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ged

發酵

A collection of 6 posts

米酵菌酸
網myth碎碎念

米酵菌酸

台灣沸沸揚揚的食物中毒事件,店主是馬來西亞人。目前可以確定的是死者體內有 #米酵菌酸,目前案件調查正往這個方向做。 米酵菌酸會出現在發酵出錯的【椰子製品】中,比如50~70年代在印尼,每年都有吃tempeh中毒的事件,每年都會死幾十個人,因為這種tempeh是用大豆+椰渣來發酵的,又叫tempeh bongkrek,而米酵菌酸的英文Bongkrekic acid就來源於這種tempeh, 但常吃tempeh的各位不需要擔心,現在我們常見的tempeh的發酵法沒有用到椰子,菌種也是純化後的了,所以tempeh中毒的案例也很少聽到了。 . . . 這毒素名叫做【米酵菌酸】,所以也跟【米製品】有關係, 中國東北的傳統食物【酵米麵】,是用玉米或高粱米發酵做的,以前也是時不時發生中毒事件,一直以來都認為是發霉的黃麴毒素造成的中毒,但直到70年代才發現是另一個菌,於是取名【酵米面假单胞菌】, 順帶一提,之後在80年代,做過對比後,發現跟印尼的那個tempeh的菌是同一個,產生的毒素也是同一個。 非洲莫桑比克2015年也發生過在一場喪禮上喝了污染了的【小米】釀的啤酒,死了75個人的案件

醬油也有分味精和沒味精?
網myth碎碎念

醬油也有分味精和沒味精?

對我來說,醬油分2種,有味精或沒有味精的, 左邊那個,就是有味精的,“味精”對於大眾比較多直接指MSG,所以我比較喜歡用“增味劑”來表示,其中就包含MSG,還有另外兩個,disodium 5 inosinate和disodium 5 guanylate, 它們也算是廣義的味精。 直播有網友問到disodium 5 instigate應該是筆誤,所以我找半天也找不到那是什麼。 . . . 右邊那個,是沒有加味精的,基本上就屬於釀造的,需要比較久的時間完成。 我個人是比較喜歡沒有味精的那種,因為味道比較細緻,也比較多元,而有味精那種比較【單調】。 . . . 什麼意思啊?有3種味精的,味道還比較單調? 這是因為,醬油在釀造過程中,酵素會分解黃豆中的蛋白質,形成各種胺基酸, 不同的胺基酸和鹽的組合,也就產生了各種不同的鮮味(umami)和風味,簡單來說就是產生了各種不同的“味精”,所以這裡面的味道不會只有3種罷了,只會更多。 這就是為什麼釀造的味道會更多變化, 而嚴格來說,釀造的裡面也還是會有味精,只不過就是發酵的時候自行產生的,

嚮屁不臭,臭屁不響

嚮屁不臭,臭屁不響

以下內容由Shi Nee營養師撰寫: 嚮屁不臭,臭屁不響? 大家對這句話應該不陌生吧 其實我們一天會不知不覺至少會放15-23次的屁 所以這已經是我們最熟悉不過的東西 那麼這句話到底是不是有科學根據的呢? 在還沒回答這個問題之前 我先解釋一下為什麼我們會放屁 其實有很多個原因 是吃東西的時候 一边說一边吃 所以間接我們就吃下了很多的空氣 我們的消化系統和消化的時候會產生二氧化碳 所以這也會讓我們的氣體變多 食物很難消化 多醣的食物比較難被身體吸收 所以它需要腸道的益生菌來發酵它 發酵的過程會產生二氧化碳 所以就會有更多的屁了 蛋白質的食物也是其中一個會導致放屁的原因 因為蛋白質比碳水化合物消化的時間更腸 所以大腸的益菌就會發酵 导致導致產生氮 nitrogen 那麼這個屁會有股味道 喝碳酸飲料 例如說汽水,啤酒,香檳 這些水有大量的氣泡 所以喝多了也會放很多屁哦 那回到這次的主题 是不是嚮屁不臭,臭屁不響呢? 首先我們要把這個問題拆開來解讀 為什麼有的屁是嚮,有的不是? 有2個原因 屁的分量 如果屁很多的話 那他要大量排除體外就會造成很大的聲音 肛門

Yogurt 和 Kefir 1
養身良然

Yogurt 和 Kefir 1

有朋友傳了一個產品廣告給我看,好像發現新大陸一樣的興奮,說找到了一個比yogurt(優格/酸奶)更適合人體的發酵品,叫做Kefir(克菲爾)。 我看了看廣告的內容,其實就是一張kefir的照片加上3句煞有其事的解說,述說着kefir的強大,還有yogurt的弱小和無力。但是3句話裡有2句話都是錯的,說對了的那一句則是“Yogurt和kefir的菌是不一樣的”,這樣的一句廢話。 Yogurt和kefir都是在奶中發酵的,如果菌是一樣的,就不需要有兩個名字了,對不對呀? 剩下的2句話,1句是說,yogurt的菌沒有辦法在體內生存。我就納悶了,如果yogurt的菌無法在體內生存,那從古時候到現在的人們,吃yogurt都是吃心酸的?你的意思是那些證明了yogurt中的益生菌可以改善腸道益菌叢的說法、研究、廠家都是在騙人? 另外1句則是說,kefir的菌,吃了就會長期保留在體內,看到這句的時候,我第一個念頭是,那我買來吃一次就夠了啦,不需要吃第二次了。你知道嗎?這樣一句無厘頭的承諾對公司的破壞是災難性的,因為如果我信了這一句,那我買一次就夠啦~不需要重複銷售(repeat sell)了。

醬油很好,魚露很糟?
養身良然

醬油很好,魚露很糟?

其實黃豆做的醬油和魚做的魚露,一定程度上可以看作是同一種東西,相似的還有納豆、蝦醬、味增、豆腐乳、沙蟹汁等。有發現他們的共同點嗎?沒錯,他們都是以蛋白質為原料。製作方法也大同小異,把原料處理好,再接種耐鹽耐酸的菌種,或是讓天然存在在食物上的菌互相競爭,最後留下的成為優勢菌種,也就是市場上所謂的“天然發酵”了。 發酵的過程也類似:菌會把蛋白質長鏈分解成不同的短鏈氨基酸(或肽鏈),其中就有提供鮮味的谷氨酸glutamate、鳥苷酸guanylic acid、肌苷酸inosinc acid等,發酵產出的各種氨基酸比例不同會形成不同風味的發酵品,再用以調味料。 說起來,魚露並非東南亞國家的專屬,中國沿海地帶比如潮州和福州也有,日本也有,北歐國家也有。意思即是說,這類蛋白質發酵的調味料是歷史悠久的食物保存方法和加工方法之一,可以說是先賢智慧的累積。 說回市面上販賣的發酵品,其實只要是合乎規範的發酵方式,最後的成品都是安全的,所以並不能以魚肉會“腐爛”,就直接說魚露是不好的東西,因為腐爛只是我們看到的表象。微觀上,腐爛就是讓菌在開all you can eat buffet,把大分子的營養素

發酵
網myth碎碎念

發酵

來,上一課簡單的發酵課。 其實,黃豆做的醬油vs魚做的魚露,在一定層面上可以看作是同一種東西, 相似的還有納豆、蝦醬、味增、豆腐乳、沙蟹汁等 他們都是用 #蛋白質 [https://www.facebook.com/hashtag/%E8%9B%8B%E7%99%BD%E8%B3%AA?epa=HASHTAG] 為原料, 再接種【耐鹽】【耐酸】的菌種(或是天然存在在食物上的菌,讓他們互相競爭,最後留下的成為優勢菌種,也就是市場上常說的 #天然發酵 [https://www.facebook.com/hashtag/%E5%A4%A9%E7%84%B6%E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