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ged

網myth碎碎念

A collection of 1304 posts

喝冷水可以降體溫?
網myth碎碎念

喝冷水可以降體溫?

這是我在寫給aifm的內容的稿子的時候想到的一個問題, 我們一直聽到說喝冰水會造成體溫下降,體溫下降會造成免疫力下降,免疫力下降會讓人容易生病,所以喝冰水會讓人容易生病, 但我幫大家複習一下小學生物學蛤,我們,人類,是 #恆溫動物,也就是說我們的體溫是基本恆定的,也會有各種方式自主調控體溫,比如發抖和流汗,事實上,體溫並不會隨隨便便就下降。 . . . 如果喝冰水就會造成體溫快速下降,那其實更可能的危害是造成 #失溫症,失溫症是在體溫低於35度的時候會發生的,(這裡的35度是真的35度蛤,不是店門口那種擺美用的體溫計show的神奇數字)失溫症是很危險的情況,而且不處理的話,很快就死了,而不是會造成子宮肌瘤或是癌症那種需要時間累積成的慢性疾病。 (子宮瘤的形成,肥胖、長期接觸環境荷爾蒙、基因遺傳因素都是更可能的原因) 當然,如果我們喝了冰水或是吃冰,身體確實需要消耗熱量來把我們的體溫維持在正常的溫度,而需要消耗的熱量大概是1L的冰(不是冰水蛤,是冰,比如沙冰),只需要消耗大約117kcal的熱量,如果只是冰水,則更少。 117kcal是很少的,少到就算是用吃冰來減肥也是不切

不講產品牌子
網myth碎碎念

不講產品牌子

這種問題我真的很常被問到,弄到我答也不是,不答也不是,很煩惱。 有些人可能會覺得,不是回答他可以或不可以就好了咯?這麼lansi做什麼? 好,我算一條賬給你們看, 1,先不管一個產品怎麼樣,是好還是不好,適合還是不適合,如果我答:【可以】,那麼,sooner or later,就會發生有人拿我講這個產品可以吃的回應來賣東西了,有些還會加油添醋的改編成:“林冠良講這個產品吃了對癌症病人好。”之類的廣告詞, 你可能會再三保證你真的只是想要自己知道,不會拿來賣產品,也不會跟別人講是我講可以吃的。 但我跟你們講,我從以前到現在遇到那我名義賣東西的,都是再三跟我保證過的人那邊出來的。 . . . 2,如果我答了【可以】,然後病人吃了,問題變嚴重了甚至死掉了,你覺得最後家屬會怪那個產品嗎?我跟你講,不會的,家屬會講“都是林冠良講可以吃才變成這樣”或是“林冠良不是講可以吃嗎?為什麼本來好好現在死了?” 你可能會再三保證你真的只是想要我的意見罷了,吃了之後不論發生什麼,最後責任都是你們自己承擔, 但我你們講,那些最後怪到我頭上的人,都是跟我再三保證過的那些人。 . . . 所以,

水識條鐵
網myth碎碎念

水識條鐵

在拍攝 #歡喜又健康2 的內容,我又久違的摸到了顯微鏡,讓我想起了一段往事。 我在中國報上的專欄,還有我的第一本書上都有寫過一篇【水什麼都不知道】。就是在講這個“學說”和它的創始人 #江本勝 的故事。 其實我也曾經很buy這個學說,所以在碩士的時候,我有想過要重複他的“實驗”, 可是我發現,那本書上根本沒有寫到他是怎麼做這個實驗”的,這裡簡單說明一下。真正的科學實驗,是要把你所有的實驗步驟都寫出來的,也就是“material and methods”, 之所以要清楚列出材料和方法,就是要讓後面的人對這個結果感興趣或是有疑慮的時候可以重複做多一次,以確保可以拿到同樣的結果。 . . . 所以,很簡單的講,就是如果這方面沒有記錄清楚,那就稱不上是科學。 所以,這個“學說”,並不科學。 當然,不科學的說法並不是我先講的,是江本勝自己講的,他在2005年的訪問中,自己就有說,“這是故事”。在2007年的訪問中,他也有說到:“希望在不久的將來,能由真正的科學家作出科學上的證明。” 相信各位可以明白,真正搞科學的人並不會這樣講話。

僞科普
網myth碎碎念

僞科普

最近一直有網友來問這個是不是真的,直接講答案:【都是假的】 但是有一個很有趣的現象,如果你只是講這是假的,那他們就會講,“可是隔夜真的不好嘛,所以他這樣講也是有道理的呀~” “隔夜確實會營養流失呀~” “海鮮不新鮮確實會有蛋白質降解呀~”之類的,還會幫這些infographic“講話”。 如果你要跟他們詳細解釋,他們又不捨得花時間聽,也不捨得花腦力想,所以我還是寫了放在這裡好了。 . . . 這就是這種 #偽科普 厲害的地方,把大家認定的常識,配上一個嚇人的廢話,就能讓人很難分辨真假了, 把真話和假話混在一起講,製造出讓人難分真假的謊言,也是一樣的道理。 如果要闢這種謠,就要花功夫了, 首先,需要把他們拆解開來,比如【隔夜的土豆營養成分會丟失】,這就是一句常識,沒有人會講這是假的, 但是【營養成分丟失】和【帶來不可預想的後果】,加起來就是一句廢話,而且是沒有前後因果關係的廢話。 營養丟失會帶來什麼不可預想的後果?頂多就是營養不良吧? 這有不可預想咩?難不成還會爆炸? . . . 另一邊,海鮮不新鮮了會有蛋白質降解物,這個確實是真的, 但是,如果是【隔夜菜】

攝取太多蛋白質會導致癌症?
網myth碎碎念

攝取太多蛋白質會導致癌症?

癌症,沒有人想得到,但是如果真的不幸得到了,那我覺得,就要多去了解它,因為了解了,才有機會知道可以怎麼做,而不至於做了無用甚至有害的事。 我常說,在我國就醫是需要一些運氣的,因為有時候會有【老鼠屎】,有時候會有【沒有料的專家】,有時候會有【磚家】,我國醫療確實世界有排名,但同時,爛仔也是不少的。 就像現代人類的平均智商比以前的人都高,是因為智商高的人智商比以前的高智商的人的智商更高了而已,並不是因為整體人類都智商提高了。 . . . 所以,對於健康問題,尤其是癌症的診斷,我都會建議尋求second opinion,你有這個權力,這是平攤風險。 當然,同時,你也有義務去思考和判斷,到底哪一個opinion講的東西是比較合乎邏輯的,然後你有義務為你的健康和未來做選擇,這些,沒有人可以幫得到你。 我就連教我的學生們的東西,也是要求他們去另外思考過的,這種才是我喜歡的學生,“林冠良講的就一定是真的”這種做法我個人也並不欣賞。 . . . 附圖是今早一位有意上課的網友傳給課程助理的留言,從這裡看,我們可以發現,這是一個對癌細胞進程不是非常了解,也對營養學一竅不通的回答。 這位患

報案紙2
網myth碎碎念

報案紙2

最近很巧,聽到2個相似情況的“故事”, “飲食治療師”“教”一個快洗腎的患者“腎臟排毒”,方法是吃一大堆他們公司的產品, ***這2個公司跟之前給我和學妹報案紙的公司不一樣蛤*** . . . 患者都乖乖照吃,一段時間後開始出現皮膚癢、腰痛、發燒、下半身水腫等問題, 得到的回應是:“這是 #好轉反應 來的,繼續吃,而且要加量吃” 然後原本只是快洗腎的患者們, 現在已經就直接去洗腎了。 據說其中一個患者的家屬要告這個代理。 當然,告不告得贏,我也不知道,歡迎有識之士一起來討論。 . . . 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到: 1,不同公司,話術也可以大同小異, 應了繼國緣一說的那句“窮其道者,歸處亦同” === 2,“營養師”的名義沒有那麼吃香了,現在越來越多人冒用的是“飲食治療師”。 記得,就跟病毒一樣,仙家也是會變種的。 === 3,是好轉反應?還是不良反應? 當你不能確定的時候,建議你直接往不良反應去想。 因為真正的、有料的飲食治療師一定是叫你改變飲食先,真的要用產品也不會塞一大堆給你,

報案紙
網myth碎碎念

報案紙

收到了一張報案紙。 嗯~有公司講我(還有另一位營養師)發表的東西,有類似於誹謗他們的公司和產品的嫌疑,所以他們去報案了,並且保留法律追究的權利。 我覺得比較好玩的是,我是share罷了,文章本身並不是我寫的,但報案紙上就是我跟另一位營養師的名字(不怕不怕,另外300多位也有share的人,你們沒事)。 . . . 傳那張報案紙來的人,說:“事實並非如我們所述“, 可是ho,我是好奇,文章附上的照片嘛~是營養師的顧客提供的,至於該公司是怎樣從產品的照片和排列方式就可以知道這是哪一位顧客的東西(而且這都還不是全部產品),還可以讓職員去跟顧客了解狀況, 我真的是好生佩服~這個調查的人真的很厲害~ . . . 還有蛤,產品也不只有他們家的產品,還有別家的,而且都把牌子蓋起來了,都做到這樣了,都有人覺得被冒犯到,還可以說是我們損害了他們xx年的名譽, 所以懂了嗎?不要三天兩頭就來問產品問品牌,看到對我們的危險性了嗎?錢都沒有賺到多少,文也沒有多少人看,還要被人講是蹭熱度,幾不值得? . . . 不過既然都已經是來信了,所以現在文章的原作者也做出妥協了,把照片換掉了, 然後

low fat & full cream
網myth碎碎念

low fat & full cream

這是在課程中,學員問的問題,本來是問說,low fat的那個蛋白質比較高,這是真的嗎? 但我看到了幾個值得發揮的發現,各位可以一起來學習: 1,這2個milk應該都不是fresh milk,因為fresh milk 不可以是low fat的,而full cream的那個, 可以看到他的carbohydrate那邊,每250ml,carbohydrate比lactose多了2.3g,這2.3g在沒有看到ingredients的情況下,可以推斷應該是糖或是澱粉。 . . . 2,既然不是fresh milk,那他們的成份比例就是可以做調控的,所以low fat的那個把蛋白質調的比full cream的高,也是可以作為賣點(他還highlight起來給你看)。 . . . 3,可以看到,full cream 的脂肪,是每100ml 含有3.3g,也就是3.3%,也就是高於3.1%,所以是full cream的。 lowfat 的是每100ml 1.

油條
網myth碎碎念

油條

油條有明礬(明矾),明礬含有鋁,所以吃油條會造成老人癡呆? 咳咳,確實,明礬含有鋁,但現在的炸油條,明礬已經不是必備原料了, 而如果是有放明礬的油條,那我還是那句:【只扯毒性,不談劑量,是耍流氓】。 . . . 以下是計算環節,覺得眼睛痛的人可以跳到下一part。 根據WHO的建議,鋁的安全線是【每週】【每kg體重】【不超過2mg】,也就是說,一個60kg的人,每個禮拜吃到120mg,都還算是【安全】的。 根據台灣在2017年的抽驗,其中最高的超標,是1000mg/1kg(規定是300mg/kg以下),以一條油條100g來算,就算你買到了超標最多的油條,一個禮拜吃一條,那也是100mg的鋁,也還算是安全的。 至於為什麽要用台灣的資料,那是因為我國沒有這個資料。 . . . 但據說加到這麼多明礬的油條已經有一種怪味了,所以我覺得本地應該也不會有超過這個數字很多的油條。 但現實往往是出乎意料的,假如,有個油條老闆,手抖,每次加明礬都加超多,而且他的顧客又都是吃不出怪味的“霉食家”, 或是你愛吃的那家油條檔,

小便有泡泡
網myth碎碎念

小便有泡泡

我放在【食在營養】的影片上報紙了, 講的是【小便有泡泡】的事情。(不是“我”的小便有泡泡的事情蛤~) 各位可以到報紙的網站中,或是食在營養的page 和group中看影片。 不過,中國報啊。。。你就不可以截好看一點的圖咩? #食在這個月講腎和癌 #知識就是力量 #健康食在簡 === http://penang.chinapress.com.my/?p=1630454 報導的連接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shizainutrition/posts/1342715556169034/ 食在的連接 https://www.facebook.com/shizainutrition/ 食在的page,有空like一下,功德無量的 必須反映一下了 https://www.facebook.com/100366473389140/posts/

carrot milk
網myth碎碎念

carrot milk

網友強烈推薦要做成testimonial,我就恭敬不如從命了蛤。 carrot milk的方法很簡單: 半條蘿蔔(熟的生的都可以)(大概10cm) 半杯奶(一定要full cream的,因為full cream的比較多油)(大概150ml) blend了,不要濾渣,直接喝,每天一次,沒有分時段,你要半夜爬起來喝也隨便你。 . . . 喝的方式很簡單: 1,連續每天喝2個禮拜,停1個禮拜,觀察症狀,再判斷需不需要繼續喝, 或是 2,連續喝,喝到手掌發黃就停,這是beta carotene在皮下脂肪儲存着,等肝臟把這些beta carotene轉換成vit A了,黃就會退了,然後可以繼續喝。 這就是食物,沒有什麼限制,也不用怕vit A中毒,這樣喝是不會vit A中毒的。 . . . 可以幫助的問題也很多種: 1,幫助傷口的修復 2,幫助鼻竇炎、鼻子敏感、早上起來流鼻水、容易流鼻血

0.00001微米
網myth碎碎念

0.00001微米

看到一些商家,在對自己的產品大吹特吹,其中一句引起了我的興趣, 裡面提到【xxx技術連0.00001微米的病毒都能淨化】。 好咧,其他那些研究別人看不懂你們盡量吹就算了,現在來一個 #0.00001微米的病毒,就顛覆了我的生物學知識了, 是這樣滴~ 據我所知和所學,Parvovirus(小病毒)是目前自然界發現的【最小】的病毒,(【parvo】是拉丁語【小】的意思),而小病毒的大小,目前發現到的是18~28nm, 而宣稱的0.00001微米呢,就是0.00001 μm,換算到來,就是0.01 nm,也就是0.01奈米。 我真的放下身段來不恥下問一下,你們這個比最小的小病毒還小1800倍的病毒是什麼病毒來的?學名是什麼?哪一個星球來的? 還望各路神仙給我一個解答。 #在線等 #不急 #知識就是力量

核彈爆後的輻射
網myth碎碎念

核彈爆後的輻射

這位是遊戲fallout的頭面人物, 他現在不是在比good或是給like,而是在他面前有核彈爆炸,於是他: 【把手伸直,豎起大拇指,閉上一隻眼睛,看看這樣還看的到蘑菇雲嗎?】, 如果看不到,那代表你的所在姑且可以算是安全距離, 如果看得到,那就代表你很可能正在核輻射照射得到的地方,要趕快去避難。 這是一個真正的建議,可以的話,記下來。 fallout講述的是 #核大戰 過後的廢土世界,是自由度很高的開放世界遊戲, 有閒的朋友可以玩玩看,當作練習也不錯。 . . . 如果你是在原爆區,距離核彈很近,那基本上是必死, 如果是沒有當場死亡,照射到過量輻射帶來的死亡也是痛苦的,皮膚表面會灼傷、潰爛,體內的細胞也大概率會因為過多輻射而產生癌症,比如白血病,這些情況又叫 #原爆症 。 即使是極少數的幸運人士,終生也會帶著不可磨滅的傷害, 這裡可以去google那位遇過2次原子彈,倖存下來,還活超過90歲的超幸運人士(或是超倒霉也是可以)【山口疆】。 . . . 不用說,現在的核彈已經不是幾十年前原子彈的規模可以比擬的了,造成的傷害也會更大,而且不止對人,還有對環境,那

開創事業 從思考開始
網myth碎碎念

開創事業 從思考開始

這幾天,接到很多類似的消息,患病後,就會接到很多人來介紹產品, 而且那些人的頭銜越來越高,贏癢師、要寄濕、護土、依牲、勃士、叫獸、得過諾貝爾獎的、拒絕諾貝爾獎的、顛覆諾貝爾獎的、得過比諾貝爾獎更屌的獎的都有, 產品成份也越來越厲害,人吃的、不是人吃的、上過太空的、跟元素週期表一樣多的、多過元素週期表的、聽都沒有聽過的,應有的,不應有的,盡有。但總之一定是天然的。 不變的,只有套路和話術。 . . . 林老師就來教你們怎麼開創事業, 第一步,一定要【貶低】現代醫療,把所有失敗案例,不論真的假的、有關無關的,通通講出來,務必製造出恐慌情緒,讓目標心神不寧,對現代醫療產生懷疑, 第二步,開始講自己產品的好,遵守【越厲害越好】的原則,哪怕是假的,編造的,只要目標聽的進,沒有產生懷疑的皺眉頭,就盡量掰,

Questioning Science is Science
網myth碎碎念

Questioning Science is Science

在其他人的地方看到的留言,朋友截圖給我的。 這之前我還在想,為什麼前兩天來我這邊刷bad review的屁孩小丑會無端端講到玻璃心,把我扣上玻璃心的帽子,還放黃明志的玻璃心上來調侃, 玻璃心(尤其是黃明志的)其實不是在講某國的事情嗎?關科學、研究、醫學、疫苗、IVM 的p事? 最後我發現了,原來是玻璃心這個概念被某些團體拿去偷換概念了,同一個思維,講的話都是同一種色調也就不奇怪了。 . . . 說回來,朋友問我,這留言裡面他講的【Questioning Science is Science】,是真的嗎? 當然是真的,科學並不是一個宗教,所以當然是可以質疑的,而且科學的進步很多都是從疑問中產生,這也可以看作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而真正有素養的科學工作者,對於自己的想法被挑戰,並不會打從心裡痛恨對方,而是想辦法解決和解釋,這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愛因斯坦和波爾對於量子力學的辯論(爭論),他們各持己見,每次的反駁和提問都很精彩, 這種爭論是健康的。 我們不會看到愛因斯坦陰陽怪氣的叫波爾全家出門小心點,要注意看路,不要給車撞出一個含家產, 也不會看到波爾罵愛因斯坦被金錢名譽洗腦了

奶粉
網myth碎碎念

奶粉

準確點來說,是batch number從22到37,批號是K8,SH,Z2,並且expiry date是1/4/2022年以後的產品。 受影響的是三個系列,分別是Similac、Alimentum 和 EleCare。 在我國應該是只有進Similac、Alimentum這兩個。但有時候有些人可以買到本地沒有的產品,所以還是要小心一點。 . . . 當然,如果你孩子是喝Abbott的,你不放心,可以到Abbott專門為了這次事件架設的網站上查一查(我放在評論區), 查的方法很簡單,就是看包裝下面最長串的數字,如果開頭是英文字母,就從數字開始算,之後的7個字,如果沒有英文字母,就是直接從頭開始算數字之後的7個字。 比如L31465SH00,那就是打31465SH, 比如32555SHXX,就是打32555SH, 他就會跟你講你的這個產品是不是有受到影響了。 如果有,你就可以去找賣家談了。 #食品衛生安全 #食物中毒會死人的 #奶粉 === https://www.similacrecall.com/us/en/product-lookup.html 查詢的網站

檸檬汁裡有鈣?
網myth碎碎念

檸檬汁裡有鈣?

有學員拿來問我,說檸檬汁裡面有鈣嗎? 我看了一下,找了一下,了解了個大概, 圖片中,該網站寫的是“含鈣檸檬汁”,如果他們是看原研究或是想要引用原研究來做科普或飲食建議,那麼“calcium-fortified lemon juice”這個很基本的食品營養學名詞,應該是寫為鈣質“強化”的檸檬汁,而不是這種模糊、讓人容易誤會的寫法。 並且,後面還給了一些飲食建議,而這些建議又是跟研究沒有什麼關係的, 比如研究中說的是給200ml的改強化檸檬汁,然後後面又建議一天30ml的檸檬汁入菜, 如果30ml就夠了,那研究列出這200ml有什麼意義? 如果200ml才夠,那30ml會夠嗎? 你了解我的疑惑嗎? . . . 後續: 我繼續找下去,發現這應該是看另一個台灣的“健康網站”的文章後“整理”出來的,那篇台灣的原文,是2021年3月發的,而圖中的那個“科普”是2022年2月發的, 30ml的建議是另一個日本教授建議的,跟200ml的研究無關,所以,這是兩件事, 只不過,台灣的那個健康網站的建議我也覺得不是很恰當,因為200ml和30ml對不上,了解嗎? #科普不是應該用心

不講牌子
網myth碎碎念

不講牌子

準備吃晚餐ing,看到 Voon Sc 在ig的分享,也發個感慨, 不論是我的課,還是平常分享的地方。在我的地方第一條規則就是不能講牌子,其實就是為了避免這種事情。 所以硬是要我講牌子的人,就會被我歸類為【不顧我死活,只顧他自己方便】的人。 當然,不講牌子不代表就一定就安全,因為很多 #狐扯 是抄來抄去的,所以一個闢謠出去,可能會回來很多個對號入座。 然後還會有很多不懷好意的,就是會一直來私信、引誘、挖坑,就等我掉進去,只要我踩到陷阱,那應該就是賠不完了。 一些人會以為我很有背景,才敢做這些事情,但其實我只是想做一些我覺得正確的事,還有我自己良心上過得去的事。 再說,律師什麼的,其實不是事兒,暗地裡來的才是最危險的, 以上希望各位可以好蒿想想。 #又要有知識還要有膽識 #又要有能力還要有毅力 #敬各位冒著危險闢謠的專業人士

硝酸鹽和亞硝酸鹽的差別
網myth碎碎念

硝酸鹽和亞硝酸鹽的差別

有學員跟我提起,有一個號稱自己是食物の專家的人,說“硝酸鹽和亞硝酸鹽是同樣的東西”。問我是不是這樣。 嗯。。。還記得我說過,化學的東西都是看結構的,所以我們就從結構來看, 只看結構有點單調,所以我也順便把他們的差異點也簡單列了出來。 . . . 圖片中可以看到,結構上是不一樣的東西,就是不一樣的東西, 總不能名字很像,就講是一樣的東西吧?比如我的名字和某政治人物很像,就講我們是同一個人吧? 硝酸鹽主要是在植物中,因為那是通過植物的新陳代謝自然產生的,並且,有使用 #化學肥料 的蔬菜含量會比沒有使用化學肥料的高一點,同時,葉菜類蔬菜的硝酸鹽含量比非葉菜類(比如瓜果類、根莖類)高一點。 亞硝酸鹽主要是添加在加工肉品中的,添加的目的是抑制 #肉毒桿菌 的生長(肉毒桿菌毒素是人類已知最毒的天然毒素),其次是讓加工肉品的顏色好看。 所以他們主要存在的地方也不同。 . . . 只不過他們兩者之間還是有一些共同點, 他們都是2A級致癌物質,先不要嚇到,想說“吃菜吃肉都會致癌”。因為他們的致癌性是有條件的, 是要在發酵、腐敗、酸性環境條件之下,他們會形成亞硝胺(Nitrosam

I-TECH
網myth碎碎念

I-TECH

這整個研究Ivermectin Treatment Efficacy in COVID-19 High-Risk Patients (簡稱I-TECH), 是在我國20間政府醫院和1個covid quarantine center中做的, 研究歷時5個月,最後發現有吃跟沒有吃,結果沒有差別。 這一個結果其實去年11月就出來了,那時候也有分享過,當然,研究本身還需要經過審核(比如peer review等),昨天才正式發表在JAMA。 . . . 當然,一定還是會有人講這是假的,是為了抹殺這個便宜、悠久又得過諾貝爾獎(發明人得過,藥物沒有)的藥物,好讓萬惡的藥廠公司擺他們新發明的covid 藥上台,這都是為了讓萬惡的財團、無能的政府和萬惡且無能的醫療體系賺錢割韭菜用的。 隨便吧,要不要信隨便你們。 我只能提醒一下,對醫療和救助病患還抱有熱情和理想的醫療人員還是有的,他們也希望這個藥真的有效,所以才會花時間人力物力去做這樣的研究,最後發現無效,我想當中很大部分的人也是真心感到失望的, 如果真的是要帶著目的性亂搞,其實還有更多更輕鬆的方式。 . . . 這研究算是簡單,有興趣

該信不信
網myth碎碎念

該信不信

這整個研究Ivermectin Treatment Efficacy in COVID-19 High-Risk Patients (簡稱I-TECH), 是在我國20間政府醫院和1個covid quarantine center中做的, 研究歷時5個月,最後發現有吃跟沒有吃,結果沒有差別。 這一個結果其實去年11月就出來了,那時候也有分享過,當然,研究本身還需要經過審核(比如peer review等),昨天才正式發表在JAMA。 . . . 當然,一定還是會有人講這是假的,是為了抹殺這個便宜、悠久又得過諾貝爾獎(發明人得過,藥物沒有)的藥物,好讓萬惡的藥廠公司擺他們新發明的covid 藥上台,這都是為了讓萬惡的財團、無能的政府和萬惡且無能的醫療體系賺錢割韭菜用的。 隨便吧,要不要信隨便你們。 我只能提醒一下,對醫療和救助病患還抱有熱情和理想的醫療人員還是有的,他們也希望這個藥真的有效,所以才會花時間人力物力去做這樣的研究,最後發現無效,我想當中很大部分的人也是真心感到失望的, 如果真的是要帶著目的性亂搞,其實還有更多更輕鬆的方式。 . . . 這研究算是簡單,有興趣

消息
網myth碎碎念

消息

現在已經有人在講Omicron是天然疫苗了, 來預言一下,之後就算有人講Omicron是因為非洲的疫苗覆蓋率不夠廣才演化出來的,這些人也可以講成“你看你看,不就是因為沒有打喵喵,所以才出來一個天然疫苗咯~“”所以用人工製造出人工疫苗根本就是廢的,只是為了賺錢而已“,之類的說法 . . . 就發個感慨, 不論如何,我也再提醒一下,Omicron是中了之後還會再中的,並不代表你中過了你就可以放心了蛤, 洗手、口罩、不群聚才是根本。 #毀滅你_與你何干 #主不在乎 #人類並不感謝羅輯 ps:這三個hashtag是小說【三體】的經典台詞而已,跟宗教無關

強勢回歸
網myth碎碎念

強勢回歸

最近C病毒人數又再飆升,長輩群裡面的各種神奇偏方強勢回歸,目前最hot的應該是喝椰水+檸檬水的那個, 實際上這是2020年的謠言來的,有趣的是,這個謠言當初還是一個醫生講出來的。 我覺得,他跟前胃聲步長應該是abang adik來的。 . . . 我知道,一定會有人講:“可是我的某某人試了之後很好woh,也沒有變嚴重woh,所以這個方法一定有他的道理和好處的啦~” 這叫做 #倖存者偏差 ,簡單來講就是試過了之後病情繼續變嚴重甚至死掉的人,是不會或沒有機會來講這個方法沒有用的,所以你聽到的一定會是喝了後還活著的人對他的讚揚。 #各行各業都有老鼠屎 #強勢回歸 #炒冷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