指代“米”這一種食物,玉米、高粱米、小米都算在內。這可以看作是語言環境的不同,就如網友Wan Ju Hung舉的例子那樣,同樣叫做“土豆”,但不同地方代表的是不同的農作物。
所以通常我們看一個東西的名字,中英最好是一起看,如果只可以看一個,那就看英文的最準。
用中文鬧,那就是抬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