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ged

食物

A collection of 49 posts

蛋白質食物
網myth碎碎念

蛋白質食物

剛回顧昨晚在【食在】的直播,我提到了100g的雞肉,並不是提供100g的蛋白質,而是20幾30g的蛋白質, 然後我想到了一個衍生話題:如果你要進行這樣的計算,除了有上述那個概念,你還需要考量到不同部位的同一種肉,所含的蛋白質也是有可能不同的。 . . . 比如我們直接search【beef protein content per 100g】你會得到26g,但是這只是其中一個部位的牛肉,當你點開選擇的欄目,你會看到有10多種部位給你選,而每一個部位的蛋白質含量各有不同,10多到30多g的都有。 再衍生下去,就是:這些數據只是參考而已,因為不同國家得到的同一種食物的數據也可能會有差別。 人都有高矮胖瘦長短尖挫,你也不可能要求天然的食物每一個每一口都是一模一樣的營養, 這是摸顆蓮的代痣。 . . . 所以嘛,對一般人來說,先學習份量的概念就夠了,如果要進階一點,那你至少要先把基礎概念先搞清楚,尤其不要以為100g的蛋白質食物就可以完完整整的提供100g蛋白質。 #知識就是力量 #健康食在簡單 #蛋白質

皮膚問題
網myth碎碎念

皮膚問題

【如有雷同,只是雷同】 午餐時間,一位新學員傳來了一張照片,是說他原本皮膚有問題,吃了某產品之後,問題變嚴重,然後拍照給我看,看起來跟我正在吃的燒肉飯的燒豬皮有一點像, 然後問我是不是產品有問題。 我:你全身的皮膚嚴重到這樣,你有先看醫生嗎?還是直接就買產品來吃? 他:有看過醫生,也有在吃類固醇藥。 我:那你是什麼問題? 他:醫生說是老人病。 我:huh?就這樣? 他:對,就這樣。然後說過敏原的東西不能吃,比如牛奶,雞蛋,雞肉,堅果,海鮮,黃豆,食物要清淡。我都照做了,但還是沒有好。 . . . 根據我個人經驗,如果皮膚的問題只是單純靠類固醇,是很難真的改善的, 當然,嚴重到一個程度,還是需要使用類固醇,因為類固醇可以幫助止癢(減少你去抓傷皮膚的機會),還有加速皮膚的新陳代謝(不惡化), 但最好還是要跟飲食做搭配,很簡單,你用類固醇,

膽固醇高不可以吃sotong?
網myth碎碎念

膽固醇高不可以吃sotong?

很多人來問說sotong的膽固醇高,對嗎?怕中風的話就不可以吃,對嗎? eh,直接講答案,【不對】。 首先是,sotong的膽固醇其實沒有很高。當然,這裡講的“sotong”不是單指sotong(魷魚)罷了,還包括墨魚章魚小卷這些容易被搞混的頭足綱軟體海鮮們。 (這裡沒有要教怎麼分蛤,網路上大把教怎麼分的圖,隨便找就有了) 他們的膽固醇大概都是每100g 200到300mg多一點之間,比雞蛋的每100g 350++來得低。 當然,如果你是吃有蛋的那種,就會更高一點。比如魷魚蛋,每100g是1270mg的膽固醇。 但這不是問題。 . . . 因為,眾所周知(好啦好像也不是那麼多人知道),提高血膽固醇的主要元兇並不是食物中的膽固醇,而是【過多的飽和脂肪】,還有【反式脂肪】。 **就這一點而言,我個人是覺得特別強調低膽固醇的食物和食品是一種誤導** 所以如果你真心誠意的擔心中風,那你應該要留意的,是食物的【升膽固醇指數】(CSI)。 不是電影裡常出現的CSI蛤,是營養學的CSI。 他的計算方法是:CSI = (1.

確定是味精的鍋?
網myth碎碎念

確定是味精的鍋?

此為網友投稿,他覺得這篇某本地很出名的健康資訊平台發表的內容“怪怪”的, 我看了,確實怪怪的。 原文主要是說,該小編去吃飯後頭痛喉嚨乾,之後確認了那家餐廳放了很多味精,然後說明對味精敏感的人會出現【中國餐飲症候群】,而且小編買了個“保險”,他說,並不是每個人吃味精會有這個問題, 最後還說MSG +++ 怨念有點深。 . . . 只不過,MSG的成份是【鈉】和【谷氨酸glutamate】(不是glutamine 蛤,雖然名字和味道都有點像),而谷氨酸是 #非必須氨基酸,是一種身體自己會製造的氨基酸來的, 而且幾乎所有食物都有谷氨酸,連菜都有。 我們會對一個所有食物都有的、身體自己會製造,同時也是身體的原料的一個成份,這麼的不適應嗎? 我不覺得。 . . . 同時,其實增味劑並不是只有MSG而已,類似的還有肌苷酸二鈉(醬油常放)、鳥苷酸二鈉(菇味粉的鮮味來源)、核苷酸二鈉(雞精粉的鮮味來源),他們也同樣都是鈉加上一個氨基酸。 這就不禁讓我好奇,這些又會不會有 #中國餐飲症候群 呢? 這又讓我想要做雙盲實驗了。 . . . 小編有建議用香草和天然的香料作為調味料

間歇性斷食
網myth碎碎念

間歇性斷食

這個研究本身沒有什麼大問題,有問題的是把這個研究的結論講成是【間歇性斷食】的結論的人, 研究確實發現,沒有吃早餐或是一天只吃一餐,跟一日三餐的人比,最高多出30%的早逝風險,其中大部分跟心血管疾病相關。 這樣看,好像是在講間歇性斷食, 這篇研究雖然是2022年發表的,但其實他們的數據來源是1999年到2014年之間的美國人,那時候間歇性斷食還沒有流行,所以這一個研究主要探討的並不是間歇性斷食,而是沒有吃早餐或是一天吃太少的營養不良狀況造成的早逝風險提高。 (也該好他們用的是2014年的資料,如果是2019年之後的,那些喵喵黨又要來講是因為喵喵造成死於心血管疾病的人增加了) . . . 其實整體來說,研究的討論有提到,一天只吃一餐的人,多數為年輕男性,較低受教育程度、較低收入、抽煙、酗酒、較高的體力勞動、攝入的熱量較低、飲食的品質也較低。 這裡就可以看得出來,這些因為一天只吃一餐,或是沒有吃早餐的人,普遍社經地位比較低,他們可能並不是為了健康才這麼做的(然後弄巧反拙),只吃一餐是一個附帶現象,而不完全是原因本身。同時,生活中的其他習慣也有可能是造成早逝的原因。 而這也是告

問號
網myth碎碎念

問號

我平常直播、平常的分享都在講飲食的重要性, 上節目、上雜誌、上電台、上報紙、寫專欄、出書也都是在講飲食的重要性, 課程的宣傳和廣告都是在講飲食的重要性, 然後有些人會來私信我:“老師我新加入的,請問我有xx問題,可以吃什麼?” 我:“沒問題,做到課程中教的飲食方式,你的問題就能解決了” 他:“可是我不喜歡,有沒有其他方法?吃xxx產品可以嗎?或是最近很流行的xxxx飲食法可以嗎?” . . . 其實,我到底是哪裡讓你們覺得我有在推崇仙丹、極端飲食法和super food了? #林冠良問號 #那不是營養學 #這世界沒有仙丹 ps:最逗的是有時候有些這樣私信來的人還不是真的學生,講有報名,結果都沒有的那種。

塞車營養學
網myth碎碎念

塞車營養學

1,記得,一條路會不會塞,不是我們可以控制的,而是一個神奇的不可抗力造成的結果(比如天才政策and toll的天才設計),所以與其在車龍裡發脾氣,不如當作享受一個人的時光,聽聽歌,聽聽網課,都是不錯的選擇。 如果是一家人在車上的,那你可以當作享受天倫之樂。 如果是跟不喜歡的人在一輛車上,那你可以當作你在修行, 你的想法就是你可以自己控制的, 一條路會不會塞,是天命所趨;你的想法,是你可以盡的人事。 . . . 2,如果預算到會塞車,車上記得準備食物,水可以不用準備那麼多(除非你的水瓶另有用途), 可以選一些水果、堅果、乾糧,盡量不要選零食,盡量不要選會利尿的咖啡或茶。 塞車已經夠辛苦的了,這時候如果還餓肚子會更容易發脾氣和打瞌睡,尿急也會削弱人的判斷力。 . . . 3,如果塞到累了,就找地方休息,不要勉強,勉強不止沒有幸福,還很危險。 遲到幾個小時,好過過7天才回到。 . . . 4,如果是白天開車,又怕曬黑的朋友,記得帶防曬油, 隔著玻璃的陽光製造vit D的效率不高,但讓你曬黑的效率槓槓滴。 戴個比較好的墨鏡,

第一口咬30下
網myth碎碎念

第一口咬30下

因為某些原因,我走了17000+步的步數,而且是在只吃了一餐早餐、間中還喝了一大杯綠茶的情況下。 所以回到家的時候已經是前胸貼後背的情況,但儘管很餓,我也不能一下子就大口扒飯,而是: 1,先喝幾口溫熱的湯,暖暖胃, 我們常聽說,如果吃飯前喝湯,會把胃酸稀釋掉,造成消化不良。 其實並不會,胃酸很酸,你那一點湯是稀釋不了它的。 有問題的是在你吃飯前喝【大量】的湯,喝到飽,那你的胃就會一下子被灌滿,而且因為灌太快,你的頭腦來不及反應,等到你接下來吃飯吃一半的時候,你【飽了】的感覺才來到,這時候你就會覺得很奇怪,怎麼我才吃一半,怎麼胃就已經這麼漲了?很不舒服。 而喝一點溫熱的湯,可以暖暖胃,重點在【一點】,就是跟你的頭腦說,"餓了一天了,我們終於要開始吃飯了。" 之後再慢慢開始吃飯,如此一來,就不會有腹脹的不舒服了。 。 。 。 2,肚子越餓,要吃的越慢, 這是我一直提醒自己的,絕對不要因為肚子餓而大口扒飯,你越餓,

食物的觀念
網myth碎碎念

食物的觀念

誒嘿~原來現在吃軟殼蟹,還可以原地知道吃了多少熱量蛤(咦? . . . 其實吃任何食物的時候我都會稍微仔細的看一看, 目的有3個: 一是觀察質地和味道,常言食物要色香味俱全嘛,這也是欣賞食物的一種方式,而不是什麼都直接往嘴裡塞,問你感想只知道“umai”, 這樣太單調了。 . . . 二是做正念飲食,也就是吃東西不只是吃東西,還可以通過感受食物的質地,味道,外觀,讓我們可以全身心的投入到整個進食過程當中, 也就是【認真吃飯】。 . . . 三就是為了避免吃到一些肉眼可見的加料。 #事後這盤沒有算錢 #曾經遇過一碗意麵上面飄著一隻蒼蠅跟老闆講老闆跟我講沒問題的可以吃的 #我堅持退掉結果老闆就在我面前吃掉那碗意麵

鹹蛋黃可以吃嗎?
網myth碎碎念

鹹蛋黃可以吃嗎?

月餅裡面有個靈魂,#鹹蛋黃,小時候會覺得鹹蛋黃很geli,只敢吃包著它的蓮蓉,長大後才理解鹹蛋黃的美味, 鹹蛋黃比較讓人擔心的是它的 #膽固醇含量,確實,因為鹹蛋經過鹽水醃製,水份流失,鹹蛋黃的膽固醇會比新鮮鴨蛋的蛋黃更濃縮,所以膽固醇含量會提高, 一個鹹蛋黃的重量大概是25g,以100g鹹蛋黃的膽固醇是1891mg來算,一個鹹蛋黃的膽固醇就大概是473mg,如果是按照《美國民眾膳食指南》(Dietary Guidelines for Americans)的300mg上線,那麼鹹蛋黃是非常禁忌的食物, 只不過,2015年,這個限制已經取消了,至於為什麽取消,我在我的地方也常講,這是因為: 【血中膽固醇】只有20~30%是受食物中的膽固醇影響,其餘的70~80%是人體自行製造的,而製造的原料是【過多的飽和脂肪】和【反式脂肪】, 所以如果真的應該限制的是飽和脂肪,目前的建議是不超過15g,同時反式脂肪能不要碰就不要碰。 (我個人的建議是飽和脂肪超過也沒關係,但反式脂肪是真的越少越好) . . . 只不過,雖然只有20~30%是食物影響的,但如果吃多多很高膽固醇的食物(

食療
網myth碎碎念

食療

我:ok,這個問題其實不難解決的,你就做好這些飲食建議就好。 顧客:就這樣?沒有介紹產品嗎? 我:沒有哦,而且這個問題不用用到產品,用食物就夠了。 顧客:食療不是用產品的嗎? 我:食療不是用食物的嗎? 顧客:?? 我:??? . . . 咳咳,這是真的,食療用的是食物,改變的是食物的組合,飲食的習慣,可能在加上生活的作息(比如曬多久的太陽),而不是三句話就介紹你一個產品, 沒錯,我知道那樣會很好賺,但我覺得那樣對不起我的專業, 而且,我的經驗來看,我覺得用食物就夠了的問題,只用食物,效果會比用產品來的更快。 放心,真的有需要的時候我還是會介紹的。 #腳踏實地的來 #比較快 #知識就是力量

學到假普科
網myth碎碎念

學到假普科

這次的假科普比較單純一點,首先,這些食物都是高蛋白質類的食物,所以講他們高蛋白含量並沒有錯,只不過這是一個把 #廢話當知識 的假科普,你以為你學到了東西,但實際上什麼都沒學到, 這時候有人就會不服氣,“什麼?哪裡可能沒有學到東西?這些食物是高蛋白的沒有錯啊~” 對,沒有錯,但不代表這個資訊有用, 比如我拿一粒 #雞蛋 問你,“那麼雞蛋呢?雞蛋的蛋白質高還是低?健身可以吃嗎?” 你就跟80億人一樣震驚+迷茫了。 . . . 另外,帶魚是一種魚,也是一種動物,所以一定會有脂肪, 而且如果你去查,某國的資料還有特別顯示:【每百克带鱼含脂肪4. 9-7. 4克,为鲤鱼、卿鱼、黄花鱼的1. 5-2倍】 人家的脂肪這麼高,營養價值這麼豐富,結果落在你們這班人手裡只變成了飽足感強的食物。 #你吃衛生紙嘛有飽足感 #帶腦share東西 #抬槓假科普系列

睡覺 癌細胞擴散更快?
網myth碎碎念

睡覺 癌細胞擴散更快?

睡醒了ho?來,這裡告訴你一個壞消息。 這是6月的最新發現,目前不知道為什麼會這樣,但是研究人員確實發現了這個特性。並發表在了頂級期刊【nature】上。 我話先說在前頭,這不是跟你講【那你就不要睡覺了】, 這類研究的用場,都是找出癌細胞的【特性】,並以此找出【對付】他們的方法,而不是超級天真的看到癌細胞吃糖會活得很好,就叫人完全戒糖; 看到癌細胞吃glutamine會活的很好,就叫人完全戒有glutamine的食物; 看到睡覺的時候擴散比較快,就叫人不要睡覺。 . . . 那麼,這一個發現有什麼意義呢?從中又有什麼對付這些癌細胞的方法呢? 目前可以做的就是,以後醫生在抽血檢驗的時候可能需要記錄時間,或是在不同的時間抽血,這樣有可能可以讓檢驗更加準確,減少誤診。或者,以後也可以研發在睡覺的時候發揮效果的藥物。 當然,睡覺睡一半叫你起來抽血看起來是很彆扭,但這只是目前就這個研究的發現可以想到的方法。以後一定會有更多因應這個特性調整出來的檢查方式或治療方法。 . . . 那話又說回來,現在如果已經有乳癌了,現在又發現睡覺的時候擴散比較快,那到底要怎樣?是要睡覺還是不要

衛報
網myth碎碎念

衛報

是會,研究結果是男性會減少2.3年,女性1.5年,然後就有人講,才這一點點,也好拿來講? 只要講是【美國研究】,然後扯到【早死】,就一定會有很多人看,尤其是那種只看標題就可以發表一大串偉論的酸民,這些都是流量。所以這篇才會被各大新聞網轉載。 但其實,這一篇的實際價值也不小,只不過並不為一般大眾所理解,所以雖然這篇很多人看,但作者原本想要傳達的概念,我覺得基本不可能傳達出去。 . . . 其實什麼叫做【食物上桌後再另外撒鹽】? 難道是我們吃炒麵,還要另外加鹽?我們沒有這種傳統吧?那這有什麼好講的? 非也, 這是因為,研究的50萬人樣本來自【英國】,英國人吃什麼最多?【Fish & chips】,上桌後的炸魚薯條是可以另外再撒很多鹽的。 所以這研究作者是以這一結論來建議大眾要控制鹽的攝取量,再多了一個研究證明了吃太多鹽會縮短壽命。 . . . Oh順帶一提啊,這研究的作者LU QI其實是中國人。 你可能有看過【一周吃3次辣,可以降低14%死亡率】的新聞,這個研究也是他有份做的, 他就是一位營養學家,現在是學校教授,發表了200多篇的研究論文,

黃豆的氨基酸是完整的嗎?
網myth碎碎念

黃豆的氨基酸是完整的嗎?

這要看你怎麼詮釋【完整】, 如果你的“完整”是所有必須氨基酸【都有】,那黃豆確實是都有, 如果你的“完整”是所有必需氨基酸都有,而且都【很豐富】,那黃豆就不符合資格。 . . . 來學一個營養學的基礎概念:#限制氨基酸 (limited amino acid),意思是【一種食物中沒有或是很少的某一種或某幾種必須氨基酸】, 通常是植物來源的食物會有限制氨基酸,動物來源基本都是【又都有,又豐富】。 呵呵,所以還是那句話,【有沒有】和【有多少】,是兩個不同的問題,黃豆是全部必須氨基酸都有,但是其中有幾種是很少的, 這幾種是methionine、lysine、threonine,其中最少的是methionine,所以如果你要單單吃黃豆來補充所有必須氨基酸,營養是跟不上的。 所以站在營養學角度,黃豆的氨基酸並不算完整。 . . . 但也不需要擔心你吃很多黃豆而缺乏那幾種氨基酸(尤其素食者),你只要米類、堅果類、豆類,食物都有常吃,就不會缺乏了, 因為不同種類的食物之間的限制氨基酸是互補的,比如:黃豆比較少的,

食物中毒
食物中毒

食物中毒

以下的文是Shi Nee營養師撰寫 食物中毒 最近在印尼超級500羽球大賽當中 大馬球員接近20位都食物中毒 也包含了其他國家的選手也有同樣的情況 酒店裡到處都是可見蟑螂 而且還出現在餐廳裡 簡直就是太噁心了 很多時候身為消費者的大家 一定要觀察餐廳的乾淨程度 畢竟再好吃的食物 没有了最基本的衛生 其實也等於垃圾 輕則嘔吐,肚痛,腹瀉 重則會危害生命 食物會受到污染有分成3大類 Physical hazard 也就是你看得到的 例如例如說頭髮,石頭,蒼蠅大便,釘書機的釘,塑料,煙烟等等 Biological hazard 就是一些細菌,寄生蟲,病毒,霉菌等等 Chemical hazard 就是一些清潔劑,殺蟲劑,重金屬等等 長期服用的話會導致慢性中毒和慢性疾病例如癌症 這些危害可導致超過200多種疾病問題 從最輕微的嘔吐,腹瀉到癌症 聯合國把6月7日設定為世界食品安全日 World Food Safety Day 以提高大家對於食品安全的意識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

泡麵
泡麵

泡麵

以下的文是由Shi Nee營養師撰寫 减肥期間可以吃泡麵嗎? 很多人都認為泡麵是一個很罪惡的食物 只要提到泡麵就是不營養 所以会把吃泡麵當成是cheat meal 也就是偷吃的一餐 其實不管你是不是在減肥 都是可以吃泡麵的 其實泡麵也是一種碳水化合物的來源 跟你吃的白飯,麵包,餅乾,麵類 是一樣的 那當然和其他碳水化合物一樣 只要吃過量 還是會導致肥胖 你可能會說泡麵有味精 泡麵是加工食品所以不好 泡麵本身是没有味精的 他的調料包才有 所以你吃泡麵 而不吃調料包的話我應該會很佩服你 哈哈哈哈 味精不是吃了就會變胖 而是你吃了味精 味精會帶走你身體的水份 導致脫水,然後如果你喝不夠水的話 這些味精沒辦法排除體外就很容易造成水腫的問題 導致你看起來就是大大隻的肥胖問題 泡麵時加工食品 無可否分它是在工廠裡加工 從麵粉到麵條 這個過程需要蒸,要炸或者風乾,冷卻了再包裝 中間是沒有添加任何防腐劑 泡麵可以耐這麼久是因為它是乾糧 製作過程也把水份抽乾了 所以没有水份 細菌,毒菌就不會滋生 這樣就可以放很久了 那泡麵本身沒什麼問題 問題在於吃泡麵的我們 怎麼去吃 如果你要更健康一點的方

生病也被黑
網myth碎碎念

生病也被黑

以後有人要說我粉絲很多我也不謙虛了蛤,黑粉確實滿天下,真的是多虧了那些翻譯苗的group,多謝他們對我的改圖、斷章取義和詛咒,讓更多人認識我。 這個應該也是黑粉,應該是看了我昨晚寫到,我的身體不健康,然後來關心我,這背後的關注令我暖心。 不過我聲明一下蛤,我的身體不好是從小的,不然我是講不出【一個人在失去健康之前不會了解什麼是健康】這種體悟的。 . . . 近期的情況是4月整個就忙到爆(2個節目,1個課程,都是短則幾個小時,長則一整天的拍攝,每個禮拜還至少要做一次live), 然後前幾天就開始有點喉嚨痛,喉嚨沙啞,一開始我還以為是中了,結果我連續test了幾天,插到都流鼻血了,result都是negative的。 所以我覺得應該就是感冒了吧。 來說說這次感冒的感悟好了,我的身體雖然不好,但體力還是有的,沒生病前跑步也還是可以5到6 km。但是每天早上的痰要咳出來也還是有難度,日常的咳嗽還會咳到胸口和腹肌酸痛, 大家可以想像一下一個上了年紀,體力不好的人,他們有那個力氣去咳嗎? 這我也想起我外公,最後的時候也是滿喉的痰咳不出來,痰咳不出來的聲音甚至都讓我有ptsd了。(

嚮屁不臭,臭屁不響

嚮屁不臭,臭屁不響

以下內容由Shi Nee營養師撰寫: 嚮屁不臭,臭屁不響? 大家對這句話應該不陌生吧 其實我們一天會不知不覺至少會放15-23次的屁 所以這已經是我們最熟悉不過的東西 那麼這句話到底是不是有科學根據的呢? 在還沒回答這個問題之前 我先解釋一下為什麼我們會放屁 其實有很多個原因 是吃東西的時候 一边說一边吃 所以間接我們就吃下了很多的空氣 我們的消化系統和消化的時候會產生二氧化碳 所以這也會讓我們的氣體變多 食物很難消化 多醣的食物比較難被身體吸收 所以它需要腸道的益生菌來發酵它 發酵的過程會產生二氧化碳 所以就會有更多的屁了 蛋白質的食物也是其中一個會導致放屁的原因 因為蛋白質比碳水化合物消化的時間更腸 所以大腸的益菌就會發酵 导致導致產生氮 nitrogen 那麼這個屁會有股味道 喝碳酸飲料 例如說汽水,啤酒,香檳 這些水有大量的氣泡 所以喝多了也會放很多屁哦 那回到這次的主题 是不是嚮屁不臭,臭屁不響呢? 首先我們要把這個問題拆開來解讀 為什麼有的屁是嚮,有的不是? 有2個原因 屁的分量 如果屁很多的話 那他要大量排除體外就會造成很大的聲音 肛門

僞科普
網myth碎碎念

僞科普

最近一直有網友來問這個是不是真的,直接講答案:【都是假的】 但是有一個很有趣的現象,如果你只是講這是假的,那他們就會講,“可是隔夜真的不好嘛,所以他這樣講也是有道理的呀~” “隔夜確實會營養流失呀~” “海鮮不新鮮確實會有蛋白質降解呀~”之類的,還會幫這些infographic“講話”。 如果你要跟他們詳細解釋,他們又不捨得花時間聽,也不捨得花腦力想,所以我還是寫了放在這裡好了。 . . . 這就是這種 #偽科普 厲害的地方,把大家認定的常識,配上一個嚇人的廢話,就能讓人很難分辨真假了, 把真話和假話混在一起講,製造出讓人難分真假的謊言,也是一樣的道理。 如果要闢這種謠,就要花功夫了, 首先,需要把他們拆解開來,比如【隔夜的土豆營養成分會丟失】,這就是一句常識,沒有人會講這是假的, 但是【營養成分丟失】和【帶來不可預想的後果】,加起來就是一句廢話,而且是沒有前後因果關係的廢話。 營養丟失會帶來什麼不可預想的後果?頂多就是營養不良吧? 這有不可預想咩?難不成還會爆炸? . . . 另一邊,海鮮不新鮮了會有蛋白質降解物,這個確實是真的, 但是,如果是【隔夜菜】

有吃有保佑

有吃有保佑

以下內容由ShiNee營養師撰寫: 【有吃有保佑】 Wu jia wu bo bi 猜猜看到底什麼東西 是吃了就會保佑你健康的 大家可以把答案寫在評論區哦 通常我們都會聽到賣產品的人說 要吃這個保健品 要吃那個保健品 不管你有没有需要 有吃就有保佑 反正多的身體就排出去 我們不知道身體到底吸收夠不夠 所以每一樣都吃 這樣身體才會健康 我先聲明 我没有攻擊任何保健品 我只是不喜歡賣的方式而已 首先 我認為保健品是在我們的行為不足的時候 才需要的 如果你不知道你是否要吃保健品 請先做身體檢查 然後再請營養師或者醫生跟你解釋你的身體情況 有的人會有這樣的觀念 你看我的驗血報告沒什麼問題 要不是我一直都吃保健品 我不敢想象我現在的驗血報告時怎麼樣的 這没有错 如果你知道你的飲食習慣 生活習慣 真的不好 那可以去先了解你的身體是不是真的缺特定的營養素 缺什麼就補什麼就好 不需要每天都吃一大堆的保健品 有的人直接把保健品當飯吃 我直接滿頭問號 難道好好吃飯不好嗎? 吃飯會胖,吃飯會導致血糖高 所以吃保健品就不會有問題了嗎? 如果你把保健品當飯吃的話 你會没有力氣 因為人是由7大營養

食物變質 還能吃嗎
採訪

食物變質 還能吃嗎

感謝aNGie和南洋商報的採訪, 這一篇其實挑戰性蠻高的,因為不單純只是【食物壞了一律丟掉】而已, 而是在探索【可以吃】和【不可以吃】之間的那條【界限】。 這是一整大版的內容,各位家裡附近有報攤的話,可以買來收藏,或貼在冰箱上提醒自己也可以。 我這邊的報紙都賣完了,你們有買到的話,可以放上來炫耀一下。 #食物變質 #食物保鮮 #食物最重要的不是營養而是衛生 === https://www.enanyang.my/....../%E9%A3%9F%E7%89%A9%E5...... 網路版鏈接在這,看完了可以按個like,

不建議每天吃
網myth碎碎念

不建議每天吃

火鍋是很好吃沒錯,但除非你能確保你每一次吃都是吃多多蔬菜和優質肉類,而非加工食品,也能確保不喝湯,不沾過多醬料,不然真的不建議每天吃, 但如果你每天都會想吃多多蔬菜和優質肉類,也不喝火鍋湯,不沾醬,那其實也不需要去到火鍋店,自己在家裡用水燙就可以了,50k還可以做很多東西(比如買一粒Rolex或1/4粒比特幣等他們漲價或跌價,感受人生的刺激), 實在沒有必要花在一個火鍋店裡。 . . . 哎喲,認真就輸啦~ 當一個女生要跟你分手的時候,就算你真的每天帶她去吃火鍋,她也可以反過來講你圖謀不軌是不是想讓她爆肥並以此為藉口來跟你提分手的, 如果還有下次,記得,什麼都不要說,直接轉頭就走,否則她會像對待一鍋火鍋湯一樣對待你, 而且還是吃剩的那種。 #真香 #嗨底撈月 #終究太過年輕

農場雞與走地雞有什麼差別?
網myth碎碎念

農場雞與走地雞有什麼差別?

吃到了久違的,我媽煮的,真正的走地雞。 因為新鮮,所以沒有我之前一直碎碎念的,在kl的雞有一股味道。而且那個肉是真的結實、有嚼勁、有鮮味。 只是雞而已,有多一點跑動,吃起來就不一樣了,而且雞也比較健康,連骨頭都比較硬,生長空間比較大,雞的心理健康也會比較健康。 相反的,密集養殖的農場雞,就各方面比不上了。 雞尚且如此,人當然也一樣。 . . . 當然,農場雞和走地雞,可能有品種上的差異,但道理還是那個道理,跑不掉的。 寫這篇,只是有感而發,並不是講一定要吃走地雞才好,而是在有條件有選擇的情況下,選好一點的,確實是比較好的, 但還是要懂得分辨,因為之前就有遇過朋友說他買了比農場雞貴幾十塊的走地雞,但吃起來根本就是農場雞,我都不好意思當場捅破他, (但事後還是有跟他講了) 走地雞尚且如此,所謂的有機菜當然也一樣。 . . . 認識食物的本質,多看看食物本來的面貌,多吃各種食物,多認識他們本來的樣子, 我覺得,這也是食物教育(食育)的一部分。 #知識就是力量 #雞 #食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