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化應激效應其實不是新名詞,看英文就知道了,這就是 #氧化壓力,
對,就是那個20年前賣保健品的一定會跟你吹的 #氧化壓力,也就是當【自由基很多,抗氧化劑很少的時候】,自由基可能會對身體造成的傷害。
氧化壓力是台灣翻譯,由台灣大濕帶來我國,
接著是10年前,日本流行的【抗糖化】概念,也就是減少 #糖化最終產物 AGEs的概念,
這我也有分享過,這其實也是氧化壓力的另一種解釋罷了,一般半桶水的人看到這是抗糖化,就以為是糖造成的氧化反應,但其實這裡的重點是【過度加熱】,因為加熱就是一種氧化作用,
所以平常教你們煎炸燒烤的不要每天吃,有燒焦的部分要切掉,就是這個用意,這也才是 #抗糖化 的【本質】。
.
.
.
這其實是基本的營養學概念:
醣類、脂肪、蛋白質在過度加熱氧化後都會產生過氧化物,
which is 糖化最終產物AGEs、多環芳香烴化合物PAHs、多環胺類化合物IQ等等,
只是因為日本的大濕那時候可能是要搭斷糖風潮的順風車,所以單選了名字裡面有糖的糖化最終產物來講,而且抗糖化朗朗上口,連阿嬤都叫的出來,於是就火爆流行了,
但其實只要你有基礎營養學的概念,你就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