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ged

預防勝於治療

A collection of 49 posts

食品超標
網myth碎碎念

食品超標

鄰國講超標,我國講沒有超標,到底要信誰的? 首先,新聞的內容是講2020年到2024年【9月】的檢測報告裡面沒有發現陽光玫瑰有超標。 而泰國新聞,是10月檢查到的,而且是當地的消委會檢測的,是NGO。 首先,這是2個【不同的時間段】的檢查報告,也就是說,我國目前是沒有10月的報告的。 其次,是2個【不同的檢測單位】,泰國的是消委會,我國的是衛生部,所以超標標準和檢測方式可能有差異。 所以,這其實是2件不同的case,不建議放在一起講。 所以,要知道我國10月的葡萄有沒有問題,還需要等衛生部的報告,就看到時候大家還記不記得有這回事兒咯~ . . . 那麼,有沒有可能過一兩個禮拜,我國的檢測結果出來了,也是正常沒超標? 也還是有可能,比如進去泰國的跟進來我國的是不同批的葡萄,或是檢測時間點不同,也有可能造成結果不同, 所謂【時間點】,打個比方: 假設都是同一批葡萄,但葡萄樣本是在泰國先做了檢驗,出了報告和報導,已經引起軒然大波的幾天過後,我國才做檢驗的,這一段時間部分的農藥已經揮發消散,濃度降低了一部分,也是有可能檢測出沒有超標的。 . . . 所以呢。

李斯特菌
網myth碎碎念

李斯特菌

#李斯特菌 是一種不罕見的 #食物中毒 菌,而且感染到發作的潛伏期很長,可以長達3到70天(最常見的是21天), 另外,牛奶如果感染了李斯特菌,是不會有明顯的腐敗變質的表象發生的,這就讓它的危險程度更上一層, 所以這故事也是告訴我們,對免疫力弱或是不完整的癌症患者、小朋友和孕婦而言,每個食物除了吃之前要聞一聞看一看有沒有變質,也最好不要因為不想浪費而吃已經開封很久了食品,尤其是奶製品。 . . . 還有一點很多人誤會的,市售牛奶有分巴氏德殺菌的,保持期限是1個禮拜,而且要放冷藏;高溫殺菌牛奶,保存期限可以幾個月到1年,放在室溫都可以。 這些條件說的都是還沒有開封的時候,不論哪一種,只要是 #開封 了的,那最好都是在3天內喝完,而且也一定要放冷藏。 . . . 李斯特菌在低溫環境下可以存活很久,但只要72度就可以殺掉它們, 所以奶粉(尤其寶寶奶粉)通常建議用70度以上的水來泡,其中一個作用就是降低李斯特菌的污染造成的風險。 報導中沒有說明孕婦喝的那包開封過的冷牛奶究竟開封了多久,但如果你真的 #不得以,一定要把那個牛奶喝掉,那你可以加熱過先(牛奶要隔水加熱,不然容易燒焦

兒童甲狀腺
網myth碎碎念

兒童甲狀腺

兒童甲狀腺機能出問題,會影響生長和智力的,會造成發展遲緩,好好治療則可以避免這些悲劇的發生。 類似的,以前沒藥醫,現在可以用藥控制一輩子的,還有第一型糖尿病和某幾種的白血病等。 確實,沒人希望一輩子吃藥,甚至還有人會笑是藥罐子。 那是那些人不懂事,不要管他們。 我們反而該慶幸的是身在這個年代,還有機會用“逆天”的方式讓無辜的孩子們延長生命,可以基本像正常人一樣生活。

大頸泡
網myth碎碎念

大頸泡

甲狀腺可能會有的【問題】有4大種: 【甲亢、甲減、甲狀腺炎、甲狀腺癌】 === 從外觀特徵看又有分3種: 甲狀腺腫大(俗稱的 #大頸泡)、甲狀腺不會腫大、甲狀腺有局部腫塊。 === 從病因來看,又有分成4種: 1,碘不足: 這個原因算是最常見的,會造成【甲減】。 這也是為什麼我國現在的鹽都會加碘(iodized),主要就是為了預防碘不足帶來的問題。 2,碘過多: 這個原因通常出現在有些人發現甲狀腺出問題,於是【大量】補充富含碘的食物,包括海藻、海鮮、蛋和奶,造成【碘過多】,反而造成【甲亢】。 注意:這裡不是說這些食物不能吃,適量均衡的吃當然是可以的,但大量吃就會出問題,重點是大量。 3,自體免疫因素: 比如免疫力攻擊甲狀腺造成的葛瑞夫兹氏病(Graves Disease)和橋本氏病(Hashimoto's disease) 4,

喝假酒會導致失明?
網myth碎碎念

喝假酒會導致失明?

1,為什麼假酒會造成見上帝和失明? 因為假酒有很多的【甲】醇,身體代謝之後會生成甲酸和甲醛,他們都對神經系統有傷害,如果傷到視神經,就會造成失明,甲酸甲醛中毒最嚴重就是去見上帝, 報導中有看到 #代謝性酸中毒,就是因為【甲酸】太多造成的。 . . . 2,假酒和真酒的差異在哪裡? 真酒的酒精主要是【乙】醇,假酒通常是用工業酒精勾兌的,裡面有很多甲醇, 你可以把甲醇乙醇看作是兩兄弟,只不過甲醇的傷害大很多。 順帶一提,自己在家home made釀酒也有可能會產生過多的甲醇(尤其是某些原料可能會產生更多甲醇),並且一般人沒有足夠的知識和設備把甲醇去除掉,喝了就有可能中毒,這才是禁止私釀的主要原因。 . . . 3,懷疑自己喝了假酒怎麼辦? 如果是【剛喝下去】就發現可能是假酒,催吐可能有幫助,因為那時候甲醇還沒有吸收, 但如果已經開始有感覺(頭暈頭痛噁心)了,那就代表甲醇已經被吸收,已經在你的血裡面,進入代謝流程了,催吐基本沒有幫助,還可能會造成其他不必要的傷害或麻煩, 正確做法是打999或直接去醫院,醫院會有用藥處理的方式, 還有另一個方式是喝真酒,因為真酒裡面的

肝結石
網myth碎碎念

肝結石

膽會結石,那 #肝結石 有聽過嗎? 沒錯,肝也是會結石的,只不過相對膽結石更少見一點。 肝結石的主要種類和成分是【膽管中】發生【膽汁結晶鈣化】引起的, 膽汁跟肝什麼關係?這是因為,【膽汁是在肝臟製造的】,自然也就會有運送膽汁的膽管,膽汁在這裡發生結晶和鈣化,就形成結石。 那麼,為什麼會在膽管發生結晶和鈣化呢? 目前最常見的原因是 #感染 造成的,感染的原因則細菌病毒寄生蟲都有可能,其次可能是跟荷爾蒙有關(所以女性比男性患者多),還有血膽固醇高也會提高風險。 . . . 那麼,不論肝結石或膽結石,可不可以用吃多多油的排石法來排石頭呢? 答案是【都不建議】,因為大量吃油會刺激肝製造膽汁,刺激膽囊釋放膽汁,這些過程一激烈,結石如果很大,就有可能會阻塞膽管,造成膽管炎, 結石如果有 #尖銳 的地方,就有可能刮傷膽管,時間長了,會造成膽管癌的風險提高。 那種什麼肝膽香皂排石頭的方式,其實有很多人膽管阻塞進醫院的,一般人不是醫療系統內的,沒聽過也很正常,但沒聽過不代表沒有。 #知識就是力量

真的是雞排的錯?
網myth碎碎念

真的是雞排的錯?

首先,因為內容是台灣的電視節目出來的,沒有真的病例展示出來之前我不會直接相信這就是真的案例。 其次,就算是真實案例, 文中其實有說,這小朋友本身患有 #腎絲球炎, 這是一種很年輕就發病的腎病,原因可能是細菌或病毒的感染,也可能是天生的自體免疫問題,免疫力攻擊健康的腎造成的。 有這問題造成的洗腎,飲食頂多是其次,重點還是家長沒有這方面的認識造成的。 可能是不知道小朋友得病,或是不知道有腎絲球炎不能這樣放肆的吃。 . . . 但是,其實,因為這是一種很年輕就發生並且很容易被忽略的疾病,我是覺得就算沒這200塊雞排,這小朋友洗腎也是晚一點發生的事而已。 只是這樣講在電視上會比較吸眼球。 . . . 也有人留言酸說台灣洗腎no 1, 這是真的,但那是因為人家洗腎很便宜,醫療條件發達,看醫生很方便,發現問題再治療就相對容易。 不是因為雞排。 #知識就是力量 #預防勝於治療 #帶腦上網

吃好油的好處
網myth碎碎念

吃好油的好處

是這樣的,有顧客找我,媽媽患上了失智症,已經開始有時候不認得自己了,詢問可以怎麼做。在這種日子接到這種詢問,可想而知有多麼的心疼。 失智可以簡單看做是頭腦的退化造成的疾病,而退化的原因有遺傳性的,也有後天飲食造成的, 已經發生的頭腦退化很難恢復,就算可以也是很緩慢的,而目前我們可以做的,是避免持續退化,或是放慢退化的速度。 先做到這些,才有可能進步,不然一切都是空談。 . . . 而我一直一來推廣的吃好油,就有這樣的幫助, 而最近的研究也發現吃好油可以減少28%的癡呆症相關的死亡。 (研究中是說用來cooking或dressing,不是drinking蛤) 【為什麼油會有幫助?】 是因為頭腦的其中一個原料就是 #油脂, 其次是因為好油可以降低發炎(而且是全身性的發炎,不只是頭腦的), 當然,我們也可以反過來看,平常的飲食太清淡沒有油,或是壞的油太多,就可能提高頭腦退化的風險,和全身性發炎,免疫力不平衡,荷爾蒙失調等問題。 . . . 記得,女人不是水做的,女人是油做的, 各位子女,可以教媽媽學習吃好油,為媽媽的健康盡一份力, 各位媽媽,可以開始學習吃好油,

米酵菌酸
網myth碎碎念

米酵菌酸

台灣沸沸揚揚的食物中毒事件,店主是馬來西亞人。目前可以確定的是死者體內有 #米酵菌酸,目前案件調查正往這個方向做。 米酵菌酸會出現在發酵出錯的【椰子製品】中,比如50~70年代在印尼,每年都有吃tempeh中毒的事件,每年都會死幾十個人,因為這種tempeh是用大豆+椰渣來發酵的,又叫tempeh bongkrek,而米酵菌酸的英文Bongkrekic acid就來源於這種tempeh, 但常吃tempeh的各位不需要擔心,現在我們常見的tempeh的發酵法沒有用到椰子,菌種也是純化後的了,所以tempeh中毒的案例也很少聽到了。 . . . 這毒素名叫做【米酵菌酸】,所以也跟【米製品】有關係, 中國東北的傳統食物【酵米麵】,是用玉米或高粱米發酵做的,以前也是時不時發生中毒事件,一直以來都認為是發霉的黃麴毒素造成的中毒,但直到70年代才發現是另一個菌,於是取名【酵米面假单胞菌】, 順帶一提,之後在80年代,做過對比後,發現跟印尼的那個tempeh的菌是同一個,產生的毒素也是同一個。 非洲莫桑比克2015年也發生過在一場喪禮上喝了污染了的【小米】釀的啤酒,死了75個人的案件

第一口咬30下
網myth碎碎念

第一口咬30下

電台時間比較緊沒辦法講太多,整理一下第一口花10秒咬30下的重點: 1,給你的頭腦足夠的反應時間,讓口水、胃酸、腸胃蠕動都做好準備,減少消化負擔 2,咀嚼次數可以幫助口水分泌,口水裡的澱粉酶可以幫助消化 3,吃飯很快的人可能這10秒內就已經吞3口食物了,就很容易在整個吃飯流程吃太多,增加熱量攝取 4、如果第一口有肉,30下也可以把肉咬到更小,消化負擔更進一步減小 5,當然最漂亮的是每一口都咬30下,但是每一餐每一口都30下很多人就做不到了, 所以第一口就好。 #好好吃飯 #預防勝於治療 #先求有再求好 https://www.facebook.com/share/r/BZbJJxaUMNysoKUL/?mibextid=0VwfS7eight fm的節目內容

咳嗽 止咳
網myth碎碎念

咳嗽 止咳

發燒咳嗽都是免疫力在做工,所以我們應該繼續讓他燒,繼續讓他咳嗎?燒夠了咳夠了就會好了,是這樣嗎? 答案是:【NO !】 我們可以recall一下相關知識,這個舊冠【肺炎】是怎麼讓人掛掉的? 其實就是這些免疫力在做工的時候,殺紅了眼,不剎車,身體發生了過度的免疫反應(又叫【免疫風暴】),這過度的免疫反應讓肺部過度發炎,阻礙了呼吸和吸氧,再造成死亡。 而發燒和咳嗽雖然都是症狀而不是疾病本身,但如果放縱它燒,身體還是會沒精神會不舒服, 放任他咳,喉嚨也可能會咳到發炎(更不用說咳嗽也是病毒傳播的一個途徑,這也是病原體利用人體的自然免疫反應的寫照) 事實就是,免疫力是亦敵亦友的存在, 平衡了,你們就是朋友;偏了,它就是你最可怕的敵人。 . . . 以為人體是完美的設計,本來就是一種無知的傲慢, 病原體也是不斷進化的,思考一下,如果免疫力真的那麼萬能,那我們早就不會生病了,早就不會有所謂每年一次的流行性感冒了。對嗎? 在舊冠的這個case,這個舊冠病毒就是反過來利用免疫力成為它們的打手,像無間道那樣從內部搞破壞。 所以,如果情況都很嚴重了,還在相信那些什麼偏方和仙丹,那就是

愛河果汁會得肝癌?
網myth碎碎念

愛河果汁會得肝癌?

我查了一下,這是4年前的某台灣節目上的內容, 我不曉得為什麼現在才報,可能是沒新聞了吧。 雖然在節目中醫生是有剔除了肝炎造成肝癌的可能性,並說明該患者是先脂肪肝再行成肝癌的。 但是飲食相關的肝癌原因還有亂用藥物、吃發霉的食物、酗酒等。 這裡我覺得我們最需要注意的,不是愛不愛喝果汁會不會造成肝癌的問題, 而是只看患者的飲食習慣中有果汁,就直接判斷有可能是果汁造成的,這是一種不甚負責任的判斷。 . . . 注意蛤,我這裡也不是說濾渣的果汁沒問題, 我也是不鼓勵喝濾渣果汁的,因為這就是在喝果糖水, 而是說,兩句話就下判斷太輕率。 #預防勝於治療 #水果還是直接吃吧 #帶腦看電視

動脈瘤是一種瘤?
網myth碎碎念

動脈瘤是一種瘤?

越來越多沒頭沒腦的假科普了,這裡糾正一下。 #動脈瘤 雖然名字裡面有”瘤“,但並不是一種瘤,也不是一種癌症, 而是當某一個地方的血管的血管壁比較薄,比較薄就比較脆弱,在血液流動衝擊下就會“蓬”出一個囊,一個凸起的地方,【看起來】像是瘤罷了。 . . . 就如圖中那條rubber水pipe,因為那個地方比較薄,水過去的時候就會凸起來,而且什麼時候會爆開,沒人知道, 而當這條有問題的pipe天然就在你腦中的同時,如果血管整體不健康,血壓長期過高,那就會提高爆裂的風險, 所以腦動脈瘤又被叫做腦中的【不定時炸彈】。 只不過水pipe有問題很容易看出來,也隨時可以換,但如果這情況發生在腦血管中,就很難發現,治療難度也很大。 . . . 所以一般都是建議,如果長期有頭痛的問題,可以做個MRA 或 DSA 或 CT scan檢查,當然,詳情可以詢問你的醫生。 當然, 平常的飲食要均衡, 好油要吃, 要定期檢查血壓、血糖、膽固醇, 盡量保持心情放鬆, 適當的釋放負面壓力, 充足的睡眠,

貧血的原因
網myth碎碎念

貧血的原因

貧血並不是只有【缺鐵】這一個原因罷了, 除了缺鐵,營養不良相關的原因還有【缺葉酸】和【缺vit B12】的原因, 有趣的差別是,缺鐵的貧血是紅血球會縮小,也稱為【小球型貧血】, 而缺葉酸和B12造成的,是紅血球會變大,也稱為【巨球型貧血】, 很直覺的感受是紅血球變大了,攜氧量應該會增加吧?為什麼還是貧血呢? 原因是這些營養不良都會造成紅血球數量會減少,再來是,其實體積變大的情況下,表面積會縮小(更正確來說是【表面積和體積的ratio】會縮小),所以攜氧量變少了。 所以嘛,我常說,尤其在科學和醫學領域,符合直覺不見得就是對的。 . . . 至於是什麼原因造成的貧血,驗血報告是可以看得出來的, 而貧血的原因,除了營養不良型、遺傳型、出血型, 我實在的告訴各位,如果聽到有人說貧血就一定是缺鐵,那你要小心一點。 #知識就是力量 #預防勝於治療 #貧血

花生醬致癌物超標
網myth碎碎念

花生醬致癌物超標

香港消委會又發功了,這次對象是我也很喜歡的花生醬。圖片的上半部分是這次檢驗的20個樣品,下半部分是12款被驗到含有黃麴毒素的牌子,其中2款超過歐盟標準的我圈起來了。 這裡我是直接用「星島頭條」的圖來做圖,因為他們已經做了更為完整的整理,我覺得不需要再改什麼了。 . . . 話說,之前就有講過花生醬是很容易含有黃麴毒素的,但一直以來都只是講而已。而這次就直接有實例,我也覺得很棒。 當然,“容易有”不代表“一定會有”,這次的檢驗可以一來讓大家可以做比較好的選擇,二來,應該是可以給有關廠家一些“提醒”,讓他們可以做出更安全的食品。 . . . 這次超標最多的是台灣一款蠻著名的花生醬,我之前也吃過幾次, (ps:目前這款花生醬已經發出聲明,質疑消委會拿到的是過期的樣本,而消委會還沒有回應) 黄麴毒素是一級致癌物質,對肝的傷害尤其大,而且黃麴毒素很耐熱,可以耐到280度C,你的食物燒焦了它都還好好的,所以黃麴毒素是能儘量避免吃到就儘量避免吃到, 而黃麴毒素的來源,就是 #發霉的食物,這就是為什麼我們都建議發霉的食物不要吃,包括一些部分發霉了的水果,也不要只切掉發霉的地方而已,

糖的甜度
網myth碎碎念

糖的甜度

影片是沒有看到總共加了多少包糖,但是我看過的recipe是40kg+10kg的糖,所以算起來,這樣的醬料,含糖量大概是20~25%,比原版的coca cola還高2倍多, (原版Coca cola的含糖量是10%) 可見其可怕之處。 . . . 看到有人說,這麼大鍋,放這一點還可以接受吧? eh~我先贊成再來反對, 確實,就算它很甜,但一般人也不可能把醬料當飲料來喝, 就算拿來喝,也要喝100g多才會到25g的糖,所以這一點糖含量不足為懼。 . . . 但事實上,我們不只要看 #含糖量,還要看 #甜度, 當你習慣了20多%的的甜度,那你吃的食物就不會只有sambal是甜的了,其他菜其他飲料也要有甜味你才會覺得“夠味”, 這些傷害累積下來,確實轉角就會遇到糖尿病了。 #這笑容由我守護 #馬來西亞糖尿病率東南亞第一 #預防勝於治療 https://www.facebook.com/share/v/nAv4UqwhimdsQ9Lq/?mibextid=WC7FNe原文連結在這裡。蹭热度的hahameme2.0

HbA1c 怎麼看?
網myth碎碎念

HbA1c 怎麼看?

HbA1c = 糖化血色素 = 糖化血紅蛋白 是紅血球上面的一個蛋白質,檢查這個蛋白質就可以知道你這3個月來血糖控制的怎麼樣, 看的方法也很簡單,就是看中間那些%,高於5.7就是血糖控制不是很好,糖尿病的風險提高,或是屬於糖尿病前期, 如果高於6.5%,那就算是可以確診糖尿病了, 當然,要更準的話可以看有沒有三多一少的症狀, which is 吃多、喝多、尿多,但體重減少。 . . . 不論是糖尿病,或糖尿病前期,除了必要時需要藥物控制, 飲食上都是要做好均衡飲食:三蔬二果、至少3份蛋白質、25%碳水化合物(指的是suku suku separuh裡面的suku)(其中有一半是非精緻碳水), 加上喝夠水,適量運動。 避開高糖食物,水果可以吃,但不要打果汁,控制份量在2份一天就好。 . . . 有些人會假厲害教你一些不吃碳水的方式,前期當然血糖會看起來穩定了, 但真實情況是,你少吃碳水當然血糖會下降,但胰島素阻抗(insulin resistance)的問題並不會你一下少吃碳水就馬上好轉, 只要你吃回之前的不均衡飲食,那血糖一樣會爆表。

testi
網myth碎碎念

testi

最近很流行testi,那些亂做的都可以隨便testi,我們這些做正的怎麼能落後呢? 這樣下去是不行的,所以我也再來一個testi好了, 當然,表面上看是吃個好油運個動就取得巨大進步,但實際上還有其他東西,包括從用靜坐呼吸法從心理上到生理上荷爾蒙的調整,更重要的是,她並不是膽固醇進步罷了,而是整體的報告都有進步, 並不是看一個膽固醇數字有進步就樂翻天了, 除了報告方面,外觀上也包括肌肉變結實啦,身體進步啦,皮膚變好啦,富貴手也好了等, 她,成為了更好的自己。 #知識就是力量 #健康就是財富 #預防勝於治療 https://fb.watch/nvlOTvuvRd/關於好油 https://fb.watch/nvlQ4s212Z/關於好油-2 https://www.facebook.com/photo/?fbid=812343487117007&set=a.685969869754370逆轉高血壓的可能性 https://www.facebook.com/.../a.13870431.../1820883334619039/

別只看標題
網myth碎碎念

別只看標題

這好像也不能怪報館,因為是標題就直接講是 #腦膜炎雙球菌 感染,或是沒有打腦膜炎球菌喵喵加強針,或是他每天抽煙呼麻, 那應該是沒人看的, 我國人對隔夜菜有一種特別的情感,只要能跟隔夜菜扯上關係的,就要盡量扯上關係。 . . . 另外,腦膜炎雙球菌的感染途徑是口水,所以除非他吃的那些隔夜食物上有別人的口水(比如別人惡作劇或別人吃剩), 否則這跟隔夜食物應該都沒有關係, 而是在他的個人生活中感染到的可能性比較大。 #帶腦看新聞 #知識就是力量 #預防勝於治療

紙吸管
網myth碎碎念

紙吸管

該說不意外嗎?因為用過紙吸管就知道,它不是單單用紙來做的,為了避免它在你喝完飲料之前就整根爛在你的飲料裡,所以一定需要做一些防水的措施,所以就需要加一些東西了。 PFAS是一系列化學物質的統稱,種類達到4700多種,因為很難被環境代謝掉(人體也可以代謝一部分,但是超過的就會影響身體),所以又被稱為 #永久化學物。 PFAS也屬於環境荷爾蒙,所以能不用還是不用吧,或是就採納研究者的建議,直接使用不鏽鋼吸管。 當然,不鏽鋼的吸管一定要勤勞洗,不然裡面滋生的細菌也不是開玩笑的。 這一次的調查研究比較讓人在意的是連竹吸管也有發現到PFAS,甚至還比塑料吸管的PFAS還多,所以這也有可能是環境污染了PFAS再跑進紙吸管或竹吸管中的。 #有些事情只是行為藝術 #紙杯紙碟最好也是用同樣的眼光來看待 #預防勝於治療 === https://www.facebook.com/100063897348382/posts/727796792693559/?mibextid=cr9u03相關的研究

報導的真假
網myth碎碎念

報導的真假

1,她幾個月前還在斯里蘭卡,最近才來馬來西亞,然後7月21號在馬來西亞過世。她的飲食不是只有榴槤和波羅蜜,所以並不存在什麼吃了7年榴蓮和波羅蜜然後死掉的事情。 . . . 2,她的死因其實很有討論空間,因為她的朋友說她死前有水腫,腳還流膿,而且躺在床上一個月了,她媽則認為她有可能是細菌病毒寄生蟲的感染,包括瘧疾和霍亂。 從她人生最後幾張曝光在ig的照片和影片來看,我覺得她確實是營養不良,但跟是不是吃素應該無關,而是 #厭食症 ,可能還有一些心理疾病。 所以才需要驗屍報告。 . . . 3,只要是提到“初步報告”的媒體的報導基本都有問題,因為原文報導就有說,她的驗屍報告還沒有出來,她朋友和家人都在等。而那些有說到初步報告的媒體,可能是拿這些照片去問醫生,然後醫生回答的,或是單純把原文的“report”誤以為是報告,但實際上是“報導”。 #帶腦看報導 #預防勝於治療 #食育

包裝油
網myth碎碎念

包裝油

【沒有業配】 眾所周知,我是建議吃飯可以另外淋好的油的, 但對於外食族,要淋好油就有難度,因為就算是很小瓶的油,帶著也還是怕漏油或是打破, 所以這種包裝的油的好處就體現出來了,方便帶,份量也明確,比如我這個就是10ml的。 話說這種用法是我覺得這種包裝油最好的用法,也就是外出的時候用。而不是在家當作保健品這樣拿來喝。 #這濃稠感是因為這裡面有棕櫚果油的硬質棕櫚油 #預防勝於治療 #不要什麼都往仙丹靠

黑色素瘤
網myth碎碎念

黑色素瘤

【黑色素瘤】也是一種危險性很高,同時也很容易被忽略的癌症,是一種皮膚癌。而且因為容易被忽略,也就容易等到發生的時候已經擴散了,也就降低了治療成功率。 該歌手應該是這樣的情況。 黑色素瘤,顧名思義,就是跟黑色素有關,所以我們常聽說,長期長時間曝曬,或是照紫外線來“曬黑”,會提高的皮膚癌風險,這裡指的就是黑色素瘤。 另外,跟黑色素有關的另一個東西就是黑痣,有【25%】的黑色素瘤是從黑痣演變過來的,就算是跟你一起出生的胎記也有可能有一天會變成黑色素瘤, . . . 了解了這一點,我們就能知道,防曬和自我檢查,就是預防或是及早發現黑色素瘤的主要手段, 【防曬】,不只是為了白和不想變黑而已,如果預算到需要曬比較久的太陽(每天曬拿5分鐘15分鐘的倒還好),最好就是做個防曬,不然就會提高風險,也不用擔心防曬了就沒辦法獲取vit D,放心,一樣可以製造的。 【自我檢查】,主要是自己,或是別人觀察你身上的黑痣,如果有【外圍不規則】、【顏色有深有淺】、【長大很快】,甚至還有【流血】的情況,那就要去皮膚科做個檢查了。 這故事也告訴我們,別以為黑痣或是胎記這種“

小泡芙与小泡菜
網myth碎碎念

小泡芙与小泡菜

【先跟 小泡芙与小泡菜 說聲不好意思,因為如果我直接用share的,流量一定慘不忍睹,為了讓更多人看到所以出此下策。這分享我看了也是很氣,但有些點我更仔細的釐清一下會更好,我會把原文link放在下面】 1,其實不管什麼顏色的書,或哪一個平台,都會有正確和錯誤的資訊,而且它們的共同點都是【錯誤的資訊會比正確的容易傳播太多太多】, 這故事也是告訴我們,如果你只因為某個資訊是某個平台放的,或是某個厲害人物說的,就認定這資訊一定是正確的,那你就等著上車。 唯一的正途,就是不論哪裡來的資訊,都經過 #思考,再用 #智慧 判斷,絕對不要靠【直覺】, 因為所有的陷阱都是用直覺來讓你上鉤的。 . . . 2,4個月以後,以副食品的角度來給一些奶以外的食物是可以的,也有一些研究發現,【4個月就開始給寶寶接觸一些所謂常見的過敏食物,可以降低寶寶以後對該食物發生過敏的機會】。 但必須強調的是,【在我國,這個建議並不被鼓勵】。如果你很不放心,或是看不懂以下講的內容,那你最好還是6個月後才開始給副食品。 另一個必須強調的是,這個建議的原理,是讓寶寶的免疫力在還沒有很定型的時候,就先接觸那些常見的

急性會厭炎
網myth碎碎念

急性會厭炎

該女子的死因是 #急性會厭炎 造成的窒息。 會厭Epiglottis 是在舌根附近的一個軟骨,又叫會厭軟骨(以前有位中學學妹名叫慧燕,所以我們同學一直對這個器官印象深刻) 會厭的作用是避免你在吞食物的時候食物跑進呼吸道,就類似分流的作用,如果這個地方發炎腫起來,就叫會厭炎Epiglottitis,如果會厭炎的發作很快,很嚴重,症狀很明顯(喉嚨痛、吞嚥困難、呼吸困難、呼吸會有“咻咻咻”聲音,頭痛發燒,怕冷等),那就是急性會厭炎。 因為會厭在呼吸道的入口附近,所以這裡發炎腫起來,就會蓋到呼吸道,最嚴重是患者呼吸不到,窒息而亡。 . . . 報導的博主是說,該女子是因為吃了麻辣鍋,受到了麻辣、高溫、冷飲的刺激,引起的會厭炎。 因為我們不了解女子狀況,也不知道她的飲食習慣,但我個人是覺得,理論上如果會下班去吃麻辣鍋還吃很燙的人,應該是早就習慣這樣吃了。但也有可能她確實不習慣這樣吃,然後不小心吃了過燙的食物,燙傷了喉嚨。 這裡要提到,會厭炎還有一個常見的病因是細菌或病毒的感染, 比如砍櫻桃樹的那位華盛頓,現代醫學專家們主要推測他死前就因為冒了風雪騎馬,可能有細菌或病毒感染,發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