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ged

諾貝爾獎

A collection of 12 posts

愛因斯坦
網myth碎碎念

愛因斯坦

有人問我關於 #愛因斯坦獎 是不是真的很厲害, 因為愛因斯坦很厲害,所以愛因斯坦獎應該很厲害,會這樣想也無可厚非吧? . . . 目前真的代表學術地位和貢獻之認可,並以愛因斯坦來命名的獎,有3個, 分別是: 1,Albert Einstein World Award of Science(Paul Nurse 2013年得過) 2,Albert Einstein Medal (楊振寧1995年得過) 3,Albert Einstein Award(霍金1978年得過,這獎只頒到1979年,這一年是愛因斯坦100年誕辰) 如果算上以他兒子命名的獎,還有Hans Albert Einstein Award(但規模就更小一些) . . . 這些獎的獲獎者名字和年份都是可以查得到的, 所以如果你聽說某某人在哪一年得了一個比諾貝爾獎還厲害的愛因斯坦獎, 花2分鐘查一下,你就知道對方有沒有在仙你了。 確實,愛因斯坦很厲害,但一個獎以他命名,跟這份厲害沒有直接關係。 因為如果我很有錢、又吃飽得空、又想要往自己臉上貼金,基本上我自己辦一個【

2023年諾貝爾獎
網myth碎碎念

2023年諾貝爾獎

又到了每年的這個時候,2023年的 #生理暨醫學獎 就頒給這兩位, 其實直接說是“mRNA喵喵的發明者”有一點壓低了他們的發現的厲害程度,我覺得更恰當的是他們的發現是找到了【修飾RNA和穩定mRNA的方法】,這才讓mRNA喵喵成為可能, 這技術當然不會只用在舊冠的喵喵上,而是還可以後續開發出其他疾病乃至某些癌症的喵喵。 一般而言,從技術的發現到被頒發諾貝爾獎應該是要經過很多年的時間,確認可行和真的有貢獻才有可能獲獎(而且獲獎者還要活著,否則就算貢獻很大也不會獲獎),所以這次頒獎看起來快的不可思議, 但其實這個技術的發展是1990年代開始的,在2000年代開始有突破,而3年的藝情是讓這個技術有了發揮空間,並加速了認證的進程,而不是表面上看到的發明了mRNA喵喵3年就得獎。 . . . 按照每次頒獎就一定會出現一堆蹭諾貝爾獎熱度的仙丹的傳統來看,今年這個應該很難蹭,因為有反喵喵的和煽風點火的霉體在那邊擋著,這也算是它們的存在對這個社會提供的少數正面意義之一了。 啊不對,我錯了,確實有很多人一邊罵喵喵害人,另一邊就在賣號稱可以減少喵喵副作用的產品,確實不應該小看那些想賺錢的人的

達克效應
網myth碎碎念

達克效應

【懂越少的人越自大】【懂得越少的人以為自己懂得越多】,這是達克效應(DK effect),又叫鄧寧-克魯格效應(Dunning-Kruger effect)的典型症狀。 能力低的人因為能力低到一個程度,所以意識不到自己能力低。 這現象可以用來解釋為什麼跨領域的“磚家”這麼多。 . . . 比如Linus Pauling,他的專業領域是化學和結構生物學,不否認他在自己的領域真的很厲害,厲害到拿諾貝爾獎,但當他跨領域到營養學和醫學,他基本就是一個小白,但因為他懂得很少,所以他以為自己懂得很多,所以就出現了vit C可以治療感冒和癌症的千古謠言。 同樣的,一個整骨師可以大談營養學,一個DJ可以在節目中用心理學技巧“幫助”聽眾,一個心理專業的大姐教人飲食金字塔倒過來吃,還有理財太太的case,也都是同一個道理。 名人的例子有點遙遠,我們生活周遭其實也有很多,比如西醫講中醫不好,中醫講西醫不好(單純為了反對而反對蛤),牙醫變成營養學專家,一個人買了一張營養師和中醫的cert就直接成為中醫營養師,某些特殊療法俱樂部的成員認為自己的特殊療法比現代醫學更厲害等。 (經濟學,政治學,文學等

Svante Pääbo
網myth碎碎念

Svante Pääbo

每年的諾貝爾獎出來之後不久,就會有冒用得獎者名義的產品跑出來割韭菜,比如細胞自噬作用、酵素的發現、缺氧誘導因子、免疫療法、端粒效應、生理時鐘、石墨烯等等的發現者都”被代言“了各種神奇的產品, 比較特別的是偉哥的發明人,他們是真的以自己的名義分別代言了不同的產品。 而今年這一位,應該就比較難”被代言“了。 . . . 他的貢獻是【確立了古DNA的萃取、純化、定序的技術,開創了古遺傳學領域,為研究現代人提供了基礎】(據我粗淺的了解是這樣,如果有說錯,還請各位大佬不吝指教) 簡單來講,就是他發現了現代人類(智人)的祖先跟已滅絕的尼安德塔人和丹尼索瓦人有過基因交流(交配產生後代),所以我們現代人體內,有一定比例的基因是來自已經滅絕的其他人種的。 這個發現有什麼用途和意義嗎?值得拿諾貝爾獎?而且還是一個人獨拿? 意義其實很重大,因為這樣就可以更好的研究我們現代人的起源,比如【非洲起源論】,然後也能讓我們從另一個角度研究現代人的傳染疾病。 用途方面,我舉個例子,得獎者Svante Pääbo在2021年有研究過新冠肺炎重症感染者的基因,發現到在某一基因片段含有尼安德塔人的基因的人,

多知識 少上當
網myth碎碎念

多知識 少上當

1,諾貝爾獎只會頒給活人,不會頒給成份,也不會頒給產品。 === 2,2006年的諾貝爾獎生理醫學獎是跟【雙股RNA干擾產生基因沉默】有關,這是一種基因現象,可以看作是一種基因編輯工具(或技術),使用得當可能可以用在治療一些疾病上, (理解有限,歡迎各大神給予指教,感激不盡) 跟GABA 一點毛關係都沒有,而且只是喝一些飲品是達不到這個現象和效果的。 === 3,該產品的主公司應該是不會這樣亂講話的,我覺得這應該是個別經銷商亂來亂講。 #諾貝爾獎系列 [https://www.facebook.com/hashtag/%E8%AB%BE%E8%B2%9D%E7%88%BE%E7%8D%8E%E7%B3%BB%E5%88%97?__eep__=6&epa=HASHTAG]

中醫愛好者
網myth碎碎念

中醫愛好者

做公眾教育最好玩的,就是可以遇到各種神奇的人物, 這是我跟羽嬋一起講諾貝爾獎的youtube影片,下面有人的comment, 其實我看不太懂他在講什麼,但連婦孺皆知的基礎中的基礎都可以講錯,已經可以確定沒有什麼值得認真討論的部分了, 各位看看笑笑就算了吧~ #皇帝內經是什麼鬼 [https://www.facebook.com/hashtag/%E7%9A%87%E5%B8%9D%E5%85%A7%E7%B6%93%E6%98%AF%E4%BB%80%E9%BA%BC%E9%AC%BC?epa=HASHTAG] #我只知道黃帝內經 [https://www.facebook.com/hashtag/%E6%88%91%E5%

用諾獎得主打廣告
養身良然

用諾獎得主打廣告

養身良然 107 【用諾獎得主打廣告】 拿廣告費幫忙代言的諾貝爾獎得主不在此例;諾獎得主用自己的臉打自己開的公司的廣告也不在今天的討論範圍,今天講的是什麼都沒做,什麼都沒得到,就被擅自拿去打廣告的諾貝爾獎苦主。 上禮拜提到的大隅良典是其中的典範,因為自噬作用和斷食排毒聽起來好像是同一回事,用大隅良典的肖像來打排毒抗癌延年益壽的產品的廣告已經不稀奇。但我還看過用他的肖像來打生髮水廣告的,我想那是因為他那副突出的外在形象,滿臉的大鬍子,而且還是白色的。大隅良典是日本人,東方人面孔留有大鬍子的已經少見,白色的就更是罕有,加上他和藹可親的眼神,很容易打動人心,吸引目光,是被盜用打廣告的好材料。 我看過最誇張的,是同時用10位諾貝爾獎得主的肖像放在廣告內,並說他們產品的成份“屢獲諾貝爾獎”,對諾貝爾獎有基本認識的看官們,或是看過第104篇專欄【流通知識打擊磚家】的朋友們,應該都知道,只有“人”,而且得是活著的人才能獲獎,而什麼物質,什麼療法,甚至什麼產品,都不可能獲獎。 我點進去看,沒想到還看到了我們專欄的老朋友Linus Pauling的照片。但是署名卻是另一位諾獎得主,可見這個廣告連

諾貝爾的機制
網myth碎碎念

諾貝爾的機制

這就是為什麼我會早早就要把【2019諾貝爾生理醫學獎】的內容講解掉, 因為總會有這種標題黨跑出來, 再提醒一次,這是一個 #機制 [https://www.facebook.com/hashtag/%E6%A9%9F%E5%88%B6?epa=HASHTAG] 的發現, 不是說什麼你做什麼運動吃什麼食物就可以避免缺氧。 === 研究的解釋在這裡: HealthyLane page我的高中同學,台灣大學生命科學系畢業的 Eunice Wong 羽嬋,她現任我們的母校【永平中學】的生物課老師, 昨晚我邀請她為我們講解2019諾貝爾生理醫學獎, 深入淺出,簡單的讓各位了解這個世界的最新知識。 === 這是剪接濃縮版,comment中還有昨晚的完整版,內容更加豐富,有50分鐘。 #知識 #最新的知識 #HealthyLane帶你看報導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

跟諾貝爾獎有關的產品
養身良然

跟諾貝爾獎有關的產品

養身良然105 跟諾貝爾獎有關的產品 我們專欄曾經講過,諾貝爾獎(簡稱諾獎)得主講的東西不一定就是真理,諾獎得主也不見得真的什麼都會,得到諾獎只是科學界對得獎者做出對社會進步有推動的影響的認同的獎勵,並不代表得獎者就是一個全才,也不代表他對跨領域的知識瞭如指掌。 比如兩屆諾獎得主Linus Pauling,兩屆聽起來很厲害,但他得到的兩次諾獎是化學獎和和平獎。和平獎就不用說了,跟醫學基本無關。化學獎則有時候有一點關係,比如Heinrich Otto Wieland 對膽汁研究的貢獻;比如Walter Norman Haworth 對vit C和碳水化合物的研究的貢獻,都跟醫學和營養學有關,而且他們兩人都畢生投入相關研究,但他們兩人卻從沒有以自己的身份鼓吹自己研究的東西可以抗癌治癌。 回頭看Linus,他的研究領域和獲獎研究是化學鍵,這是純化學領域的研究方向了, 所以在他鼓吹vit C可以治療感冒時,如果當地的醫生拒絕開vit C片,就會被病人質問“你得過諾貝爾獎嗎?”予以諷刺醫生不如Linus。但就這份上,我可以很直接說,醫生的專業Linus並沒有,他真的就是個大外行。 但從這

流通知識,打擊磚家
養身良然

流通知識,打擊磚家

養身良然 104 【流通知識,打擊磚家】 每年的10月都會有大事發生--諾貝爾獎得主名單產生,諾貝爾獎有6大分類,以我的背景,會比較留意諾貝爾化學獎和生理或醫學獎。今年的化學獎得主們的得獎原因是鋰離子電池的貢獻,這種可以重複充電使用的電池可說是直接為現代的手機通訊設備提供了基礎,帶我們進入了新能源時代。 與之相比,生理或醫學獎則乍看之下沒有那麼創新和顛覆(遙想20年前,一般電子設備使用的電池都是沒電了就只能丟的,可以充電而且充電量大的電池是多麼的顛覆),感受也不貼身、直接、深刻,有時候想要解釋給沒有相關背景的人知道,還需要花費一番功夫。 你可以感受一下:今年的諾貝爾生理或醫學獎得主們的得獎原因是:發現了細胞如何感知以及對氧氣供應的適應性,對沒有相關背景的人而言,這句話很抽象。但也有一些人從中看到了機會,不需要弄懂機制,只需要拿出裡面無論是誰都一定看得懂的字眼來大肆渲染即可。整句掃一遍,“細胞”和“氧氣”沒有人沒聽過,這樣就夠用了。 所以在得獎名單和得獎原因公佈後的幾天內,網路上就已經可以看到不少的“內容農場文”、“磚家解說”或“創業講堂”似模似樣的解釋2019年的諾貝爾生理或醫

諾貝爾獎得主講的就一定是對的?
Luc Montagnier

諾貝爾獎得主講的就一定是對的?

諾貝爾獎只是一個獎,能不能得到這個獎,代表在某一個研究上的領域的貢獻,獲得了肯定,諾貝爾獎很出名,但並不代表諾貝爾獎得住講的東西就永遠是對的。 我在養身良然的專欄中,有連續4篇禮拜講過諾貝爾獎的故事,再加上講Vitamin C和Linus Pauling的故事3篇,總共有7篇跟諾貝爾獎相關。 林冠良:跟诺贝尔奖有关的产品|中國報 “养身良然”专栏曾讲过,诺贝尔奖得主讲的东西不一定就是真理,诺奖得主也不见得什么都会,得到诺奖只是科学界对得奖者做出对社会进步有推动影响的认同与奖励,不代表得奖... 中國報 China Press [https://www.chinapress.com.my/20191105/%e6%9e%97%e5%86%a0%e8%89%af%ef%bc%9a%e8%b7%9f%e8%af%ba%e8%b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