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ged

心理學

A collection of 2 posts

達克效應
網myth碎碎念

達克效應

【懂越少的人越自大】【懂得越少的人以為自己懂得越多】,這是達克效應(DK effect),又叫鄧寧-克魯格效應(Dunning-Kruger effect)的典型症狀。 能力低的人因為能力低到一個程度,所以意識不到自己能力低。 這現象可以用來解釋為什麼跨領域的“磚家”這麼多。 . . . 比如Linus Pauling,他的專業領域是化學和結構生物學,不否認他在自己的領域真的很厲害,厲害到拿諾貝爾獎,但當他跨領域到營養學和醫學,他基本就是一個小白,但因為他懂得很少,所以他以為自己懂得很多,所以就出現了vit C可以治療感冒和癌症的千古謠言。 同樣的,一個整骨師可以大談營養學,一個DJ可以在節目中用心理學技巧“幫助”聽眾,一個心理專業的大姐教人飲食金字塔倒過來吃,還有理財太太的case,也都是同一個道理。 名人的例子有點遙遠,我們生活周遭其實也有很多,比如西醫講中醫不好,中醫講西醫不好(單純為了反對而反對蛤),牙醫變成營養學專家,一個人買了一張營養師和中醫的cert就直接成為中醫營養師,某些特殊療法俱樂部的成員認為自己的特殊療法比現代醫學更厲害等。 (經濟學,政治學,文學等

你真的會安慰人嗎?
關於心理健康

你真的會安慰人嗎?

【一般人】會以為自己很會安慰人,一起來看看你是不是真的會。 本文參考自http://www.depressionalliance.org/,憂鬱症聯盟 覺得實用請like,喜歡請share 其實這些說話方式,不止對憂鬱症,用來安慰【傷心難過】的朋友也是很好的方式, 對一些家長而言,也可以用來跟小朋友溝通。 === 【一般人】會說: 這個世上還有很多比你慘的人 這世界本來就不公平 不要再覺得自己很可憐了 你一直都很憂鬱呀~ 你要看開 你要放下 你這樣讓我很困擾,我覺得你有憂鬱症 === 【真的會的人】會說: 我在這裡 你對我而言很重要的 你要不要一個抱抱?(或是直接上去給他一個抱抱) 你有開朗的一面 當一切過去,我依然會在這裡陪著你 我雖然不能理解你的感受,但是我能在這裡陪著你 === 當中的訣竅, 1,盡量使用【正面】的詞句,你可以看到,你可以發現一般人用的都是負面的詞句; 2,把眼光放在【正面的未來】,和【當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