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ged

免疫力

A collection of 9 posts

生病時的免疫力
網myth碎碎念

生病時的免疫力

我說我生病有吃藥,結果就出現了說【我們人類本來就有免疫力和抵抗力,所以不需要靠藥物,為什麼堂堂一個營養師還要去吃藥?】的酸民。 ok,這邊簡單講解一下,你可以把藥物視為人類的 #抵抗力的衍生。 當我們遇到單靠我們的免疫力抵抗力和體力也不足以可以對抗的疾病時,就要尋求藥物的幫助。 (eh。。。放心,我也不是真的把這些酸梅精轉世的話放在心上,我只是以這個為題,再做一些科普) . . . 這裡講的藥物,還不一定就是西藥那種合成的東西,草藥其實也算,比如野生動物生病了,也會找野草來吃。你看,連野生動物也知道要求助與平常沒有吃的野草了, 同時我也告訴各位,現代的藥物,有很多其實也是先在自然界(植物、苔蘚等)發現其效用,才使用人工合成來進行大量生產的。 . . . 你可能會想,為什麼要 #脫褲放屁?自然界都有的東西為什麼還要人工合成出來? 2個考量, 1,【純化】,自然界的物質會和其他物質(雜質)一起存在,所以如果完全要用萃取的,你需要用到很多的原料,萃取到來還不夠純,效果會因此打折, 2,【沒有那麼多原料】,通常,你想要的成分只佔原料的很小的比例,如果你要大量生產到普通人都

喝冷水可以降體溫?
網myth碎碎念

喝冷水可以降體溫?

這是我在寫給aifm的內容的稿子的時候想到的一個問題, 我們一直聽到說喝冰水會造成體溫下降,體溫下降會造成免疫力下降,免疫力下降會讓人容易生病,所以喝冰水會讓人容易生病, 但我幫大家複習一下小學生物學蛤,我們,人類,是 #恆溫動物,也就是說我們的體溫是基本恆定的,也會有各種方式自主調控體溫,比如發抖和流汗,事實上,體溫並不會隨隨便便就下降。 . . . 如果喝冰水就會造成體溫快速下降,那其實更可能的危害是造成 #失溫症,失溫症是在體溫低於35度的時候會發生的,(這裡的35度是真的35度蛤,不是店門口那種擺美用的體溫計show的神奇數字)失溫症是很危險的情況,而且不處理的話,很快就死了,而不是會造成子宮肌瘤或是癌症那種需要時間累積成的慢性疾病。 (子宮瘤的形成,肥胖、長期接觸環境荷爾蒙、基因遺傳因素都是更可能的原因) 當然,如果我們喝了冰水或是吃冰,身體確實需要消耗熱量來把我們的體溫維持在正常的溫度,而需要消耗的熱量大概是1L的冰(不是冰水蛤,是冰,比如沙冰),只需要消耗大約117kcal的熱量,如果只是冰水,則更少。 117kcal是很少的,少到就算是用吃冰來減肥也是不切

均衡飲食可以防冠病嗎?
養身良然

均衡飲食可以防冠病嗎?

蔬菜水果中的維生素,是維持生理機能的元素。神經系統的信息傳遞、細胞的新陳代謝、免疫細胞的戰力維持等,都是生理機能。我們攝取食物中的維生素,其目的是為了避免任何一種維生素的缺乏而導致的生理機能紊亂。 一個人吃的不均衡,就意味着某些營養素不足、某些營養素過多。事實上,營養過剩也是一種營養不良,因為天平有一邊太多,就一定意味著另一邊太少。 當發生營養不良,那些維持免疫力正常運作的能量、原料、生理機能等,就會受到影響。免疫力就會下降,這時候,一個人就容易生病。當然,生病也不一定就是體外感染造成的,營養不良也有可能促進自體免疫問題的發生,也就是免疫力不止沒有變低,還變強了。但變強了不去打別人,而是打自己。這也是一種生理機能紊亂造成的免疫問題。 所以,均衡的飲食,是為了確保體內的免疫工作可以順利進行所做的鋪墊,而不是為了提高免疫力。這一點是一般大眾比較容易混淆的。 要對抗體外感染,則需要先天免疫和後天免疫的配合。 運用均衡飲食來保證健康的身體,那只可以算是做足了先天免疫的準備工作,比如白血球和免疫球蛋白,這些就屬於先天就有的軍隊。先天免疫可以一定程度上避免我們被外來的病原體感染,或是在認

排毒排毒,連細胞也排毒
排毒

排毒排毒,連細胞也排毒

該怎麼說呢。。。 很遺憾,細胞、營養素和毒素的作用不是這樣的。 === 排毒這個課題一直都很夯,夯到當排你腸胃的毒已經沒有新鮮感的時候, 商家就開始著手於"細胞的排毒", 一時間,排毒再度吸引眾人眼球,”細胞的排毒“這個課題已經夯到連一些些專業的醫生也一起起哄了。 但是,事實是,細胞根本不需要排毒 --- 我們來提一個成本概念, 如果你家中的燈泡壞了,你會選擇修理那個燈泡;還是選擇買一粒新的燈泡,把舊的壞的燈泡替換掉? 如果你選擇前者,我只能說你是個念舊的人; 如果選擇後者,你是一個聰明的人。 --- 為甚麼不選擇修理那個燈泡?對的,因為修理很難、多工, 而且更重要的是,就算真的給你只花2倍的價錢、時間和經歷把舊的燈泡修好了,它的照明功能和使用壽命也不會比新的燈泡來的好。 --- 在你看不到的身體內,也是同樣一個成本概念, 企圖把一個老舊的、受損的、被感染了的細胞還原,是不符合成本效益的。 這裡介紹一個最近比較夯的免疫細胞成員,自然殺手細胞(NK cells),

免疫力的平衡
養身良然

免疫力的平衡

這次的開版圖好像在出power,有點帥。 === 大家當然都知道免疫力很重要,但如果認為免疫力越高越好,則是一個錯誤觀念。這個世界沒有東西是越多越好的,除了錢。所以為了身體的健康,我們需要的是平衡,而不是極端。 平衡就是不多也不少剛剛好的意思。免疫力如果低於正常範圍,想當然就容易被感染、容易生病。免疫力低下的極端,是嚴重複合型免疫缺乏症,簡稱SCID,可能各位有聽說過,1980年代的泡泡男孩,從剛出生開始到12歲去世前兩個禮拜,都一直生活在塑料泡泡裡,與外界隔離,原因就是SCID的患者天生沒有免疫力,所以就算只是待在空氣中,空氣中對一般人無害的細菌、病毒、黴菌就足以讓他受到嚴重的感染,所以SCID患者一般活不過1歲。 順帶一提,SCID的患兒一般是在出生6個月之後才會被發現,原因是出生後數週到數月間,寶寶體內還有媽媽的抗體幫助寶寶抵抗環境中的病原體,這也是側面證明了媽媽的身體健康,寶寶的身體也會因此“沾光”,但在過了特定月齡之後,就要靠自己了。 另一邊的極端,白血球數量超過正常範圍,則是血癌(白血病),就算不到白血病的程度,也可能造成身體容易發炎、容易過敏,對於有自體免疫疾病的

提高免疫力
網myth碎碎念

提高免疫力

很多小伙伴似乎不能理解我說提高免疫力【並不能】幫你抵抗【新】冠肺炎這一件事。 === 舉個例子: 你讀美洲史的時候可能有讀過500年前,因為歐洲征服者的到來,把天花傳到了美洲(征服者把天花患者用過的枕頭用具之類的送給當地原住民),隨後造成當地原住民大量死亡,天花成了歐洲成功佔領美洲的主要“功臣”之一, 你覺得,那些原住民會被感染、會死,是因為免疫力不好嗎? 你覺得,是因為他們的體力會不好,不夠強壯嗎? 你覺得,給他們提升免疫力會有用嗎? 答案都是否定的。 天花對他們和他們的免疫力而言都是新的東西,沒有見過的,所以不論他們體力原本多好,或是吃多少他們的傳統草藥, 他們都還是會因為沒有抗體,沒有辦法幫他們抵抗天花。 === 所以講回來,要避免被感染,就只有避免接觸人群、照顧好衛生,等疫苗出來,或是等這個病毒自己弱化(不一定會發生)而已。 #真的有這麼容易的話美洲現在還是屬於印第安人的 [https://www.facebook.com/hashtag/%E7%9C%9F%E7%9A%84%

免疫力並非萬能
養身良然

免疫力並非萬能

每當有大規模傳染疾病發生,我們就能看到更大規模的產品廣告。而這些產品廣告的說辭,總跑不了一句“增強免疫力”。任何在這時候露臉的產品,都免不了對其某成份增強免疫力的能力誇讚一番。而且越到後期才面世的產品,會讚得越誇張,似乎不把所有產品在口頭上比下去,就不能凸顯他們之大能。 直觀上,免疫力強,似乎人體抵抗病毒、細菌、寄生蟲之類的病原體入侵的能力就越高。但這其實是一套不完整的醫學和營養學認知。 免疫力可以簡單的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是免疫細胞的數量提高,就是大眾對免疫能力的普遍認知。免疫細胞就是我們身體的軍隊,軍隊越多,免疫力就越強,有這樣的認知合情合理。 第二部分是免疫細胞對病原體的“記憶”,曾經被某種病毒感染,患病,存活下來後,體內的免疫細胞會對該病毒有記憶,等到下一次遇見同樣的病毒,就能更快速的做出反應,把病毒大量複製再一次形成嚴重疾病的可能性扼殺。疫苗的原理就是如此。 可惜的是,這一套認知的錯漏之處在於,如果沒有細胞記憶,那不論免疫細胞數量多高,身體第一次遭遇到沒有看過的病原體時,反應一定會比較慢。錯過了第一反應時間,疾病就容易發生了。這也是為什麼平時很健康很少生病的人,也會

來點營養和免疫力的美食
網myth碎碎念

來點營養和免疫力的美食

這是上次【#中國報 [https://www.facebook.com/hashtag/%E4%B8%AD%E5%9C%8B%E5%A0%B1?epa=HASHTAG] 】的採訪在2月28日見報,對於菜式的營養成份和對免疫力的幫助,我有補充了一些相關的內容, 讓資訊更豐富,也比較多元一點。 === 當天由Edward 準備了6道菜,其中還有兩道有影片示範和講解(在網路版中,記得去看), 分別是由Edward負責【Mee Goreng Mamak】, 由我負責【花生紫菜瘦肉粥】。 此6道菜的營養和對免疫的幫助,都是我們精心整理和解釋的,希望對各位有幫助。 === 1,卤味套餐: 豆腐和鸡蛋含有高蛋白质含量,尤其雞蛋還有完整的人體所需的8種氨基酸,是建構人體最重要的基礎營養素,身體的基礎打好,免疫力才會好。绿色蔬菜的纤维除了帮助润滑肠道及排便,降低大肠癌的几率,还是prebiotic的一种,可以作为肠道内probiotic的食物,让probiotic好好生长,可以調節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