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養師 林冠良 Siin的營養空間

黃麴毒素
網myth碎碎念

黃麴毒素

有網友敲碗希望能講一講米糊有黃麴毒素(aflatoxin)和重金屬的消息,所以我又花錢買了消委會的報告來看。 本來,我一看到這個消息也是嚇到先,因為有 #黃麴毒素 [https://www.facebook.com/hashtag/%E9%BB%83%E9%BA%B4%E6%AF%92%E7%B4%A0?__eep__=6&__tn__=*NK*F] 就是代表原物料有發霉,而且黃麴毒素是第1級致癌物質,是確定會致癌的成分,而且他很耐熱,就算高溫加熱也不會被分解,這覺得不是這幾天很hot的glycidol、3-MCPD、acrylamide可以比的。 但是,對,但是,就算是這麼強的第1級致癌物,也還是需要套用那毒物學的經典台詞— #拋開劑量來談毒性就是耍流氓 [https://www.facebook.com/hashtag/

打賞
網myth碎碎念

打賞

可能各位看影片的時候會看到這種按鈕,一種是supporter的,一種是星星的, 我很感謝各位對我的支持,看我辛苦了,打賞一下,但是我真的很不好意思的說一下,還是不要用這個方式比較好, 因為這間中有蠻多問題的,首先這個按鈕是預設自己就會出現的,很多時候要關還關不掉(比如這一個影片), 然後,各位的support如果我要提出來,還需要達到一定的錢數才可以,還需要提供外國人稅務號碼,如果我沒有拿出來,那麼錢就都會一直在Mark的口袋,如果我要拿出來,fb還會抽掉30%。 . . . 還有另一個層面的問題,這個supporter其實就類似yt的深度會員,創作者可以做一些只有supporter可以看得到的內容,這個原本沒問題,但是fb的發文系統越來越差,越來越難用(我很常抱怨),而且一篇文只可以配一張圖,我就算要給多一點內容也很難。 所以如果真的有想要打賞我的朋友,不需要用這個方式,直接打進tng的QR code裡,或是參加我的課程,買我的書其實都是對我很好的鼓勵了,我由衷感謝。 再不然,各位也可以加入我的blog的深度會員,一樣可以有不定期的會員專享內容,而且blog可以在內容裡

餅乾的份量概念
網myth碎碎念

餅乾的份量概念

因為原本那篇還蠻多人share的,所以也有一些媒體採訪我或是轉發我的內容,看的人多了,自然的,沒有把內容看清楚就批評的人也就多了, 開版圖其實也不是完整的,因為這樣表現會讓人以為所有餅乾都是這樣,而忽略了其實每個餅乾都不同,他們只是拿最高含量的來講。 . . . 比如,因為本地各媒體主要focus在hup seng上,圖也是用hup seng的照片來做,所以有一些原文內的片段內容,有些人會自然以為那是在講hup seng。 就好像原文講到檢驗樣本中有【一些】牌子的3-MCPD含量達到2000mcg/kg(他的圖片也是這樣show),而標準是少於120mcg每一天,然後就有人說這是hup seng的,吃8片就超過,小朋友吃3片就超過。 但是我們看他們的完整版報告(要付錢買的,8塊港幣),可以看到hup seng的量是1400mcg,而報導中提到的2000mcg的,是其他兩款餅乾,一個來自中國,一個來自英國,還有一款是1900mcg的,也是來自中國。 . . . 如果做同樣的計算,那麼hup seng就是吃11片還在120mcg的安全範圍內,小朋友的話,算4片吧。 但是大家

延續談致癌物
網myth碎碎念

延續談致癌物

延續餅乾有致癌物的話題, 其實在原文,香港消費者委員會的報告也有特別強調 #氫化油 [https://www.facebook.com/hashtag/%E6%B0%AB%E5%8C%96%E6%B2%B9?__eep__=6&__tn__=*NK*F] (尤其是部分氫化油)的危險性,因為部分氫化油是反式脂肪的主要來源, 反式脂肪大家都知道了,會提高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然後反式脂肪其實並不在致癌物的列表裡面,所以,各位可以想一想,致癌物真的是最恐怖的嗎? 順便一提,其實反式脂肪是 #不飽和脂肪 [https://www.facebook.com/hashtag/%E4%B8%8D%E9%A3%BD%E5%92%8C%

餅乾含致癌物?
網myth碎碎念

餅乾含致癌物?

這個話題很hot蛤,剛好昨晚 #食在營養 [https://www.facebook.com/hashtag/%E9%A3%9F%E5%9C%A8%E7%87%9F%E9%A4%8A?__eep__=6&__tn__=*NK*F] 師們也有在討論,有心得的營養師們也會陸續寫出相關的內容,我這邊就先講我看到的。 首先,我看到的本地媒體大多數都只是focus在講【那幾個牌子的餅乾有致癌物】上, 比如圖片中上面那張表,就很重要,這是表示這些餅乾中含有的致癌物質的【量】。但有幾家媒體根本沒有放這張表出來。 所以我看的是外國的和英文的版本的,內容比較完整。 === 好,為什麼【那張表】這麼重要? 因為我常說的:【“有”和“有多少”,是2個不同的問題】, 這些餅乾有致癌物嗎?

大豆分離蛋白
網myth碎碎念

大豆分離蛋白

我就奇怪為什麼這幾天我課程內大豆異黃酮是不是有害的問題一下子多了非常多, 原來是因為網路上出了一篇紅文,幾百個人share,但其實只要仔細看,你就可以發現他裡面的內容是前言不對後語的,要嘛是那位作者不懂從哪裡抄來然後自己做加工的,要嘛是他根本就不知道自己在寫什麼。 === 來講解一下,這一篇他的原意是叫大家小心素食產品中的大豆分離蛋白,之後還放了一些素食產品,上面有大豆分離蛋白的,講這個不可以吃。 但是蛤~他一邊講大豆分離蛋白是經過手法把所有東西都分離掉了,只剩下蛋白質, 一邊又講,某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 #大豆異黃酮 [https://www.facebook.com/hashtag/%E5%A4%A7%E8%B1%86%E7%95%B0%E9%BB%83%E9%85%AE?__eep__=6&__tn__=*NK*F] 有致癌作用, 所以大豆分離蛋白是有害的。 **ok,各位想一下,如果 #大豆分離蛋白

蔬菜粉比味精健康?
網myth碎碎念

蔬菜粉比味精健康?

直接進入主題,如果你仔細看這個“蔬菜粉”的ingredient,你會看到Sodium 5 inosinate (5'–次黃嘌呤核苷磷酸二鈉)、disodium 5 guanylate (5'-鳥苷酸二鈉)、disodium succinate (琥珀酸二鈉),這三個都是調味劑,或通俗一點來說,這三個都是 #味精 [https://www.facebook.com/hashtag/%E5%91%B3%E7%B2%BE?__eep__=6&__tn__=*NK*F] 。 有時候你在這類調味粉上還會看到NO MSG的字樣,嗯。。。這個其實就只是代表他們沒有使用MSG(mono sodium glutamate)這一種味精罷了,其他的味精也還是有可能會用的。 當然,

禮貌營養學學態度
網myth碎碎念

禮貌營養學學態度

接到一個私信,丟來一頁報告,並留言:“我的誰誰誰有癌症,他們某某指數很低,要怎樣提高?” 這種私信我接過蠻多的,但令我眼前一亮的是接下來他多說了一句, “不要跟我講太多,我只是要知道這個某某指數怎樣提高就好” 哈哈哈~是個好素材。 === 歡迎來到 #禮貌營養學 [https://www.facebook.com/hashtag/%E7%A6%AE%E8%B2%8C%E7%87%9F%E9%A4%8A%E5%AD%B8?__eep__=6&__tn__=*NK*F] ,這是個探討人類禮儀底線的地方。 === 其實我有超過一半以上的私信是看不到的,一來是太多了,二來是我也沒有足夠多的空閒時間。所以我的粉絲互動主要就是在直播中,或是文章下面的comment中。 然而,就算是我有機會點進去看的私信,也有超過80%是我不會回應的,

黑色棘皮症
網myth碎碎念

黑色棘皮症

小時候就有看到長輩的後頸有這樣的皮膚組織,那時候還以為是沖涼沒有沖乾淨,留了厚厚的污垢在皮膚上。 (有誰跟我一樣的嗎?留一個love) 之後才知道這叫做黑色棘皮症(Acanthosis Nigricans,縮寫AN)。簡單來說,就是荷爾蒙分泌+代謝問題造成的皮膚組織增厚+黑色素沉澱。 === 這確實可以是糖尿病的徵兆,尤其若是小朋友或青少年有這個問題,也代表他以後得到(第二型)糖尿病的風險提高。 但是這並不代表糖尿病患者一定會有這個問題,有些糖尿病患者也沒有這個問題的。 同時,這個問題的原因(病因)還有不少,其中包括:肥胖、多囊性卵巢、硬皮症、遺傳、某些癌症(胃、腸、肝)、某些藥物的使用。 共同點是這些病因都跟荷爾蒙分泌有關。 === 所以如果有看到這樣的皮膚情況,最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去做個身體檢查,來find out一下究竟是什麼問題造成的。 而不是直接就講這是糖尿病,或是到處找東西來塗或是磨砂來企圖讓它消失。 === 若是血糖高或是糖尿病造成的,那就要控制好血糖, 若是多囊性卵巢造成的,那就是調理好荷爾蒙+運動, 若是肥胖造成的,那就減肥, 若是癌症造成的

反式脂肪不致癌 能放心食用?
網myth碎碎念

反式脂肪不致癌 能放心食用?

有網友問我,他看到我前幾篇文章有講到反式脂肪不好,但是他去查了之後,發現反式脂肪並不是致癌物,還聽說反式脂肪可以提高油脂的穩定性,其實是好的, 所以來問我是不是講錯了。 === 嗯。。。沒錯,反式脂肪並沒有被WHO列為致癌物質,但這跟它對健康會不會有傷害,是兩碼子事。 就好像有個毒販他從來不打人,你不能因此就講他其實是好人,是一樣的道理。 壞人可以有很多面向的壞,並不可以只看一個角度就講他沒有問題。 === 反式脂肪是目前還沒有足夠證據證明可致癌罷,當然,這個“證據不足”可以有兩種解釋,其一,是證明它會致癌的研究很少人做,其二,是它確實有可能是清白的,並不會致癌。 但是這都不影響反式脂肪是“壞的脂肪”的判斷,因為反式脂肪是早已經被確定會提高心血管疾病的風險了, 而且,其實全世界各國都差不多,造成死亡率最高的疾病並不是癌症,而是心血管疾病。癌症(各種癌的總和) 算是第二名。所以反式脂肪致不致癌,其實不是那麼重要。 所以那些禁反式脂肪的國家主要也是看中它對心血管疾病的“貢獻”,而不是癌症的部分。 === 還有一個是大家常搞混的,以為氫化植物油就一定有反式脂肪。 這

均衡飲食可以防冠病嗎?
養身良然

均衡飲食可以防冠病嗎?

蔬菜水果中的維生素,是維持生理機能的元素。神經系統的信息傳遞、細胞的新陳代謝、免疫細胞的戰力維持等,都是生理機能。我們攝取食物中的維生素,其目的是為了避免任何一種維生素的缺乏而導致的生理機能紊亂。 一個人吃的不均衡,就意味着某些營養素不足、某些營養素過多。事實上,營養過剩也是一種營養不良,因為天平有一邊太多,就一定意味著另一邊太少。 當發生營養不良,那些維持免疫力正常運作的能量、原料、生理機能等,就會受到影響。免疫力就會下降,這時候,一個人就容易生病。當然,生病也不一定就是體外感染造成的,營養不良也有可能促進自體免疫問題的發生,也就是免疫力不止沒有變低,還變強了。但變強了不去打別人,而是打自己。這也是一種生理機能紊亂造成的免疫問題。 所以,均衡的飲食,是為了確保體內的免疫工作可以順利進行所做的鋪墊,而不是為了提高免疫力。這一點是一般大眾比較容易混淆的。 要對抗體外感染,則需要先天免疫和後天免疫的配合。 運用均衡飲食來保證健康的身體,那只可以算是做足了先天免疫的準備工作,比如白血球和免疫球蛋白,這些就屬於先天就有的軍隊。先天免疫可以一定程度上避免我們被外來的病原體感染,或是在認

吃飯糰真的會嗜睡?
網myth碎碎念

吃飯糰真的會嗜睡?

這是在台灣的營養界鬧的比較大的新聞,我還在等我國媒體有沒有國際新聞處會“轉發”這個新聞,等了3天也沒有看到,那就我自己來吐槽好了。 這首先是日本的“學者”整理的【超商3大危險食品】,分別是3角飯糰、關東煮還有炸物。 主要是說炸物是用低等低價的棕櫚油炸出來的,關東煮的湯用了很多人工調味劑,所以吃多不好。Ok,這兩個還算是情理之中。 但是飯糰嘛。。。那位學者給的理由是裡面含有【甘氨酸】這一個添加物,會造成嗜睡,還給了一句提醒,說:“如果卡車司機吃了想睡覺,那不就容易造成交通事故了嗎?” 嚯~~~這個一下就炸了。就很多一日食品專家跳出來呼籲飯糰不可以吃,很多媒體也紛紛“轉發”這個“國際新聞”。 === 可是蛤,其實我們有一點生物和食品的知識的話,就知道,甘氨酸Glycine其實只是一種氨基酸,而且是非必須氨基酸,意思就是我們體內是可以製造的,平常我們吃其他食物也會吃到這個氨基酸。 超商加這個氨基酸進去,其實就是用於調味。 再加上如果有一些營養學知識的話,我們就知道,飯糰是一個高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尤其是超商的飯糰,確實料也不多。所以吃飯糰後血糖上升之後下降造成血壓低(血糖震盪)

自律
網myth碎碎念

自律

其實從之前的經驗就知道了,會自律的人早就自律了,不會自律的人,你一直喊他們自律一樣沒有用。 所以怕死的我,還是不會這麼快就跨州,因為算起來一定是剛開放的這段期間風險最大。 當然還有一個原因是我本來就不喜歡人群,所以我受得了這種沒有跟很多其他不認識的人類接觸的生活方式。 === 開放的背後是一筆經濟賬。只能說是在經濟負擔和醫療負擔的相權衡之下,他們選擇了處理經濟負擔,當然,一直關下去也不是辦法(何況本來就是防君子不防小人的關法)。 只不過希望大家記得,這絕對不是因為疫情已經過去了,也不是因為這個病毒已經普通感冒化了。 大家自我提醒就好,還有防疫還是要做夠做對。 #預防勝於治療 [https://www.facebook.com/hashtag/%E9%A0%90%E9%98%B2%E5%8B%9D%E6%96%BC%E6%B2%BB%E7%99%82?__eep__=6&__tn__=*NK*F]

食物中的含糖量真的超高嗎?
網myth碎碎念

食物中的含糖量真的超高嗎?

學生傳給我的,看起來是某個ig上的分享,但是名字那些都被蓋掉了。 這種圖片真的很容易做,也很多人喜歡分享,但內容對不對,就很少人去在意了。 不過我很在意,所以有了這一篇。 === 基本上他列了9種食品,裡面只有3種可以算是超高含糖量的食品。 剩下的,市面上是有超高含糖量的沒有錯,但主要是額外添加的,原本版本的是不高糖的。 === 當然,對這種字眼的東西我是比較計較的,所以先來幫所謂的【超高含糖量】定個性, 我就用【超過10%含糖量】來當作超高含糖量好了,因為原版可樂就是10%的糖(但最近有降低了,original的也大概是5、6%的糖,不夠的甜度由代糖補足。有興趣的話,逛街的時候可以拿起來看看)。 可樂夠甜了吧?超過它的糖含量就代表超高含糖量,這個沒有異議吧? === 定性了就可以做解釋了,真正超高含糖量的是烤肉醬、能量棒、果乾, 烤肉醬的糖是為了烤肉的時候起焦糖化反應,所以含糖量普遍市場上15到60%的都有。比如萬O香烤肉醬,每10ml內含3.1g的糖,那就是30%。 Energy bar本來就是快速提供熱量的食品,最簡單和最快速的熱量來源就是糖了,

飽和脂肪
網myth碎碎念

飽和脂肪

講到人的膽固醇高(其實是LDL高)的原因主要是因為飽和脂肪和反式脂肪, 於是就有接到不少問關於 #飽和脂肪 [https://www.facebook.com/hashtag/%E9%A3%BD%E5%92%8C%E8%84%82%E8%82%AA?__eep__=6&__tn__=*NK*F] 的問題,比如豬油是飽和脂肪嗎?椰子油是飽和脂肪嗎?牛油是飽和脂肪嗎? 這個問題,沒辦法直接回答【是】或者【不是】,因為我們日常生活中吃的油都是由不同比例的飽和脂肪和不飽和脂肪組合而成的,一個天然的油並不會單純100%飽和脂肪或100%不飽和脂肪。 所以,正確的答案應該是,豬油含有40~50%飽和脂肪、牛油含有50~60%飽和脂肪、椰子油含有90%

油的飽和脂肪
網myth碎碎念

油的飽和脂肪

講到人的膽固醇高(其實是LDL高)的原因主要是因為飽和脂肪和反式脂肪, 於是就有接到不少問關於 #飽和脂肪 [https://www.facebook.com/hashtag/%E9%A3%BD%E5%92%8C%E8%84%82%E8%82%AA?__eep__=6&__tn__=*NK*F] 的問題,比如豬油是飽和脂肪嗎?椰子油是飽和脂肪嗎?牛油是飽和脂肪嗎? 這個問題,沒辦法直接回答【是】或者【不是】,因為我們日常生活中吃的油都是由不同比例的飽和脂肪和不飽和脂肪組合而成的,一個天然的油並不會單純100%飽和脂肪或100%不飽和脂肪。 所以,正確的答案應該是,豬油含有40~50%飽和脂肪、牛油含有50~60%飽和脂肪、椰子油含有90%

標題及內容的不一致
網myth碎碎念

標題及內容的不一致

以下的內容,你們就當作故事來看就好,看得懂是你學到,看不懂我也不好再解釋什麼,所以不用問,問就是請你用腦多思考。 === 10多年前,台灣各媒體上出現很多無厘頭的【英國研究】,比如:英國研究情侶平均一年吵架312次、英國研究證明先有雞才有蛋、英國花16年研究發現,吃白米提高死亡率、英國研究發現老梗把妹有效, 有一小部分人有去追根究底,發現這其實是英國的廣告和行銷公司的行銷操作,先現在的話來講,就是把正經的研究扭曲解讀,做成fake news來製造流量,並在文末加上廣告商的廣告。 只不過當台灣的一些記者在分不清這是fake news的情況下,把“報導”中關於研究的部份截取出來,做成一個新聞,台灣民眾看到的就是一條條無厘頭的英國研究了。 那時候網路才剛剛發達,大部分人根本分不清這些其實只是廣告,所以非常容易直接相信出現在媒體上的東西。 但是很快的,因為這種報導真的是一點意義都沒有,所以當民眾回過神來, #英國研究 [https://www.facebook.com/hashtag/%E8%8B%B1%E5%9C%8B%E7%A0%94%

雞蛋中的膽固醇
網myth碎碎念

雞蛋中的膽固醇

講到我的早餐,早餐有蛋,講到蛋就有人私底下問我:雞蛋的膽固醇算是好的膽固醇嗎? 真的不好意思蛤。我一般不回應私信的,私信真的太多了,看不過來,如果碰巧看到,又是有趣的,我也很少直接回應,而是這樣做成分享, === 其實蛤,雞蛋有膽固醇,但是膽固醇就是膽固醇,沒有分好壞, 但是在一般說法中,“膽固醇”倒還是有在分好和壞的,比如USDA給的資料在講LDL的時候就還是說:often called “bad” cholesterol。另外,HDL就是often called “good” cholesterol。 可是如果我們深究,那LDL的全名其實是【low density lipoprotein】,是【低密度脂蛋白】,而不是【膽固醇】。而造成心血管阻塞的,主要是LDL。 所以呢,這是 #一般說法 [https://www.facebook.com/hashtag/%E4%B8%

為什麼菊花能感覺到辣,卻感覺不出甜?
網myth碎碎念

為什麼菊花能感覺到辣,卻感覺不出甜?

很簡單,因為辣是痛覺,而不是味覺。 味覺只能夠在舌頭上通過味蕾細胞產生,除此之外身體沒有其他的部分擁有產生味覺的功能。 你的菊花,很遺憾,只能給你帶來欲仙欲死的痛感,並不能幫你二次嚐鮮。 (想想如果可以的話真的好可怕) 你的菊花不允許你一口甜卻得到舌頭與菊花的雙倍快樂。 ---------------------------- 想要將辣味從“酸甜苦辣咸”五味中排出,首先我們就要知道味覺和痛覺的區別。 味覺從定義來說,應該是通過味蕾細胞產生的神經衝動;而辣,則不是通過味蕾細胞產生的。 今年諾貝爾生理學與醫學獎的兩位得主——美國生理學家戴維·朱利葉斯(David Julius)和分子生物學家、神經學家雙頭銜的阿登·帕塔普蒂安(Ardem Patapoutian),就給用他們的研究給我們解釋了,辣味是如何產生的。 感覺的機制比較複雜,大家可以簡單地理解為當身體的接收器(舌頭、皮膚)接收到觸覺的信號時(比如說吃飯時、握著杯子時),就會通過刺激各種受體 (receptor),進而通過神經把信號傳達給大腦,讓你就算在眼睛沒看見的情況下,都能立馬能夠知道自己吃了什麼、抓著什麼。 針

戒口
網myth碎碎念

戒口

提到顛覆,早上我弄早餐的時候又想到不少學生在第一次上我的課的時候,都很驚訝我都講 #不需要戒口 [https://www.facebook.com/hashtag/%E4%B8%8D%E9%9C%80%E8%A6%81%E6%88%92%E5%8F%A3?__eep__=6&__tn__=*NK*F] , 尤其是講癌症的課程,在做治療和修養的期間更是如此。 === 我才動完手術不久,還是處於修養階段,雖然是半身麻醉,但我的手術跟癌症治療比起來根本就是小巫和大巫的差別,但即便如此,我還是在手術結束後的第二天開始到今天,一直都是處於很容易餓的狀態, 比如圖中是剛剛的早餐,這是2顆蛋,裡面還有tuna,油是紅棕油,麵包中間是無糖花生醬,這大概可以讓我撐2個小時罷了。所以我又吃了早點,然後接下來還有午餐、午點、晚餐、宵夜。

知識顛覆
網myth碎碎念

知識顛覆

有網友跟我說他很怕看我的分享,常常看了都會懷疑人生,需要花一點時間適應。 我問“此話怎講?” 他解釋說,是因為我常常顛覆他原本知道的知識, 從一開始的排毒是假的、酸鹼體質是假的,到油其實不是造成肥胖的元兇、豬油可以吃、炸雞泡麵零食也可以吃,到最近的洗菜方法、消毒智商稅、消毒方法,連昨天我分享在食在的曬太陽的時間是10到3點也打到他,因為他的醫生跟他講早上和傍晚的太陽比較好。 嗯。。。其實除非是有需要避開紫外線的需求(比如紅斑狼瘡患者),不然這10點到3點是直接寫在衛生部的建議上的。 嗯。。。所以我真的有在顛覆嗎? 嗯。。。其實我沒有。 === 打個比方, 有多少人知道我們洗澡沖涼只是為了把身體表面帶有油脂的污垢洗乾淨,順便沖走可能寄宿在上面的細菌病毒而已?而不是為了殺菌消毒? (原本就知道的,給一個“love”,恍然大悟的,給一個“wow”。) 那麼為什麼有人會以為洗澡就是為了要殺菌消毒? 很簡單,因為這是廣告“教育”消費者的成果。 === 這是現代商業的常規做法了。當然,有些可以潛移默化,洗腦於無形;有些則粗暴直接,直接隨便拿一個知識來“顛覆”,比如胰島素

紫外線ABC
網myth碎碎念

紫外線ABC

這篇的照片比較多,所以全文我放在healthylane life,鏈接我放在底下。 簡單來說,我們沒辦法從可不可以看到鈔票上的隱藏圖案來判斷這個紫外線可不可以殺菌。 相反的,一般用來驗真鈔的都是沒辦法殺菌的UVA,而不是真的可以殺菌的UVC。 #知識就是力量 [https://www.facebook.com/hashtag/%E7%9F%A5%E8%AD%98%E5%B0%B1%E6%98%AF%E5%8A%9B%E9%87%8F?__eep__=6&__tn__=*NK*F] #紫外線ABC [https://www.facebook.com/hashtag/%E7%B4%AB%E5%A4%

紫外光燈
網myth碎碎念

紫外光燈

這是無菌無塵操作台(Laminar Flow Cabinet),你們看影片看到一些展現研究過程的片段多數就是在這種操作台裡面做的, 無塵,是因為他裡面用一種特定的氣流方式,確保外面的灰塵不會跑進這個操作台, 無菌,是因為每次使用前使用後都需要開紫外燈,照射這個操作台中的一切物體表面,達到殺菌的效果。 只要是做過生化實驗的人,一定對這個操作台不陌生。 === 這一篇的重點在這邊: 1,紫外光燈的顏色大概是圖片中那個顏色,是類似淺藍色的顏色,而不是紫色的, 紫外線因為是【波長在紫色以外的線】,所以 #紫外線是沒有顏色的 [https://www.facebook.com/hashtag/%E7%B4%AB%E5%A4%96%E7%B7%9A%E6%98%AF%E6%B2%92%E6%9C%89%E9%A1%8F%E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