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ged

重口味

A collection of 6 posts

MSG
網myth碎碎念

MSG

【顾家营养学】一般人概念中的“人造”味精和天然味精,只看MSG(monosodium glutamate)的部分,實際上沒有本質區別, 為什麼會沒有? 好,比如說,你煮海鮮粥,如果你完全不放鹽,吃起來是很boring沒有味道的,你會懷疑你是不是吃到了假海鮮, 但如果你適量加一點鹽,那個鮮味就會出來了,這碗海鮮粥鮮美無比。 這鮮味哪裡來的? 首先,你煮海鮮的這個行為,會讓海鮮肉裡的蛋白質裂解出各種氨基酸,當中就有谷氨酸glutamate(這部分可以參考講 #肽 的那一篇) 但是單純的glutamate是基本吃不出鮮味的,所以吃起來就沒有味道,直到你加了鹽,鹽裡面的鈉和glutamate作用合成monosodium glutamate(MSG),那才有鮮味跑出來,這鍋海鮮粥才吃得下去。 這種就是自帶的MSG。 (剛剛那一段是真實發生過的,我跟朋友去吃飯遇到的情況,忘了加鹽,結果整過海鮮粥完全沒味道。加了鹽才好吃到流口水) . . . 那海鮮有自帶的MSG,為什麼吃起來味道跟MSG泡水的鮮味不一樣? 那是因為海鮮釋放出來的氨基酸不會只有glutamate,還有其他的氨基

味覺與口味
網myth碎碎念

味覺與口味

我國人民的口味普遍是很重的,重咸重辣重甜重味精,而且這是從小到大累積上來的口味,一時半會兒是改不掉的,就算是遇到什麼重大健康問題,大部分人也是改不掉的。尤其是近年來外國來的菜色味道更重,在可預見的未來,我國慢性病的人口只會上升的更快。 即使這時候你跟他們訴說各種重口味的傷害,重口味的上癮問題等等,絕大概率只會被當作耳邊風罷了。 身為一個成年人,我們該理解,不論你講的多麼正確,別人聽不進,那都是廢的。 . . . 幸運的是,我們的嗅覺和味覺是可以訓練的, 訓練的方法也很簡單,你可以有意識的去感受你嚐到嗅到的味道,不論味道好不好,都可以用你的想像力去想【這是什麼味道】,不論對不對都好,這個味道都會在你的記憶力中刻出一個痕跡, 因為【味道和記憶是相連的】,等到下次你嚐到同樣的味道時,你的記憶力就會被喚醒,多幾次,你對這個味道就會越來越敏感,你的嗅覺和味覺就會越來越好了。 . . . 訓練味覺不止是可以讓你在吃飯喝飲料的時候更加的有滿足感,還可以讓你間接的降低選擇重口味食物的機會, 更棒的是,當你以後偶爾吃到重口味的,”好吃“的感覺也會比已經習慣重口味的人來的多。 當然,這

生病只能吃清淡?
網myth碎碎念

生病只能吃清淡?

每次我說,看病人喜歡吃什麼,想要吃什麼,只要沒過敏的,都可以給他吃, 病人家屬都會很驚恐,問我“是不是時日無多了?!” . . . 其實不是的,而是因為他們戒口戒到太誇張了,煮湯不放鹽,菜只可以用燙的,肉魚豆蛋奶通通不可以吃,然後飯只給糙米飯,然後盲目吞一大堆仙丹保健品。 你一個普通人都吃不下這種 #苦行餐,一個正在進行治療,胃口受損、口味變調、消化不良的病人就吃的下? 而且這時候他們的身體同時需要更多的能量和原料來修復,來打戰。 吃不夠其實是讓患者餓死的更快。 記得,這時候,【吃得下,比吃什麼,更重要】。 如果真的沒胃口,適當的口味做重一點,選擇他喜歡的食物,喜歡的味道也都是可以的。 . . . 所謂開胃的補充品是可以吃,比如酵素,是可以一定程度幫助開胃和幫助消化,但是如果食物很難吃,看了也一點胃口都沒有,這時候還給他開胃只會讓他更辛苦罷了。 #不要亂戒口 #食育 #知識就是力量

確定是味精的鍋?
網myth碎碎念

確定是味精的鍋?

此為網友投稿,他覺得這篇某本地很出名的健康資訊平台發表的內容“怪怪”的, 我看了,確實怪怪的。 原文主要是說,該小編去吃飯後頭痛喉嚨乾,之後確認了那家餐廳放了很多味精,然後說明對味精敏感的人會出現【中國餐飲症候群】,而且小編買了個“保險”,他說,並不是每個人吃味精會有這個問題, 最後還說MSG +++ 怨念有點深。 . . . 只不過,MSG的成份是【鈉】和【谷氨酸glutamate】(不是glutamine 蛤,雖然名字和味道都有點像),而谷氨酸是 #非必須氨基酸,是一種身體自己會製造的氨基酸來的, 而且幾乎所有食物都有谷氨酸,連菜都有。 我們會對一個所有食物都有的、身體自己會製造,同時也是身體的原料的一個成份,這麼的不適應嗎? 我不覺得。 . . . 同時,其實增味劑並不是只有MSG而已,類似的還有肌苷酸二鈉(醬油常放)、鳥苷酸二鈉(菇味粉的鮮味來源)、核苷酸二鈉(雞精粉的鮮味來源),他們也同樣都是鈉加上一個氨基酸。 這就不禁讓我好奇,這些又會不會有 #中國餐飲症候群 呢? 這又讓我想要做雙盲實驗了。 . . . 小編有建議用香草和天然的香料作為調味料

坐月子一定要重口味嗎?
養身良然

坐月子一定要重口味嗎?

現代的“傳統”月子餐多數是油膩也重口味的,比如麻油雞、黃酒雞、豬腳醋,還有需要配薑炒的各種配菜。這樣的餐點搭配其實還是有營養邏輯可循的,比如麻油雞和豬腳醋就含有大量的脂肪;雞肉和豬腳都含有豐富的動物性蛋白質,如果搭配醋和薑,也可以幫助消化,讓原本比較難消化的動物性蛋白質比較好消化和吸收。 脂肪和蛋白質,都是生產後傷口修復的必要原料,就好像家裡的牆破了個洞,我們就用牆的原料也就是磚和水泥來修補,蛋白質和脂肪就是我們人體的磚和水泥。故不論自然產還是剖腹產,組織的修復都需要大量的原料;再者,母乳的原料也是醣類、脂肪、蛋白質,如果缺乏,母乳的質量也會下降,對寶寶的健康當然也不利。 所以在經濟條件並不富裕的古時候,可能一家人一年才吃一兩次肉,但如果遇到家中有媽媽生孩子,就無論如何都要盡量讓媽媽吃得“好一點”,沒有肉,也要有蛋。但就算再怎麼勉強,古時候也不可能整個月子的時間每天都吃肉,那是只有帝王將相才有的生活,在那個年月,一般老百姓是不可能辦到的。 不會變通的月子餐,不只餐餐有肉還都是重口味的,菜很少有也要用薑炒過。水果也不能吃,因為據說寒涼。有些媽媽平常就少吃肉了,現在做着月子,反而被逼

知識快餐化
網myth碎碎念

知識快餐化

快餐大家都知道不好, 不好在哪裡? 答案是:為了快,把烹調流程簡化;為了吸引人,把口味加重。 最快最吸引人的烹飪方法就是用炸的,但炸的溫度高,營養流失多,其中還會有一些致癌物產生。 那麼,知識快餐呢? 短視頻的蓬勃發展,其中就有一些網紅把一些【資訊】用很短的時間講出來,然後包裝成【知識】,一般大眾看了之後覺得自己在學習,感覺自己又高尚大了一點, 但很可惜,這只是一種跟快餐一樣沒多少營養留下的娛樂項目。 比如今天早上才有人在傳,奶茶不可以喝的視頻,號稱30秒就能讓你了解一個商業內幕。 但這短短30秒的內容,基本上沒有一句是對的, 1, 沒錯,10年前台灣的珍奶開始流行的時候,確實是有奶茶粉,但現在 的奶茶主要都是用茶葉泡的了,如果你有開奶茶店的朋友,你還可以順便問問他們:是那些奶茶粉比較便宜,還是茶葉泡出來的便宜? 資訊是需要update的。 2,【值脂末】多數是氫化植物油,裡面有反式脂肪沒錯, 但是氫化植物油並不是反式脂肪本身,反式脂肪只是氫化油脂的其中一個成份。 你可以說因為你銀行裡面有100塊,就說你就是100塊嗎? 但據我觀察,這個資訊連一般的報章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