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myth碎碎念 牛奶的VitA會導致骨質酥鬆? 牛奶可不可以喝,真的是月經問題。。。 (月經問題的意思就是每個月都會有人問而且常常會出現新的問題,的問題。) 又看到有大濕講,牛奶裡面有vit A,vit A會造成 #骨質疏鬆 [https://www.facebook.com/hashtag/%E9%AA%A8%E8%B3%AA%E7%96%8F%E9%AC%86?__eep__=6&__tn__=*NK*F] ,所以牛奶不可以喝, 我當下就受驚了。 === 根據 RNI,vit A 的成年人的UL (upper limit) 是10000 IU(看清楚單位蛤) 或是 3000(μg或者mcg), 一般來說,超過了可承受的份量會造成問題,
網myth碎碎念 重金屬能夠被食物排出? 這些食物可以排重金屬嗎? 可以,但是只能排【還沒有】黏在你的細胞裡面的重金屬, 基本上所有蔬菜水果都有這個“效果”,其中最有幫助的成份就是 #纖維 [https://www.facebook.com/hashtag/%E7%BA%96%E7%B6%AD?__eep__=6&__tn__=*NK*F] ,所以這種排,只能叫 #排泄 [https://www.facebook.com/hashtag/%E6%8E%92%E6%B3%84?__eep__=6&__tn__=*NK*F] 。 至於那些已經黏在你的細胞上面,對你的細胞(尤其是神經細胞)造成影響的重金屬,
網myth碎碎念 謠言止於智者 左邊那張吳醫生 Goh Aik Ping [https://www.facebook.com/aikping?__tn__=-]K*F] 已經有闢謠了,裡面的問題點也寫得很清楚了,我就不多做一次工了,完整文章點他的名字就可以看到了, 正當我還在想怎麼share吳醫生那篇的時候,我的fb就出現了某個粉絲團的貼文,基本上就是把內容照抄一遍,然後配一張圖就發了,嘛是千多個人share, 不過其實我上面說的不完全對,因為還不能確定是誰抄誰的,總之這種垃圾是很難找到源頭的, 而且他們也不在乎版權,反正有流量就夠了,其他不重要。 === 所以呀,這就是我常說的,【造謠一張嘴,闢謠跑斷腿】, 造謠的,連腦都可以沒有,只要照抄事下最hot的分享的東西,就可以一大堆人信, 闢謠的,要腦、要知識、要有智慧、要有文筆、要花時間、要態度端正、要有禮貌,面對這種會害人的垃圾連粗話也不可以罵,而且還會被那些謠言的信徒出征,來鬧、來煩,最後講不過就來污染你的頁面,去騷擾你的讀者。
網myth碎碎念 讀書 遠離無知 原圖是講買模型的,讓我驚為天人,動手改了一下,做成醫學相關的版本。 讓大家細品。 #知識就是力量 [https://www.facebook.com/hashtag/%E7%9F%A5%E8%AD%98%E5%B0%B1%E6%98%AF%E5%8A%9B%E9%87%8F?__eep__=6&__tn__=*NK*F] #這些都是從我的大學成績單上抄下來的 [https://www.facebook.com/hashtag/%E9%80%99%E4%BA%9B%E9%83%BD%
網myth碎碎念 知道代餐的原理嗎? 就是用一些熱量比較少的東西代替掉某一餐, 以達到在基本不挨餓的情況下控制(減少)熱量的目的。 === 知道168斷食是什麼嗎? 【本質上】就是把3餐裡面的1餐減掉,不是晚餐就是早餐,減掉的那一餐一樣是減少熱量的攝取。 *oh,有人對我這樣解釋有意見,那我再講清楚一點,168是在時間上減少一餐,進食時間只在這8個小時內,這時候會出現兩個狀況, 1,沒辦法在這8小時內吃下平常吃下的熱量所需, 2,你可以把原本一天的熱量控制在這8小時內吃掉, 3,你可能太餓,吃太多。 當然,理想狀況是2。 === 然後剛有人跟我講168比較好,代餐沒有用, 然後跟我講168那16小時裡面如果很餓,可以吃一點小東西。 walao,這不就是用 #代餐 [https://www.facebook.com/hashtag/%E4%BB%A3%E9%A4%90?__eep__=6&__tn__=*NK*F] 咯?都破功了還算168嗎?
網myth碎碎念 肥肉及肌肉的差別 來來,你可能有聽過同體積的脂肪和肌肉的重量差別是3到4倍的說法,還有看過那張經典的對比圖,但現在發現,這是個誤會,其實差別只有15~20%, 這是用真的肉實際比出來的,跟之前的模型相比會更準確。 至於一定會有人說,不同部位的肌肉和肥肉會有所不同,這確實沒錯,但總的來說,差別還是在20%左右。 同時,要記得,雖然肌肉和肥肉的外觀差別沒有想像中那麼大了,但減脂+增肌還是必須的,因為肥肉和肌肉的代謝率是不一樣的,對身體的影響也不同,控制體脂肪和內臟脂肪的重要性也一樣一絲都沒有改,就只是在觀念上有一些形象上的修正。 #我最近買了鑄鐵鍋想到煎豬油的味道就流口水 [https://www.facebook.com/hashtag/%E6%88%91%E6%9C%80%E8%BF%91%E8%B2%B7%E4%BA%86%E9%91%84%E9%90%
網myth碎碎念 ATP是什麼? ATP是能量的貨幣,他可以儲存能量(把能量儲存着),也可以傳遞能量(從A去到B再把能量釋放出來), 通常為了省事,會直接把ATP講成是能量,但其實它是類似power bank的東西來的。 ATP裡面的P,代表的是phosphate(磷酸鹽),也就是圖片裡面綠色的球, ATP裡面的T,是Tri,也就是3的意思,你可以看到圖片中有一串是phosphate的丸子3兄弟, === 從圖中的流程圖,你可以看到當一個P被放出去了之後,ATP就變成ADP,ADP的D是Di,也就是2的意思,你可以看到丸子3兄弟只剩下2兄弟了。這個動作就釋放了 #能量 [https://www.facebook.com/hashtag/%E8%83%BD%E9%87%8F?__eep__=6&__tn__=*NK*F] 。 然後在經過生化流程,如果再把一個P加上去,串回3兄弟,變回ATP,它就又儲存了能量。 是不是很像powerbank? === 這些能量是幹嘛的? 就是讓你活著和活動用的,
網myth碎碎念 喝咖啡對女性有影響? 我原本是對這個圖一笑置之的,畢竟也不是ps得很好看,但是有人跟我講有研究報告證明,好唄,我就叫他拿來看看,是這個: Coffee intake and CYP1A2*1F genotype predict breast volume in young women: implications for breast cancer ok。。。 其實,這個研究是從咖啡攝取量和CYP1A2*1F基因型(有或沒有突變)來推測一個女性的胸部大小和乳癌機會。 所以,這不是在研究胸部大小,這是看咖啡和乳癌關係的一個研究。 總之,研究是發現到,有CYP1A2*1F突變型的女性,在喝咖啡比較多(3杯以上)的情況下,胸部比較小,乳癌機會也比較低。 === 也就是說,並不是所有女性喝咖啡都會有影響,你至少也要有CYP1A2*1F的突變型,才有可能受到影響,但胸部比較小的同時,【乳癌的機會也比較低】。 注意,這裡是說【CYP1A2*
網myth碎碎念 疫苗存在的問題 先說,這是我的一家之言,也是我個人在這種鋪天蓋地的霉體、腥文、炒作、甩鍋之下,依然決定註冊打疫苗的判斷依據。歡迎大家一起來討論,但是請記得對你自己的言論負責,同時請不要刪留言,你說過的話就是說過了,何況我們這裡也會screenshot,到時候難看的是你罷了。 其次,這種全球瘟疫的疫苗【一定】會跟政治有關,不然你以為每個國家的疫苗是誰去談+買回來的?你可以不喜歡政治,但考量的點裡面一定要有政治,這個地球不是繞著你的個人喜好在轉的,so,grow up, please。 還有,我是以【群體免疫無法達成】的前提做的這些考量和分享的(這方面我確實比較消極),所以打疫苗保護的還是自己,打不打,選擇權還是在你自己的手上。 好,開始了。 === 1,先看整體,疫苗有沒有用? 答案當然是【一定有用】,不然各國也不會去話這個等級的人力、財力、物力去研發, 而且各種不同原理的疫苗都有,現階段有滅活、腺病毒、mRNA、合成蛋白,各位可以直接理解為【
網myth碎碎念 遠紅外線 小明:eh,你看我這個新買的產品,有遠紅外線喔~ 我:你要遠紅外線來幹嘛? 小明:因為遠紅外線穿透力很強,可以穿透進身體內,殺掉那些不好的細胞,說明書上寫的,喏,你看你看。 我:那你怎麼確定他有遠紅外線? 小明:他的燈很紅啊~紅就代表有遠紅外線咯。 我:那麼每次新年掛的紅燈籠是不是有很多遠紅外線啦? (我在調侃,希望引起他一些思考) 小明:對hor~哎呀~我家門口也有紅燈籠咧,所以我又浪費錢啦? 我:呃。。。 === #遠紅外線 [https://www.facebook.com/hashtag/%E9%81%A0%E7%B4%85%E5%A4%96%E7%B7%9A?__eep__=6&
網myth碎碎念 疫苗打不打,我有些想法 每天嚷嚷着希望疫情快點過,然後又給一大堆理由講自己不要打疫苗,同時還幻想著自己可以是那20%被群體免疫保護着的傻孩。。。子們, 他們想的確實很美,因為如果要達到 #群體免疫 [https://www.facebook.com/hashtag/%E7%BE%A4%E9%AB%94%E5%85%8D%E7%96%AB?__eep__=6&__tn__=*NK*F] ,只要有70~80%的人去打就夠了,他們就可以不用打,然後享受著別人打疫苗帶來的連帶好處。 但是他們算錯了一點,他們以為其他人都是傻的,這個計劃只有他們自己想得到,殊不知,這樣想的人,隨便看過去都有50%,所以他們的美夢注定不會成真。 所以,打疫苗,是保護不到那些人了,就是保護自己而已,所以各位還是去打吧。 === 再來, 其實如果他們自己那樣想,
網myth碎碎念 醫生是哪位? 這種報導不知道是何居心,是湊疫苗的熱鬧但又不懂有什麼好講?是趁現在疫苗正夯的時候來一桶冷水咧?還是在迎合某一族群的讀者的胃口? 無論如何,這報導都有至少2個問題: 1,這個醫生是哪位? 從頭到尾就醫生醫生醫生,可是連一個姓都沒有出現,這是什麼意思?一個醫生就代表所有醫生的意見?還是說那個醫生不想/不敢具名?那個人真的是醫生嗎?還是他講他是醫生記者就信了他是醫生? 頂著這麼大的頭銜卻沒有具名,這樣的內容可信嗎? 如果我隨口講有個諾貝爾獎得主打給我,跟我講這個疫苗很好,可是沒有講名字,你們會信嗎? (等一下,好像真的很多人會信) === 2,天花是人類第一次完美攻克的傳染病,而且還給我們弄到基本絕種了,那時候的技術、運輸、交通、人口活動、經濟、資訊傳遞成本等,全部都跟今天沒辦法比。就算是這樣,也才花了【184年】就攻克了一個困擾人類【幾千年】的病,這個還不夠厲害咩? 所以我實在告訴你們,不要某些人跟你講一個【看起來】很高的數字,你就被牽著情緒走, 這些東西是要【比】過才知道的。 #帶腦看報導
網myth碎碎念 水蒸汽作法? 嗯。。。這位律師大哥,真的很不好意思,我知道你只是覺得好,也為了大家好,所以分享出來。但這資訊真的是錯到完了。 === 總之,這個說法,說什麼水蒸汽可以讓鼻腔裡面的病毒弱化,然後我們的免疫力可以殺掉他們的說法,這裡全都是錯誤的醫學知識, 因為: 1,如果病毒已經在鼻腔了,然後假設這個方法真的有用,你回到家才熏也是沒有用的,因為病毒不會等你回到家再感染你,而是一接觸就基本中了, = 2,水蒸氣的溫度並不固定,不是說水100度沸騰了才有水蒸氣(你如果開鍋煮水,會發現只要稍微熱一點,就一直都有水蒸氣),所以你沒辦法知道你用的水蒸氣是不是60度的, = 3,如果他真的是60度的水蒸氣,那其實最先燙傷的是你的鼻子,而不是病毒, 然後,水蒸氣在經過你的鼻孔到達鼻腔之前就已經凝結成水,黏在鼻毛上了,不會有足夠的60度的水蒸氣可以充滿整個鼻腔來達到殺菌的效果。 = 4,這一招其實跟我們的 #胃聲布掌 [https://www.facebook.com/hashtag/%E8%83%83%E8%81%B2%E5%B8%
網myth碎碎念 寧可信其有 #怪力亂神 [https://www.facebook.com/hashtag/%E6%80%AA%E5%8A%9B%E4%BA%82%E7%A5%9E?__eep__=6&__tn__=*NK*F] 這類沒辦法證偽、沒辦法用科學證明的事情上, 因為你已經【盡了人事】,所以你才【聽天命】,你已經該做的努力都做了,已經沒有其他辦法了,你才來寧可信其有, 要不然,你 #不可信其無 [https://www.facebook.com/hashtag/%E4%B8%8D%E5%8F%AF%E4%BF%A1%
網myth碎碎念 疫苗沒有用? 有網友問我這怎麼看?這是代表美國疫苗沒有用了嗎? 咳咳,好吧。 === 1,全世界有大於5%的人是對疫苗不敏感的,比如有些人的b型肝炎疫苗怎麼打都還是不夠抗體,就是這種體質。 = 2,疫苗當然不是100%有用的,80多到90多%已經很高了,所以有小部分人在接種之後中招也是有可能的, 我只能說,如果有人跟你講他們的疫苗是100%有效的,你才要擔心,因為那100%是謊言。 = 3,疫苗在體內還是需要做用幾天(視疫苗種類不同而有所不同)才可以達到最大的效果,並不是一打馬上就有用。 就像止痛藥不是吃了馬上就止痛,一定要有一段時間作用,是一樣的。 = 4,疫苗的作用機制是讓身體自己產生抗體,所以一定也是需要時間的,也就是說如果在注射疫苗後,身體產生足夠抗體之前,遇到病毒,那還是有可能中招的。 === 疫苗的作用除了對個人,還有對群體,也就是前年講的 #群體免疫 [https://www.facebook.com/hashtag/%E7%BE%A4%E9%AB%
網myth碎碎念 殺死病毒的模糊理解 看著這位主任醫生對這個號稱是日本發現的殺病毒新發現由衷的發出發現新大陸一般的笑容,我倍感欣慰,懷念起每次學習到新知識時心中的喜悅。 但是很遺憾,這位主任醫生講的所謂研究,充其量只是in vitro test(體外實驗),而且有沒有3重複都不知道,原本用多少病毒?病毒數怎麼計算的?都沒講。 根本就不能當作有效。 === 要不要我告訴你一個秘密?你把新冠病毒放進加了酒的水,病毒一樣會死哦~而且酒精濃度越高死越快,那是不是我們就要鼓勵喝58高粱蛤? 再退一步,就算是溫水而已,病毒一樣會死啦,之前都有分享過在液體(56°C水)中,病毒也頂多存活15分鐘, oh對,我們的胃聲布掌已經講過這個了,不好意思不好意思。 === 這故事告訴我們,職業不分貴賤,造謠不分學歷, 不論對方什麼職業,什麼學歷(或是什麼官位),我們都是看講的內容來判斷對錯的,這個世界“通才”很少,不同的專業之間一定有鴻溝, 比如這位主任醫生,從【醫生】跨到【營養】或【食品】的領域,不代表他就一定擅長,
素人飲食 吃素 我不缺營養 【素人營養 第5集】 寫素食專欄最難的地方,不在於營養搭配的難度,因為只要基礎打好,素食也是可以很均衡的, 難的是很多人很喜歡離題,本來就是講健康的,他來跟你講不是為了健康,是為了慈悲,而且不容易發脾氣云云, 誒。。。如果你的油吃不夠,造成體內發炎反應過多,這邊痛那邊痛的時候,看你還會不會不容易發脾氣咯~ === 東西都是要看全面的,你可以為了任何理由吃素,我也說了,中庸之道是素食者乃至所有人都需要做的修行, 只是一味的反對,我跟你講海很漂亮,你跟我講海會淹死人,那我們聊不到一塊兒上。 #素人營養 [https://www.facebook.com/hashtag/%E7%B4%A0%E4%BA%BA%E7%87%9F%E9%A4%8A?__eep__=6&__tn__=*NK*F] #中庸 [https:
網myth碎碎念 食材的仙丹廣告 以後看到這種廢話問題的所謂教育或科普文章,不論在哪裡,一律當作廣告,而且是不怎麼高明的仙丹廣告,對你的錢包的保護才是最好的。 除非你是前陣子炒完普洱、炒完六堡、炒完黑茶,現在準備炒白茶的,這種的就隨便你。 (但我認識的真正炒家都不會真的去相信這種內容寫的東西) 你想一下,上述那些茶哪一個沒有被封為萬病之藥過?哪一個沒有被當作藥食同源而被大肆吹捧過? 我不是說茶不能藥食同源,而是這樣的意圖太明顯了,就跟每一兩年都會有一個新的super food 冒出來然後賣的超級貴,是一樣的道理,然而,現在你還想得出哪一個蔬菜水果還不是super food嗎? 我想來想去,大概只有duku、langsat和duku langsat了。 茶就是茶,蔬菜水果就是蔬菜水果,用最純粹的眼光來看它們,才是對食物最基本的尊重。 #帶腦看廣告 [https://www.facebook.com/hashtag/%E5%B8%B6%E8%85%A6%E7%9C%8B%E5%BB%A3%E5%
網myth碎碎念 南極也有covid-19了 南極淪陷,你可以想像這是把病毒放在冰箱裡保存, 這讓我構想了一個小說情節,過幾年,人類就攻克covid-19了, 過幾十年人類就忘記covid-19了(不要以為不可能,現在已經就已經有人不懂什麼是天花了) 過幾百年再有人踏上南極,或是南極融化,就會把這些病毒釋放出來,萬一那時候的醫療不比現在好,那一定又是2020年重演。 好吧,可能我小說看太多了,思維太發散了,你們就當我胡說八道就好。 === 我只想說,這是糟糕透頂的消息,請各位還是待在家吧,連南極都有了,你以為還有地方安全啊? #知識就是力量 [https://www.facebook.com/hashtag/%E7%9F%A5%E8%AD%98%E5%B0%B1%E6%98%AF%E5%8A%9B%E9%87%8F?__eep__=6&__tn_
網myth碎碎念 NG食品 會看ingredient 和 nutrition facts的話,你就可以不用這麼驚訝,產品翻過來看一看就知道了,省錢省時省心。 相信上過我的shopping課的學生,對這種post都會是不屑一顧的。 === 而且,看他的數字,應該是測試方法有出錯,比如右上角那個不會只有8點多。 還有一個比較有趣的是那些sachet 咖啡,泡的方法是很重要的,如果你放少少水泡到濃濃,糖度當然是高的。 這兩個情況都可能造成數據不准,所以不要看到機器就以為一定準,其實最準的就是人。 === 不想買東西踩地雷?不想看到那種post才警覺自己原來一直都在吃NG食品?想要先知先覺? 你可以自己多用心看看食品標籤,或是乾脆來上課。 #shopping地雷 [https://www.facebook.com/hashtag/shopping%E5%9C%B0%E9%9B%B7?__eep__=6&__tn__=*NK*F] #知識就是力量 [https://www.facebook.com/
養身良然 禁藥 上個月,衛生部公佈了21個內含禁藥的產品名單。這些產品參的禁藥,有90%是壯陽藥,當然,“壯陽”只是比喻,實際上是添加了tadalafil和sildenafil的產品,兩者其實都是治療ED(勃起功能障礙)的藥物,尤其sildenafil其實就是鼎鼎大名的偉哥Viagra。 剩下的是類固醇--dexamethason和prednisolone,其實也就是醫生開的過敏藥。有幾樣產品我看過他們的廣告宣傳,無非就是先貶低西藥、再抬高自己的身價、然後再說效果跟西藥一樣, “不要吃西藥了,西藥傷肝傷腎” “我們的產品萃取自天然草本,安全無副作用” “效果跟西藥一樣強大,某某人吃了從此不用吃西藥了” 諸如此類。 遺憾的是,當你被這些廣告詞吸引,最終你可能是在用更高的價格吃着不安全的西藥。 我看到榜上有名的產品的包裝上有各種標章,比如halal、GMP、MESTI、made in Malaysia、100%素食、ISO、UKAS、HACCP等。可見,這些標章並不能保證產品一定沒問題,因為你還沒辦法證明這些標章是真的,還是他們自己印上去的,反正要找到相關圖檔很容易。要買到安全的產品,你要做的並
養身良然 參考資料不是隨便放的 專業人士有時候在講一些東西並且需要證據為其背書和證實的時候,會列出一串研究名稱、期刊期數、研究者和日期等組成的字串,這就是所謂的references(參考資料)了。只要是受過正統高等教育(大學或以上)的訓練,就需要學會怎麼查找相關研究。這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查找資料的真正用意,這跟大眾普遍認為的隨便在google上找一找,“只要有人講,就是真的”的錯誤觀念是完全不同的。 通常,大眾只要看到有references,就會自動為這段資訊的可信度加分。就像常見的名人語錄,只要在名人的照片旁邊加一句話,那句話就會被加冕得如真理一般,哪怕是杜撰的。 有受過訓練的專業人士,通常就會再去詳讀那份reference,一來為了鑑定這段資訊的真偽,尤其是當跟reference一起出現的資訊聽起來“怪怪的”的時候;二來,這也是學習新知的機會。 前幾天,網友傳來一個影片,一位網紅說吃飽之後若馬上洗澡容易猝死,同時給了一個reference證明其觀點。吃飽後洗澡跟猝死有關?還有研究證實?這麼新奇的資訊我竟然從來沒聽過?當然是要去找來拜讀一下了。 結果,我失望了,因為網紅列出的那篇研究的結論是:在浴室死亡的主因
養身良然 介紹養身良然 如果你是路過,或是經過朋友介紹知道這個粉絲團、這本書, 如果你在想,這傢伙是誰?【養身良然】是什麼意思?這本書到底在講什麼? 這篇是介紹。 === 我是林冠良,你們可以叫我Siin,“Siin”是愛沙尼亞語“這裡”的意思。 (Tenet裡面,據說Neil會講,但是從頭到尾沒有講過的那個外語,就是愛莎尼亞語。) 18歲高中畢業就去台灣唸書,義守大學醫學營養系(現營養系)畢業,中國文化大學生物科技研究所碩士畢業,27歲畢業後回國。 回國半年後創立HealthyLane consultation,因為不想再次經歷眼睜睜看着親人被疾病折磨還被假營養師騙走積蓄最後還失去生命我卻束手無策的無力感,我開始運用我的所學,在網路上分享一些營養學相關的科普。 我喜歡從原理來科普營養學、生理學、醫學、科學、消費心理學的現象,再嘗試用比喻的方式讓沒有相關專業底子的人比較容易理解。 科普就科普,關消費心理什麼事? 因為我最常做的就是捅破那些市面上為了誇大產品功效所製造的謠言。 當然,我因此得罪了不少商家。儘管我都沒有在針對牌子,但因為同一套謠言同時經常是幾個不同的”團隊“在用,所以很容易出
網myth碎碎念 檢驗的準確度 各位要記得,這個世界沒有100%的事,如果一個檢驗方法有99.9999%的準確度,那這一串數字代表的意思是:1 000 000個人裡面會有1個可能出錯的, 而今天他們驗了10 000 000個人,那麼99.9999%的準確度,就代表有10個人的結果有可能是不准的, 10個人? 那就不可以叫做“0”了,對嗎? 而且這麼一個新的病毒,又這麼厲害變種,檢驗的準確率有95%都要偷笑了,99.9999%就更加不可能了,對嗎? === 所以這裡可以看得出來,這個新聞稿應該是不懂醫學也不懂數學(統計)的人發出來的吧? 真正的醫療人員應該都知道有【假陰性】和【假陽性】的存在。 === 用驗孕來做比喻, 【假陰性】就是說你其實懷孕了,檢驗結果顯示沒有懷孕, 反之, 【假陽性】就是說你其實沒有懷孕,但你驗孕結果顯示懷孕了。 當然,要避免這個假陰性或假陽性帶來的後續問題,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再驗多一次,
網myth碎碎念 Vitamin的認知 我國經歷第三波疫情(2020),所以無孔不入的內容農場一定要趁這個時候來蹭個熱度, 但是每天都在講一樣的東西,別人早就看膩了,怎麼辦? 有聰明的內容農場就把已經早~~~~~就被排除在維生素名單中的維生素名稱挖出來,製造話題,反正你們每天聽到的vitamin 來來去去就是水溶性的 C和8種B,還有油溶性的A、D、E、K, 挖出M、P、F還有B15、B17出來,一定可以吸引很多眼球。 === 你可能會說,這些都是舊名稱嘛,既然曾經被安排在維生素的行列裡,就代表一定有其意義,我怎麼可以全然否定他們的價值? 這時候,我們需要反過來想,既然他會被維生素的行列排除掉,就證明他們一定有其不達標的地方,取了更適合它的名字,或是還有更適合他們去的地方。 如果一直只認為以前的比較好,那社會進步就是沒意義的了,對嗎? === 我們就先從我講過很多次的vitamin B17來開刀好了。 B17,原名Amygdalin苦杏仁苷或扁桃苷,是植物種子中的一種物質,曾經跟vitamin C 一樣被認為可以治療癌症,但隨後他們都被研究證明沒有這個功能, 跟vitamin C不一樣的地方是,如果你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