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ged

科普

A collection of 25 posts

廢話解釋
網myth碎碎念

廢話解釋

好多人問,這裡統一回答,原影片是講5個跡象,但我解釋第1個就好,大家應該就能明白我有幾“顯”了。 沒錯的,缺乏蛋白質確實會造成免疫力下降,免疫細胞也確實是蛋白質組成的。 但是,免疫細胞的組成和製造還需要脂肪、膽固醇、水、礦物質、維生素, 同時,缺乏碳水、脂肪、水份,各種維生素礦物質也會造成免疫力下降。 . . . 所以,你沒辦法以症狀(也就是他說的跡象) 來【反推】你是不是有蛋白質缺乏的問題, 更棒的是,你不能講他講錯,因為他就是給了你一句 #正確的廢話。 . . . 換個角度,也因為生病這件事非常常見,而且“免疫力不足”的邊界模糊不清,這就能讓做這類廢話科普的人很容易拿來賣他們的產品,看的人不思考,也很容易自我感覺良好,以為自己學習到了知識。但其實沒有。 #知識就是力量 #帶腦上網 #蛋白質

反式脂肪難代謝?
網myth碎碎念

反式脂肪難代謝?

震驚!【反式脂肪很難消化】的說法是個很大的myth, 一開始,當大家發現到反式脂肪其實對身體有害的時候,就想要用比較驚悚的方式來讓人們知道反式脂肪不好,所以就說它【難代謝】,之後就開始越來越誇張,從7天到2個禮拜,到51天,到現在的2個月。 還有說它不能提供能量,還是個毒藥之類的,毒藥要用51天來代謝,要幾十年才會讓你造成中風,這麼溫和,殺人於無形的毒藥。。。好吧,也算是毒藥。 實際上,經過 #同位素 檢測分析,10年前就已經證明了,反式脂肪的代謝跟普通脂肪是一樣的,並沒有誰比較久的差別,而且反式脂肪也一樣可以提供能量。 唯一的差別是,反式脂肪會在代謝途中降低HDL,提高LDL。這樣而已,並沒有那麼多恐怖的東西。 . . . 話說,【51天】這個數字在異情期間,某個跳健身操網紅的直播中有提到,所以被大家津津樂道, 而這個“數據”是在某一個整骨師(咦,怎麼又是整骨師?)在2005年出的一本書上寫的,而且他講的51天還不是說51天才會代謝,而是51天的半衰期, 熟悉物理化學的小伙伴們都知道,【51天半衰期】的意思就是51天會消失一半(剩下50%

傷肝的水果?
網myth碎碎念

傷肝的水果?

以前我們常聽說,小時候不讀書,長大當記者,現在是小時候不讀書,長大當文案師。 但我也是有認識寫文案寫到不錯的人啦,正如我也有認識正直有素養的記者。所以這裡是在酸老鼠屎蛤,不是真的開地圖炮。 好,開場白寫完了,直接進入主題: 1,傳統的催熟香蕉(和其他可以催熟的水果)用的是臭電土(乙烯鈣),主要就是取他釋放的【乙烯】。不要被名字嚇到,這成分是天然的東西,比如會自然熟的水果,比如蘋果也會產生乙烯,所以你把蘋果和香蕉放在一起也可以催熟香蕉。 現在比較高效率和安全的催熟香蕉的方法是使用【酒精+低溫】,會這樣是因為臭電土釋放的氣體如果用不好可能會造成爆炸,比較危險,所以現在也比較少用這個方法了。 比如印度還有立法禁止用臭電土催熟水果,這是因為有爆炸的危險,而不是因為吃了會傷肝。 . . . 2,就算榴蓮的熱量、脂肪和糖分都很高,但就算吃多也頂多是肥和發熱而已蛤, 並不會傷肝,別擔心。 . . . 3,可能是某國那種朦朦的影片看多了,很多人會覺得表面有蠟的水果就是有打蠟的, 但其實現在打蠟的需求已經不像幾十年前了,因為運輸和儲存的發達,所以打蠟的錢可以省下來了。然後很多水果的

生病時的免疫力
網myth碎碎念

生病時的免疫力

我說我生病有吃藥,結果就出現了說【我們人類本來就有免疫力和抵抗力,所以不需要靠藥物,為什麼堂堂一個營養師還要去吃藥?】的酸民。 ok,這邊簡單講解一下,你可以把藥物視為人類的 #抵抗力的衍生。 當我們遇到單靠我們的免疫力抵抗力和體力也不足以可以對抗的疾病時,就要尋求藥物的幫助。 (eh。。。放心,我也不是真的把這些酸梅精轉世的話放在心上,我只是以這個為題,再做一些科普) . . . 這裡講的藥物,還不一定就是西藥那種合成的東西,草藥其實也算,比如野生動物生病了,也會找野草來吃。你看,連野生動物也知道要求助與平常沒有吃的野草了, 同時我也告訴各位,現代的藥物,有很多其實也是先在自然界(植物、苔蘚等)發現其效用,才使用人工合成來進行大量生產的。 . . . 你可能會想,為什麼要 #脫褲放屁?自然界都有的東西為什麼還要人工合成出來? 2個考量, 1,【純化】,自然界的物質會和其他物質(雜質)一起存在,所以如果完全要用萃取的,你需要用到很多的原料,萃取到來還不夠純,效果會因此打折, 2,【沒有那麼多原料】,通常,你想要的成分只佔原料的很小的比例,如果你要大量生產到普通人都

學到假普科
網myth碎碎念

學到假普科

這次的假科普比較單純一點,首先,這些食物都是高蛋白質類的食物,所以講他們高蛋白含量並沒有錯,只不過這是一個把 #廢話當知識 的假科普,你以為你學到了東西,但實際上什麼都沒學到, 這時候有人就會不服氣,“什麼?哪裡可能沒有學到東西?這些食物是高蛋白的沒有錯啊~” 對,沒有錯,但不代表這個資訊有用, 比如我拿一粒 #雞蛋 問你,“那麼雞蛋呢?雞蛋的蛋白質高還是低?健身可以吃嗎?” 你就跟80億人一樣震驚+迷茫了。 . . . 另外,帶魚是一種魚,也是一種動物,所以一定會有脂肪, 而且如果你去查,某國的資料還有特別顯示:【每百克带鱼含脂肪4. 9-7. 4克,为鲤鱼、卿鱼、黄花鱼的1. 5-2倍】 人家的脂肪這麼高,營養價值這麼豐富,結果落在你們這班人手裡只變成了飽足感強的食物。 #你吃衛生紙嘛有飽足感 #帶腦share東西 #抬槓假科普系列

僞科普
網myth碎碎念

僞科普

最近一直有網友來問這個是不是真的,直接講答案:【都是假的】 但是有一個很有趣的現象,如果你只是講這是假的,那他們就會講,“可是隔夜真的不好嘛,所以他這樣講也是有道理的呀~” “隔夜確實會營養流失呀~” “海鮮不新鮮確實會有蛋白質降解呀~”之類的,還會幫這些infographic“講話”。 如果你要跟他們詳細解釋,他們又不捨得花時間聽,也不捨得花腦力想,所以我還是寫了放在這裡好了。 . . . 這就是這種 #偽科普 厲害的地方,把大家認定的常識,配上一個嚇人的廢話,就能讓人很難分辨真假了, 把真話和假話混在一起講,製造出讓人難分真假的謊言,也是一樣的道理。 如果要闢這種謠,就要花功夫了, 首先,需要把他們拆解開來,比如【隔夜的土豆營養成分會丟失】,這就是一句常識,沒有人會講這是假的, 但是【營養成分丟失】和【帶來不可預想的後果】,加起來就是一句廢話,而且是沒有前後因果關係的廢話。 營養丟失會帶來什麼不可預想的後果?頂多就是營養不良吧? 這有不可預想咩?難不成還會爆炸? . . . 另一邊,海鮮不新鮮了會有蛋白質降解物,這個確實是真的, 但是,如果是【隔夜菜】

檸檬汁裡有鈣?
網myth碎碎念

檸檬汁裡有鈣?

有學員拿來問我,說檸檬汁裡面有鈣嗎? 我看了一下,找了一下,了解了個大概, 圖片中,該網站寫的是“含鈣檸檬汁”,如果他們是看原研究或是想要引用原研究來做科普或飲食建議,那麼“calcium-fortified lemon juice”這個很基本的食品營養學名詞,應該是寫為鈣質“強化”的檸檬汁,而不是這種模糊、讓人容易誤會的寫法。 並且,後面還給了一些飲食建議,而這些建議又是跟研究沒有什麼關係的, 比如研究中說的是給200ml的改強化檸檬汁,然後後面又建議一天30ml的檸檬汁入菜, 如果30ml就夠了,那研究列出這200ml有什麼意義? 如果200ml才夠,那30ml會夠嗎? 你了解我的疑惑嗎? . . . 後續: 我繼續找下去,發現這應該是看另一個台灣的“健康網站”的文章後“整理”出來的,那篇台灣的原文,是2021年3月發的,而圖中的那個“科普”是2022年2月發的, 30ml的建議是另一個日本教授建議的,跟200ml的研究無關,所以,這是兩件事, 只不過,台灣的那個健康網站的建議我也覺得不是很恰當,因為200ml和30ml對不上,了解嗎? #科普不是應該用心

介紹養身良然
養身良然

介紹養身良然

如果你是路過,或是經過朋友介紹知道這個粉絲團、這本書, 如果你在想,這傢伙是誰?【養身良然】是什麼意思?這本書到底在講什麼? 這篇是介紹。 === 我是林冠良,你們可以叫我Siin,“Siin”是愛沙尼亞語“這裡”的意思。 (Tenet裡面,據說Neil會講,但是從頭到尾沒有講過的那個外語,就是愛莎尼亞語。) 18歲高中畢業就去台灣唸書,義守大學醫學營養系(現營養系)畢業,中國文化大學生物科技研究所碩士畢業,27歲畢業後回國。 回國半年後創立HealthyLane consultation,因為不想再次經歷眼睜睜看着親人被疾病折磨還被假營養師騙走積蓄最後還失去生命我卻束手無策的無力感,我開始運用我的所學,在網路上分享一些營養學相關的科普。 我喜歡從原理來科普營養學、生理學、醫學、科學、消費心理學的現象,再嘗試用比喻的方式讓沒有相關專業底子的人比較容易理解。 科普就科普,關消費心理什麼事? 因為我最常做的就是捅破那些市面上為了誇大產品功效所製造的謠言。 當然,我因此得罪了不少商家。儘管我都沒有在針對牌子,但因為同一套謠言同時經常是幾個不同的”團隊“在用,所以很容易出

“假”科普研究
網myth碎碎念

“假”科普研究

看到這個“科普”的時候,我其實先是好奇這個研究的研究方法,所以想去找原文來看,結果我在任何正規的論文和研究查找系統中,完全找不到, 我用的關鍵字有:前列腺、癌、瑜伽、壓力調節、98人等, 結果完全找不到符合這個廣告寫的情況的研究。 值得一提的是,有看到幾個小型研究,發現前列腺癌患者做瑜伽對病情是有好處的, 但是我壓根找不到一個給98個人吃這麼多保健品然後他們還過得很好的研究,所以我只能判斷這個所謂的加州大學的實驗是杜撰的了, 當然,若找得到研究原文,可以讓我拜讀,我會很感謝你。 === 但是看這“科普”整個寫下來,我本身是覺得不對勁的,因為【PSA下降4%】這一點,並不是什麼值得讓人驚訝的事,因為檢驗的誤差有時候就已經大於4%了。 而PSA的單位通常是使用ng/ml,也就是說,這個%確定不是在說PSA的實際下降數字。 === 還有啊~如果是培養的癌細胞,我們是用【細胞株】的,癌細胞不是菌,我們自然不會用【菌株】來稱呼他, 所以這一篇,很明顯就是不懂這些醫學名詞的人寫來框另一些不懂醫學名詞的人的 #狐扯告示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