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ged

研究

A collection of 88 posts

Questioning Science is Science
網myth碎碎念

Questioning Science is Science

在其他人的地方看到的留言,朋友截圖給我的。 這之前我還在想,為什麼前兩天來我這邊刷bad review的屁孩小丑會無端端講到玻璃心,把我扣上玻璃心的帽子,還放黃明志的玻璃心上來調侃, 玻璃心(尤其是黃明志的)其實不是在講某國的事情嗎?關科學、研究、醫學、疫苗、IVM 的p事? 最後我發現了,原來是玻璃心這個概念被某些團體拿去偷換概念了,同一個思維,講的話都是同一種色調也就不奇怪了。 . . . 說回來,朋友問我,這留言裡面他講的【Questioning Science is Science】,是真的嗎? 當然是真的,科學並不是一個宗教,所以當然是可以質疑的,而且科學的進步很多都是從疑問中產生,這也可以看作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而真正有素養的科學工作者,對於自己的想法被挑戰,並不會打從心裡痛恨對方,而是想辦法解決和解釋,這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愛因斯坦和波爾對於量子力學的辯論(爭論),他們各持己見,每次的反駁和提問都很精彩, 這種爭論是健康的。 我們不會看到愛因斯坦陰陽怪氣的叫波爾全家出門小心點,要注意看路,不要給車撞出一個含家產, 也不會看到波爾罵愛因斯坦被金錢名譽洗腦了

檸檬汁裡有鈣?
網myth碎碎念

檸檬汁裡有鈣?

有學員拿來問我,說檸檬汁裡面有鈣嗎? 我看了一下,找了一下,了解了個大概, 圖片中,該網站寫的是“含鈣檸檬汁”,如果他們是看原研究或是想要引用原研究來做科普或飲食建議,那麼“calcium-fortified lemon juice”這個很基本的食品營養學名詞,應該是寫為鈣質“強化”的檸檬汁,而不是這種模糊、讓人容易誤會的寫法。 並且,後面還給了一些飲食建議,而這些建議又是跟研究沒有什麼關係的, 比如研究中說的是給200ml的改強化檸檬汁,然後後面又建議一天30ml的檸檬汁入菜, 如果30ml就夠了,那研究列出這200ml有什麼意義? 如果200ml才夠,那30ml會夠嗎? 你了解我的疑惑嗎? . . . 後續: 我繼續找下去,發現這應該是看另一個台灣的“健康網站”的文章後“整理”出來的,那篇台灣的原文,是2021年3月發的,而圖中的那個“科普”是2022年2月發的, 30ml的建議是另一個日本教授建議的,跟200ml的研究無關,所以,這是兩件事, 只不過,台灣的那個健康網站的建議我也覺得不是很恰當,因為200ml和30ml對不上,了解嗎? #科普不是應該用心

硝酸鹽和亞硝酸鹽的差別
網myth碎碎念

硝酸鹽和亞硝酸鹽的差別

有學員跟我提起,有一個號稱自己是食物の專家的人,說“硝酸鹽和亞硝酸鹽是同樣的東西”。問我是不是這樣。 嗯。。。還記得我說過,化學的東西都是看結構的,所以我們就從結構來看, 只看結構有點單調,所以我也順便把他們的差異點也簡單列了出來。 . . . 圖片中可以看到,結構上是不一樣的東西,就是不一樣的東西, 總不能名字很像,就講是一樣的東西吧?比如我的名字和某政治人物很像,就講我們是同一個人吧? 硝酸鹽主要是在植物中,因為那是通過植物的新陳代謝自然產生的,並且,有使用 #化學肥料 的蔬菜含量會比沒有使用化學肥料的高一點,同時,葉菜類蔬菜的硝酸鹽含量比非葉菜類(比如瓜果類、根莖類)高一點。 亞硝酸鹽主要是添加在加工肉品中的,添加的目的是抑制 #肉毒桿菌 的生長(肉毒桿菌毒素是人類已知最毒的天然毒素),其次是讓加工肉品的顏色好看。 所以他們主要存在的地方也不同。 . . . 只不過他們兩者之間還是有一些共同點, 他們都是2A級致癌物質,先不要嚇到,想說“吃菜吃肉都會致癌”。因為他們的致癌性是有條件的, 是要在發酵、腐敗、酸性環境條件之下,他們會形成亞硝胺(Nitrosam

I-TECH
網myth碎碎念

I-TECH

這整個研究Ivermectin Treatment Efficacy in COVID-19 High-Risk Patients (簡稱I-TECH), 是在我國20間政府醫院和1個covid quarantine center中做的, 研究歷時5個月,最後發現有吃跟沒有吃,結果沒有差別。 這一個結果其實去年11月就出來了,那時候也有分享過,當然,研究本身還需要經過審核(比如peer review等),昨天才正式發表在JAMA。 . . . 當然,一定還是會有人講這是假的,是為了抹殺這個便宜、悠久又得過諾貝爾獎(發明人得過,藥物沒有)的藥物,好讓萬惡的藥廠公司擺他們新發明的covid 藥上台,這都是為了讓萬惡的財團、無能的政府和萬惡且無能的醫療體系賺錢割韭菜用的。 隨便吧,要不要信隨便你們。 我只能提醒一下,對醫療和救助病患還抱有熱情和理想的醫療人員還是有的,他們也希望這個藥真的有效,所以才會花時間人力物力去做這樣的研究,最後發現無效,我想當中很大部分的人也是真心感到失望的, 如果真的是要帶著目的性亂搞,其實還有更多更輕鬆的方式。 . . . 這研究算是簡單,有興趣

該信不信
網myth碎碎念

該信不信

這整個研究Ivermectin Treatment Efficacy in COVID-19 High-Risk Patients (簡稱I-TECH), 是在我國20間政府醫院和1個covid quarantine center中做的, 研究歷時5個月,最後發現有吃跟沒有吃,結果沒有差別。 這一個結果其實去年11月就出來了,那時候也有分享過,當然,研究本身還需要經過審核(比如peer review等),昨天才正式發表在JAMA。 . . . 當然,一定還是會有人講這是假的,是為了抹殺這個便宜、悠久又得過諾貝爾獎(發明人得過,藥物沒有)的藥物,好讓萬惡的藥廠公司擺他們新發明的covid 藥上台,這都是為了讓萬惡的財團、無能的政府和萬惡且無能的醫療體系賺錢割韭菜用的。 隨便吧,要不要信隨便你們。 我只能提醒一下,對醫療和救助病患還抱有熱情和理想的醫療人員還是有的,他們也希望這個藥真的有效,所以才會花時間人力物力去做這樣的研究,最後發現無效,我想當中很大部分的人也是真心感到失望的, 如果真的是要帶著目的性亂搞,其實還有更多更輕鬆的方式。 . . . 這研究算是簡單,有興趣

peer review
網myth碎碎念

peer review

一開始學生傳這個報導給我看的時候,我找到的是Reuters的報導,他們在第二段就直接有寫【The study, which has not been peer-reviewed yet】 這篇研究其實還沒有經過 #同儕評議,所以它的證據等級其實不是很高的。 【只是還沒有peer review罷了嘛~peer review有那麼重要咩?不論有沒有peer review這都是一篇研究,是一篇研究不就證明了確有其事咯?】 eh嘿~有沒有peer review還真的就是不一樣,這也是為什麼Reuters要在一開始就聲明這篇研究還沒有經過peer review。 很簡單的道理,如果peer review不重要,那一開始就不需要設peer review的制度了,對不對? . . . Peer review同儕評議,顧名思義,就是由同行帶著挑刺的眼光去做審核,所以如果一篇研究經過了peer review,我們就可以說,他的可信度是比沒有經過peer review的研究高的。 . . . 當然,就算經過了peer review,也還是有很多研究的quality是很差的,所以看研究並不是

代糖
代糖

代糖

代糖比較健康? 上一次的奶茶文有人提到說關於代糖這個問題 所以這次就來寫寫 讓大家對多一點認知 可能會有點長 也不像我的風格 但是我也努力讓這篇變得簡單易懂一點 代糖主要是拿來當作代替真的糖/玉米糖漿 那在美國的食品和藥物管理局把代糖歸納為食物添加劑 食品添加劑必須受到食品和藥物管理局的認證 之後會放在Generally Recognized as Safe (GRAS) 裡面的清單 所以這個GRAS 呢没有說是100% 安全 只是一般認為是安全的而已 因為這些代糖的科學研究還沒有很多 那其實很多人就會覺得代糖很不好 代糖就是垃圾 代糖会致癌 代糖就是….(你可以寫你的看法) 但其實在治療的用途上 代糖其實也有它的好 好跟壞都是分量問題 代糖呢可以幫助减肥 因為它可以代替真的糖/玉米糖漿 那些都很高熱量 所以用了代糖呢它的熱量就很低 間接可以减少糖的攝取 減少卡路里的攝取 同時又可以吃喜歡的食物 但是卻有動物研究發現說 吃代糖會變胖 為什麼呢? 因為代糖是很低卡路里 然後身體需要的糖分 代糖給不了所以就必須要進食來補充糖分 間接就會導致肥胖 那在這個動物的研究裡 吃代糖的白老

咖啡會提高膽固醇?
網myth碎碎念

咖啡會提高膽固醇?

在 #食在 [https://www.facebook.com/hashtag/%E9%A3%9F%E5%9C%A8?__eep__=6&__tn__=*NK*F] 分享的那篇龍蝦vs膽固醇的科普漫畫中,有一位網友留言問到:【咖啡中含有2種油,分別是Cafestol(咖啡醇) 和 Kahweol(咖啡豆醇),這2個物質可能會提高膽固醇,請問應該怎麼辦?】 ok,如果你很忙,那就記得:【咖啡還是可以喝的,適量就好】,就可以了。 如果你有興趣知道前因後果,可以往下看。 . . . 首先,我特別去找了一下這個說法的源頭,確實是有研究的: 1983年有一篇研究【The Tromsø Heart Study — Does Coffee Raise Serum Cholesterol?】是最先提到咖啡和膽固醇的效果的研究,

vit D研究報導
網myth碎碎念

vit D研究報導

這個新聞可能過幾天就會被各大本地媒體報導,老實說看到標題我也驚訝,但是理性告訴我要點進去看內文, 然後內文告訴我這只是一個theory(理論)罷了,還沒有經過clinical test(臨床實驗)的, 我看了原本的報告,目前也是理論模型罷了。 而且,就算這個效果是真的,現在就開始買vit D來吞還太早, 因為同一篇研究的作者的兩篇報告:【An autocrine Vitamin D-driven Th1 shutdown program can be exploited for COVID-19】和【Autocrine vitamin D signaling switches off pro-inflammatory programs of TH1 cells】 裡面講的autocrine Vitamin D應該是指我們自己產生的vit D,而不是吃的。 所以,這大概率是在講【我們自身產生】的vit

茶與咖啡
網myth碎碎念

茶與咖啡

這個研究是真的,他們追踪了365682個50~74歲的人11年多,最後發現有喝茶和咖啡的習慣的人,失智和中風的風險降低不少。 這間中的原因有可能是茶和咖啡內的 #植化物 [https://www.facebook.com/hashtag/%E6%A4%8D%E5%8C%96%E7%89%A9?__eep__=6&__tn__=*NK*F] 的抗氧化和抗發炎效益, 而且這個研究中發現效果最好的是喝【茶和咖啡】的人,這也是多元化的意思,不把單一一種飲料當作仙丹,各種好的飲料都喝,效果是最好的。 . . . 然而,這篇報導下面我們可以看到井底之蛙們看到茶和咖啡就高潮, 留的言都是什麼最後沒有失智但是腎壞掉啦~ 喝這麼多最後糖尿病打胰島素度日啦~ 他自己有喝咖啡的習慣結果上禮拜才小中風入院啦~ 非常有趣。 . . . 當然,這裡講的是純的茶和咖啡,並不是那種半杯煉奶的teh、kopi 冰、或是那種用糖和margarine炒出來的白咖啡。 而且,我的習慣是找這種研究的原文來看, 然後我發現到另一個好玩的地方, 因為這篇報導一開始是講這個研究是“

萊姆也有甲氧沙林?
網myth碎碎念

萊姆也有甲氧沙林?

因為甲氧沙林的問題,我的個人私信被塞到爆了,那篇只要有人來問我就會share給他們,結果問的人很多,跟我講謝謝的人很少,share我那篇的人更少。 唉。。。其實我好奇,現在學校是不是都沒有道德教育課了哈? 而今天咧,我被問到最多的,就是用這張圖來問我是不是檸檬(lemon)和萊姆(lime)也不可以吃了? 唉。。。都跟你們講等總公司的消息出來之前不要講太多東西咯,現在這樣除了越描越黑,還製造了額外的恐慌,有意義嗎? (我不問“有好處嗎?”是因為真的有好處) 以下是這個“解釋”的正確解釋,如果你很忙,那就看最後一段就好。 . . . 好,萊姆確實有,但是含量很低,之所以會有萊姆含有甲氧沙林的研究,是因為 #植物性光敏性皮膚炎 [https://www.facebook.com/hashtag/%E6%A4%8D%E7%89%A9%E6%80%A7%E5%

反式脂肪不致癌 能放心食用?
網myth碎碎念

反式脂肪不致癌 能放心食用?

有網友問我,他看到我前幾篇文章有講到反式脂肪不好,但是他去查了之後,發現反式脂肪並不是致癌物,還聽說反式脂肪可以提高油脂的穩定性,其實是好的, 所以來問我是不是講錯了。 === 嗯。。。沒錯,反式脂肪並沒有被WHO列為致癌物質,但這跟它對健康會不會有傷害,是兩碼子事。 就好像有個毒販他從來不打人,你不能因此就講他其實是好人,是一樣的道理。 壞人可以有很多面向的壞,並不可以只看一個角度就講他沒有問題。 === 反式脂肪是目前還沒有足夠證據證明可致癌罷,當然,這個“證據不足”可以有兩種解釋,其一,是證明它會致癌的研究很少人做,其二,是它確實有可能是清白的,並不會致癌。 但是這都不影響反式脂肪是“壞的脂肪”的判斷,因為反式脂肪是早已經被確定會提高心血管疾病的風險了, 而且,其實全世界各國都差不多,造成死亡率最高的疾病並不是癌症,而是心血管疾病。癌症(各種癌的總和) 算是第二名。所以反式脂肪致不致癌,其實不是那麼重要。 所以那些禁反式脂肪的國家主要也是看中它對心血管疾病的“貢獻”,而不是癌症的部分。 === 還有一個是大家常搞混的,以為氫化植物油就一定有反式脂肪。 這

標題及內容的不一致
網myth碎碎念

標題及內容的不一致

以下的內容,你們就當作故事來看就好,看得懂是你學到,看不懂我也不好再解釋什麼,所以不用問,問就是請你用腦多思考。 === 10多年前,台灣各媒體上出現很多無厘頭的【英國研究】,比如:英國研究情侶平均一年吵架312次、英國研究證明先有雞才有蛋、英國花16年研究發現,吃白米提高死亡率、英國研究發現老梗把妹有效, 有一小部分人有去追根究底,發現這其實是英國的廣告和行銷公司的行銷操作,先現在的話來講,就是把正經的研究扭曲解讀,做成fake news來製造流量,並在文末加上廣告商的廣告。 只不過當台灣的一些記者在分不清這是fake news的情況下,把“報導”中關於研究的部份截取出來,做成一個新聞,台灣民眾看到的就是一條條無厘頭的英國研究了。 那時候網路才剛剛發達,大部分人根本分不清這些其實只是廣告,所以非常容易直接相信出現在媒體上的東西。 但是很快的,因為這種報導真的是一點意義都沒有,所以當民眾回過神來, #英國研究 [https://www.facebook.com/hashtag/%E8%8B%B1%E5%9C%8B%E7%A0%94%

紫外光燈
網myth碎碎念

紫外光燈

這是無菌無塵操作台(Laminar Flow Cabinet),你們看影片看到一些展現研究過程的片段多數就是在這種操作台裡面做的, 無塵,是因為他裡面用一種特定的氣流方式,確保外面的灰塵不會跑進這個操作台, 無菌,是因為每次使用前使用後都需要開紫外燈,照射這個操作台中的一切物體表面,達到殺菌的效果。 只要是做過生化實驗的人,一定對這個操作台不陌生。 === 這一篇的重點在這邊: 1,紫外光燈的顏色大概是圖片中那個顏色,是類似淺藍色的顏色,而不是紫色的, 紫外線因為是【波長在紫色以外的線】,所以 #紫外線是沒有顏色的 [https://www.facebook.com/hashtag/%E7%B4%AB%E5%A4%96%E7%B7%9A%E6%98%AF%E6%B2%92%E6%9C%89%E9%A1%8F%E8%

煮菜會提高肺癌的機會?
網myth碎碎念

煮菜會提高肺癌的機會?

話說,這篇只要用“煮一頓 兩包煙”就可以找得到原文報導和各種內容農場的“轉發“,內容不能說一模一樣,只能說是一個模子刻出來的。 然後我還發現一些問題, 首先,這一些文章的一開始一定是說【上海同濟大學腫瘤研究所「肺癌流行病學調查」發現,青年、中年女性長期待在廚房做菜,吸入高溫油煙,罹患肺癌的機率增加2~3倍】 然後我就去查【上海同濟大學腫瘤研究所】和【肺癌流行病學調查】,結果找不到這個研究。基本上只找得到千篇一律的copy paste,那個研究可能太隱秘了,所以如果有哪位有識之士找到了,可以傳來看看。 不過找不到也問題不大,因為這篇“研究”其實也沒有提到抽幾包煙的問題,只是講肺癌機率增加2~3倍。 === 接著,同一篇就會有另一段,寫說【台灣研究發現,烹調中不使用排風裝置的家庭主婦,肺癌風險增加3.2~12.2倍,做一頓飯等於吸入了兩包煙】 ok,這裡才正式算是有提到兩包煙的事情, 但是這裡就很奇怪了,上面跟你講肺癌機會提高2~3倍,

藥物別亂吃
網myth碎碎念

藥物別亂吃

一個2011年,奈及利亞的研究發現,385個蟠尾絲蟲感染者在比對使用ivermectin療程前和療程後,精蟲的品質和數量的差異,最後發現有85%的患者發生了殺精作用。 這還是治療寄生蟲的療程咧,你想像一下那些長期吃當預防COVID的那些人,他們的精蟲會是怎樣的一個情況? === 還記得,之前在講到ivermectin為什麼連獸醫都少開了,其中一個原因就是會造成動物的精子減少。 但對於這一個疑問,我聽到的回應基本都是: 人跟動物一樣咩? (咳咳,很不巧,現在確實證明是一樣的) 有給人吃的版本,人吃的就不會有副作用。 (同一個成份就是同一種藥,不會說給動物的就有副作用,給人的就把副作用拿掉。如果可以拿掉,那早就拿掉了,動物的精蟲比人類的精蟲更有經濟價值) 這是抹黑罷了。 (這個老掉牙了,反正在他們眼裡只要不符合他們期待的就是抹黑,包括這一篇研究他們一樣可以講是抹黑。) === 有趣的是,不曉得各位有沒有聽過疫苗會影響精子quality和精子減少的謠言?還說這是人類清洗計劃的一部分?沒錯,這都是同一批人傳的。 但是現在已經有研究證明疫苗不會影響精子quality和精子數量

帶腦看真假新聞
網myth碎碎念

帶腦看真假新聞

讓我心寒的是我在那個“新聞”的comment沒有看到多少理性的回應。 唉。。。 這個解釋應該還是會被罵一波吧,然後還是沒人看的那種,不過。。。隨便吧。 === VAERS並不是一個調查的結果,而是一個 #自願申報系統 [https://www.facebook.com/hashtag/%E8%87%AA%E9%A1%98%E7%94%B3%E5%A0%B1%E7%B3%BB%E7%B5%B1?__eep__=6&__tn__=*NK*F] ,重複一次,這是一個申報系統,他們是收集資料的,用來提供後續的研究做材料,而已。注意,這並不是調查後的結果,而是你怎麼申報,他就怎麼記錄, 你申報頭痛,他就記錄頭痛;

Delta研究解釋
網myth碎碎念

Delta研究解釋

看直播,發現了這樣的一個留言。 我去找了這篇研究來看了,這邊做點解釋。 === 首先,這是一篇have not been peer review的研究, Lancet的聲明中就有寫了【The findings should not be used for clinical or public health decision making and should not be presented to a lay audience without highlighting that they are preliminary and have not been peer-reviewed.】 所以,這一篇說起來不算是已經刊登在The Lancet的研究,再來,還沒有經過同行評議,自然也不能當作完整的健康建議。

疫苗里有氧化石墨烯
網myth碎碎念

疫苗里有氧化石墨烯

最近長輩群裡流傳另一個影片,說pfizer疫苗裡面有一個成分叫【氧化石墨烯】,並且這佔了該疫苗99%的有效含量, 然後說這就是疫苗磁性的由來,還有說這是讓人打了疫苗會死會殘的罪魁禍首。 好吧。。。哈哈。。。 === 磁性的話題我在電台節目、影片、直播都有提到了,這裡不贅述,總之你拿塊磁鐵去test 看看就知道究竟是你有磁性,還是你沒有洗澡了。 至於pfizer的ingredient,根據FDA提供的資料,它裡面有mRNA, lipids ((4-hydroxybutyl)azanediyl)bis(hexane-6,1-diyl)bis(2-hexyldecanoate), 2 [(polyethylene glycol)-2000]-N,N-ditetradecylacetamide, 1,2-Distearoyl-sn-glycero-3-phosphocholine, and cholesterol), potassium chloride, monobasic potassium phosphate, sodium chloride, dibasic sodium p

研究要怎麼看?
網myth碎碎念

研究要怎麼看?

先向作者說一聲不好意思,這樣截圖分享是不得已的,但我覺得這很重要,可是如果只是單純分享,reach一定非常低,到時候看到的人更少,所以才出此下策。完整文章內容鏈接我會放在底下。 以下我加了一些自己的感覺、解釋和比喻,這些都是我個人的行為,若有任何不恰當之處,皆與原作者無關。 === 科學家為什麼要做研究?研究為什麼又要分等級?研究還要經過設計?研究結果還要做統計和分析? 其實就是為了避免“感覺”造成的誤會, 比如看到印度在使用ivermectin後確診病例下降,就“感覺”這是ivermectin的功勞, 就“感覺”這證明了ivermectin有效。 我們需要經過細看,才可以知道印度的病例下降和ivermectin的使用,其實並沒有因果關係,他們就只是剛好同時出現罷了。比如印度的病例下降是因為醫療崩潰的結果, 說真的,在那樣的環境之下,即使ivermectin真的有效,應該也沒有人有空去做完整的統計分析。 === 人類是感性的動物,所以如果想要知道一個理性的答案,那就要把感性的部分去除掉。 === 這篇文章有幾個點很重要,各位可以用心看看, 1,文中提到的阿根廷、

疫苗的意義
網myth碎碎念

疫苗的意義

這些說法,都是利用人類的各種心理陷阱和偏見來做的,所以如果一個人對這種說法信到完了的,那就不用浪費時間跟他們辯什麼,他們爽就好。我這篇是寫給還不知道要相信哪一邊的人看的。 1,就連吃榴蓮喝酒會死這種話都有人信,要一般大眾用理性看待注射疫苗後幾天之內發生的死亡,本來就很難, 何況我之前也有寫過,榴蓮+酒確實會造成酒精在體內代謝變慢,所以在很小的機會之下,確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加快本來就快要因為心血管疾病而死的人的心臟病爆發的機會, 放到疫苗上,就好比有些人打了疫苗會很累,如果他本來就是快要過勞死了的人,那麼打疫苗的累確實有可能是最後一根稻草。 (所以一般都會建議要睡眠充足) 要讓一般人更加理性的看待這一層關係,更是難上加難。 但各位可以想一下,如果疫苗造成的死亡真的很常見,政府是不會屁股癢去花錢買的,幾蠢的政府都不會。 === 2,病毒變種並不是在疫苗出現之後才出現的, 早在疫苗出來之前其實就已經有一萬多種變種了(*1),只不過當中絕大多數沒什麼影響力。我們現在朗朗上口的那些變種,其實是其中的佼佼者而已。 這個病毒是RNA冠狀病毒,結構簡單,所以很容易發生突變,所以突變

疫苗風險數據
網myth碎碎念

疫苗風險數據

I am sorry for her loss,但是,數據確實是有的,只不過,是美國的FDA和CDC的數據,不是我國的。 平心而論,我覺得FDA和CDC的數據已經足夠可靠了,當然,如果一定要我國的,我這裡就沒有了。 而且事主打的也是Pfizer,所以用美國的數據最準。 === 大家可能還記得幾個月前還在吵懷孕和哺乳能不能打疫苗的事情,然後過幾天就說可以了,但只有Pfizer可以,根據的就是這個數據, 當時候我國的疫苗,只有Pfizer有數據(FDA和CDC的數據是Pfizer和Mordena都安全),所以那時候只開放Pfizer給孕婦和哺乳婦打。 === 那數據怎麼說? === 報告的數據來自兩個地方,一個是V-SAFE,一個是VAERS, V-safe的數據,827人裡, 115 人 (13.9%) 流產 712 人 (86.1%) 活產 其中,早產兒(9.4%) 小於胎齡兒(SGA)(3.2%

研究的可信不可信
網myth碎碎念

研究的可信不可信

不知道各位最近有沒有看到這個誇張到死的假研究,基本上我是被洗版了,如果你還沒看到,我來跟你解釋一下。 這個人發表了一篇研究,講她用一個奇妙的方法,把煮熟的雞蛋,變回生雞蛋,而且那個生雞蛋還可以孵化出小雞, 對,童話故事也沒有這麼誇張。 我覺得她可能是沉迷jojo系列,覺得自己召喚出了一個替身使者,用超能力把雞蛋【熟而復生】了。 === 當然,我們可以從這件事看到一些問題,得到一些啟發: 1,這麼奇妙的研究,為什麼還可以發表出來? 有兩個可能性, 一個就是這個期刊不入流,隨便什麼垃圾都能登, 一個就是她的個人背景強大,強大到足以讓這篇笑話刊登出來。 === 2,這就是我常說的,不要看到【研究】就覺得一定是對的,一定是有道理的,一定就是真的。 這個世界也是有這種垃圾研究的,而且老實說,數量還不少。 === 3,這篇笑話有4個作者--【郭萍、郭太安、印大民、白卫云】,其中還有校長和醫生, 所以這也是我常說的,不要看到有頭銜很好看的人講的話就認定是真的。 請記得用自己是智慧去驗證任何人講的任何東西。 === 話說, 她用 #超心理意識能量

青光眼補充之花青素
網myth碎碎念

青光眼補充之花青素

四月十九號的live講眼睛的健康和補充品,我有說到對於青光眼glaucoma,除了控制眼壓和血壓之外,基本上沒有太多能做的, 但之後我還有再找了一下,是有一些研究有說,花青素對青光眼是有一定的保護作用的, 只不過都是人數很少(幾十人)的小型研究,這就屬於證據等級不高的建議,但如果各位有需要,還是可以參考看看。 簡單來說,研究有發現花青素可以提高眼睛的健康、可以放慢、或是預防青光眼的惡化, 簡單來講就是: 1,補充花青素,有一定的預防青光眼的作用, 2,補充花青素,對青光眼患者可能也能提供保護作用, === 只不過,這個分量就不是用吃天然食物可以達到的了,還是要用補充劑才行,濃度才夠高。 研究中用的都是50mg的 #花青素萃取物 [https://www.facebook.com/hashtag/%E8%8A%B1%E9%9D%92%E7%B4%A0%E8%90%83%E5%8F%96%

戒糖真的是對細胞好?
網myth碎碎念

戒糖真的是對細胞好?

這是頂級期刊Nature發表的,總之他們通過一系列手法,發現了真正消耗糖比較多的,是正常細胞,或者是說腫瘤環境中的正常細胞, 更夠力的是,因為免疫細胞也要消耗比較多的糖,所以把糖全部戒掉,最先受到影響的是免疫細胞,而不是癌細胞(你想一下那些每天把免疫學掛在嘴上還教你要戒糖的,是在玩什麼), 這就是我們每次講的,你的正常細胞也是需要糖的,而且比癌細胞更需要。你戒到來,癌細胞還是可以吸收其他營養成分,所以你這樣戒糖根本就沒有幫助,反而還有害。 ps:我不免俗的還是要強調一下,就算這個研究最後發現糖確實是癌細胞最喜歡的食物,那麼你戒糖一樣沒有用,因為其他細胞更需要糖,你戒到來餓死的還是只有正常細胞。 === 研究中還發現,癌細胞最“喜歡”的,是glutamine(至少目前的發現是這樣), 其實相關研究一直以來都有,只不過這次跟糖來比,發現了顯著差異, 看到glutamine,如果你有被我建議過要吃glutamine,不要慌,glutamine屬於非必須氨基酸,意思就是你的身體自己也會製造的,基本上所有蛋白質食物中也都有,你吃glutamine也不會造成癌細胞長大,反而可以降低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