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ged

結論

A collection of 15 posts

雞蛋之亂 part 1
網myth碎碎念

雞蛋之亂 part 1

總結,這是一個為期了14年,但沒有辦法具體收集死因和死亡時間,還參雜了大量其他可能因素的,2021年發表的研究。 【參考程度很低,低到很無趣的程度】, 但也不妨礙這中內容在媒體上對流量大吸特吸。 . . . 雖然很無趣,無趣到我覺得我們認真分享就輸了,大費周章闢謠了也很可能沒幾個人看, 但秉著廢物利用的宗旨,我們還是可以從這些報導中學到:如果只看標題,那你就會像那些comment區的人那樣,一頭茫然,嚷嚷著到底該信誰,或是【只因為】標題的結論跟他們原本的認知不同就反對, 學會查找正確內容,你就可以像我們這樣,從根本上知道這種報導可不可以信,值不值得信,如果不,那為什麼不。 不然,也可以問我們。 #知識就是力量 #帶腦上網 #雞蛋 https://www.instagram.com/.../siin.../3390791914621410299...如果只會看標題,只會被帶風向,那你一輩子都只會是無頭蒼蠅 https://www.facebook.com/share/p/rARAqqCfCWScuN7o/?mibextid=WC7FNepart 2在這裡

蜂蜜不能用鐵湯匙舀?
網myth碎碎念

蜂蜜不能用鐵湯匙舀?

不能用鐵湯匙舀蜂蜜的myth,有幾個說法: 1,流言【鐵會破壞掉蜂蜜裡的酵素】, 事實是:可以破壞酵素的是強酸、強鹼、高溫, 之前才講蜂蜜幾千年都不會壞,結果現在碰到鐵就壞了,這蜂蜜到底是厲害還是不厲害咧? . . . 2,流言【蜂蜜酸性,會腐蝕鐵器,釋放出重金屬,對人體有害】 事實是:蜂蜜的pH值是3.2~4.5之間,這不算強酸,這酸度連蜂蜜裡面的酵素都好好的,怎樣腐蝕鐵器? 而且拿鐵湯匙舀蜂蜜的時間只是一下下,根本不足以腐蝕鐵湯匙。 但是蛤,有些人一邊講金屬湯匙不可以,一邊又用塑料瓶裝,這種矛盾的說法,是認為塑料比金屬更耐腐蝕? . . . 3,流言:用鐵湯匙只是一下下所以沒關係,但【不要用金屬容器長時間裝,你看市場上都沒有用金屬容器裝的】 事實是:市場上裝蜂蜜用的多數是塑料瓶或是玻璃瓶,是因為透明容器可以看到蜂蜜的顏色,刺激購買欲。 你想想看,如果有一款蜂蜜,你沒有看到蜂蜜的顏色和樣子,你會想買嗎? 另外,在工廠內大量儲存的時候,也是用不銹鋼honey

牛奶的迷思的迷思
網myth碎碎念

牛奶的迷思的迷思

又有人在嚷嚷牛奶不能喝了蛤,據說又是有研究支持的, 所以我就去找了一下那篇研究,是meta analysis,再仔細看,果然有趣,但是燒腦,要看的記得戴好安全帽,我要衝了。 不想衝的,你記得【一天喝一兩杯奶是沒有問題的,而且還很營養】,就ok了。 . . . 1,首先,這是meta analysis,也就是把幾篇研究放在一起做比較,然後把結論放出來的研究, 而這篇的conclusion是寫說:Overall, increasing milk intake is associated with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risk of hip fracture, 所以就有人直接斷章取義這一句來說【攝入牛奶可能導致髖部骨折的風險更高】 忽略了後面的while intake and risk have inverse relationships for yoghurt and cheese intake. Because

吃菜真的不好?
網myth碎碎念

吃菜真的不好?

1,【糖】是【碳水化合物】,不代表【碳水化合物】就是【糖】。 2,絕大部分蔬菜並不是碳水化合物類,蔬菜就是蔬菜類。 3,就算是碳水化合物類蔬菜,也不代表糖就是高的,就算有,也因為含有纖維,所以那些糖的吸收是很差的。 4,便秘的原因主要是纖維不夠、喝水不夠、礦物質不夠、懶惰腸。纖維太多造成的便秘真正的原因其實是喝水不夠。 5,纖維不能被人體吸收,所以蔬菜是不好的?錢還是萬惡之首咧,那你把錢都丟到我口袋裡好了。 6,這種連糖、碳水化合物、蔬菜、便秘的原因、邏輯因果關係、基本營養學都搞不清楚的人,那些bullshit就不要放在心上了,不論他是什麼頭銜。 #帶腦上網 #仙家觀察室 #知識就是力量

鼻咽喉癌的風險
網myth碎碎念

鼻咽喉癌的風險

先科普一下,什麼人鼻咽喉癌風險高? 其實原文中有大部分內容是對的,但媒體嘛,選了最吸睛,但正確度最低的那個數據來做標題。 1,有基因遺傳 --家裡親屬有鼻咽喉癌的話,就需要特別留意 . . . 2,EB病毒感染 --這是一種華人比較容易感染並發病的病毒, 你看驗血報告裡面的EBV就代表這個病毒。但並不是報告看到感染了就代表有鼻咽喉癌,這只是代表患癌風險比沒有感染的人高,持續follow up即可。 順帶一提,這病毒沒有疫苗。 . . . 3,年幼時常吃醃製食品,比如鹹魚 --注意是【年幼時】,而且這個關係沒有想像中大,頂多屬於弱相關,不會到7倍這麼誇張。 . . . 事實上,有另一個研究整理了其他醃製品(尤其鹹魚)和鼻咽喉癌的相關研究,發現大多數研究都沒有把【吃的份量、社會經濟地位和教育程度】等其他因素考量進去。 比如雖然鹹魚現在看起來很普遍很廉價,但在80、90年代的中國,這也不是大多數人吃的起的,更別說少數吃的起的小朋友也是一個月吃一次的程度。 最後得出的結論是這可能是因為年幼時感染EB病毒再加上吃醃製品(還可能有基因遺傳因素)才有可能提高鼻咽喉癌風險。

168斷食法提高91%死亡率?
網myth碎碎念

168斷食法提高91%死亡率?

有被168轟炸了嗎? 是這樣的,美國心臟協會(AHA)日前發表了一篇文章,標題是:【8小時限時飲食會使心血管死亡風險提高 91%】,文章內容還直接提到了168間歇性斷食法, 於是,各媒體就出現了諸如【美國心臟協會最新研究證明168斷食法提高91%死亡率】之類的新聞標題。 有人歡喜也有人愁,也有人裝到很義憤填膺那樣指責現代醫療沒事找事。 其實不論什麼情況,看到這種聳動的標題,最好都是花點時間找原文來看,再來判斷這消息是真是假,是不是有參考價值, 不用急,更不用看到標題就以為理解了一切。 . . . AHA是說,研究人員觀察了20078人並得出了做168可能會讓心血管疾病死亡率提高91%的結論, 但這裡面有幾個問題,我娓娓道來: 1,他們分析了2003年到2018年這15年間,20078人的飲食樣本, 但168斷食法開始在全世界流行的時間是2015年前後,這代表這篇研究分析的樣本們的所謂8小時限時飲食並【不是自願行為】,更可能是因為生活形態被動形成的飲食形態,比如可能因為貧窮、加班到廢寢忘食、生病胃口不好等造成的, 而不是為了什麼養身和減肥; 然後這數據是2003到

洪孩兒
網myth碎碎念

洪孩兒

【這篇不是笑人也不是吵架,是硬核拆解謊言系列,教的是怎麼看研究報告,還有仙家怎麼仙你】 那些洪孩兒自己都看不懂的翻譯文學,不用浪費時間去理解,他鬧的笑話這裡我3個點就解釋完了: 1,他一開始看圖講鬼故事的【吃藥的死亡率大大提高】那張圖,還有【研究被叫停】事件,和【研究有藥廠贊助】其實分別來自3篇不同的研究,洪孩兒將他們混為一談,做成 #撒尿牛丸, 2,吃藥的死亡率提高這件事,本身就是他【亂講】的,那張圖的研究結論本來就是雖然吃8年藥的效果比前4年差,但也還是比沒吃藥好,而且是顯著差異, 3,研究被【“叫停”】的說法,其實不是實驗叫停(叫停就不會發表了),而是【縮短部分實驗流程】。 原因也有寫出來,因為原本他們預計要做5年的流程,3.3年內就已經達成了,因為atorvastatin的效果太好了,而且在另一篇更原始版本的研究中還有說明,那些好效果在開始的1年內就已經顯現。 這種事情其實不罕見,因為省下1年多的時間你可以省不少錢,更可以快1年多發表研究,這是節省人力物力財力的事(該研究沒有藥廠贊助)。而且考慮到其實效果在1年內就已經顯現,之後的2.

殺死癌細胞
網myth碎碎念

殺死癌細胞

首先,癌細胞是很容易殺的, 但是各位要記得,難的是怎麼在殺癌細胞的同時,少傷害正常細胞,或是不要順手也把人也殺了。 其次,就算是有研究證明,絕大部分xx成份可以殺癌細胞的研究都是【細胞實驗】的等級罷了, 作法很簡單,就是養癌細胞,然後把xx成份加進去,然後癌細胞死了,就可以說【xx成份可以殺癌細胞】了, 這種研究結論其實沒有問題,因為癌細胞是真的死了。 只不過有心人把這些結論擴大到“你用吃的也有效”,乃至“有研究證明xx可以殺癌細胞,那這個蔬菜平常人類都在吃,吃了不會死,所以xx成份【只會】殺癌細胞” 這些就是屬於誇張了,記得不要把誇張當真。 . . . 至於,有人說“營養師”“都”“嚷嚷著”xx成份或xx蔬菜可以抗癌, 我實在告訴各位,真正的、有料的營養師是不會這麼簡單就講一個食物可以抗癌的, 當然,也不需要覺得有營養師那樣講,就代表所有營養師就都是那樣想, 正如有腦的人也不會因為有人用中醫師的名義亂講話,就認為所有中醫師都是亂講話的。 #知識就是力量 #苦瓜 #有喜歡吃苦瓜的舉手

LDL指數推算
網myth碎碎念

LDL指數推算

首先,LDL確實是推算出來的,這一點我在7年前的線上課程,【醫學營養進階班】就有教過。 那為什麼不要直接去用測量的呢?因為這樣就會多一道工序,要花比較多的錢,也花比較多的時間,所以用推算的就好(一兩個人還好,但你想像一下一天有多少人做檢查?花費的總花費和總時間就很恐怖了) 推算的跟實際的會有誤差,對嗎?對的,當然會有一點差別。但這些誤差並沒有非常誇張,頂多就是一個零點幾(mmol/L)的差別罷了。 更重要的是,2020年,有一篇研究就有比較了11種不同的推算formula,結果得出來的結論,是【叫主】講最不准的那個Friedewald formula,才是最準的,跟實際檢測最接近。而且適用範圍最廣,TG三酸甘油在400mg/dl (4.5mmol/L)以內的都很準。 那麼,叫主心心念念的那個Iranian equation呢? 這就要講到其實Iranian equation並不是只有1種,而是至少有6種,他列出來的只是其中1種,叫做Ahmadi formula,而在另一篇2019年,比較8種測量方式的研究中(

結論的答案
網myth碎碎念

結論的答案

【有沒有一個最好的方式可以解決酸民的攻擊和謠言的流傳?】 這是一位原本想做公開分享,但是看到網路生態這麼爆炸,被嚇到缩回去的學妹問我的問題。 我的答案是【沒有】, 簡單來講,不論怎樣的謠言,比如憑空生出一個沒有人聽過的神奇理論並號稱其歷史悠久,或是一個沒有經過大腦就直接做出的因果結論,還是一個人誣賴你性騷擾, 這些問題表面上看起來是真相和知識的問題,但其實他們本質上是人性問題。 這就跟【六子肚子裡究竟有幾碗粉?】一樣,你以為是公平買賣的問題,但其實這是有人在操作人性以達到某些目的的問題, 看懂了這一點,你就能明白,開頭的那個問題是無解的,或是說,【有解,但是你永遠解不完】。 . . . 無解還比較好理解,什麼叫有解,但是永遠解不完? 就是一個問題你知道它是有答案的,而這個答案【你永遠不能預測它】。 我們知道【人性】基本是自私的、是趨利避害的、是短視的、是懶惰思考的。你知道人性的大概本質,所以你也能知道你沒辦法完全解決人性的問題。 就好像【三體問題】(對,就是【三體】第一集裡面提到的天體力學的問題),三體問題是有解的,有公式可以算,但你只能用來算,不能用來預測。

間歇性斷食
網myth碎碎念

間歇性斷食

這個研究本身沒有什麼大問題,有問題的是把這個研究的結論講成是【間歇性斷食】的結論的人, 研究確實發現,沒有吃早餐或是一天只吃一餐,跟一日三餐的人比,最高多出30%的早逝風險,其中大部分跟心血管疾病相關。 這樣看,好像是在講間歇性斷食, 這篇研究雖然是2022年發表的,但其實他們的數據來源是1999年到2014年之間的美國人,那時候間歇性斷食還沒有流行,所以這一個研究主要探討的並不是間歇性斷食,而是沒有吃早餐或是一天吃太少的營養不良狀況造成的早逝風險提高。 (也該好他們用的是2014年的資料,如果是2019年之後的,那些喵喵黨又要來講是因為喵喵造成死於心血管疾病的人增加了) . . . 其實整體來說,研究的討論有提到,一天只吃一餐的人,多數為年輕男性,較低受教育程度、較低收入、抽煙、酗酒、較高的體力勞動、攝入的熱量較低、飲食的品質也較低。 這裡就可以看得出來,這些因為一天只吃一餐,或是沒有吃早餐的人,普遍社經地位比較低,他們可能並不是為了健康才這麼做的(然後弄巧反拙),只吃一餐是一個附帶現象,而不完全是原因本身。同時,生活中的其他習慣也有可能是造成早逝的原因。 而這也是告

澄清事件
網myth碎碎念

澄清事件

其實這篇我不是很想寫的,因為基本很少人有興趣,內容又複雜,單單是在腦內構思要怎麼寫就已經花了我一個小時,寫完又花了我2個半小時, 但想到這個霉體報導的部分一定會被那些反苗苗瘋傳,然後中文霉體也很可能會瘋狂轉載,然後一定也會有人來問我,然後一定會有人想用那篇東西來打我的臉為我創造流量。所以我還是趁早寫一寫好了,等他們來了直接放link就好。 . . . 10月14號,波斯頓大學(BU)的團隊發表了一篇研究,主題是探討【Spike protein 在SARS-CoV-2 BA.1病毒中致病和抗原行為中所扮演的角色】, 原本,這又是一個枯燥的標題和沒人關心的研究, 但是作者們在preprint版本裡面提到了一段話:【Omicron S-carrying virus inflicts severe disease with a mortality rate of 80%】(攜帶了這個S蛋白的Omicron病毒會造成嚴重症狀,並把死亡率提高到了80%) 這一下就炸鍋了。 . . . 先是在社交網站(應該是tweeter)有大量討論,然後就是霉體開始跟進大肆報導(新聞的來源都是網友

標題黨的詆毀
網myth碎碎念

標題黨的詆毀

在中國報的專欄,看到這樣的留言,我想了0.0002秒,不對呀~我沒有講到不好吧?我裡面都寫了【別擔心】【亞硝酸含量已經很低】之類的話,只要點開就能看到了吧? 之後我又想到,哎喲~應該是這兩位都沒有開通VIP吧,只怪我最近的專欄都是VIP的,沒花錢就看不到完整內容,但這不是我可以控制的,不怪他們。 可是,我又發現不對勁,因為我在一開始就寫了,這是【據說】,而且我的標題也有一個【?】呀~只要有受過小學等級的中文教育,應該是能理解這些語句的吧?這也很明顯的挑起讀者的好奇心,是寫作的基本技巧之一。 再看兩位的留言,語句並沒有什麼搞笑的錯誤,讀寫能力應該是沒問題的。 。 。 。 所以問題就來了,到底他們是為什麼會覺得我在詆毀泡菜呢?而且一個就算了,這還是一次兩個,不行,這絕非偶然! 於是我費盡九牛一毛之力,終於得出一個靠譜的結論:應該是有一個宗教教派是【泡菜教】,只要一講到泡菜有不好,哪怕只要是疑問句,該教派就會派狂信者來捨身護航,不論是非,只盡詆毀之能事,不用口水把異教徒淹死不罷休。 對,一定是這樣。

AZ“或”能終身免疫?
網myth碎碎念

AZ“或”能終身免疫?

除了【我國接下來不添購科興,只打輝瑞】的新聞比較大之外,這個【AZ終生有效】的報導也報到很大,一直share來share去。 只不過嘛。。。這一個病毒出來才不到2年,疫苗出來也頂多1年,研究人員是怎麼判斷可以一輩子有用的? 這樣的結論是一個正規研究人員不會輕易下的,所以我就去找了原文報導,然後我很快就發現了問題,原文報導有寫MAY,may last a lifetime,也就是說只是“可能”的意思,這就是中文報導裡面的“或”是一樣的, 教各位一個看報導的技巧,那些“或”和“may”以後的字,全部都是沒有確定的,不能當作【定論】,頂多可以當作是一個【可能性】。 === 另一方面,難道AZ有可能形成終生免疫,其他疫苗就不可能了嗎? 沒有,這篇報導也沒有這樣講,裡面有一段是說: Previous studies have shown the Oxford jab

沒有酵素還有沒有生命
養身良然

沒有酵素還有沒有生命

聽過“沒有酵素,就沒有生命”這句話吧?這句話就只是一個沒什麼特殊意義的事實。就好像有個人跟你說“沒有太陽就沒有生命”,這是個事實。但如果他隨後拿出一顆燈泡跟你說,這燈泡就跟太陽一樣會發光,這個燈泡就跟太陽一樣,所以沒有這個燈泡,就等於沒有生命,沒有生命你就會死,所以沒有買他那個燈泡你就會死。那這個人,你要避而遠之,因為他在用邏輯錯誤誤導你。 我看到了一個酵素產品的廣告,把1959年的諾貝爾獎得主Arthur Kornberg搬了出來,說那句話是他講的,出於疑惑和好奇,我往下查了一下,看看Arthur Kornberg是不是真的出過此言。 Arthur Kornberg確實是研究酵素的科學家,也著書不少,但遍尋網路,在他的書和公開發言中,我都找不到“沒有酵素就沒有生命”這句話的影子。 接著我google中文的“阿瑟。科恩伯格”(Arthur Kornberg的中文翻譯),中文的google 前3頁他都被“对我们的生命而言,自然界中再也找不到像酵素那样重要的其他物质”這句話綁在一起。如此引用的網站,也十之八九跟酵素產品的介紹有關。然對於Arthur Kornberg的真正貢獻—用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