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ged

報告

A collection of 20 posts

报告肝指数
網myth碎碎念

报告肝指数

1,換肝手術是他做?他的意見有實際意義咩? 比這更高5倍10倍的肝指數其實都不罕見,用一些簡單的方法是可以調回來的,也不需要喝油和換肝。 再說,要不要換肝也不是只看指數就可以判斷的,至少還要做過scan。 這讓我想起小粉紅書和抖陰最近有一系列調侃【窮b爽文作者描寫的富人生活】的文章和影片,沒接觸過的領域和生活還硬硬要插一腳進來,就是小丑現在的狀態。 思維和知識的貧窮也限制了他們的想像。 . . . 2,我國的中醫領域很博大精深,我就算懟假的中醫也還會被一些真中醫反咬,就很魔幻,所以我就不說太多了, 只是提醒,各位要看中醫的話,請確保對方是真正的、有良心不會亂搞的中醫。 . . . 3,從這裡我們知道這患者是吃了加料了的藥才造成肝指數超標的,調理的最基礎方法就是先停掉有問題的藥,其實【停掉有問題的藥】來止損就可以讓肝指數慢慢恢復了, 後面的【看醫生】和【吃藥】也是正確的做法,讓肝指數逐漸恢復的就是這些正規醫療。 至於那個【喝油】和【小丑的其他建議】就屬於多餘, 就像Gill Bates、Alon Musk、Zark Markergerd和小丑,4個人就可以改變世界的

味精可以吃多少?
網myth碎碎念

味精可以吃多少?

××這篇很燒腦,只想知道味精可以吃多少的,可以劃到最後一段×× 原來這Dr真的跟隔壁那個小丑很像,只看自己想看的部分,就沾沾自喜的貼出來“打臉”別人。 首先,那篇UKM的研究,並不是在給MSG的建議,那篇報告的用意是:【旨在確定吉隆坡和布城衛生局工作人員對味精的知識、態度和實踐(knowledge, attitude & practice)】, 這類研究報告的結果(也就是知道那些工作人員對某個東西的知識、態度和實踐的程度)可以用來為以後做相關宣導時,量身定做適合他們的宣導方式。 具體使用方法我就不多說了,這屬於另一個領域。 各位只要知道,這篇報告只是要確定那些在衛生局的工作人員對味精的攝取是不是有awareness罷了,這並不是面對大眾的研究,也不是給飲食建議。 . . . 做這個報告的理由是因為2019年成年人的高血壓盛行率是30%,並且提出很多人的鹽超標是因為他們喜歡用含有味精的醬油, 注意,這裡並不是講直接吃味精,而是醬油,醬油裡面的鹽是比味精更多的,只不過他們10多年前討論過鹽了,這一次來探討味精。 至於他斷章取義那一段“6g的建議”,其實報告有給refere

魔法營養學
網myth碎碎念

魔法營養學

有位客戶問我問題,先是給了一個數字,問我是不是肝壞掉了。 我說:只看一個數字是不夠的,況且你這個數字連單位都沒有,很容易弄錯的, 所以我請他給我有完整的報告,要有“正常範圍”的部分一起。 . . 於是他截圖了給我,但只有那一個段落的數字, 我說:你這一連串是肝指數,但是只看肝指數並不能確定身體有沒有問題,就算某個指數超過,如果其他器官系統的指數都沒有問題,那大概率是可以只要持續觀察就好, 反過來說,萬一某個其他系統的指數也一起有問題,那可能才代表真的有問題,甚至有可能還可以看出有其他潛在的別人沒有跟你講的問題。 . . 最後,他才心不甘情不願的給了我整份報告,然後念了一句“別人都只看數字就知道問題了,怎麼還這麼麻煩”, 咳咳,這個嘛~~ 因為我不是別人, 我也不是神醫, 我還沒有魔法, 我更沒有神通。 我都是經過報告和客戶本身的情況做聯合判斷的, 所以如果你要的是看到你就來一句“小伙子,你印堂發黑,最近必有大事”的那種,那你可以去天橋底找,網路上現在也很多。 不需要來找我蛤~ #魔法營養學 #知識就是力量 #帶腦上網

食品超標
網myth碎碎念

食品超標

鄰國講超標,我國講沒有超標,到底要信誰的? 首先,新聞的內容是講2020年到2024年【9月】的檢測報告裡面沒有發現陽光玫瑰有超標。 而泰國新聞,是10月檢查到的,而且是當地的消委會檢測的,是NGO。 首先,這是2個【不同的時間段】的檢查報告,也就是說,我國目前是沒有10月的報告的。 其次,是2個【不同的檢測單位】,泰國的是消委會,我國的是衛生部,所以超標標準和檢測方式可能有差異。 所以,這其實是2件不同的case,不建議放在一起講。 所以,要知道我國10月的葡萄有沒有問題,還需要等衛生部的報告,就看到時候大家還記不記得有這回事兒咯~ . . . 那麼,有沒有可能過一兩個禮拜,我國的檢測結果出來了,也是正常沒超標? 也還是有可能,比如進去泰國的跟進來我國的是不同批的葡萄,或是檢測時間點不同,也有可能造成結果不同, 所謂【時間點】,打個比方: 假設都是同一批葡萄,但葡萄樣本是在泰國先做了檢驗,出了報告和報導,已經引起軒然大波的幾天過後,我國才做檢驗的,這一段時間部分的農藥已經揮發消散,濃度降低了一部分,也是有可能檢測出沒有超標的。 . . . 所以呢。

報告誤診
網myth碎碎念

報告誤診

客戶的驗血報告一角,其他都沒有問題,就這個 #TSH 指數低到嚇到他 #全家,問我該怎麼辦? 這時候,我常說的,看報告不能只看報告,還需要看一個人的身體情況、生活習慣、還有飲食習慣等, 詢問之下,他的飲食和生活都沒有不良的問題,身體狀況方面,也沒有TSH偏低(他這個是偏很低了)該有的甲亢或是甲狀腺腫漲的情況,所以我判斷這指數應該是有問題, 於是我請他回去再驗過一次, 那今天報告出來了,TSH是正常的,上次那個超低的指數是誤診(醫生說的)。 . . . #盡信書不如無書,這句話很多人喜歡講,但這句話的實際意義是說,你判斷實際情況的時候,不能只看某個資料, 而不是自己想要相信的就是聖旨,自己不想相信的就叫盡信書不如無書, 這間中的味兒,各位細品。 . . . 其實檢驗報告出錯是不稀奇的事情,真正有料的專業人士一定會從各個角度來判斷情況,而不是只看一份報告,甚至一個數字而已, 我個人手上最大的case,是被判定為 #第4期 的癌症患者的報告,我經過各方面的判斷,最後請她去另一個醫院做多一次檢查,因為我覺得可能有誤診, 最後確定是 #第1期 而已。 #知識就是力量

報告數字
網myth碎碎念

報告數字

hba1c代表的意義: 4.0~5.6% = 正常,這裡簡稱level 1 5.7~6.4% = 有罹患糖尿病風險,簡稱level 2 ≥ 6.5% = 糖尿病,簡稱level 3 所以這位報告的主人原本是6.1,頂多屬於【糖尿病前期】的level 2,只要有顧好,是還可以回頭到level 1的。 但小丑為了賣油,把情況往嚴重了掰,把有【罹患糖尿病的風險】講成【有糖尿病】,也就是把level 2誇大成level 3。 . . . 其次,半年後,報告主人hba1c是5.6,雖然已經到level 1,但還是接近下一個階段的5.7的邊緣, 平常我們看到報告是5.6,本身就已經會提醒顧客和病人要注意了, 但這樣就足以讓小丑拿他的報告來炫,

藥單
網myth碎碎念

藥單

不論中西醫,都是要看過病人本身才知道要開什麼藥的,不然最低限度也需要看過報告,了解情況再判斷, 不然單就從一個【中風】來看,都有分【出血性]和【缺血性】的中風,這兩者的原因和處理方式都不同,搞混可能會造成嚴重後果, 而這樣一張藥單,你怎樣確定可以真的對到你的情況? 而且吃多少?吃的頻率?吃的時機都不了解。你收藏來真的有用咩? #用藥安全 #萬一出事誰負責 #真羨慕那個分享數

什麼是NNT?
網myth碎碎念

什麼是NNT?

我們拿他的東西廢物利用,他講我們針對他, 我們不笑他的時候,他就講沒有人反駁他, 你說,這小丑是不是犯賤? 啊~這篇呢~專業術語的理解是有一點難,要解釋到老百姓可以看得懂又有另外一點難, 重點是,如果是可以看得懂的老百姓,應該也就不會被這種低級狐扯騙了。 但這裡面的問題還是可以試著指出來的,對我們而言也算是一種訓練,對身為讀者的你們也可以看到其實很多東西沒有想像中簡單。 文長,看得完的,給你拍拍手。 . . . 1,就跟我常強調【食物不能只看GI,還需要看GL】一樣, 這種報告不能只看NNT(number needed to treat),還需要聯合NNH(number needed to harm)一起看, 【相對風險】和【絕對風險】,也要一起看, 而不是只著重在一邊,然後講另一方是騙人的。 也記得,就如GI一樣,這些明明是一對的東西,只叫你看一個的,一定是仙家。 . . . 2,簡單做分類: NNT衡量治療的有效性;NNH衡量治療的安全性。

報告的誤導
網myth碎碎念

報告的誤導

#故弄玄虛 在現代也還是很好用的,小丑的group還可以維持300多k個人,還有人幫他出頭,為他打抱不平,為他圓謊,是很好的證明。 而我的受眾是肯用腦但一時間找不到方向的人們,所以這個廢物我一樣就不客氣利用一下了。 直接講答案:【不論從驗血驗尿驗米田共,都是沒辦法準確判斷一個人是否吃鹽吃夠、吃多,還是吃少的】 . . . 有人可能會想:“驗血報告有鈉指數啊,這個還不是用來看鹽夠不夠的指數咩?” 對。 不是,no,bukan,違う。 鈉指數的用途是判斷有沒有 #高鈉血症 或 #低鈉血症, 【高鈉血症】細分有3種,高、中、低血溶性。形成原因有過度流汗、嘔吐、拉肚子、使用利尿劑、腎臟病、發燒、喝水不夠、過度換氣、尿崩症、醛固酮過高、【注射】過量生理食鹽水等, 【低鈉血症】也有細分成高、中、低血溶性3種:形成原因有甲狀腺機能低下、心臟衰竭、肝臟衰竭、

貧血的原因
網myth碎碎念

貧血的原因

貧血並不是只有【缺鐵】這一個原因罷了, 除了缺鐵,營養不良相關的原因還有【缺葉酸】和【缺vit B12】的原因, 有趣的差別是,缺鐵的貧血是紅血球會縮小,也稱為【小球型貧血】, 而缺葉酸和B12造成的,是紅血球會變大,也稱為【巨球型貧血】, 很直覺的感受是紅血球變大了,攜氧量應該會增加吧?為什麼還是貧血呢? 原因是這些營養不良都會造成紅血球數量會減少,再來是,其實體積變大的情況下,表面積會縮小(更正確來說是【表面積和體積的ratio】會縮小),所以攜氧量變少了。 所以嘛,我常說,尤其在科學和醫學領域,符合直覺不見得就是對的。 . . . 至於是什麼原因造成的貧血,驗血報告是可以看得出來的, 而貧血的原因,除了營養不良型、遺傳型、出血型, 我實在的告訴各位,如果聽到有人說貧血就一定是缺鐵,那你要小心一點。 #知識就是力量 #預防勝於治療 #貧血

喜馬拉雅鹽
網myth碎碎念

喜馬拉雅鹽

【如果你只在意這鹽還能不能吃,那答案是“可以”,不需要丟掉,你只需要知道它並沒有很神奇的療效,跟普通鹽幾乎沒有差別就好】, 如果你還有興趣了解背後原理,那可以往下看,但要做好心理準備,這篇很長。 話說這種柯南系列估計也沒幾個人想看,我也沒有想過用這種文章就可以讓仙家消失,讓不受教的人增長智慧, 我這樣抽絲剝繭只是因為純粹的好奇心罷了。 . . . 昨天【80多種礦物質的海鹽】那篇,大濕試圖反擊,把化合物講成礦物質,創造新名詞,然後自己證明自己講的是對的。 而這些我都預判到了,不難,因為這些人的邏輯來來去去就是這個等級罷了,很容易的。 而且,他們是沒有那種閒工夫去找真正的資料的啦~所以只好讓我來帶你們看所謂的真相了。 . . . 話說,一開始,為什麼市面上會有【80多種礦物質的鹽】的廣告呢? 雖然說吹牛不用打草稿,但總會有人是得到一些【啟發】,才吹出這頭牛來的, 這個啟發就來自附圖的那篇2001年檢測喜馬拉雅岩鹽的報告,檢測的目的有2個, 一個是確定喜馬拉雅鹽的氯化鈉(也就是鹽)的含量有達到97%的食鹽國際標準,這份報告最後證明內含的這鹽種的氯化鈉是97.41%,

不要只看
網myth碎碎念

不要只看

oh,有人不甘寂寞,想念那些每篇有幾百個like的日子,又講到自己很屌,又講到自己很可憐,既然如此,我就不客氣了蛤~ 回應一下那個所謂的“不敢接受”的“挑戰”,其實我在直播中就有順便講過這個“挑戰”本身就是一個錯誤了, 我們就借他貼出來的報告來看幾個小白看報告時很容易犯的基礎錯誤。 . . . 1,首先是【只看數字】,沒有單位,有沒有單位真的可以差很多的,比如,mg和g差1000倍,當然,你可以好像很熟練那樣拿著數字耀武揚威,但假設一個數字是100 mg就算過高,你看到crop圖中的數字是0.2,你就直接判斷這是低的,萬一它其實是0.2 g呢?0.2g就是200mg,那就是超標多一倍了。 再比如有些指數有兩套單位,比如膽固醇和血糖指數就有mg/dL和mmol/L的分別,兩者相差18倍,所以有時候你在不同的驗血中心會看到數字很陌生,那就有可能是單位用的不一樣。 這其實也是考試會考的簡單陷阱題。 . . . 2,再來是【沒有放reference】,也就是平常在你的指數右邊的“正常範圍”, 如果你看的報告夠多,你會發現,

流量是非多
網myth碎碎念

流量是非多

你看他半年多前糾正過我都好意思拿出來講,現在他開口閉口就是要告我,人生又到了另一個巔峰了。 eh?別人沒有專業文憑,別人就沒有資格做任何批評? 怎麼一個開頭就承認自己沒有專業文憑的人可以到處批評人的?就因為自詡教主? . . . oh,對,我們問了整個晚上,現在他終於承認了耶,他沒有營養文憑也不是心理醫生,厲害了,沒有這兩個卻可以到處看報告,給建議,對抑鬱症患者說三道四。 啊不過,提醒各位,不要去他那邊吵,送流量給他罷了。要吵就等他來我這邊的時候再吵。 #碰到別人飯碗咯 #難怪死咬著不放 #來來來 === 我還在想為什麼會突然這麼多人看到他那篇然後傳給我,原來他跟世祥外星人一樣到處貼也是啦,不然沒人看,好不容易找到一個可以蹭的,還不趕快?

報導的真假
網myth碎碎念

報導的真假

1,她幾個月前還在斯里蘭卡,最近才來馬來西亞,然後7月21號在馬來西亞過世。她的飲食不是只有榴槤和波羅蜜,所以並不存在什麼吃了7年榴蓮和波羅蜜然後死掉的事情。 . . . 2,她的死因其實很有討論空間,因為她的朋友說她死前有水腫,腳還流膿,而且躺在床上一個月了,她媽則認為她有可能是細菌病毒寄生蟲的感染,包括瘧疾和霍亂。 從她人生最後幾張曝光在ig的照片和影片來看,我覺得她確實是營養不良,但跟是不是吃素應該無關,而是 #厭食症 ,可能還有一些心理疾病。 所以才需要驗屍報告。 . . . 3,只要是提到“初步報告”的媒體的報導基本都有問題,因為原文報導就有說,她的驗屍報告還沒有出來,她朋友和家人都在等。而那些有說到初步報告的媒體,可能是拿這些照片去問醫生,然後醫生回答的,或是單純把原文的“report”誤以為是報告,但實際上是“報導”。 #帶腦看報導 #預防勝於治療 #食育

斷食
網myth碎碎念

斷食

上禮拜出來的研究,很多人很高興,說是科學家證明了斷食可以延緩衰老的證據。而且還是權威科學期刊Science發表的。 然後開始又把大隅良典搬出來講就是因為飢餓促成細胞自噬作用什麼的, 咳咳,我只想說,不會看期刊,也要懂得用google translate,你直接把題目丟去translate,就會看到這是延緩【果蠅】的衰老,不是人的。 溫腥提醒,果蠅是昆蟲,人類是哺乳類動物。 我們不一樣,不一樣(回音) . . . 這篇會上到Science是因為作者們發現到了飢餓和延緩衰老之間的關係和作用途徑, 只不過是在果蠅上找到,而不是人或哺乳動物上,真的要說這跟斷食療法有什麼關係? 那頂多算是往【證明斷食可以帶來延緩人類衰老或其他好處】踏出了小小的一步, 要說完全證明,還有一哩路要走。 馬來西亞的一哩路。 #知識就是力量 #帶腦看研究報告 #斷食

魚油產品
網myth碎碎念

魚油產品

對,又双叒叕是香港消委会,這次是魚油。 簡單來說,就是消委會檢測了市面上25個牌子的魚油產品,裡面的EPA、DHA含量,還有各種污染物、致癌物質、過氧化物的含量。 除了看看他們裡面有沒有有害物質、有害物質有沒有超標之外,也看看他們的標識有沒有真實。 這些牌子我們本地不一定有,就算有同一個牌子,也可能是不同類的產品,所以這個結果對我國人民的參考意義不是很大, 但我們還是可以從中學習怎麼看致癌物和污染物。 . . . 檢測結果發現這25款都至少有1種污染物,其中24款的污染物是3-MCPD,大部分都還在可接受的範圍內,也就是歐盟的標準2500μg/kg以下。 只有3款樣本檢出【過量】的3-MCPD,也就是圖片中那3款,其中綠色的那瓶楓之寶還超標【6倍】,而且他還同時有【過量】的Glycidol和抗氧化劑BHT,看到這個情況,我們可以“合理懷疑”這產品的處理過程沒有弄好,原料可能也不是很好,所以放過量的BHT,想要以此來減少氧化。 圖片中間那款美然康檢出過量多環芳香烴(PAH),這是一類燃燒物質後產生的致癌物質。 如果還記得餅乾有致癌物那一篇,應該就不會對3-MCPD和Gl

都是牛奶的問題?
網myth碎碎念

都是牛奶的問題?

有朋友來跟我講,有一個新的研究指出:【每天吃超過1000mg的鈣質會增加癌症死亡的風險】,然後講,鈣質的來源就是牛奶,所以這再次證明了牛奶是會殺人。 我請他傳那篇研究給我看看。這次速度很快,啪一下的那種,想必是有bear來。 就在我看着那個研究的時候,他語帶洋洋的說“而且啊~研究還有講,鈣質吃多了還會造成很多副作用,比如造成鈣質沉積在關節,造成痛風、關節炎,還會累積在血管,造成血管鈣化,最嚴重還是會造成老人癡呆症。” 我正眼都不給他一個,問道:“那骨質酥鬆呢?這個研究有講補充鈣質會造成骨質酥鬆嗎?” 他更高興了,“沒有。但這個研究講,吃了1年,骨質才增加0.6到1.8%,這個數字太小了,根本就不能預防骨質酥鬆”,可惜他沒有尾巴,不然他的尾巴現在會轉到跟電風扇那般快。 . . . “高興完了?那我來了蛤~”我推了一下眼鏡。 “其實你講的那個增加0.6~1.8%是在哪裡寫的?我整篇報告都沒有看到這個數據咧~而且如果這個數字是真的,那他也是【增加】呀,一邊承認它有增加,

餅乾的份量概念
網myth碎碎念

餅乾的份量概念

因為原本那篇還蠻多人share的,所以也有一些媒體採訪我或是轉發我的內容,看的人多了,自然的,沒有把內容看清楚就批評的人也就多了, 開版圖其實也不是完整的,因為這樣表現會讓人以為所有餅乾都是這樣,而忽略了其實每個餅乾都不同,他們只是拿最高含量的來講。 . . . 比如,因為本地各媒體主要focus在hup seng上,圖也是用hup seng的照片來做,所以有一些原文內的片段內容,有些人會自然以為那是在講hup seng。 就好像原文講到檢驗樣本中有【一些】牌子的3-MCPD含量達到2000mcg/kg(他的圖片也是這樣show),而標準是少於120mcg每一天,然後就有人說這是hup seng的,吃8片就超過,小朋友吃3片就超過。 但是我們看他們的完整版報告(要付錢買的,8塊港幣),可以看到hup seng的量是1400mcg,而報導中提到的2000mcg的,是其他兩款餅乾,一個來自中國,一個來自英國,還有一款是1900mcg的,也是來自中國。 . . . 如果做同樣的計算,那麼hup seng就是吃11片還在120mcg的安全範圍內,小朋友的話,算4片吧。 但是大家

疫苗風險數據
網myth碎碎念

疫苗風險數據

I am sorry for her loss,但是,數據確實是有的,只不過,是美國的FDA和CDC的數據,不是我國的。 平心而論,我覺得FDA和CDC的數據已經足夠可靠了,當然,如果一定要我國的,我這裡就沒有了。 而且事主打的也是Pfizer,所以用美國的數據最準。 === 大家可能還記得幾個月前還在吵懷孕和哺乳能不能打疫苗的事情,然後過幾天就說可以了,但只有Pfizer可以,根據的就是這個數據, 當時候我國的疫苗,只有Pfizer有數據(FDA和CDC的數據是Pfizer和Mordena都安全),所以那時候只開放Pfizer給孕婦和哺乳婦打。 === 那數據怎麼說? === 報告的數據來自兩個地方,一個是V-SAFE,一個是VAERS, V-safe的數據,827人裡, 115 人 (13.9%) 流產 712 人 (86.1%) 活產 其中,早產兒(9.4%) 小於胎齡兒(SGA)(3.2%

你的研究報告有多厲害
養身良然

你的研究報告有多厲害

有些人在講自己的產品成分幾厲害的時候,有時候會隨便(也可能不是隨便找的,可能是很努力找的,也可能是上頭給的)丟一篇paper(研究報告)出來,講:“你看這個研究都有講了,我們的東西幾好幾好。” 這一招真的特別很好用,因為此招一出,80%的人就中招了。 但如果你知道這個世界沒有仙丹,但又不知道怎麼處理這種狀況,林老師今天教你一招--如果下次你遇到這樣的事情,你可以勇敢的打開他給你的paper,然後看那個是in vitro還是in vivo的研究。這兩個都是拉丁文,in vitro,是在玻璃瓶裡的意思,也就是細胞實驗;in vivo,是在活體中的意思,這個實驗至少是動物實驗。 很難記是嗎?沒關係,再教你一招,只有人可以用vivo 手機(沒有在打廣告),這樣你就知道in vivo test 跟人體的關係比較接近了。吶,是不是很簡單?這個知識點記起來,等一下我們還要用到。 也有一些研究不會直接講這是vivo 還是 vitro,這時候你就看他們的material 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