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ged

研究報告

A collection of 11 posts

礦物質種類
網myth碎碎念

礦物質種類

知道為什麼知識就是力量了嗎? 有知識,你可以每天看笑話, 沒知識,就只能每天鬧笑話。 . . . 上面那個陰陽怪氣的內容其實可以不用看,只是一段沒有看完整報告就腦補出諸多揣測的廢言罷了, 我保留之,是因為跟下面那個大濕的留言一起搭配看,會很對味。 我實在告訴你們:【元素週期表中有118個元素+礦物質,能安全放進口中的只有71種】,剩下的不是有放射性,就是有高毒性, 所以,敢問,大濕口中那海鹽裡多出來的10多種不安全的礦物質分別是什麼? 可能這時候就會有人說,哎喲~元素週期表是單一元素罷了,他這裡講的可能是化合物呢? . . . 咳咳,那第一,如果是化合物,那就說化合物,而不是說礦物質, 第二,人家都很莊重的跟你講【鹽,不是只有鈉】了,就是在列出單一元素,不是在跟你講化合物。 難不成精鹽是3種礦物質?分別是氯、鈉、氯化鈉? #知識就是力量 #我本來還想講同位素的 #但想想還是算了 https://www.facebook.com/....../a.11....../3763429820364371/其實很早之前就做過分享吐槽過這種廣告了

香腸裡的亞硝酸鹽
網myth碎碎念

香腸裡的亞硝酸鹽

每次提到香腸,就會很自然的想起香腸是致癌食物,因為裡面有 #亞硝酸鹽, 但其實咧,亞硝酸鹽並不是直接造成癌症,而是要在特定的【條件】下生成 #亞硝胺,亞硝胺(Nitrosamine)這一類的致癌物質,注意,亞硝胺不是一個化學物質,他是一類化學物質,裡面有很多成員,其中也不乏2A級致癌物質。 這一點我在硝酸鹽和亞硝酸鹽的差別的那篇也有講過。 所以,單純的害怕亞硝酸鹽是不實際的,因為單純吃到食物中的硝酸鹽和亞硝酸鹽,其實並不會有致癌的風險。 再說一次,他要變成【亞硝胺】類,才會致癌。 . . . 最新的一篇研究報告,是陽明交通大學食品安全及健康風險評估研究所的林怡君副教授的團隊發表的,他們收集了近年的相關研究做了 #薈萃分析 meta-analysis,得出了【硝酸鹽】和【亞硝酸鹽】本身除了不會直接致癌以外,還很可能【心血管】有【好處】的結論。 然後媒體在報導的時候特別強調:【香腸添加亞硝酸鹽竟非致癌物 最新研究:有助預防心血管疾病】 這當然也是標題黨,但也不能說是完全錯(頂多算是比喻不恰當)

甲氧沙林
網myth碎碎念

甲氧沙林

網路上一直在傳甲氧沙林是萊姆、蒔蘿、綠茶葉、當歸、西芹、檸檬裡面都能發現的天然成份,然後還提了提了一些“reference”,還傳到亂了。 某H產品真相如何,我還不知道,但對這條廣傳的“聲明”我倒是可以說一說。 === 首先,甲氧沙林確實是天然成份,據【Journal of Pharmacy and Pharmacology】的記載,甲氧沙林是在1940年代第一次從Ammi majus(大阿米芹)這種植物中萃取出來的。也就是圖片中的第一號植物。 據【Botanical Dermatology: Plants and Plant Products Injurious to the Skin】的記載,1970年,科學家從大豕草(giant hogweed)和豬草(Hogweed)等4種繖形科Apiaceae、獨活屬Heracleum 的植物中發現到甲氧沙林, 不過目前藥用的甲氧沙林基本都是合成的。

大豆分離蛋白
網myth碎碎念

大豆分離蛋白

我就奇怪為什麼這幾天我課程內大豆異黃酮是不是有害的問題一下子多了非常多, 原來是因為網路上出了一篇紅文,幾百個人share,但其實只要仔細看,你就可以發現他裡面的內容是前言不對後語的,要嘛是那位作者不懂從哪裡抄來然後自己做加工的,要嘛是他根本就不知道自己在寫什麼。 === 來講解一下,這一篇他的原意是叫大家小心素食產品中的大豆分離蛋白,之後還放了一些素食產品,上面有大豆分離蛋白的,講這個不可以吃。 但是蛤~他一邊講大豆分離蛋白是經過手法把所有東西都分離掉了,只剩下蛋白質, 一邊又講,某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 #大豆異黃酮 [https://www.facebook.com/hashtag/%E5%A4%A7%E8%B1%86%E7%95%B0%E9%BB%83%E9%85%AE?__eep__=6&__tn__=*NK*F] 有致癌作用, 所以大豆分離蛋白是有害的。 **ok,各位想一下,如果 #大豆分離蛋白 [https:

消毒機器
網myth碎碎念

消毒機器

ok,首先,這種機器放消毒水來做霧化,可以消毒嗎? 簡單的答案是【可以的】。 但如果你看到這個答案就覺得好了、爽了、可以拼命用了,那你就是 #找死 [https://www.facebook.com/hashtag/%E6%89%BE%E6%AD%BB?__eep__=6&__tn__=*NK*F]。 所以這個【可以的】的答案是有 #前提 [https://www.facebook.com/hashtag/%E5%89%8D%E6%8F%90?__eep__=6&__tn__=*NK*F] 的。 === 你需要考量的前提有這幾個: 1,

吃vitD能治療covid?
網myth碎碎念

吃vitD能治療covid?

聽到的是吃20000iu的vit D來治療Covid 的“消息”,老樣子,也說有研究。 我聽到的時候第一個念頭還是,huh?你是講vit C是嗎?對方說不是,是vit D。 我又問,你確定是20000iu?不是200 或 2000? 他說確定,然後傳來了“研究報告”。(我在放在底下) === 看了,咳咳,又是那種還沒有做完,result還沒有出來的研究報告。 連result都沒有,就可以拿來推銷了。真是好做,盆滿缽滿,可喜可賀。 === vit D是油溶性vitamin,要吃到中毒是比水溶性的vit C來的容易的,所以我才會問他是C還是D, 然後所有的vitamin 都有UL(upper limit),顧名思義,就是最高可以吃到多少,超過就危險了。而vit D的UL是4000iu,這個20000iu是UL的5倍, 所以這樣吃是很危險的。 (順帶一提,vit C的UL是2000mg)

疫苗里有氧化石墨烯
網myth碎碎念

疫苗里有氧化石墨烯

最近長輩群裡流傳另一個影片,說pfizer疫苗裡面有一個成分叫【氧化石墨烯】,並且這佔了該疫苗99%的有效含量, 然後說這就是疫苗磁性的由來,還有說這是讓人打了疫苗會死會殘的罪魁禍首。 好吧。。。哈哈。。。 === 磁性的話題我在電台節目、影片、直播都有提到了,這裡不贅述,總之你拿塊磁鐵去test 看看就知道究竟是你有磁性,還是你沒有洗澡了。 至於pfizer的ingredient,根據FDA提供的資料,它裡面有mRNA, lipids ((4-hydroxybutyl)azanediyl)bis(hexane-6,1-diyl)bis(2-hexyldecanoate), 2 [(polyethylene glycol)-2000]-N,N-ditetradecylacetamide, 1,2-Distearoyl-sn-glycero-3-phosphocholine, and cholesterol), potassium chloride, monobasic potassium phosphate, sodium chloride, dibasic sodium p

氫氣治療
網myth碎碎念

氫氣治療

上一次是vit C,這一次是 #氫氣治療 [https://www.facebook.com/hashtag/%E6%B0%AB%E6%B0%A3%E6%B2%BB%E7%99%82?__eep__=6&__tn__=*NK*F] 。 講過很多次了,這種報告不是給普通人看的,更不是給你拿來亂吹產品用的。 上次的vit C是打點滴IV,結果拿來做廣告的都是吃的,吃的和打的,一樣嗎? 一個去你的胃,一個進你的血管,一樣嗎?但是vit C賣到亂。 這個的也一樣,氫氣產品也是賣到亂了。 === 好吧,事實是,這篇,衛生部只是把以前的,各國的,有關氫氣和氫水相關的研究拿出來做一個探討,來探討使用在臨床上的可行性。 結果流傳的版本已經講成衛生部已經拿來治療了。 這一次的其實比vit

魚油降低膽固醇?
網myth碎碎念

魚油降低膽固醇?

其實真正的營養師一直都在講,魚油是沒有辦法降低膽固醇的,但是一直缺乏比較有規模的研究, 而這個研究剛出爐10多個小時而已,研究人也多(13000多人), 有規模(22個國家675個醫院), 實驗設計正確(雙盲實驗), 而且實驗設計很簡單(就是拿omega 3 補充劑來跟玉米油做比較) 最後的結論就是:omega 3 補充劑不建議用來降低正在服藥的高心血管疾病風險的患者的風險。 說成人話就是:吃omega 3補充劑,跟吃玉米油是一樣的,一樣對病情沒有幫助。 === 比較讓我感慨的是: 在這之前我講到魚油不能降低膽固醇的時候,來挑戰的人都是問 #有研究證明 [https://www.facebook.com/hashtag/%E6%9C%89%E7%A0%94%E7%A9%B6%E8%AD%89%E6%98%8E?__eep__=6&__tn_

牛奶狐扯篇
網myth碎碎念

牛奶狐扯篇

又是關於牛奶的狐扯, 找一個研究來斷章取義,然後弄一張圖,寫上華文和英文,弄到很pro那樣, 就很多人信了。 === 當然,有附上研究報告的鏈接再來掰,是比較可取的,因為我就直接從他們附上的研究來找問題就好了, 比較省時間。 === ok,所以現在教你們怎麼看,這也是培養你們的科學素養。 點進去那份報告來看, 1,你會看到abstract,也就是大綱,它上面寫: Milk consumption during adolescence is recommended to promote peak bone mass and thereby reduce fracture risk in later life. However, its role in hip fracture prevention is not established and high

讀解reference
網myth碎碎念

讀解reference

專業人士有時候講一些東西需要證據背書的時候,就會列出一串東西出來,這就是我常說的references。 通常,一般人只要看到有references,就會自動在心裡為這段資訊的可信度加分,但是更嚴謹一點的專業人士,通常就會再去找那個reference來看,一來是確定這段資訊的真偽,二來是學習新知, 尤其是當跟reference一起出現的資訊聽起來【怪怪的】的時候。 === 比如這個影片,講的是吃飽之後馬上洗澡容易猝死,同時給了一個reference, 吃飽後馬上洗澡跟猝死有關?還有研究?Huiyooo~這麼新奇的資訊,當然是要去找來拜讀一下的呀~ 然後我去找了她列出來的那個研究來看,我失望了,因為: 那篇研究的結論是【在浴室死亡的原因主要是水溫+滑倒】, 水溫太高或太低,都可能造成心血管收縮不良,這一點我在闢謠【洗澡不可以先洗頭?】那一篇已經詳細解釋了, 滑倒則是更常見的理由,尤其是上了年紀的長輩,這也很好理解。 === 然而讓我最沒辦法理解的,是這個研究。。。 通篇沒有提到飯後, 通篇沒有提到飯後, 通篇沒有提到飯後。 沒有提到飯後,妳還用這個研究來講有研究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