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myth碎碎念 媒體報導 推薦大家去看錫蘭的影片,講台灣媒體現狀的,這影片一個多小時,也足夠各位打發時間,如果還有時間,做點更深度的思考也不錯。 . . . 如果你有常看我的內容,你會發現我對霉體的意見很多,其實就是因為我在台灣讀書+生活的時候看到的,在我一個外國人來看,這不是好現象,但台灣人們都已經習以為常。 以前剛到台灣的時候我就很不適應,怎麼台灣的新聞可以罵領導人的?怎麼可以歇斯底里的?怎麼可以用沒有驗證過真實性的內容的?怎麼可以上一句講A下一句講B的?怎麼還可以把廣告包裝成新聞的? 我印象深刻的是當年我第一次回國,聽到電視上新加坡的新聞報導,那口條,那談吐,那咬字,還有記者在外景報導時的穩重,都讓我感到實實在在的安心, 對,看台灣的新聞我是整個很煩躁的,而且但凡帶一點腦子都不行,你會出戲。 . . . 讓我難過的是,我國的中文媒體,近幾年也已經漸漸變成台灣霉體類似的形狀了。 當然,我也知道,墮落也不是這一兩天才發生的, 我印象最深刻的,跟我有關的一次錯報,是有一次我在新山佛光山的演講,講的是如何健康吃素,主辦單位也有請記者來報導,結果報導出來,標題寫【林冠良營養師說,糙米要多吃】,可是
網myth碎碎念 報導的真假 1,她幾個月前還在斯里蘭卡,最近才來馬來西亞,然後7月21號在馬來西亞過世。她的飲食不是只有榴槤和波羅蜜,所以並不存在什麼吃了7年榴蓮和波羅蜜然後死掉的事情。 . . . 2,她的死因其實很有討論空間,因為她的朋友說她死前有水腫,腳還流膿,而且躺在床上一個月了,她媽則認為她有可能是細菌病毒寄生蟲的感染,包括瘧疾和霍亂。 從她人生最後幾張曝光在ig的照片和影片來看,我覺得她確實是營養不良,但跟是不是吃素應該無關,而是 #厭食症 ,可能還有一些心理疾病。 所以才需要驗屍報告。 . . . 3,只要是提到“初步報告”的媒體的報導基本都有問題,因為原文報導就有說,她的驗屍報告還沒有出來,她朋友和家人都在等。而那些有說到初步報告的媒體,可能是拿這些照片去問醫生,然後醫生回答的,或是單純把原文的“report”誤以為是報告,但實際上是“報導”。 #帶腦看報導 #預防勝於治療 #食育
網myth碎碎念 阿斯巴甜 2B級致癌物質 ok~終於,我們可以在IARC看到aspartame阿斯巴甜了,它被列在2B級致癌物質,也就是【對人類的致癌研究證據不充足】的意思。 我們應該最在意的安全劑量也公佈了,是【每天】【每公斤體重】【40mg】,按照一罐350ml的diet coke含有192mg的aspartame來看,一個60kg的成年人的攝取上限是2400mg,除到來就是【每天喝12.5罐】就有可能提高癌症風險, 這標準比FDA建議的每天每公斤體重50mg稍低一點。 如果你要知道小朋友的安全劑量,那一樣是用體重來算,20kg的小朋友就是每天4罐還算安全,10kg的小朋友就是每天2罐,以此類推。 eh,我提醒一下,這是安全的飲用量蛤,不是在講你要給你10kg的小朋友每天喝2罐。只是說這樣做在阿斯巴甜的攝取劑量內是安全的。 當然,這只是用最簡單也最常見的diet coke來計算罷了,如果你生活中還有喝或吃其他有阿斯巴甜的飲料或食物,記得也要把內含的阿斯巴甜算進去。 ok,如果你只是要知道阿斯巴甜還可不可以吃,看到這邊就足夠了,下面我們講一些背後的事情。 . . . WHO不是心血來潮拍一下腦門就把阿斯巴甜放
網myth碎碎念 網紅建鴻 【先跟 认真的建鸿 說聲不好意思,但這樣分享才是比較多人看得到的,不然如果我直接share,那個reach會慘不忍睹。我會把影片鏈接放到comment。】 這就是我直播提到的影片,我認真的看了三次,真的分析的很不錯,發人省思,剪輯節奏也很棒,沒有廢話和拖沓。 推薦大家去看。 . . . 話說,內容有到et txday,我說說我的個人經歷,上次我那一篇講河豚的就被et txday不問自取copy paste拿去做自己的報導,開頭是有寫我的名字,但沒有經過過我的同意,就那麼剛巧,當天遇到et txday NET 炎上事件,結果我的ig也被燒到,一夜掉了30多粉。 過了幾天,我靈機一動去search了同一個內容,發現還有多四家媒體(yxhoo、x天、自由x報、txbs)copy paste了et txday copy paste的我的內容,他們全都是沒有問過我的。 所以他們給我的感覺是他們對當地的網紅就會比較小心,但對於我這種境外小咖就隨便了。 . . . 另外,自由時報的【健康網】版面每次要用我的內容時,都會來問我可不可以用,
網myth碎碎念 研究造假 這是研究蜘蛛的知名生物學家偽造數據的事情被調查並公佈的一則報導。 這篇分享跟這造假內容沒什麼關係,而是就這個研究領域的環境發表一些自己的感想。對研究領域沒有興趣的人你可以轉走了。 這不算【醫學】【免疫學】領域的造假,而是一般人一輩子根本不會接觸過的生物學領域“而已”,所以這件事不會有太多人感興趣,但我們可以從中看到,科學領域本來就是會對研究進行審核的,如果有造假也會被發現並公佈出來, 最讓某些人津津樂道的,把【脂肪抹黑成肥胖的原因】還有【以前的醫生都幫香煙代言和背書】其實都已經是被公佈出來了,所以他們才有機會津津樂道。 我再打個比方,某些國家偶爾會出現黑心食品的報導,另一些國家的人就會笑說那些國家怎麼這麼恐怖? 但有個細思極孔的問題是:別人國家如果發現了,會被報導,那那些沒有相關報導的,是真的沒有黑心食品嗎?還是有但是沒有被報導呢? 這樣來看,又是誰比較黑心? . . . 在一個健全的體制裡,研究的造假被發現和公佈其實也是必然,而且現在的速度會比幾十年前快, 這是因為一個研究成果,就算再厲害都好,都需要可以投入運用, 可以運用,就需要可以重複實現結果, 要重現結果
網myth碎碎念 補充水份喝水還是飲料? 先說結論,這篇圖文報導的【內容】基本沒問題,有問題的是【標題】。 內容說的那些牛奶裡面的礦物質、乳糖、脂肪、蛋白質確實是可以讓水份沒有那麼快排出, 但是這個研究並不是用來研究什麼飲料可以【更解渴】和【更補水】, 而是計算這13種飲料的beverage hydration index (BHI) ,我們可以翻譯成【飲料水合指數】,或者叫【飲料保水度】 BHI是計算哪一個飲料停留在人體比較長的時間,但目的並不是看他解渴不解渴,而是簡單來說,是看你喝了哪一個飲料之後,會【比較少去小便】。 這跟【解渴】和【補水】是不同的概念。 . . . 然後,飲料的BHI的意義,其實也不是用在普通人的【日常】身上的, 而是用在比較難喝到水的職業 (比如醫療人員和運動員)、老年人和無行為能力者等,才比較有意義。 為什麼是他們? 就是因為他們平常或是在特定狀況時比較難喝到水,或是如果小便次數增加,對他們而言是會造成不便甚至困擾的。 實際應用就比如運動員喝的運動飲料,運動飲料含有電解質,所以比喝白開水更能保水,也更少上廁所。
網myth碎碎念 內文不簡單 偶然看到一個新聞,是說我國的癌症病例從【異情】後的癌症患者增加了多一倍。 想當然的,這種話題,下面一定是滿滿的都是講喵喵的問題,什麼毒針的毒不容忽視啦~果然大濕說的沒錯啦~醜國針如何如何~C國針如何如何~還有一些來“科普”是什麼s protein怎樣弄壞了t 細胞之類的。 只看到標題,我也是很有興趣的,因為如果真的是這樣,那我就要先沐浴淨身洗乾淨等那些人來清算我了~ 所以我就一如既往的點開內文來看,才發現,不簡單。 真的不簡單。 . . . 我是真的第一次看到一個原本是【好事】的事情,可以被顛倒到完全【黑掉】的報導,還是一個大報。 咳咳,我當然不是說患癌的人翻倍原本是好事, 而是這篇東西原本報導的應該是國家癌症協會(NCSM)在馬六甲辦的活動,他們做了一些宣導,也順便講了一下該協會這幾年來做了哪些事,哪些貢獻,哪些有影響力的事情。 而在內文的第一段,寫了【我國癌症病例於舊冠廢言異情爆發後劇增,即從2019年的393827宗增至2022年的874361宗,增幅逾一倍!】 記得393827和874361這兩套數字,等等我們還會用到。 . . . 哇~真的是超過一倍喔
網myth碎碎念 雞腿魚與河豚 其實上一次(2021年)有人吃雞腿魚中毒進院的報導,就已經有無數本地正規和非正規的霉體放錯圖了, 圖中那種黑黑扁扁眼睛在同一個平面上的魚,確實叫雞腿魚,但那是中國潮汕地區的土名叫法,這種魚正式名字是【鯒魚】,潮汕人常吃。 . . . 我國的雞腿魚其實是yellow puffer fish,是【一種】河豚,是魚鰭魚尾都是黃色的那種河豚,因為去頭去皮了很像小雞腿,黃色的魚鰭魚尾又有辨識度,還蠻好看,所以以前餐館很愛用,我都吃過幾次。 但自從有人吃雞腿魚中毒的報導傳開後,再隨著邏輯有問題的正規和非正規霉體的胡亂拉關係下,現在【雞腿魚】已經在我國中文圈變成【河豚】的代名詞了。 然後大部分媒體用的圖就是各種河豚,而不是yellow puffer fish這一種河豚。 雖然無可奈何,但也無傷大雅。反正本來也是俗稱,而且也都是河豚。 . . . 但直接把另一種連河豚都不是的魚講成是河豚,就因為他也叫雞腿魚,那就是生物學不及格的做法, 我們也可以想見,這應該就是有人一開始在網路上隨便search了“雞腿魚”,出來的圖也不去查證一下,就直接用,然後其他霉體樂此不疲的copy paste
網myth碎碎念 產品買到了怎麼辦? 1,買到了怎麼辦? 答:看食用期限,如果你買的就是那個時間點的,就去退貨。 . . . 2,如果已經吃到了,有辦法排毒排掉嗎? 答:吃了就吃了,有傷害也已經早就造成,只要沒有立即的損傷(比如寶寶吃了口吐白沫狂瀉不止),那你能做的就只有繼續照顧好他的飲食,把飲食多元化,身體會自己調理受損的部分。 然後不要去想排毒,那只會浪費你更多錢買更多沒有用甚至可能有更大傷害更多超標的東西。 . . . 3,哇,新加坡的也會出事喔~這麼大牌子也會出事喔~ 答:100%不出事是一個【目標】,食品廠商可以往這個目標無限努力,但即便是99.999%安全,其實也代表100000次會出事1次, 而身為消費者的你,如果【迷信】100%不出事,那你就等著被仙, 因為只有仙丹100%永遠沒問題,仙家100%永遠不會出事。 再說,這種事情會被發現和報導,本身就是一種制度相對完善的表現。 . . . 4,連某仁生都會出事,是不是要自己煮最安全? 答:報導沒有說明這些超標是哪裡來的,
網myth碎碎念 放生還是殺生? 林冠良碎碎念分享了放生象拔蚌的神奇景象,同時也分享了香港做的關於一邊放一邊撈另一邊再買來放的亂象的報導, 其實,這種事情不論是不是大日子,基本上每天都在發生,而批評的嘲笑的責罵的好言相勸循循善誘的人都有,那為什麼還是有人三天兩頭就去放? 因為這是【儀式感】,這種炫耀性行為,讓那些人自己感動了自己。 近年來加上短視頻的流行,炫耀的平台更多了,還有越放越名貴的趨勢,除了名貴食材人工養殖象拔蚌,之前還有看到把30斤大鰻魚放到海裡(然後把鰻魚的應激反應講成是有靈性的叩頭拜謝),反正感動自己,感動圈子裡的人,順便炫耀到就夠了。 至於是殺生還是放生,不重要。 #被綁架的儀式感 #人性真的很有趣 #釣愚
網myth碎碎念 餐廳的醬料衛生 我以前在百貨公司的美食街的餐廳打工,剛到某一家店上班的時候,基本就是打雜,什麼都要做,店長交代我去整理醬料瓶,我整理着整理著,就看到店裡的一瓶白醋(就是那種分裝好放在每張桌子的那種)有些東西浮在醋瓶裡,感覺好像芝麻,但又沒有那麼大,我就拿起來看, 結果是一堆的果蠅。 不是一兩隻那種,是整個俱樂部的那種。 他們應該是被醋的酸味吸引,從瓶口爬進去,之後飛不出來,就在裡面壽終正寢。 這故事告訴我們,這類事情不只是醬油瓶會有罷了,只要是醬料,就都有可能會有。尤其是這種分裝好的,只要店員沒有看清楚,就是打一份工的那種心態隨便弄弄去,那消費者就很有可能吃到各種醋泡果蠅、醬油泡蛆、辣椒蒼蠅之類的秘製醬料。 . . . oh,故事還沒完,那時候我就跟店長講,醋瓶裡面有果蠅俱樂部, 店長面帶驚訝的拿起來端詳,接著,他交代我把裡面的果蠅撈掉就好,動作快點,客人要來了。 從這之後,我一般在外面吃東西就不怎麼點醬料了, 如果真的要點,我也會仔細看看瓶子裡有沒有東西,也會倒一點出來嗅看看有沒有異味。 我確實對一般店家沒有信心,這樣小心雖然不至於駛得萬年船,但至少可以減少食物中毒的機會。 至
網myth碎碎念 都是疫苗的錯? 我原本是想直接分享原文的,但是想到fb的機制,如果我用page share別人的東西,曝光率可以低的比銀行定存利率還低10倍,所以我只好出此下策,截圖分享,原文鏈接在老地方。(我不認識那位作者,所以如果網友要tag他也很歡迎) 當然,就算是我寫的喵喵闢謠帖其實也沒有多少人想看了,原因就是第2點提到的原因(除非又釣到那群喵喵叫來洗板),但其實我只是想說說我看了這篇之後的感想,還有回答文中提出的2個反問: . . . 1,在【那些人】的認知中,國際上數以萬計的科學家是有可能被一兩個家族或財閥用錢控制的,會有這種結論,除了因為那些人的某個人體重要器官太簡單之外,還因為在那些人的眼中,錢可以收買任何人, 那些人根本就不知道什麼是科學家的【求知欲】,他們不知道求知欲是比食、色、財、權、名更難滿足的慾望。 真正的科學家,真正的求知欲,不是那種用錢就可以買得通的東西,【朝聞道,夕死可矣】那些人是不會理解的。 . . . 我也上過那些人的清算榜,也被他們群起而攻之過,但他們來來去去講我的也是我被收買, 還有 #餅乾致癌物 的分享,那些只看標題就留言的酸民也都是說我被餅乾廠收買, 但其
網myth碎碎念 改名字 減少種族歧視及污名化 這種沒有用的事情做一大堆, 改一個名字就可以減少種族歧視和污名化?這只是把問題掃在地毯下罷了。歧視和污名化的根源根本沒改變,還可能變更嚴重。 #欲蓋彌彰 #你猜為什麼猴子可以扯到種族歧視去 #有病的世界 https://www.who.int/.../28-11-2022-who-recommends-new...原文
網myth碎碎念 澄清事件 其實這篇我不是很想寫的,因為基本很少人有興趣,內容又複雜,單單是在腦內構思要怎麼寫就已經花了我一個小時,寫完又花了我2個半小時, 但想到這個霉體報導的部分一定會被那些反苗苗瘋傳,然後中文霉體也很可能會瘋狂轉載,然後一定也會有人來問我,然後一定會有人想用那篇東西來打我的臉為我創造流量。所以我還是趁早寫一寫好了,等他們來了直接放link就好。 . . . 10月14號,波斯頓大學(BU)的團隊發表了一篇研究,主題是探討【Spike protein 在SARS-CoV-2 BA.1病毒中致病和抗原行為中所扮演的角色】, 原本,這又是一個枯燥的標題和沒人關心的研究, 但是作者們在preprint版本裡面提到了一段話:【Omicron S-carrying virus inflicts severe disease with a mortality rate of 80%】(攜帶了這個S蛋白的Omicron病毒會造成嚴重症狀,並把死亡率提高到了80%) 這一下就炸鍋了。 . . . 先是在社交網站(應該是tweeter)有大量討論,然後就是霉體開始跟進大肆報導(新聞的來源都是網友
網myth碎碎念 食物中毒 首先,我是對這個報導的真實性有所保留的,因為他沒有講太多的細節,所以也不能確定是不是真的就是【亞硝酸鹽中毒】, 不過內容上有可取的地方就是,事主的菜汁是放3天後拿出來喝,然後感覺身體不舒服,也確實,蔬菜中的豐富硝酸鹽會在【不當保存】的第2天以後開始大量生成亞硝酸鹽。 所以3天後造成亞硝酸鹽中毒確實是有可能的。 . . . 順帶一提,這樣的蔬菜汁,再過20多天後,亞硝酸鹽的量又會開始減少,之所以會有這個情況,是因為前兩天產生的還不多,20多天後則是亞硝酸鹽被蔬菜中的抗氧化物質【還原】(也就是抗氧化)了,所以減少。 再順帶一提,亞硝酸鹽中毒的症狀是【胸悶、呼吸困難、頭暈、頭痛等】, 但報導中沒有提到事主是什麼症狀,只是直接說她亞硝酸鹽中毒, 那麼我們可以用常理推測,她的蔬菜汁也有可能是因為沒有密封好,或是瓶子沒有洗乾淨,或是蔬菜沒有洗乾淨等,都有可能造成細菌滋生,造成食物中毒。 而我覺得【上面這些原因】造成食物中毒的可能性比亞硝酸鹽中毒【更大】。 . . .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 如果要打這種蔬菜汁來喝(雖然我本身不鼓勵,但不會強烈反對), 最好是【新鮮打新鮮喝】,
網myth碎碎念 神经母细胞瘤 #神经母细胞瘤,主要是基因遺傳造成的(基因缺陷也屬於基因遺傳的一種),常見於5歲以下的小朋友,男生會比女生更容易發生。 簡單來說,神經母細胞瘤就是還沒有發育成熟的神經細胞(就叫神經母細胞)【無限制】的生長,並在之後突變成癌細胞造成的。 這並不是寶寶出生後吃到什麼做到什麼造成的,而是【寶寶出生前】就已經存在了的狀況,只是累積到出生後才發病。 . . . 大部分的神經母細胞會逐漸成熟和消退,少數會變成神經母細胞瘤,更少數的會擴散轉移到其他身體部位,也就是變成報導中的小弟弟那樣的第四期。 這裡需要再次強調一下,第四期不代表就是末期,而是說他有 #遠端轉移,所以小弟弟在接受治療後,大概率是可以survive下來的。總之不要看到第四期就放棄,或是就開始念經超度。 . . . 順帶一提, 你會覺得現在癌症小朋友的癌症case變多了,是因為現代的醫療水平比以前發達了,有這些問題的小朋友比較容易被檢查到,也有比較高的可能性被治愈。 如果是發生在以前,沒辦法檢查出來,也沒有機會接受治療而最後夭折的小朋友,很可能就會被當作是中邪啊~被骯髒東西弄到啊~被抓交替之類的玄學說法處理。 輿論也
網myth碎碎念 油有致癌物? 這則新聞是今天同學會,同學傳給我的,這麼大件事結果沒什麼報導是我沒想到的。 我做了以下的整理,牌子我就不講了,報導裡面都有直接寫出來。當然,完整的報告是要跟消委會買的,我有買了,但直接公開似乎不恰當,所以我這裡也不直接公開,但我會放在我的【林冠良學生群】裡。 這篇注定不短,但建議各位仔細看,好好品味,學透了,可以最大程度上避免你以後上車的機會。 . . . 好,直接進入主題了: 1,#塑化劑 有一款extra virgin olive oil 塑化劑【超標】(放心,這款本地沒有) 其他35款油裡多少都有一點塑化劑,只不過還沒有超標。 這些油裡面,當然很多就是plastic 瓶裝的,但同時也有不少是玻璃瓶裝的,這就可能是原油在運送的時候用到plastic的容器造成污染, 這裡強調一下,塑化劑雖然不好,但確實是我們身體可以排出一部分的,所以如果不想要受到塑化劑的傷害,那就是【盡量】避免生活中的塑料用品就可以了, 不需要100%斷絕,何況你也斷絕不了100%,因為在你意想不到的的地方也會有。 . . . 2,
網myth碎碎念 細胞實驗 首先,各位先了解,這只是 #細胞實驗,實驗人員把4種肉骨茶湯加在養了肝細胞的培養皿上,然後肝細胞死掉了,所以這些肉骨茶有肝毒性, 有常看我的分享的讀者就知道,細胞實驗和人體實驗是有很大差別的,所以直接下這個結論就是有問題的。 但這種錯誤的結論很常見,那些滿地的某某仙丹可以殺癌細胞,可以殺病毒的實驗也是這種等級的實驗罷了。 所以各位要記得,這種拿肉骨茶淋肝細胞的實驗結論不靠譜,那種拿仙丹淋癌細胞的實驗結論也是不靠譜的。 然後其實同一個邏輯我們也可以這樣做,只要把肉骨茶湯淋在癌細胞上,癌細胞死了,這個研究就立刻變成【喝肉骨茶治療癌症】了。 . . . 好唄,接下來的內容比較無聊,屬於我對於作者的做法的推測,有興趣可以看看,沒興趣的話你這裡就可以點贊分享了。 好,來了蛤, 這篇研究會被大肆報導,是因為提到了【肉骨茶】,我覺得這是故意的。 因為如果我是要做草藥相關的研究而已的話,那我直接用草藥包就好了,不需要特別強調是肉骨茶。 英文媒體對這位教授的採訪中,有特別提到,這研究是在Victoria的一名女性在有服用清血藥的情況下吃了肉骨茶發現肝損傷後進行的。還有提到另一位在Ad
網myth碎碎念 衛報 是會,研究結果是男性會減少2.3年,女性1.5年,然後就有人講,才這一點點,也好拿來講? 只要講是【美國研究】,然後扯到【早死】,就一定會有很多人看,尤其是那種只看標題就可以發表一大串偉論的酸民,這些都是流量。所以這篇才會被各大新聞網轉載。 但其實,這一篇的實際價值也不小,只不過並不為一般大眾所理解,所以雖然這篇很多人看,但作者原本想要傳達的概念,我覺得基本不可能傳達出去。 . . . 其實什麼叫做【食物上桌後再另外撒鹽】? 難道是我們吃炒麵,還要另外加鹽?我們沒有這種傳統吧?那這有什麼好講的? 非也, 這是因為,研究的50萬人樣本來自【英國】,英國人吃什麼最多?【Fish & chips】,上桌後的炸魚薯條是可以另外再撒很多鹽的。 所以這研究作者是以這一結論來建議大眾要控制鹽的攝取量,再多了一個研究證明了吃太多鹽會縮短壽命。 . . . Oh順帶一提啊,這研究的作者LU QI其實是中國人。 你可能有看過【一周吃3次辣,可以降低14%死亡率】的新聞,這個研究也是他有份做的, 他就是一位營養學家,現在是學校教授,
網myth碎碎念 錯誤觀念 看到不少人會嫌說,現在的女人太過嬌貴了,以前的女人身體比較健康,不會有這麼多冬瓜豆腐,也比較堅強,不會一點事情就唉唉叫。 但我實在告訴你們,任何一種形式的難產,不論是古代和現代,發生率都是差不多的, 而你沒有聽過以前的女人生個孩子有這麼多冬瓜豆腐,那是因為你的歷史不好,加上倖存者偏差survivalship bias。 . . . 現代醫學直接救了很多媽媽和寶寶的命, 要不然,在【古代】,胎位不正、出血過多、子宮外孕、營養不良,這些在現代看起來不是什麼大事的事,一個弄不好就是2條人命,你連考慮保大還是保小的機會都沒有。 【倖存者偏差】,就是有機會順產的自然都是沒有遇到難產的媽媽,就算是難產的生死關頭救回來的媽媽,壽命也都比那些難產過世的媽媽們長。加上人類是善忘的,尤其跟自己沒有直接關係的事情,更是忘得特別快, 如此久而久之,就會讓人有一種【以前人生孩子很容易】的錯覺,殊不知,那些不容易的已經是早早的走了,殊不知,就算是古人也視生孩子為鬼門關走一遭,從來沒有一個頭腦正常的古人覺得生孩子是真正的容易。 . . . 當然,我們都知道,生孩子很容易這句話並不是真的在說生孩子很
網myth碎碎念 新聞不一定是真的 這則新聞很火,但是我點進去看之後,再花一點時間在網上繞了一圈,我發現,這很可能一開始只是農場文,也就是這兩夫婦和醫生都是編出來的,是假的。 所以我就整理了一下,各位有興趣的可以看一看,看完也讓身邊的人知道,為什麼有寫時候上了報紙的東西也不一定就是真的。 . . . 首先,我國的各大報章報導這個“新聞”,是因為台灣的媒體(三粒新聞)在今天報導了這個“新聞”,內容基本就是一樣的,總之就是“參考”的, 而我一路來就有說,【台灣的新聞不是新聞】,所以我就繼續再看下去,然後發現他們應該也是“參考”中國的搜胡網上2天前的“新聞”,只不過搜胡的標題更厲害,加了一句【醫生:無知害人不淺】, 而某國的資料網億新聞,是早在2022年2月報導過這一篇,然後更早的2020年2月網億劍康也有發表了這一篇。只不過那時候這兩夫婦還不是90後,而是【80後】,然後這間中這“新聞”在各個某國的新聞網頁有發布,只不過內容總會變來變去, 比如一開始沒有講他們喝了幾年,只是講常喝,之後變成喝3年發生肝癌,現在進化成喝5年肝癌, 還有,內文的“看點加強”
網myth碎碎念 不要小看食物中毒 很多人覺得,食物中毒而已嘛~拉肚子吐一下就完了嘛~ 但是他們不知道的是,有些人是撐不過這拉一下吐一下的。 類似被小看的問題還有感冒和舊冠,當然,死亡風險可以說是很低,但如果跟中馬票一樣那麼準,來一個萬分之一的中獎,那就後悔都來不及了。 #食物中毒 #預防勝於治療 #不要小看任何東西 ===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5711841702210003&id=108713149189581報導原鏈接
網myth碎碎念 猴痘 猴痘的相關知識,相信各位這幾天應該也看不少了,相關知識我就不講了,這篇我來講講從這件事可以看到的現象。 再看回這幾天的情況,有10多個歐美國家,100出頭的確定案例,WHO公佈會人傳人,而且傳播速度快,目前沒有疫苗可以打,傳播途徑是跟人與人的接觸和人與動物接觸,所以要預防就是減少跟人和動物的接觸,尤其不要去吃野味。 然後就又有水軍開始在刷說這又是有預謀的銷售喵喵的手段,歐美國家就是這麼齷齪邋遢才會讓這種動物身上的疾病傳到人類身上等等。 可是,平心而論,難道有消息就真的是壞消息? 沒有消息就是好消息? . . . 還記得2019年年底的時候,有一個傳染病開始在某個地方出現,然而有關單位極力否認,吹哨人被警示和訓誡,連WHO的總監也幫腔沒有證據顯示這會形成一個疫情,然後一邊講跟野味沒有關係,一邊把遠近馳名歷史悠久的野味市場關掉。只要網路上提到某國有病毒開始傳播,就會有人組團來討伐你的言論。 這就叫沒消息, 然而,這之後發生了什麼,我想大部分人還歷歷在目。 . . . 這就是公開透明和不公開不透明的差別,尤其是在傳染病問題上,公開透明才有機會把疫情扼殺在早期。 尤其是現
網myth碎碎念 習慣看內文 只看標題是不是讓你感覺吃快熟面造成胃癌? 乖,遇到這種這麼果斷的標題,記得點進去看內文, 然後你就會看到,這小女孩除了快熟面,還有以【辣條】和【燒烤】取代正餐。 . . . 正當你還在想:“那麼是辣條還是燒烤造成胃癌的?”的時候。 最後一段才插了一位醫生(沒有名字)解說,年紀輕輕就患癌,很可能是遺傳造成的。 我的判斷也是這樣,很可能是本來就有胃癌的基因,然後這些不健康的飲食都是加速癌症爆發的加速器罷了。 這麼簡單一個資訊都這麼一波三折,高潮迭起,媒體不容易做呀~(咳咳 #帶腦看報導 #標題黨 #知識就是力量 === https://www.facebook.com/ChinaPressCP/posts/5290663607692708原文報導
網myth碎碎念 小便有泡泡 我放在【食在營養】的影片上報紙了, 講的是【小便有泡泡】的事情。(不是“我”的小便有泡泡的事情蛤~) 各位可以到報紙的網站中,或是食在營養的page 和group中看影片。 不過,中國報啊。。。你就不可以截好看一點的圖咩? #食在這個月講腎和癌 #知識就是力量 #健康食在簡 === http://penang.chinapress.com.my/?p=1630454 報導的連接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shizainutrition/posts/1342715556169034/ 食在的連接 https://www.facebook.com/shizainutrition/ 食在的page,有空like一下,功德無量的 必須反映一下了 https://www.facebook.com/100366473389140/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