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ged

知識就是力量

A collection of 287 posts

沒有酵素還有沒有生命
養身良然

沒有酵素還有沒有生命

聽過“沒有酵素,就沒有生命”這句話吧?這句話就只是一個沒什麼特殊意義的事實。就好像有個人跟你說“沒有太陽就沒有生命”,這是個事實。但如果他隨後拿出一顆燈泡跟你說,這燈泡就跟太陽一樣會發光,這個燈泡就跟太陽一樣,所以沒有這個燈泡,就等於沒有生命,沒有生命你就會死,所以沒有買他那個燈泡你就會死。那這個人,你要避而遠之,因為他在用邏輯錯誤誤導你。 我看到了一個酵素產品的廣告,把1959年的諾貝爾獎得主Arthur Kornberg搬了出來,說那句話是他講的,出於疑惑和好奇,我往下查了一下,看看Arthur Kornberg是不是真的出過此言。 Arthur Kornberg確實是研究酵素的科學家,也著書不少,但遍尋網路,在他的書和公開發言中,我都找不到“沒有酵素就沒有生命”這句話的影子。 接著我google中文的“阿瑟。科恩伯格”(Arthur Kornberg的中文翻譯),中文的google 前3頁他都被“对我们的生命而言,自然界中再也找不到像酵素那样重要的其他物质”這句話綁在一起。如此引用的網站,也十之八九跟酵素產品的介紹有關。然對於Arthur Kornberg的真正貢獻—用實驗

讀解reference
網myth碎碎念

讀解reference

專業人士有時候講一些東西需要證據背書的時候,就會列出一串東西出來,這就是我常說的references。 通常,一般人只要看到有references,就會自動在心裡為這段資訊的可信度加分,但是更嚴謹一點的專業人士,通常就會再去找那個reference來看,一來是確定這段資訊的真偽,二來是學習新知, 尤其是當跟reference一起出現的資訊聽起來【怪怪的】的時候。 === 比如這個影片,講的是吃飽之後馬上洗澡容易猝死,同時給了一個reference, 吃飽後馬上洗澡跟猝死有關?還有研究?Huiyooo~這麼新奇的資訊,當然是要去找來拜讀一下的呀~ 然後我去找了她列出來的那個研究來看,我失望了,因為: 那篇研究的結論是【在浴室死亡的原因主要是水溫+滑倒】, 水溫太高或太低,都可能造成心血管收縮不良,這一點我在闢謠【洗澡不可以先洗頭?】那一篇已經詳細解釋了, 滑倒則是更常見的理由,尤其是上了年紀的長輩,這也很好理解。 === 然而讓我最沒辦法理解的,是這個研究。。。 通篇沒有提到飯後, 通篇沒有提到飯後, 通篇沒有提到飯後。 沒有提到飯後,妳還用這個研究來講有研究證

哈夫病
網myth碎碎念

哈夫病

看到這個新聞,我第一個想到的是Haff disease(哈夫病), 看名字就知道是人名或地名,沒錯,這就是在波羅的海的哈夫湖附近發現的疾病, 主要就是說,那邊的人吃了一些魚類和水產之後發生了橫紋肌溶解,之後此病以Haff哈夫湖命名。 ps:疾病的命名一向如此。 === 哈夫病並不是單指吃了小龍蝦這種甲殼類造成的橫紋肌溶解,而是水產,但是,哈夫病的原因目前還沒有找到, 目前有幾個猜測:可能是魚肉中的己烷Hexane,可能是海葵毒素通過覓食累計在水產體內、或是水產體內的硫胺酶thiaminase毒素造成的, 但是這些成分是不是罪魁禍首,目前還沒有定論。 === 之所以沒有定論,可以看作是因為發生的次數不多,所以沒辦法做大量的研究,要不然吃野生水產的人這麼多,如果一定會發生問題,那應該很容易就能找出原因所在, 也就是說,把這個責任直接扣在小龍蝦頭上,其實是對小龍蝦不公平的,應該是所有的野生水產,都要小心,而不是盲目的認為野生的就一定好,因為野生的水產就至少多了一個不確定因素。 尤其要多少問一下這個是哪裡來的野生水產,不是嗎? === 我們華人傳統吃螃蟹很講究,太骯髒

木瓜避孕法?
網myth碎碎念

木瓜避孕法?

如果避孕和流產有清宮劇裡面演的那麼容易,那有些悲劇就不會發生了。 但各處民間確實都有這類說法,比如我們東南亞的華人講的是黃梨pineapple(小孩不笨2也有這一個橋段), (我才從來沒有聽過我們會用木瓜避孕咧~~~那篇 #狐扯 [https://www.facebook.com/hashtag/%E7%8B%90%E6%89%AF?__eep__=6&__tn__=*NK*F] 很明顯就是不懂東南亞的人寫的) 而且如果真的這麼“容易”,那為什麼我國是condom生產大國?木瓜生產大國不是更好咩? === 但是,做學問需要實事求是,我確實再去找了一下有沒有相關研究,看到: 英國有一篇研究發現,吃熟木瓜的肉,完全沒有問題; 我國有一個小型研究發現:吃【未成熟的木瓜的皮】對懷孕老鼠有不良影響,但是他們的老鼠很少,5只到7只而已。 === 所以結論就是: 1,只要【去皮】【去籽】,吃【熟木瓜】

問題又再捲土重來
網myth碎碎念

問題又再捲土重來

我們在 #營養訓練 [https://www.facebook.com/hashtag/%E7%87%9F%E9%A4%8A%E8%A8%93%E7%B7%B4?__eep__=6&__tn__=*NK*F] 課程中,施主任講到那個用假概念把omega 3講成是必須脂肪酸的名醫就是他。 === 這一位其實2013年10月就被新光醫院解(kai)僱(chu)了,原因是製造假病歷,違反了醫師法。然後一直上訴敗訴上訴敗訴到今年,間中一直有他這方面的新聞, 那麼,這樣的污點,會對他的名聲造成事業上的傷害嗎? === 顯然是沒有的,你上網路書店,search他的名字,可以看到他寫的書有20本,2013年之後出的有16本,這7年來還一直上電視,還有無數採訪。 要不是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有這樣的敗訴新聞跑出來,可能大家都不知道他有這樣的污點。 === 這個世界就是這樣的,

亞健康
網myth碎碎念

亞健康

WHO是躺著也中槍的常客,不論什麼屁話只要講是他們講的,就可以增加90%的可信度, 但我試過了,不論你在WHO的官方網站search 【sub-health】還是【亞健康】,都是找不到東西的, 更不用說什麼統計,也不用說什麼75%。 === 其實,sub health這個名詞很明顯就是直接用中文的亞健康亂翻的。 #同樣的在其他地方看到林冠良說什麼我也建議你不要隨便相信 [https://www.facebook.com/hashtag/%E5%90%8C%E6%A8%A3%E7%9A%84%E5%9C%A8%E5%85%B6%E4%BB%96%E5%9C%B0%E6%96%B9%E7%9C%8B%E5%88%

幽靈公司重現
網myth碎碎念

幽靈公司重現

2018年的時候就已經有這個報導了,是說這個公司沒有經過衛生部認證,公司也是幽靈公司,我也有分享過, 然後這幾天問我這個產品的人突然又變多了,原來是又有人開始賣了,看來是風頭已經過去,又是一條好漢了。 === 回答幾個常見的問題: 1,【會不會其實這個牌子從良了,已經去申請衛生部了?所以現在可以賣了?】 答:那時候衛生部都已經直接開整面的報導叫大家不要買這個東西了,你覺得如果你是老闆,你還會沿用這個臭名了的牌子去申請衛生部嗎? 再反過來,如果你是衛生部,你會給那個已經臭名了的牌子通過嗎? === 2,【是不是這個牌子的這個果汁不行而已?】 答:不是,那時候衛生部是直接點名這個公司和這個公司所有的產品。 所以,所有這個牌子的東西,都不要碰。 === 3,【那我買其他牌子的類似果汁可以嗎?】 答:這種就是在電視劇裡活不過2集的思維。 這個現在叫al sunnah,臭名了,他們換一個牌子叫al sunnat你是不是一樣會上車? 重點從來就不是牌子,而是這些東西沒有經過衛生部認證+over promise太多too good to be true的療效。 有沒有

多知識 少上當
網myth碎碎念

多知識 少上當

1,諾貝爾獎只會頒給活人,不會頒給成份,也不會頒給產品。 === 2,2006年的諾貝爾獎生理醫學獎是跟【雙股RNA干擾產生基因沉默】有關,這是一種基因現象,可以看作是一種基因編輯工具(或技術),使用得當可能可以用在治療一些疾病上, (理解有限,歡迎各大神給予指教,感激不盡) 跟GABA 一點毛關係都沒有,而且只是喝一些飲品是達不到這個現象和效果的。 === 3,該產品的主公司應該是不會這樣亂講話的,我覺得這應該是個別經銷商亂來亂講。 #諾貝爾獎系列 [https://www.facebook.com/hashtag/%E8%AB%BE%E8%B2%9D%E7%88%BE%E7%8D%8E%E7%B3%BB%E5%88%97?__eep__=6&epa=HASHTAG]

如何科學增肥
養身良然

如何科學增肥

“老師我太瘦了,請問該怎麼增肥?”這是一個我很常被問到,同時分不清這是訴苦還是炫耀的問題。一般上我都會反問他們,增重和增肥,是兩個不同的概念,你現在再問我一次,你想要的是哪一個? 體重是由身體的脂肪、肌肉、水、骨頭,還有大大小小的各種器官的重量組成的。這一點很重要,因為就有人不了解體重的組成其實很複雜,以為體重越重就是脂肪越多,就拼了命的吃各種減肥藥還加上節食,就是為了把體重減輕。最後站在體重計上,嗯~體重下降了,很開心,但也不敢照鏡子了,因為皮膚一點彈性都沒有,不該垂的地方統統垂了,該凹下去的地方通通凸出來,這就是因為上述方法讓肌肉和蛋白質流失了。 同體積的肌肉比脂肪重4倍,也就是說,肌肉只要流失一點,體重就會有可觀的下降。但是肌肉流失不只是體力下降,還意味著身體的基礎代謝率的下降,到時候就真的是喝水呼吸都會胖了。蛋白質流失就更容易理解,我們皮膚的彈性都是膠原蛋白在支撐的,蛋白質流失就代表膠原蛋白的流失,失去膠原蛋白的皮膚,就是失去彈性的皮膚,所以鬆和垮都是意料中事。 一般而言,身體比較容易累積的就是脂肪,這是寫在我們大部分現代人基因中的一個保險,雖然這道保險讓現在飽食終日的我

湯到底要不要喝完?
網myth碎碎念

湯到底要不要喝完?

在日本,有醫生總結出他的中風病人的共同點,結果發現,重疊最多的共同點(第一名),是吃拉麵把湯喝光。 這是一個有趣的調查,細想也很有道理, 日本的拉麵湯那~麼咸、那~麼油、口味那~麼重,拉麵又是平民美食,所以是年輕人常吃的食物之一,為了對拉麵師傅表示尊重(或單純就是想喝湯)而把湯喝完,其實也是暗藏殺機的。 ===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 吃快熟麵,把麵和料吃完就好了,快熟麵的湯不是師傅用匠心熬出來的,不用喝完。 不然那個傷害是跟拉麵異曲同工的。 #剩下的點也都很重要 [https://www.facebook.com/hashtag/%E5%89%A9%E4%B8%8B%E7%9A%84%E9%BB%9E%E4%B9%9F%E9%83%BD%

食材的營養素
網myth碎碎念

食材的營養素

常常會看到這種文宣,說一個食材有什麼好處的時候,一定要說它裡面有什麼營養,然後說那些營養會有什麼好處之類的, 但是ho,我們如果反過來看,就會發現這樣的寫法是有問題的, 因為通常這樣講出來的營養素,都是隨處可見的營養素,這些營養素常見到你要找一個沒有這些營養素的食材,反而還比較難, 碳水化合物、硒等微量元素、無機鹽(這兩個其實都可以算是礦物質)、vit B等,比如黃瓜,蘋果、香菇等食材都有。 既然都這麼常見,那就沒有理由去吃這個食材了,不是嗎? === 實際上,白木耳屬於菌(蕈)類,它的特點是多醣體,所以煮了之後滑滑的。 多醣體可以提高免疫力,這一點其實就夠了,當然如果要仔細一點,可以再補充說明若有免疫失調的人,要留意攝取量,一天不能超過多少。 我覺得這樣更有意義。 #知識就是力量 [https://www.facebook.com/hashtag/%E7%9F%A5%E8%AD%98%E5%B0%

問題的解決方法
網myth碎碎念

問題的解決方法

這是我在進階班的問答區的一景,你可以看到三件事。 1,不要認為營養學講的一定就是吃什麼,也不要認為食物就是仙丹,是什麼問題就能解決什麼問題, 你該想的方向,應該從問題的原因出發,再把原因解決。 === 2,比如有些身體的酸、痛、麻,主要還是跟姿勢有關, 不論你吃什麼,如果姿勢沒有改變,問題也不會有所改善。 === 3,我有16個線上課,還有2個page和2個secret group,所以如果在課程中發問沒有tag我,我基本都是看不到的,連一個notification fb都不會給我。 現在還變本加厲,有些人tag了我我也還是看不到, 所以不論是從什麼管道聯絡我的,我都沒辦法保證第一時間回應,也不一定會回應,還請各位見諒。 #找到原因再來解決 [https://www.facebook.com/hashtag/%E6%89%BE%E5%88%B0%E5%8E%9F%E5%9B%A0%E5%

vitC的學問
網myth碎碎念

vitC的學問

可能是講了太多有關vit C的東西, 所以youtube也開始推送給我一些關於vit C的影片, 然後我就看到一個香港的節目,一位明星採訪另一位教授的影片。 === 然後我就看到教授說,現在的蔬果因為都很少vit C了,所以已經沒有辦法符合FDA 的1000mg的建議量的需求了,之後就開始建議要用什麼類型的vit C產品等等。 ok,錯得交關。 1,FDA是食品藥物管理局,顧名思義就是管食品和藥物的,這個營養的建議不是FDA定的。 2,美國的營養素建議量是美國國家科學院IOM( Institute of Medicine )定的,不關FDA的事。 3,而美國衛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NIH) 也有說,其實vit C吃越高,可以吸收的量就越低,比如1000mg的時候,吸收率就已經降低到50%而已。 剩下沒吸收的去哪裡了?你自己可以想像一下。 === 這個影片後面還有說什麼vit C對癌細胞是毒藥,還說有研究證明, 又說用油包覆著的vit C吸收比注射還快,好多專家一天都吃10幾克,之類的, 我就不一一去吐槽了,平常就

鑽牛角尖的觀念
網myth碎碎念

鑽牛角尖的觀念

這是Public Health Malaysia的分享, 有人看到了來問我, 人:一份牛肉是2個火柴盒的大小,跟你講的1個手心大小不一樣咧。 我:這個火柴盒只是一個比喻,是agak agak算出來的,而且你也基本上不可能找到跟2個火柴盒一樣大小的肉的,多一點少一點都沒有太大問題,agak agak就可以了 人:可是火柴盒是一樣大小的哦,每個人的手掌不一樣大的, 我:每個人的體型都不一樣,用每個人的手掌來算不是更符合每個人的差異不是咩? === 不論用手心,還是火柴盒來算,哪怕是稱重,食物和熱量的計算都是不可能做到完全精準的。 如果只死認一個方式,那就會變成鑽牛角尖了。 #知識就是力量 [https://www.facebook.com/hashtag/%E7%9F%A5%E8%AD%98%E5%B0%B1%E6%98%AF%E5%8A%9B%E9%87%

符水
網myth碎碎念

符水

學員給我看了一個什麼超音波、什麼紅外線、什麼鹼性、什麼離子的水, 而且那個仙家還真的是把這些聽起來高尚大的名詞全部串成一串來講,喝了30分鐘內就會舒服, 汝母之,如果喝了就會改善,那為什麼還要用箱的來賣? 我是不是要擔心他是不是加了止痛藥啊? === 但是念頭一轉,我想到一個天才般的問題: 【你知道喝符水也可以有這些高尚大的名詞嗎?】 === ok,不知道嗎?我解釋給你看。 === 你一邊念經,就有 #超音波 [https://www.facebook.com/hashtag/%E8%B6%85%E9%9F%B3%E6%B3%A2?epa=HASHTAG] ,只是因為它是超音波,所以你聽不到而已, (還有人講聽的到的尖尖的就是超音波,給你聽得到的就不是超音波了) 你燒符,就有熱,有熱就有 #紅外線 [https://www.facebook.com/hashtag/%E7%B4%

說個故事
網myth碎碎念

說個故事

某天有個客戶在醫院遇到護士把抗生素和益生菌一起給開刀的家屬吃, 客戶問:抗生素不會殺掉益生菌嗎?一起吃沒問題嗎? 護士回:沒問題,叫你這樣吃就這樣吃。 === 有位學員,帶著他的糖尿病客戶去看醫生,醫生轉介紹醫院的營養師做飲食建議, 該糖尿病患飲食中主要以澱粉(白飯、米粉、糕果、雲吞面、麵包、餅乾)為主, 一整天的蛋白質頂多一份,蔬菜也頂多半份, 平常喝水非常少,一天頂多喝1000ml的液體,其中有600ml是咖啡, 營養師說:飲食沒問題,不需要改變, 學員疑惑:他的蛋白質不夠吧?這樣沒問題嗎? 營養師答:有啊,他【有】吃肉。 學員疑惑:他的澱粉類太多了吧? 營養師回:沒問題,真的沒問題。 最後還是學員問說那麼水會不會不夠?營養師才講,oh,那你的水喝多一點,但也沒有說喝多少。 === 這兩個故事告訴我們: 1,各行各業,都有老鼠屎,沒錯,我這篇罵的是老鼠屎。

人體洗車場
網myth碎碎念

人體洗車場

衛生部終於出聲啦~這種人體洗車場是not recommended的。 如果有呼吸系統問題的人,就更要留意了, 更重要的是,這些消毒液體碰到口罩其實也會損害口罩的效果, 學到了嗎? #知識就是力量 [https://www.facebook.com/hashtag/%E7%9F%A5%E8%AD%98%E5%B0%B1%E6%98%AF%E5%8A%9B%E9%87%8F?epa=HASHTAG] #看起來有用的東西實際上不一定 [https://www.facebook.com/hashtag/%E7%9C%8B%E8%B5%B7%E4%BE%86%E6%

林冠良碎碎念
養身良然

林冠良碎碎念

如果你follow我夠久,你可能會發現我跟某些體系出來的所謂“營養師”不一樣,我沒有三天兩頭講西醫不好,我一路以來都針對仙家而已;我不會把營養師塑造成什麼都會的全能超人,我一路以來都說:在醫療體系中,不同的職位有不同的分工。 我接下來講的並沒有針對整體西醫醫生,而是在講某些老鼠屎。某一天,我分別從顧客和學生處聽到出自4個醫生之口的3個錯誤:有子宮肌瘤和女性癌症不可以吃豆類,因為豆類有荷爾蒙;雞肉雞蛋有荷爾蒙,所以有婦科問題不可以吃;牛奶不好,媽媽吃乳製品會造成母乳寶寶過敏。 這3個,其實都是骨灰級的謠言。黃豆中的異黃酮,已經在幾年前由幾個大型研究證明不止對女性無害,還可以降低女性癌症的風險,美國癌症協會也建議女性癌症患者可以吃黃豆,因為黃豆是很好的蛋白質來源。 雞肉和雞蛋有沒有荷爾蒙,甚至不需要研究,只要去養雞場走一圈就知道了,這種大型養殖業的最大問題是抗生素,而我國也有這方面的相關報告。 如果牛奶真的有問題,為什麼我國衛生部的飲食建議(RNI)上還會建議奶製品為鈣質的優質來源? 我不知道為什麼這些手握別人健康甚至生命的人,可以犯這麼簡單的錯誤。其中還有一位學員提出疑問,結果

認知和知識
網myth碎碎念

認知和知識

有些人在講自己的產品成分幾厲害的時候,有時候會隨便(好啦可能不是隨便找的,可能是很努力找的,也可能是上頭給的)丟一篇paper出來,講:“你看這個研究都有講了” ok,我承認這一招很好用,因為一出80%的人就都會信了,因為80%的人看不懂paper。 === 面對這種情形,你有沒有懊惱過? 別擔心,林老師今天教你一招,如果下次你遇到這樣的事情,有人拿paper來丟你臉上講東講西, 這時候你可以勇敢的點進他給你的paper,然後看那個是in vitro還是in vivo的研究, in #vitro [https://www.facebook.com/hashtag/vitro?epa=HASHTAG] ,是【在玻璃瓶裡】的意思,也就是細胞實驗, in #vivo [https://www.facebook.com/hashtag/vivo?epa=HASHTAG] ,是【在活體中】

食物中毒
網myth碎碎念

食物中毒

網路上買的布丁,然後發生食物中毒: 1,這有可能是製作的時候沒有顧到衛生造成的, 【比如】:比較好一點的就是器具沒有洗乾淨,更差一點的就是手摸東摸西,還有再差的就要你們自己去想像了。 === 2,也有可能是製作之後儲存的方式不對造成的, 【千萬記得】:如果4個小時內沒有放冰箱,細菌滋生的風險就會大大提高 這部分,在 Sylphy Tan Sze Huey 8月的【冰箱的秘密】系列課程也有提到。 === 3,也有可能是運送途中的儲存方式不對造成的, 【比如】:打開盒子發現這些布丁漂浮在水里,冰早就已經融化? 【或是】:更嚴重的就是直接常溫運送。 === 所以,這個故事告訴我們: 【並不是說買home made的就一定安全】 === 我們以前【團膳】實習的時候就需要在出完餐點後留一兩份在冰箱,就是為了確保如果真的發生食物中毒問題,可以檢查這個預留的餐點,看是廚房出問題,還是運送出問題,還是吃的人自己加料的問題等, 這是責任歸屬的問題,也是監督自己要凡事小心, 但我想這種home made的應該比較難想到和做到這一點。 所以如果你是home made的,這個

經濟、知識、觀念
網myth碎碎念

經濟、知識、觀念

Mark Weins 的這一集有很多可以講的, 封面和5:55開始,那個水果就是Ackee,這水果只能吃成熟的,如果是還沒熟的會有毒,不過不是他們講的毒性氣體,而是Hypoglycin A, 這個成份在【還沒成熟的荔枝】中也有,這部分之前有分享過。Hypoglycin A中毒會造成低血糖、嘔吐、肚子痛等,最嚴重會死,所以印度每一年都會發生小朋友吃了還沒成熟的荔枝而死的案例,這個死因是近幾年才找出來的。 順帶一提,Ackee主要產自西非,現在是牙買加人的主要食物之一,如果吃了Ackee中毒的病名叫做Jamaican Vomiting Sickness(牙買加嘔吐病) === 4:34和21:58他們烤和切的,那個就是麵包果bread fruit,這個水果本地也有,有時候路邊就看得到,樹可以很高, 在我國主要切片來炸,也可以烤,吃起來真的像是麵包,小時候在外婆家吃過。 === 12:50,那一盆就是可可豆,可可豆採收下來之後需要曝曬去除水份,這期間味道會非常酸臭刺激,一點都不是巧克力的味道, 小時候爺爺家有種也有曬,但我到很大了才第一次吃巧克力,那時候我還不敢相信巧克力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