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ged

證據等級

A collection of 8 posts

細胞實驗
網myth碎碎念

細胞實驗

首先,各位先了解,這只是 #細胞實驗,實驗人員把4種肉骨茶湯加在養了肝細胞的培養皿上,然後肝細胞死掉了,所以這些肉骨茶有肝毒性, 有常看我的分享的讀者就知道,細胞實驗和人體實驗是有很大差別的,所以直接下這個結論就是有問題的。 但這種錯誤的結論很常見,那些滿地的某某仙丹可以殺癌細胞,可以殺病毒的實驗也是這種等級的實驗罷了。 所以各位要記得,這種拿肉骨茶淋肝細胞的實驗結論不靠譜,那種拿仙丹淋癌細胞的實驗結論也是不靠譜的。 然後其實同一個邏輯我們也可以這樣做,只要把肉骨茶湯淋在癌細胞上,癌細胞死了,這個研究就立刻變成【喝肉骨茶治療癌症】了。 . . . 好唄,接下來的內容比較無聊,屬於我對於作者的做法的推測,有興趣可以看看,沒興趣的話你這裡就可以點贊分享了。 好,來了蛤, 這篇研究會被大肆報導,是因為提到了【肉骨茶】,我覺得這是故意的。 因為如果我是要做草藥相關的研究而已的話,那我直接用草藥包就好了,不需要特別強調是肉骨茶。 英文媒體對這位教授的採訪中,有特別提到,這研究是在Victoria的一名女性在有服用清血藥的情況下吃了肉骨茶發現肝損傷後進行的。還有提到另一位在Ad

有人說...
網myth碎碎念

有人說...

遇到的: 他:Guava的vit C比orange多,是最多vit C的水果,對嗎? 我::Guava的vit C確實比orange多,但是不是最多的, 我:最多的是卡卡杜梨,含量是1000~5000mg/100g,guava是228mg/100g,離最高還有一段距離。 他:你的資料哪裡來的? 我:食品資料庫food database 他:資料庫的就一定對嗎?你不覺得這有一點死讀書了嗎? 我:那你的這個資料是哪裡來的? 他:以前聽講的 === 我理解很多人很喜歡把questioning science is science掛在嘴上,但是為了質疑而質疑並不科學蛤。 #證據等級 #永遠都是別人聽講的最可信 #vitaminC === 順帶一提,orange 是 53mg/100g,確實稱不上高。

peer review
網myth碎碎念

peer review

一開始學生傳這個報導給我看的時候,我找到的是Reuters的報導,他們在第二段就直接有寫【The study, which has not been peer-reviewed yet】 這篇研究其實還沒有經過 #同儕評議,所以它的證據等級其實不是很高的。 【只是還沒有peer review罷了嘛~peer review有那麼重要咩?不論有沒有peer review這都是一篇研究,是一篇研究不就證明了確有其事咯?】 eh嘿~有沒有peer review還真的就是不一樣,這也是為什麼Reuters要在一開始就聲明這篇研究還沒有經過peer review。 很簡單的道理,如果peer review不重要,那一開始就不需要設peer review的制度了,對不對? . . . Peer review同儕評議,顧名思義,就是由同行帶著挑刺的眼光去做審核,所以如果一篇研究經過了peer review,我們就可以說,他的可信度是比沒有經過peer review的研究高的。 . . . 當然,就算經過了peer review,也還是有很多研究的quality是很差的,所以看研究並不是

口罩要戴正確
網myth碎碎念

口罩要戴正確

一大早,我發現那些天才連COVID讓全世界死了400多萬人都開始在懷疑了,還提出一大堆“證據”, 這邊直接講一下,如果各位看到類似的言論,然後他的“資料"來源是【macrotrend】,那你看到的跟我看到的是一樣的,我提醒各位一下,macrotrend提供的資料都是“推測”而已,他們是拿過去5年的數據來做的”推測“,並不是真正的數據, 而且他們開頭就有highlight了: 【NOTE: All 2020 and later data are UN projections and DO NOT include any impacts of the COVID-19 virus.】 請那些傳這些“證據”的人,不要每次只會斷章取義的截圖,那段highlight 起來的NOTE他不香嗎? 啊不過也很難啦~如果連highlight也一起截圖,這個“資料”就沒有看頭了。 === 一面講疫苗殺了很多人可是沒有報,

研究要怎麼看?
網myth碎碎念

研究要怎麼看?

先向作者說一聲不好意思,這樣截圖分享是不得已的,但我覺得這很重要,可是如果只是單純分享,reach一定非常低,到時候看到的人更少,所以才出此下策。完整文章內容鏈接我會放在底下。 以下我加了一些自己的感覺、解釋和比喻,這些都是我個人的行為,若有任何不恰當之處,皆與原作者無關。 === 科學家為什麼要做研究?研究為什麼又要分等級?研究還要經過設計?研究結果還要做統計和分析? 其實就是為了避免“感覺”造成的誤會, 比如看到印度在使用ivermectin後確診病例下降,就“感覺”這是ivermectin的功勞, 就“感覺”這證明了ivermectin有效。 我們需要經過細看,才可以知道印度的病例下降和ivermectin的使用,其實並沒有因果關係,他們就只是剛好同時出現罷了。比如印度的病例下降是因為醫療崩潰的結果, 說真的,在那樣的環境之下,即使ivermectin真的有效,應該也沒有人有空去做完整的統計分析。 === 人類是感性的動物,所以如果想要知道一個理性的答案,那就要把感性的部分去除掉。 === 這篇文章有幾個點很重要,各位可以用心看看, 1,文中提到的阿根廷、

氫氣治療
網myth碎碎念

氫氣治療

上一次是vit C,這一次是 #氫氣治療 [https://www.facebook.com/hashtag/%E6%B0%AB%E6%B0%A3%E6%B2%BB%E7%99%82?__eep__=6&__tn__=*NK*F] 。 講過很多次了,這種報告不是給普通人看的,更不是給你拿來亂吹產品用的。 上次的vit C是打點滴IV,結果拿來做廣告的都是吃的,吃的和打的,一樣嗎? 一個去你的胃,一個進你的血管,一樣嗎?但是vit C賣到亂。 這個的也一樣,氫氣產品也是賣到亂了。 === 好吧,事實是,這篇,衛生部只是把以前的,各國的,有關氫氣和氫水相關的研究拿出來做一個探討,來探討使用在臨床上的可行性。 結果流傳的版本已經講成衛生部已經拿來治療了。 這一次的其實比vit

間歇性斷食研究
網myth碎碎念

間歇性斷食研究

這算是 #間歇性斷食 [https://www.facebook.com/hashtag/%E9%96%93%E6%AD%87%E6%80%A7%E6%96%B7%E9%A3%9F?__eep__=6&__tn__=*NK*F] 的相關研究的衍生發現, 他們把10575人分成6組,首先是8點30前吃早餐,和8點30後吃早餐,2大組, 然後分別再分成進食10小時,10~13小時,13小時以上,各3小組。 === 這個研究應該原本是想要看進食時間的長短是否對胰島素有影響, 可是最後發現進食時間長短的組別之間沒有胰島素抗性的差別,但是8點30之前吃第一餐的,比8點30後吃的,有比較低的胰島素抗性(你可以理解為血糖控制的比較好) 所以他們得出一個結論:也許幾點吃早餐跟血糖控制的關係比較大(也就是說不一定需要間歇性斷食),同時建議早點吃早餐(8點30之前)。 === 話說,這個結論確實就有機會讓我考慮早起吃早餐,

證據等級
網myth碎碎念

證據等級

我查了原文研究,是【隨機+double blind】研究,證據等級不低了,缺點是實驗樣本人數太少。 你看蛤,24人,分兩組,一組12個人,也就是說,實驗組91%存活,代表11個人存活,1個死了;安慰劑組42%存活,是死了7人的意思。 === 為什麼報導不用人數來表達? 很簡單,因為只是用人數表達,看起來不夠震撼,1個vs7個而已, 而且這些新聞應該是從發表的研究的result上抄下來的而已,他們沒有去算過。 如果我是報導編輯,知道這個%背後的意義之後我可以寫:【使用幹細胞治療,重症患者存活率高出700%】 所以這也是【多思考一點】的好處。 === 至於這個是不是代表幹細胞治療真的很有前景?答案是:是有前景,但是證據還不夠硬, 因為他們的樣本數不夠(研究團隊自己也有提出這點限制),簡單來說,他們的樣本才10幾個人而已,多一人、少一人,都是9%上下的,比“大部分”股票都還要瘋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