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ged

中毒

A collection of 21 posts

海龜有毒?
網myth碎碎念

海龜有毒?

如果是素食的海龜,加上平常又有吃有毒的藻類(或其他海中生物的毒素),毒素累積在體內。 那它的肉就有 #可能 是有毒的。 吃海龜中毒的情況叫做 #Chelonitoxism, 因為這些毒素可能很複雜,所以中毒症狀可小可大, 可能吃了完全沒事, 可能頭暈嘔吐, 可能直接見上帝。 也因為情況很複雜,所以中毒了也很難解毒。 . . . 那麼,#海龜蛋 怎麼就可以安全吃?你看那些人吃得那麼開心。 答案是:雖然海龜蛋比海龜肉安全,但也還是有有毒的可能,比如有些地方的海龜蛋就有被檢測出貝毒素saxitoxin,吃到一個量也是會中毒的。 #海龜湯 #知識就是力量 #吃貨營養學

椰花酒配黑狗
網myth碎碎念

椰花酒配黑狗

喝過 #椰花酒 嗎?你有想過為什麼喝椰花酒要配“黑狗”嗎? 原本我以為是味道的搭配罷了,沒有去細想,就是這樣喝罷了。 直到日前,朋友送了我兩瓶椰花酒,我沒有配就直接喝了半杯。第二天早上頭痛到醒來。 這不應該呀~平常我的40~50度的烈酒也是純飲的(通常是高粱或whisky)都沒有這樣頭痛過,這種沒有經過蒸餾的自釀椰花酒酒精頂多就是10度,所以讓我頭痛的不會是酒精。 . . . 問題很可能就在【沒有經過蒸餾和自釀】,它的 #甲醇 沒有被去掉,甲醇在體內被代謝成甲醛和甲酸,就會造成身體不舒服、頭痛、宿醉等, 如果甲醇很多,甚至可能會造成瞎眼或生命危險, 所以,配黑啤酒除了是味道搭配之外,也可能同時是稀釋掉甲醇的含量,並讓真的酒精(=乙醇)跟甲醇競爭代謝酵素,進一步減少甲醛和甲酸的產生。 道理就像之前我分享的關於假酒的應急方式,只不過這【椰花酒+黑啤酒】的配方可能這是無心插柳嘗試出來的結果,剛好就起到了這個效果。 想到這邊,一切都串起來了。 . . . 順帶一提,菲律賓有發生過椰子酒喝死11人,300多人入院的新聞,死因是甲醇中毒,

咖啡與榴槤
網myth碎碎念

咖啡與榴槤

直接說答案:咖啡跟榴蓮沒問題,真正會跟榴蓮”相冲“的食物飲料,就只有酒。 而且還是要吃【大量榴蓮】和喝大量的【高濃度酒】才會,所以你們看到那些真的出事的報導,酒通常都是【烈酒】。 . . . ”相冲“原理,是因為榴蓮中的 #硫化物 會影響酒精的代謝 #酵素,讓酒精在體內停留更久的時間 如果酒精停留在體內太久、一直累積、代謝又緩慢,就會提高酒精中毒的機會, 或是換言之,酒精本來就有提高血壓的效果,這樣會讓原本就有猝死風險的人猝死的風險再加大。 這其實是有生化代謝的依據的,而不是一句“有毒”就close case。 . . . 當然,我不會只看報導罷了,我有直接去看原po的好習慣, 我看到的是【這個case有太多不確定的因素了】 比如患者本身是不是糖尿病?高血壓?通通沒有講(醫生的文中也沒有講有驗),就只是問他吃了什麼,也沒有問吃多少榴蓮,喝多少咖啡,咖啡甜不甜等, 就直接判斷是咖啡+榴蓮引起的,還解釋得頭頭是道。 這太過草率。

豆漿煮不熟會中毒?
網myth碎碎念

豆漿煮不熟會中毒?

簡單來說,豆漿有【假沸】現象,也就是在80多90度的時候會噗嚕噗嚕的沸騰一次,讓人誤以為豆漿已經熟了, 但這溫度還沒有足夠100度,還不足夠破壞掉生豆漿中一些可能造成中毒的物質,喝了就有可能中毒, 所以比較傳統的做法是看到第一次噗嚕噗嚕的時候,就關小火(可以視情況把泡泡撈掉)持續煮到再度沸騰,沸騰後再繼續加熱5分鐘,這期間要一直攪拌避免底部燒焦。 . . . 比較有趣的是, 關於生豆漿的中毒原因其實還沒有定論,網路上說的皂苷皂素胰蛋白酶抑製劑的關係可能有,但都不大,更可能的是沒有加熱完全造成的細菌感染。 . . . 反正一定會有人問,那用therxxmix煮豆漿安全嗎? 放心,因為他就是持續加熱,而且時間夠久,所以是安全的。 #知識就是力量 #食育 #肉魚豆蛋奶

蜂蜜不能用鐵湯匙舀?
網myth碎碎念

蜂蜜不能用鐵湯匙舀?

不能用鐵湯匙舀蜂蜜的myth,有幾個說法: 1,流言【鐵會破壞掉蜂蜜裡的酵素】, 事實是:可以破壞酵素的是強酸、強鹼、高溫, 之前才講蜂蜜幾千年都不會壞,結果現在碰到鐵就壞了,這蜂蜜到底是厲害還是不厲害咧? . . . 2,流言【蜂蜜酸性,會腐蝕鐵器,釋放出重金屬,對人體有害】 事實是:蜂蜜的pH值是3.2~4.5之間,這不算強酸,這酸度連蜂蜜裡面的酵素都好好的,怎樣腐蝕鐵器? 而且拿鐵湯匙舀蜂蜜的時間只是一下下,根本不足以腐蝕鐵湯匙。 但是蛤,有些人一邊講金屬湯匙不可以,一邊又用塑料瓶裝,這種矛盾的說法,是認為塑料比金屬更耐腐蝕? . . . 3,流言:用鐵湯匙只是一下下所以沒關係,但【不要用金屬容器長時間裝,你看市場上都沒有用金屬容器裝的】 事實是:市場上裝蜂蜜用的多數是塑料瓶或是玻璃瓶,是因為透明容器可以看到蜂蜜的顏色,刺激購買欲。 你想想看,如果有一款蜂蜜,你沒有看到蜂蜜的顏色和樣子,你會想買嗎? 另外,在工廠內大量儲存的時候,也是用不銹鋼honey

魚類裡的重金屬
網myth碎碎念

魚類裡的重金屬

這“新聞”我提出幾個看法(疑點), 1,大型魚類確實不建議常吃,原因也確實是生物富集作用造成的毒素累積,吃大型魚類就會吃進魚體內的各種污染物, 鮪魚也確實是大型魚類,但並不是每一種鮪魚都真的很大,電視上看到那種比一個人還大的那種其實不常有,東港鮪魚季也只是5月到7月,要連續吃半年有難度。 . . . 2,但是鮭魚不算大型魚類咧,頂多算是中型,還主要是養殖的,也不算深海魚, 鮭魚要注意的是寄生蟲和用藥問題,我覺得重金屬可能性不大,in facts,鮭魚還是在FDA 的【lower mercury seafood】的best choice之一。 有趣的是,會講鮭魚重金屬很高的都是中文資料來源,我覺得很可能是一傳十十傳百造成的。 . . . 3,文中有建議吃的魚選巴掌大小就好,那很多魚都比巴掌大(可以看看 @在家做生魚片 這麼小的魚不多) . . . 4,文中還有提到家里人買了很多高劑量魚油保健品給老翁吃,這是標題沒有提到的, 如果是沒有處理好的魚油(比如沒有蒸餾完全)的魚油,是有可能重金屬超標的。 如果這是我的consult,我還會詢問有沒有吃其他草藥或是來路不明的

Tempe裡的米酵菌酸
網myth碎碎念

Tempe裡的米酵菌酸

【米酵菌酸】是從【Tempeh Bongkrek】椰渣天貝中最先被發現到的,所以米酵菌酸的英文名叫做Bongkrekic acid,命名方式跟產生它的唐菖蒲伯克氏菌(Burkholderia gladioli)其實沒有關係。 so,不要看到有B有K就認為是同樣的東西。 然後Tempeh Bongkrek從上世紀就已經被印尼政府禁止了,現在如果在印尼當地買到應該都可以算是 #來路不明。 而我們這裡的Tempeh(包括台灣的)都不是Tempeh Bongkrek,都不是用椰渣發酵的,所以都可以放心吃。 而且你也從來沒聽過有人吃tempeh吃到中毒,對吧? . . . 話說,現在為了不引起對米的恐慌,所以很多人在說米酵菌酸其實跟米沒有關係,這沒問題, 米飯要小心的是仙人掌桿菌,那是另一個故事。 但今天開始就有好些人好像很厲害那樣,到處去留言講說米酵菌酸跟米沒關係,只跟椰子和玉米製品有關係等等,好像很有責任感一樣。 但其實這恐慌很大程度也是同一批人帶起來的,因為一開始事件的主角就是粿條,粿條的原料原本是米,然後這毒素的名字裡面又有【米】字,那時候就很多人講要連米飯也要小心,然

沙丁魚罐頭
網myth碎碎念

沙丁魚罐頭

一早就接到很多信息詢問【沙丁魚罐頭】有毒的消息, 我還想說是不是我國的國民沙丁魚罐頭出事了,結果原來不是,是上個月在法國發生的食安事件的其中一個受害者的報導。 我實在的告訴各位,這是【錯誤的標題】,因為造成中毒的並不是沙丁魚【罐頭】,而是法國的某家餐廳自己醃的沙丁魚,沒有弄好造成的 #肉毒桿菌污染,事件有1人死亡,12人住院。 . . . 有趣的是,上個月該報也有報導過那個中毒事件,但沒有提到是【罐頭】,而今天這篇講是罐頭的錯誤標題,才出街2個小時,點閱率就已經是正確標題的3倍, 想當然爾,評論區也是一堆懂王在那邊講罐頭不好、罐頭有毒、陰陽怪氣的講是核廢水污染的魚做的之類的。 這就是標題的重要性。 . . . 順帶一提,肉毒桿菌產生的【肉毒桿菌毒素】,中毒的機制是阻斷神經傳導物質的釋放,你可以理解為讓神經和肌肉“當機”, 所以中毒症狀都是麻痺、無力、呼吸困難相關的症狀。 而明星打的botox其實也是同一個機制,就是讓收縮的臉部肌肉放鬆,來達到減少皺紋的效果,但副作用就是表情看起來有點生硬。 #帶腦上網 #罐頭只要不要買到凹罐和膨罐就可以了 #知識就是力量 注

發芽的馬鈴薯還可以吃?
網myth碎碎念

發芽的馬鈴薯還可以吃?

#龍葵鹼 的中毒劑量是每kg體重2~5mg,也就是說,一個50kg的人,吃到100~250mg的龍葵鹼就有可能中毒, 發芽馬鈴薯的發芽部位,龍葵鹼含量大概是普通馬鈴薯的【50倍】,普通馬鈴薯是100g含7.5mg(左右)的龍葵鹼,發芽部位差不多是375mg,也就是說一個50kg的人,吃27g到70g左右就有可能會中毒,你體重越重,可以吃的就越多。 要注意蛤,這不是說吃27~70g的發芽馬鈴薯就會中毒,而是說吃27g~70g的【發芽部位】才有可能中毒, 所以除非你是屁股癢或是玩大冒險,專門收集發芽的部位來吃,不然其實要吃發芽馬鈴薯吃到中毒也是有一點難度的。 所以現在一般對於發芽馬鈴薯的衛教,主要也是教導把【發芽】和【變青色】的地方挖掉,剩下的部分基本算是安全,可食用。 但如果是發芽發到如果挖掉就沒剩多少可以吃了的那種,那你還是把那塊馬鈴薯拿去種會比較實際。 #認識你的菜 #知識就是力量 #食育

喝咖啡會導致骨頭嘎嘣脆?
網myth碎碎念

喝咖啡會導致骨頭嘎嘣脆?

有人說,喝咖啡就會導致骨頭這樣嘎嘣脆的斷掉,是真的嗎? 我看了一下,walao~這篇東西20多k個share,看來只要不是講本科的東西,就會有大大的流量呢~ ok,100mg的咖啡因會造成6mg的鈣質流失,這點算是基本共識。然後他還用大寫說喝太多就會有害, 那常看我分享的小伙伴這時候應該就要有警覺了:【太多?多少叫太多?】【TOO MUCH ? how much is TOO MUCH?】 . . . 好,【鈣質】的建議量是成年人每天【1000mg】, 然後一杯【普通咖啡】的咖啡因大概是【100mg】 然後咖啡的建議量是一天不喝超過1L,也就是4杯(超過就會有其他問題),如果你喝到這個量,那你就會攝取到400mg的咖啡因, 按照100mg咖啡因造成6mg鈣質流失,這時候你流失了24mg的鈣質。 . . . 那如果你喝的是咖啡因含量最高的越南咖啡,250ml含有265mg的咖啡因, 你喝到1L,那就是1060mg的咖啡因,那你理論上流失了大概60mg的鈣質, (不過當喝到超過1000mg的咖啡因的時候,一般人已經發生咖啡因中毒了,但我們先不討論這個) 而這個咖啡

雞腿魚與河豚
網myth碎碎念

雞腿魚與河豚

其實上一次(2021年)有人吃雞腿魚中毒進院的報導,就已經有無數本地正規和非正規的霉體放錯圖了, 圖中那種黑黑扁扁眼睛在同一個平面上的魚,確實叫雞腿魚,但那是中國潮汕地區的土名叫法,這種魚正式名字是【鯒魚】,潮汕人常吃。 . . . 我國的雞腿魚其實是yellow puffer fish,是【一種】河豚,是魚鰭魚尾都是黃色的那種河豚,因為去頭去皮了很像小雞腿,黃色的魚鰭魚尾又有辨識度,還蠻好看,所以以前餐館很愛用,我都吃過幾次。 但自從有人吃雞腿魚中毒的報導傳開後,再隨著邏輯有問題的正規和非正規霉體的胡亂拉關係下,現在【雞腿魚】已經在我國中文圈變成【河豚】的代名詞了。 然後大部分媒體用的圖就是各種河豚,而不是yellow puffer fish這一種河豚。 雖然無可奈何,但也無傷大雅。反正本來也是俗稱,而且也都是河豚。 . . . 但直接把另一種連河豚都不是的魚講成是河豚,就因為他也叫雞腿魚,那就是生物學不及格的做法, 我們也可以想見,這應該就是有人一開始在網路上隨便search了“雞腿魚”,出來的圖也不去查證一下,就直接用,然後其他霉體樂此不疲的copy paste

食物中毒
網myth碎碎念

食物中毒

首先,我是對這個報導的真實性有所保留的,因為他沒有講太多的細節,所以也不能確定是不是真的就是【亞硝酸鹽中毒】, 不過內容上有可取的地方就是,事主的菜汁是放3天後拿出來喝,然後感覺身體不舒服,也確實,蔬菜中的豐富硝酸鹽會在【不當保存】的第2天以後開始大量生成亞硝酸鹽。 所以3天後造成亞硝酸鹽中毒確實是有可能的。 . . . 順帶一提,這樣的蔬菜汁,再過20多天後,亞硝酸鹽的量又會開始減少,之所以會有這個情況,是因為前兩天產生的還不多,20多天後則是亞硝酸鹽被蔬菜中的抗氧化物質【還原】(也就是抗氧化)了,所以減少。 再順帶一提,亞硝酸鹽中毒的症狀是【胸悶、呼吸困難、頭暈、頭痛等】, 但報導中沒有提到事主是什麼症狀,只是直接說她亞硝酸鹽中毒, 那麼我們可以用常理推測,她的蔬菜汁也有可能是因為沒有密封好,或是瓶子沒有洗乾淨,或是蔬菜沒有洗乾淨等,都有可能造成細菌滋生,造成食物中毒。 而我覺得【上面這些原因】造成食物中毒的可能性比亞硝酸鹽中毒【更大】。 . . .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 如果要打這種蔬菜汁來喝(雖然我本身不鼓勵,但不會強烈反對), 最好是【新鮮打新鮮喝】,

Vit d不能降低骨折
網myth碎碎念

Vit d不能降低骨折

王介立醫師已經整理得很完整了,如果想要看詳細的解釋,可以到王醫師那裡看, 這裡我說說我的看法就好。 1,常看我直播的朋友,或是有上過我的課的同學,都會知道我對vit D的補充劑非常不以為然,前陣子很火很夯的補充vit D可以預防和治療舊冠的做法就算了, 就連最被大家津津樂道的補充vit D來幫助鈣質吸收,預防骨折這一點,我也是不相信有效果的。 所以如果你有問過我鈣質補充劑需不需要選有加vit D的,我只會跟你講【不需要】,但是市面上大部分都是加了vit D的,所以也不用特地去避開。 . . . 2,為什麼我會這麼跩?幾年前就對vit D的補充不以為然了? 我的理由是【途徑】不一樣, 天然的vit D的獲得途徑是 #曬太陽 ,簡單來說是從 #皮膚 吸收;而用吃的,是經過 #腸胃道 , 途徑都不一樣,效果會一樣嗎? 當然,按照這個邏輯,我本來是預算用吃的效力是不高而已,沒想到原來這麼差,事實上是¬一點用都沒有。 . . . 3,那些賣vit D的商家,還有那些靠講vit

新聞謠言
網myth碎碎念

新聞謠言

我之所以又會去上網看那麼多垃圾資訊,就是因為我記得這個謠言我之前看過。 所幸這一篇沒有桶裝水那篇這麼麻煩,因為只要你一search【一家三口 西瓜 中毒】,就直接會出現2017年搜胡的【謠言粉碎機】,直接就說這個是謠言。 然後呢,搜胡這一篇的謠言粉碎機呢,其實是“參考”2014年,【月半談網】的內容。 . . . 然後蛤,搜胡在2017年發了那篇講一家三口吃隔夜西瓜中毒的謠言粉碎機,2022年6月30號,他們又發了一篇一家三口吃隔夜西瓜中毒的“新聞”, 這之後,某國的、台灣的、我國的、連鄰國新加坡的各大小報章,加上一些內容農場也陸續的“報導”了這則“新聞”。 而各大媒體講他們的資料來源是【白鹿視頻】,有些媒體還講【根據白鹿視頻“報導”】 但你知道嗎? 白鹿視頻只是一個33萬粉的【抖音號】,這則所謂的“報導”只是一個放了很震撼的音樂、配兩張模糊不清的小朋友住院的照片、加上幾行字、29秒而已的短片罷了。 媽耶~這東西真的可以稱為新聞?這樣的內容輸出有資格稱為報導? . . . 只不過嘛,這個“

vit c 的攝取量
網myth碎碎念

vit c 的攝取量

這一篇統一回答一下昨天比較多人問的問題: 【給孩子或給自己吃了超過的量,會怎麼樣嗎?】 這裡你要理解多2個概念,建議量和上限攝取量。 === 建議量(RNI= Recommended Nutrient Intakes),就是最安全+人體所需的劑量,也可以視為人體大概就只能吸收這麼多, 所以那些說建議量是沒有考慮到生活習慣和飲食不正常造成的消耗所以應該要吃超過建議量多多的人,你們多慮了,這些本來就考慮進去了的。 超過建議量基本不會有事,連過量中毒拉肚子的可能性都很小,最大的問題就是你的排泄物會比較貴,同時有研究發現超過1000mg,加上少喝水,就有可能提高腎結石可能性, vit C的建議量是70mg。 . . . 上限攝取量(UL = Upper Limit),就是超出這個量,就有可能會有中毒現象,比如拉肚子,同時,腎結石的發生風險就會更高, 【有人會講,拉肚子就是排毒嘛,哪裡是中毒呢?那麼你食物中毒會拉肚子,你覺得是排毒?還是中毒?】 vit C的UL是2000mg,特別留意,小朋友的UL更低。 【營養素不是錢,不是越多越好的】,所以建議還是最低限度是控制在上限

sauna流汗
網myth碎碎念

sauna流汗

事情的起因是有位網友看了我之前寫的一篇【sauna排出重金屬其實是狐扯罷了】的文章,過來問我的, 他:sauna可以幫助排汗嗎? 我:可以啊 他:排汗可以排出重金屬嗎? 我:可以啊,但是很少很少 他:很少也還是有啊,你怎麼可以講那是bullshit呢? 好吧,年輕人,既然你那麼好奇,我就賞你個痛快。 (其實我不知道他幾歲,小號來的) . . . 現在看回去,那一篇確實寫到太複雜了一點,一般沒有概念的大眾應該是看不懂的,也難怪share很少,我再簡單解釋一些些: 【不論怎麼樣的排汗,排出來的重金屬都很少】 而且重點在於,這些被排出來的重金屬,都是“不足以”造成傷害的重金屬, 這也是最多人搞不明白的,以為所謂的排重金屬就是可以把已經跟【神經系統中的蛋白質】螯合了的重金屬排出來,讓人恢復健康, 這一點是不可能的,因為它已經跟蛋白質螯(ao2)合了,從字面上就可以感受得出來這是“很強的結合在一起”的意思,這個結合的強度是不可能通過排汗就可以把重金屬從蛋白質裡面拆出來,然後排汗排掉的。 這種結合和影響是【不可逆】

油條
網myth碎碎念

油條

油條有明礬(明矾),明礬含有鋁,所以吃油條會造成老人癡呆? 咳咳,確實,明礬含有鋁,但現在的炸油條,明礬已經不是必備原料了, 而如果是有放明礬的油條,那我還是那句:【只扯毒性,不談劑量,是耍流氓】。 . . . 以下是計算環節,覺得眼睛痛的人可以跳到下一part。 根據WHO的建議,鋁的安全線是【每週】【每kg體重】【不超過2mg】,也就是說,一個60kg的人,每個禮拜吃到120mg,都還算是【安全】的。 根據台灣在2017年的抽驗,其中最高的超標,是1000mg/1kg(規定是300mg/kg以下),以一條油條100g來算,就算你買到了超標最多的油條,一個禮拜吃一條,那也是100mg的鋁,也還算是安全的。 至於為什麽要用台灣的資料,那是因為我國沒有這個資料。 . . . 但據說加到這麼多明礬的油條已經有一種怪味了,所以我覺得本地應該也不會有超過這個數字很多的油條。 但現實往往是出乎意料的,假如,有個油條老闆,手抖,每次加明礬都加超多,而且他的顧客又都是吃不出怪味的“霉食家”, 或是你愛吃的那家油條檔,

奶粉
網myth碎碎念

奶粉

準確點來說,是batch number從22到37,批號是K8,SH,Z2,並且expiry date是1/4/2022年以後的產品。 受影響的是三個系列,分別是Similac、Alimentum 和 EleCare。 在我國應該是只有進Similac、Alimentum這兩個。但有時候有些人可以買到本地沒有的產品,所以還是要小心一點。 . . . 當然,如果你孩子是喝Abbott的,你不放心,可以到Abbott專門為了這次事件架設的網站上查一查(我放在評論區), 查的方法很簡單,就是看包裝下面最長串的數字,如果開頭是英文字母,就從數字開始算,之後的7個字,如果沒有英文字母,就是直接從頭開始算數字之後的7個字。 比如L31465SH00,那就是打31465SH, 比如32555SHXX,就是打32555SH, 他就會跟你講你的這個產品是不是有受到影響了。 如果有,你就可以去找賣家談了。 #食品衛生安全 #食物中毒會死人的 #奶粉 === https://www.similacrecall.com/us/en/product-lookup.html 查詢的網站

甲氧沙林
網myth碎碎念

甲氧沙林

網路上一直在傳甲氧沙林是萊姆、蒔蘿、綠茶葉、當歸、西芹、檸檬裡面都能發現的天然成份,然後還提了提了一些“reference”,還傳到亂了。 某H產品真相如何,我還不知道,但對這條廣傳的“聲明”我倒是可以說一說。 === 首先,甲氧沙林確實是天然成份,據【Journal of Pharmacy and Pharmacology】的記載,甲氧沙林是在1940年代第一次從Ammi majus(大阿米芹)這種植物中萃取出來的。也就是圖片中的第一號植物。 據【Botanical Dermatology: Plants and Plant Products Injurious to the Skin】的記載,1970年,科學家從大豕草(giant hogweed)和豬草(Hogweed)等4種繖形科Apiaceae、獨活屬Heracleum 的植物中發現到甲氧沙林, 不過目前藥用的甲氧沙林基本都是合成的。

水中毒
網myth碎碎念

水中毒

說回正題:#水中毒 [https://www.facebook.com/hashtag/%E6%B0%B4%E4%B8%AD%E6%AF%92?epa=HASHTAG] 水中毒的界限= 1,【每小時喝超過1L】的水, 2,並【連續】這樣做, 3,何時發作【因人而異】。 === 常見問答: 1,為什麼是每小時超過1L? 因為普通人的腎過濾效率大概是【每分鐘16ml】,一小時就是960ml,超過1000ml就是超過身的負荷。 == 2,為什麼還需要【連續】? 因為我們的身體是個有彈性的系統,並不會因為你一時超過,整個系統就垮台,大多數對我們身體有傷害的傷害,是【連續傷害】。 這一點也是慢性病的形成原因,包括【癌症】。 == 3,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