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ged

致癌物質

A collection of 13 posts

資訊與常識
網myth碎碎念

資訊與常識

這種資訊對我們來說是常識,常識到我們都懶得一提再提,只有那些本來就沒有這些知識的人才會對抖陰上的這種碎片資訊趨之若鶩。 當然,這也是我們要時刻提醒自己的,不要以為我們懂的東西大家都懂,這也是一種 #知識的詛咒。 . . 啊~還有個值得深思的, 致癌物質是誰公佈和set的呀? 是WHO世界衛生組織, 那最不相信WHO提供的數據和資訊的是誰呀? 是同一批人。 #達克效應 #聽說還有東西要傳這影片來tokgao我喔 #不懂他會不會來說我對號入座咧 === https://www.facebook.com/notes/2444940832477112/?fref=mentions 這裡看原文我寫的【怎麼查找致癌物分級】

魚油產品
網myth碎碎念

魚油產品

對,又双叒叕是香港消委会,這次是魚油。 簡單來說,就是消委會檢測了市面上25個牌子的魚油產品,裡面的EPA、DHA含量,還有各種污染物、致癌物質、過氧化物的含量。 除了看看他們裡面有沒有有害物質、有害物質有沒有超標之外,也看看他們的標識有沒有真實。 這些牌子我們本地不一定有,就算有同一個牌子,也可能是不同類的產品,所以這個結果對我國人民的參考意義不是很大, 但我們還是可以從中學習怎麼看致癌物和污染物。 . . . 檢測結果發現這25款都至少有1種污染物,其中24款的污染物是3-MCPD,大部分都還在可接受的範圍內,也就是歐盟的標準2500μg/kg以下。 只有3款樣本檢出【過量】的3-MCPD,也就是圖片中那3款,其中綠色的那瓶楓之寶還超標【6倍】,而且他還同時有【過量】的Glycidol和抗氧化劑BHT,看到這個情況,我們可以“合理懷疑”這產品的處理過程沒有弄好,原料可能也不是很好,所以放過量的BHT,想要以此來減少氧化。 圖片中間那款美然康檢出過量多環芳香烴(PAH),這是一類燃燒物質後產生的致癌物質。 如果還記得餅乾有致癌物那一篇,應該就不會對3-MCPD和Gl

烤麵包GI值比較低?
網myth碎碎念

烤麵包GI值比較低?

就是字面上的意思,同一塊麵包,烤過的GI值會比沒有烤過的低, 所以,你可以就以這一點來判斷烤麵包比較健康嗎? 顯然是不行的,因為烤麵包還會有acrylamide之類的致癌物質,雖然說你要吃很多(每天幾十kg的烤麵包)才會患癌,但他含有acrylamide也是事實。 這故事告訴我們,一個食物健康不健康,不是看一個指數罷了,而是整體都要拿來衡量的。 #食育 #知識就是力量 #我還是prefer蒸或新鮮烤出來的麵包

香腸裡的亞硝酸鹽
網myth碎碎念

香腸裡的亞硝酸鹽

每次提到香腸,就會很自然的想起香腸是致癌食物,因為裡面有 #亞硝酸鹽, 但其實咧,亞硝酸鹽並不是直接造成癌症,而是要在特定的【條件】下生成 #亞硝胺,亞硝胺(Nitrosamine)這一類的致癌物質,注意,亞硝胺不是一個化學物質,他是一類化學物質,裡面有很多成員,其中也不乏2A級致癌物質。 這一點我在硝酸鹽和亞硝酸鹽的差別的那篇也有講過。 所以,單純的害怕亞硝酸鹽是不實際的,因為單純吃到食物中的硝酸鹽和亞硝酸鹽,其實並不會有致癌的風險。 再說一次,他要變成【亞硝胺】類,才會致癌。 . . . 最新的一篇研究報告,是陽明交通大學食品安全及健康風險評估研究所的林怡君副教授的團隊發表的,他們收集了近年的相關研究做了 #薈萃分析 meta-analysis,得出了【硝酸鹽】和【亞硝酸鹽】本身除了不會直接致癌以外,還很可能【心血管】有【好處】的結論。 然後媒體在報導的時候特別強調:【香腸添加亞硝酸鹽竟非致癌物 最新研究:有助預防心血管疾病】 這當然也是標題黨,但也不能說是完全錯(頂多算是比喻不恰當)

新聞不一定是真的
網myth碎碎念

新聞不一定是真的

這則新聞很火,但是我點進去看之後,再花一點時間在網上繞了一圈,我發現,這很可能一開始只是農場文,也就是這兩夫婦和醫生都是編出來的,是假的。 所以我就整理了一下,各位有興趣的可以看一看,看完也讓身邊的人知道,為什麼有寫時候上了報紙的東西也不一定就是真的。 . . . 首先,我國的各大報章報導這個“新聞”,是因為台灣的媒體(三粒新聞)在今天報導了這個“新聞”,內容基本就是一樣的,總之就是“參考”的, 而我一路來就有說,【台灣的新聞不是新聞】,所以我就繼續再看下去,然後發現他們應該也是“參考”中國的搜胡網上2天前的“新聞”,只不過搜胡的標題更厲害,加了一句【醫生:無知害人不淺】, 而某國的資料網億新聞,是早在2022年2月報導過這一篇,然後更早的2020年2月網億劍康也有發表了這一篇。只不過那時候這兩夫婦還不是90後,而是【80後】,然後這間中這“新聞”在各個某國的新聞網頁有發布,只不過內容總會變來變去, 比如一開始沒有講他們喝了幾年,只是講常喝,之後變成喝3年發生肝癌,現在進化成喝5年肝癌, 還有,內文的“看點加強”

咖啡
網myth碎碎念

咖啡

目前來看,新加坡的報導還沒有太過標題黨,整體來看還是舒服的, 總之就是那句,【有沒有】和【有多少】本來就是2個問題, 而且這個消委會檢測到的是acrylamide丙烯酰胺,這個成份是只要含有 #碳水化合物 ,並加熱超過 #120度C 就會產生的,所以我們可以看得到,咖啡豆、咖啡粉、咖啡膠囊內都有。 當然,我國的南洋風格咖啡,因為有加糖來炒,而且溫度更高,所以acrylamide的含量更多,只不過香港消委會沒有去check罷了。 . . . 另外,這47樣產品都是 #齋咖啡 來的,也就是kosong的那種, 如果是3合1、capucino、latte、mocha之類的加了“奶”的產品,那致癌物應該會更多種, 理由也很簡單,因為那些“奶”多數是棕櫚油做成的non-dairy creamer,所以一定也有上次餅乾所含有的3-MCPD和glycidol,也一樣會有反式脂肪。 然後呢,我就看到有人一邊分享這個新聞,然後一邊推銷自己賣的咖啡多好多純多健康,然後我看了一下他的ingredient,呵呵呵~有non-dairy creamer。

延續談致癌物
網myth碎碎念

延續談致癌物

延續餅乾有致癌物的話題, 其實在原文,香港消費者委員會的報告也有特別強調 #氫化油 [https://www.facebook.com/hashtag/%E6%B0%AB%E5%8C%96%E6%B2%B9?__eep__=6&__tn__=*NK*F] (尤其是部分氫化油)的危險性,因為部分氫化油是反式脂肪的主要來源, 反式脂肪大家都知道了,會提高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然後反式脂肪其實並不在致癌物的列表裡面,所以,各位可以想一想,致癌物真的是最恐怖的嗎? 順便一提,其實反式脂肪是 #不飽和脂肪 [https://www.facebook.com/hashtag/%E4%B8%8D%E9%A3%BD%E5%92%8C%E8%

餅乾含致癌物?
網myth碎碎念

餅乾含致癌物?

這個話題很hot蛤,剛好昨晚 #食在營養 [https://www.facebook.com/hashtag/%E9%A3%9F%E5%9C%A8%E7%87%9F%E9%A4%8A?__eep__=6&__tn__=*NK*F] 師們也有在討論,有心得的營養師們也會陸續寫出相關的內容,我這邊就先講我看到的。 首先,我看到的本地媒體大多數都只是focus在講【那幾個牌子的餅乾有致癌物】上, 比如圖片中上面那張表,就很重要,這是表示這些餅乾中含有的致癌物質的【量】。但有幾家媒體根本沒有放這張表出來。 所以我看的是外國的和英文的版本的,內容比較完整。 === 好,為什麼【那張表】這麼重要? 因為我常說的:【“有”和“有多少”,是2個不同的問題】, 這些餅乾有致癌物嗎?當然是有的。

大豆分離蛋白
網myth碎碎念

大豆分離蛋白

我就奇怪為什麼這幾天我課程內大豆異黃酮是不是有害的問題一下子多了非常多, 原來是因為網路上出了一篇紅文,幾百個人share,但其實只要仔細看,你就可以發現他裡面的內容是前言不對後語的,要嘛是那位作者不懂從哪裡抄來然後自己做加工的,要嘛是他根本就不知道自己在寫什麼。 === 來講解一下,這一篇他的原意是叫大家小心素食產品中的大豆分離蛋白,之後還放了一些素食產品,上面有大豆分離蛋白的,講這個不可以吃。 但是蛤~他一邊講大豆分離蛋白是經過手法把所有東西都分離掉了,只剩下蛋白質, 一邊又講,某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 #大豆異黃酮 [https://www.facebook.com/hashtag/%E5%A4%A7%E8%B1%86%E7%95%B0%E9%BB%83%E9%85%AE?__eep__=6&__tn__=*NK*F] 有致癌作用, 所以大豆分離蛋白是有害的。 **ok,各位想一下,如果 #大豆分離蛋白 [https:

反式脂肪不致癌 能放心食用?
網myth碎碎念

反式脂肪不致癌 能放心食用?

有網友問我,他看到我前幾篇文章有講到反式脂肪不好,但是他去查了之後,發現反式脂肪並不是致癌物,還聽說反式脂肪可以提高油脂的穩定性,其實是好的, 所以來問我是不是講錯了。 === 嗯。。。沒錯,反式脂肪並沒有被WHO列為致癌物質,但這跟它對健康會不會有傷害,是兩碼子事。 就好像有個毒販他從來不打人,你不能因此就講他其實是好人,是一樣的道理。 壞人可以有很多面向的壞,並不可以只看一個角度就講他沒有問題。 === 反式脂肪是目前還沒有足夠證據證明可致癌罷,當然,這個“證據不足”可以有兩種解釋,其一,是證明它會致癌的研究很少人做,其二,是它確實有可能是清白的,並不會致癌。 但是這都不影響反式脂肪是“壞的脂肪”的判斷,因為反式脂肪是早已經被確定會提高心血管疾病的風險了, 而且,其實全世界各國都差不多,造成死亡率最高的疾病並不是癌症,而是心血管疾病。癌症(各種癌的總和) 算是第二名。所以反式脂肪致不致癌,其實不是那麼重要。 所以那些禁反式脂肪的國家主要也是看中它對心血管疾病的“貢獻”,而不是癌症的部分。 === 還有一個是大家常搞混的,以為氫化植物油就一定有反式脂肪。 這

又是隔夜菜的問題?
網myth碎碎念

又是隔夜菜的問題?

這是舊聞了,但又被人挖出來再炒一輪,也可以算是【新聞界的隔夜菜】了。 ok,這個報導有幾個 #疑點 [https://www.facebook.com/hashtag/%E7%96%91%E9%BB%9E?__eep__=6&__tn__=*NK*F] 是各位需要去思考一下的: 1,他們怎麼知道是隔夜菜造成她的 #胃癌 [https://www.facebook.com/hashtag/%E8%83%83%E7%99%8C?__eep__=6&__tn__=*NK*F] 的? 胃癌的原因有很多種,最典型的原因是 #螺旋菌 [https://www.

生活中的塑料問題
養身良然

生活中的塑料問題

留言區總是讓我驚喜連連,連這樣都可以牽扯到政治去, 當然,作為在台灣生活8年的人,這種人我也確實不是第一次見到這種人,只不過每次見到,都總是讓我心聲讚歎。 === 經過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UCSF)醫學院林慶順教授的查證,重複使用塑料水瓶造成10歲小女孩性早熟的案例純屬子虛烏有。這其實是台灣一位腎臟科醫生在一個談話性健康節目上捏造出來的。也就是說塑料水瓶不會造成性早熟。 當然,如果沒有清理的塑料水瓶確實可能造成皮膚炎,所以這個謠言真的不容易破解,因為這是個真假參雜製造的謠言,又是由醫生講出來的,一般人不會想到要懷疑。 所以我常說,電視上講的東西不一定就是真的。 那麼,全部塑料都沒問題嗎?當然也不是。生活中的其他塑料製品,比如3號4號的保鮮膜,6號(保麗龍)的塑料餐具等,主要都是不耐熱不耐酸的塑料製品,用錯了,就真的是在吃塑化劑和致癌物質。 所以說安全是有正確使用這個前提的,更何況,有多少人真的懂得這些塑料的正確用法?更誇張的是有些人看到融化和破損了還是繼續用。 而且上述那些還是符合規範的塑料製品,才談得上正確使用。我們身邊還有其他可能接觸到的塑料製品是連號碼都沒有的,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