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myth碎碎念 產品牌子背書 那篇澄清我的公司只有HealthyLane,并且我不會幫保健品代言和背書的那篇出來之後,有兩位網友私信我,一位問我可不可以跟他講對方是誰,另一位“建議”我公開對方, 而他們兩位的原因都是【這樣就可以避免別人上當】。 咳咳咳~ === 這邊我就再教一個跟營養無關的東西--後座力效應 recoil effect 簡單來講,就是當你去闢謠一件事的時候,如果間中牽涉到牌子,那你其實很有可能會反過來幫他們做負面行銷, 比如說,還記得3月的時候台灣有個講馬來西亞很落後、連屍體都沒有地方埋,難怪馬來西亞要封國的無腦節目主持人嗎? 那時候整個馬來西亞華人圈同仇敵愾,群起而攻之,要他為言論道歉之類的。結果他有被打倒嗎?有被封殺嗎? 答案是沒有,而且那傢伙的粉絲頁在那段期間一下子成長了不少,原本不知道他是哪根蔥的人,那時候都知道他是哪根蔥了。 (而且他還食髓知味,不久後還唱衰馬來西亞人多一次,只不過那次就沒有掀起那麼大浪,這裡也可以證明爆紅的方法都是不可複制的。) === 所以我教的分辨真或假的方法,都是極簡化之後【大原則】,而不是單純跟各位講小心這個牌子,小心那個牌子。 這還有另
網myth碎碎念 用名義打廣告 有網友看到fb上的廣告,打著我的名字。 就來問我:“是不是上了你的課,就可以不用做心臟繞道手術了?是不是吃了你的產品,就不用吃高血壓的藥啦?然後為什麼東馬的書你賣百多塊?看不起東馬人?” 我問:“你怎麼確定那是我說的?” 他說:“有你的名字和照片啊~” 我問:“那你怎麼確定有我的名字和照片的就是我?” 他說:“xxx和ooo不是你的公司嗎?” === 咳咳, 我實在告訴各位: 【1,我的公司只有HealthyLane,2,我沒有賣產品也不會幫產品代言,剩下的,只要不符合上述2點,就不是我。如果被騙了,我只能說我很遺憾,但我沒辦法負責,也無從負責。】 以上這段話是我一直在說的,你們也懂我一路以來樹敵不少(更難的是連有些正統專業人士也視我為眼中釘),所以你怎樣確定某些人不是故意的? 所以我就是為了避免這個狀況,所以只會以我的個人公司戶口和個人名義講話,如果有任何合作,比如雜誌、報章,我也會放在這個page裡面,也是個證明, 但如果你們要在外面看一堆有我的名字和照片的東西,然後還要覺得是我,那我只能說,你不夠認識我,歡迎多來這個page走走看看。 === 這讓我想
網myth碎碎念 故意手法 朋友問我,那標題是不是故意寫到這樣的啊? 當然是故意的,不故意的話,哪裡會有這麼多人出來秀智商下限?哪裡有這麼多笑話可以看?而且很可能你就看不到這篇報導了。 當然,我是覺得就算照實寫【4個是安慰劑組,2個是實驗組】,那些人也一樣是看不懂的, 何必咧? #知識就是力量 [https://www.facebook.com/hashtag/%E7%9F%A5%E8%AD%98%E5%B0%B1%E6%98%AF%E5%8A%9B%E9%87%8F?__eep__=6&__tn__=*NK*F] #知識不會是負擔 [https://www.facebook.com/hashtag/%E7%
網myth碎碎念 固定處理模式 有句話說:【手上拿錘子,看什麼都是釘子】。 當你習慣了一種固定的處理事情的模式,你會優先使用這個模式來看待和處理所有問題,或是說,你會以為【一個模式】就可以【解決所有】問題。 這是省力的方式,就如丹尼爾卡尼曼【思考快與慢】的【系統1】所述,這已經是種在下意識的東西了,下次你不需再思考,不用浪費時間,你就可以做出反應, 但是【有反應】不代表就是【好的反應】。 在古代或原始社會,這其實是很理性的選擇,因為當時候的大部分人們,一生都不會有多少大決策需要做,社會也不複雜。省時省力把模式單一化,是一個優勢。 放到現代社會就不好使了,甚至可以說是一個弱勢。無他,就是因為現在的社會複雜、很複雜、非常複雜,你如果想省力,只會變成一種劣勢。 很可能問題解決不了,又弄出新的問題來。 === 但這個模式是生在我們的基因裡的,已經成了細胞記憶, 什麼症狀都用酸鹼體質來解釋的仙家, 什麼病痛都用寒來解釋大濕, 什麼問題都要賣你同一個仙丹的賣家 什麼狀況都說是有毒要刮出來結果幫我外婆刮痧刮到她肌肉流失還不准她吃雞蛋雞肉結果造成肌少症的pokgai, 為什麼大眾喜歡他們? 就是因為他們給的是單
網myth碎碎念 醫療廣告 總是有一些廣告,喜歡把醫療說的無比簡單,而且說的真真兒的, 比如指甲有橫線就是肝不好,中指有看到血管就是肝不好,手掌黃就是肝不好, 這些只是產品廣告,卻有人當作正統知識來學習,然後說自己對中醫有興趣,不亦樂乎。 然後更麻煩的是,如果出問題,就說是中醫的問題,中醫不科學。 就這一共同點,營養師也是同病相憐的受災戶,但我實在告訴各位,這些都不屬於營養,也不屬於中醫。 === 當然,這一個廣告冒用的是中醫的口吻,我又不是中醫(大學上過中醫和藥膳學而已),由我來摳,怕身份不恰當, 所以我就詢問了耀康中醫診所的 谢冠耀 [https://www.facebook.com/people/%E8%B0%A2%E5%86%A0%E8%80%80/100005339018559?__tn__=-]K*F] 醫師,怎麼看待這樣的廣告,以下是謝醫師給我的回答: 【中医总是被商家“
網myth碎碎念 不喜歡的食物 和朋友聊天,聊到不喜歡的食物的時候,我提到我不喜歡苦瓜。 我很熟悉的是,每次只要提到這一點,就會有人說,嘿~營養師不吃苦瓜?這樣像話嗎? === errr。。。其實我只是不喜歡,但該吃的時候(比如被逼的時候)還是會吃。每個人的喜好不一樣,所以對我來說也無所謂 #不該存在這世上的食物 [https://www.facebook.com/hashtag/%E4%B8%8D%E8%A9%B2%E5%AD%98%E5%9C%A8%E9%80%99%E4%B8%96%E4%B8%8A%E7%9A%84%E9%A3%9F%E7%
網myth碎碎念 荷爾蒙 是的,這個世界沒有仙丹,但是可以有奇蹟, 但奇蹟並不是憑空出現的,而是用對的方法,達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荷爾蒙問題 [https://www.facebook.com/hashtag/%E8%8D%B7%E7%88%BE%E8%92%99%E5%95%8F%E9%A1%8C?__eep__=6&__tn__=*NK*F] #醫學營養 [https://www.facebook.com/hashtag/%E9%86%AB%E5%AD%B8%E7%87%9F%E9%A4%
養身良然 禁藥 上個月,衛生部公佈了21個內含禁藥的產品名單。這些產品參的禁藥,有90%是壯陽藥,當然,“壯陽”只是比喻,實際上是添加了tadalafil和sildenafil的產品,兩者其實都是治療ED(勃起功能障礙)的藥物,尤其sildenafil其實就是鼎鼎大名的偉哥Viagra。 剩下的是類固醇--dexamethason和prednisolone,其實也就是醫生開的過敏藥。有幾樣產品我看過他們的廣告宣傳,無非就是先貶低西藥、再抬高自己的身價、然後再說效果跟西藥一樣, “不要吃西藥了,西藥傷肝傷腎” “我們的產品萃取自天然草本,安全無副作用” “效果跟西藥一樣強大,某某人吃了從此不用吃西藥了” 諸如此類。 遺憾的是,當你被這些廣告詞吸引,最終你可能是在用更高的價格吃着不安全的西藥。 我看到榜上有名的產品的包裝上有各種標章,比如halal、GMP、MESTI、made in Malaysia、100%素食、ISO、UKAS、HACCP等。可見,這些標章並不能保證產品一定沒問題,因為你還沒辦法證明這些標章是真的,還是他們自己印上去的,反正要找到相關圖檔很容易。要買到安全的產品,你要做的並
網myth碎碎念 廣告手法 雖然大家都懂是誰了,可是保險起見,還是打個馬賽克。 蠻多人是直接把這個湯當作有病治病,沒病強身的仙湯了,而且是比【某蓮花】膠囊更厲害的那種, 但其實這兩個是abang adik來的,都是需要【對症】才能【下藥】的,所以不止不能預防肺的問題,就算有問題,也不一定是每個人都可以用。 === 所以就有出現有人看了影片去自己買來煮來喝,結果發生不適應的問題。 那麼,這是講者的責任嗎? 答案是:基本不是。 這基本就是一個廣告,而且也有明顯留下了一些伏筆和鋪墊,讓人期待下一個影片和下一個影片要介紹的東西, 當你把【廣告】當作【知識】,當作【治療建議】,只能說是你自己沒有用心把影片看完, 因為講者在接近尾聲的時候是有做免責聲明的,都已經跟你說需要問中醫師來調整了,你還自己【假厲害】自己買來喝,那出問題是誰的問題?當然是你自己的問題。 #不要把廣告當知識和治療建議 [https://www.facebook.com/hashtag/%E4%B8%8D%
網myth碎碎念 超級食物 這個世界沒有仙丹,當然也沒有超級食物, 或是說,每一個食物都是超級食物。但是邏輯上來看,每一種食物都是超級食物的時候,這個世界一樣就沒有超級食物了。 因為 when everyone is super, no one will be - The Incredibles === 你可能會覺得,這些食物都很營養呀~反正吃了也沒有害處。 對,沒錯的,【吃】了是沒有害處,但是【相信】了這種偽醫學,以為真的吃了就可以不用打預防針,吃了可以到處趴趴走,那就是大錯特錯了, 比如說,萬一有個人信了,感染到流感,死掉, 這條責任怎麼算? #沒有害處不一定就是有好處 [https://www.facebook.com/hashtag/%E6%B2%92%E6%9C%89%E5%
網myth碎碎念 當水喝的飲料 先說一下”當水喝“的定義:放的窄一點,就是有規定一個量,比如1L,或是1、2杯;放的寬一點,就是字面上寫的,一整天都當水喝。 這裡講的是,【一整天當水喝】。 因為很少人會有agak-agak和中庸的概念(比如喝到1L以後,就要喝白開水)。他們想得到的只有要嘛是一滴都不要碰,要嘛就是整天都喝這個, 對,很多人就是這樣理解的。不然我也不會這麼累。 === 接下來講一下為什麼不要【整天喝】。 1,從化學角度 不論你是煮湯、泡水、泡茶、泡藥材、泡咖啡,水中含有其他東西,#滲透壓 [https://www.facebook.com/hashtag/%E6%BB%B2%E9%80%8F%E5%A3%93?__eep__=6&__tn_
網myth碎碎念 植物的毒性 那句【知識是最寶貴】一直在我頭腦轉,因為這樣的寫法怪怪的,我怎樣在心中默念都會覺得彆扭, 難道share那個狐扯的人,都不會在腦中默念裡面的內容的嗎? 還是是別人畫圈圈出來給你了你就驚嚇了,然後就share了? === 1, 這種蕨類蔬菜,一直以來,跟森林和大山最親近的居民都有在吃,比如台灣的這類蕨類蔬菜最出名的是 #過貓 [https://www.facebook.com/hashtag/%E9%81%8E%E8%B2%93?__eep__=6&__tn__=*NK*F] ,很可愛的名字, #舌尖上的中國 [https://www.facebook.com/hashtag/%E8%88%8C%E5%B0%96%E4%B8%8A%E7%9A%
網myth碎碎念 世上沒仙丹 還是那句,這個世界沒有仙丹,這種等級的老鼠實驗基本上隨便找隨便有, 老鼠實驗只可以作為一個參考,並不能作為【治療依據】,甚至作為【改善】的依據都不能。 到底是把醫療想到多簡單? 最後有問題還不是去找醫生? 結果把你醫好了又說是產品有效果。 === 哦對,如果那一個老鼠實驗的成分那麼牛臂,那為什麼不要只加那一個成份就好?還要多加10幾20個成份是做麼? 如果最後產品真的有效,那你是要感謝那個成份,那是那10幾20個成份? #狐扯防彈衣 [https://www.facebook.com/hashtag/%E7%8B%90%E6%89%AF%E9%98%B2%E5%BD%88%E8%A1%A3?__eep__=6&__tn__=*NK*F] #思考防身術 [https://www.facebook.
網myth碎碎念 留言分享 還是那句,別人的地方怎麼留言是他們的自由,但是如果有網友傳給我看,我就有必要解釋了,因為不解釋對他不好意思,但如果對他一個解釋我又覺得浪費時間, 所以,雖然對一些留言認真就輸了,但是如果拿來做成笑話分享,我倒覺得是個雙贏。 我笑,你也笑,雙贏。 === 一篇750個字的專欄文章,哪怕只是表達出一個內容,都是功夫,能讓人看到這一個重點,並因此學到一些東西,就已經很足夠,功德無量了, 這是專欄,不是論文,也不是課本,寫這麼清楚?有人看嗎?而且為什麼我要把這些重點內容免費公開分享?我放在我的付費課中不可以嗎? when you good at something, never do it for free. 如果你覺得你的資訊比較正確,你也願意免費分享,那就go a head就好了,你有那個自由。 === kefir而已,講什麼cfu? cfu是只有在確保你的產品是在生產、包裝、運輸、販賣、過期之前,
養身良然 Yogurt 和 Kefir 2 同種東西不同命運 有人問我,市場上yogurt很常見,但是却基本看不到kefir有在賣,為什麼? 其實很簡單--“因為kefir的知名度不夠高,很難很快的賣,所以比較少人賣”。知名度不夠高覺得最可能的原因,我覺得是因為當初(1900年代)發現白血球的吞噬作用而得到諾貝爾獎的埃黎耶•埃黎赫•梅契尼可夫,他對yogurt有濃厚的興趣,隨後也發現了乳酸菌對人體的益處,他一系列研究就是用yogurt來做的,這也讓他被稱為乳酸菌之父。還因為他主張yogurt可以延年益壽,也公開表示他每天都喝,所以yogurt的知名度就從那時候靠著名人效應嶄露頭角了。 如果當年埃梅契尼可夫,不是去保加利亞,而是去了高加索,那今天最常見的就會是各種kefir,yogurt變成珍稀物種,也不是不可能。 有個後話,梅契尼可夫對乳酸菌的研究啟發了一位日本科學家--代田稔Shirota Minoru對人類腸道菌叢的研究,也因此發現(或研製)了一個菌種,並取名代田菌L.casei Shirota。用此菌做成乳酸菌飲料,並從1930年代賣到現在。有一款很出名的乳酸菌飲料的廣告中就有提到“Shirota”,相信各位現在應該知道那代表的是什麼
養身良然 Yogurt 和 Kefir 1 有朋友傳了一個產品廣告給我看,好像發現新大陸一樣的興奮,說找到了一個比yogurt(優格/酸奶)更適合人體的發酵品,叫做Kefir(克菲爾)。 我看了看廣告的內容,其實就是一張kefir的照片加上3句煞有其事的解說,述說着kefir的強大,還有yogurt的弱小和無力。但是3句話裡有2句話都是錯的,說對了的那一句則是“Yogurt和kefir的菌是不一樣的”,這樣的一句廢話。 Yogurt和kefir都是在奶中發酵的,如果菌是一樣的,就不需要有兩個名字了,對不對呀? 剩下的2句話,1句是說,yogurt的菌沒有辦法在體內生存。我就納悶了,如果yogurt的菌無法在體內生存,那從古時候到現在的人們,吃yogurt都是吃心酸的?你的意思是那些證明了yogurt中的益生菌可以改善腸道益菌叢的說法、研究、廠家都是在騙人? 另外1句則是說,kefir的菌,吃了就會長期保留在體內,看到這句的時候,我第一個念頭是,那我買來吃一次就夠了啦,不需要吃第二次了。你知道嗎?這樣一句無厘頭的承諾對公司的破壞是災難性的,因為如果我信了這一句,那我買一次就夠啦~不需要重複銷售(repeat sell)了。
網myth碎碎念 激素 這種短片真的很容易傳播,而且都很短(30秒可以講4個狐扯還加上宣傳),更重要的是隨便講都有人信, 然後你認真去闢謠,還會有人講你多管閒事,認真就輸了等等。 === 那我就隨便拿她裡面的一個來講好了,不要講到完,閒事不要管太多, 你們可以想一下: 黃瓜為什麼打“激素”?是為了長得好,對吧? 那為什麼要打一個打了給他長成畸形到給你輕易看得出來的激素?農家吃飽太得空? === 事實是: 農作物本來就是有不同的外表的,你平常在商場上看到的,通常是A或B級貨,有些大小或外表不符合大眾認知(我不想說審美,因為不是每個人都有審美能力)的 #醜蔬菜 [https://www.facebook.com/hashtag/%E9%86%9C%E8%94%AC%E8%8F%9C?__eep__=6&__tn__=*NK*F] 就是C級貨或以下,可能價格比較低,或是做其他用途,這樣而已,
網myth碎碎念 斷章取義的留言 繼魚油沒辦法降低服用statin的心血管疾病高風險族群患上心血管疾病風險的那篇,有學生給我看了一個在網友那裡的留言。 通常,我寫的東西,網友分享出去,別人要在他們那邊怎麼寫,我都是管不著的, 但有學生來問我,就是另一回事了,因為只要問法沒有錯(不是把我當算命的)我就有義務回答我學生的問題,同時,如果是有趣或是有教育意義的,我還會拿來分享。 比如這一個。 === 研究者會做這樣的研究,就是因為市場上一直都有魚油會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的說法,他們往這個方向做研究,並對研究結果給予完整的整理和討論, 我作為內容傳遞者,把我看到的,翻譯成人話,給你們看。 然後這個實驗證明了,魚油跟食油(玉米油)一樣,對吃藥的人群來說,不會降低心血管疾病高風險。 === 啊這是要斷章取義什麼?而且,跟他留言的東西有衝突咩? 一副糾正的樣子,這到底是有沒有點開來看過的? 雖然說對一些留言認真就輸了,但是如果拿來做成笑話分享,我倒覺得是個雙贏。 我笑,你也笑,雙贏。 #請用腦 [https://www.facebook.com/hashtag/%E8%AB%8B%
網myth碎碎念 魚油降低膽固醇? 其實真正的營養師一直都在講,魚油是沒有辦法降低膽固醇的,但是一直缺乏比較有規模的研究, 而這個研究剛出爐10多個小時而已,研究人也多(13000多人), 有規模(22個國家675個醫院), 實驗設計正確(雙盲實驗), 而且實驗設計很簡單(就是拿omega 3 補充劑來跟玉米油做比較) 最後的結論就是:omega 3 補充劑不建議用來降低正在服藥的高心血管疾病風險的患者的風險。 說成人話就是:吃omega 3補充劑,跟吃玉米油是一樣的,一樣對病情沒有幫助。 === 比較讓我感慨的是: 在這之前我講到魚油不能降低膽固醇的時候,來挑戰的人都是問 #有研究證明 [https://www.facebook.com/hashtag/%E6%9C%89%E7%A0%94%E7%A9%B6%E8%AD%89%E6%98%8E?__eep__=6&
網myth碎碎念 運動篇 有一篇用錘子修船的文章很紅,其實就是改編了【螺絲1塊錢,知道螺絲要鎖哪裡999塊】的文章, 所以我這樣建議這個顧客去跑步,你看到的可能只是【建議跑步】而已,但在背後,還真的是有很多需要去考慮的問題, 所以通常就這一個建議而已,沒有產品、沒有不要吃xxx要多吃ooo,我收80塊。 === 有些身體的不舒服其實是運動不足造成的, 換句話說,長期維持一個姿勢就會造成身體不舒服, 身體不舒服就會想很多,然後就會有很多“好心人”來給你“建議”,或是在網路上也會找到類似的說法: 比如肩膀酸、肩膀硬,就是膽固醇高, 比如頸項痛、手麻痺、頭痛、就是要中風了, 比如腳酸、腳痛,就是痛風關節炎, 然後就會給你一大堆神奇的建議, 比如某某草藥煮水當水喝、 比如某某草藥拿100片來打汁喝、 比如某某草藥拿來敷在患處, 或是直接介紹你更“方便”的產品。 === 但是,那些不舒服都只是【症狀】而已,同一個症狀往往並不是很標誌性的只代表一個問題, 比方說,手麻痺,可能是運動不足、可能是姿勢不良、
網myth碎碎念 牛奶狐扯篇 又是關於牛奶的狐扯, 找一個研究來斷章取義,然後弄一張圖,寫上華文和英文,弄到很pro那樣, 就很多人信了。 === 當然,有附上研究報告的鏈接再來掰,是比較可取的,因為我就直接從他們附上的研究來找問題就好了, 比較省時間。 === ok,所以現在教你們怎麼看,這也是培養你們的科學素養。 點進去那份報告來看, 1,你會看到abstract,也就是大綱,它上面寫: Milk consumption during adolescence is recommended to promote peak bone mass and thereby reduce fracture risk in later life. However, its role in hip fracture prevention is not established and high
養身良然 生活中的塑料問題 留言區總是讓我驚喜連連,連這樣都可以牽扯到政治去, 當然,作為在台灣生活8年的人,這種人我也確實不是第一次見到這種人,只不過每次見到,都總是讓我心聲讚歎。 === 經過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UCSF)醫學院林慶順教授的查證,重複使用塑料水瓶造成10歲小女孩性早熟的案例純屬子虛烏有。這其實是台灣一位腎臟科醫生在一個談話性健康節目上捏造出來的。也就是說塑料水瓶不會造成性早熟。 當然,如果沒有清理的塑料水瓶確實可能造成皮膚炎,所以這個謠言真的不容易破解,因為這是個真假參雜製造的謠言,又是由醫生講出來的,一般人不會想到要懷疑。 所以我常說,電視上講的東西不一定就是真的。 那麼,全部塑料都沒問題嗎?當然也不是。生活中的其他塑料製品,比如3號4號的保鮮膜,6號(保麗龍)的塑料餐具等,主要都是不耐熱不耐酸的塑料製品,用錯了,就真的是在吃塑化劑和致癌物質。 所以說安全是有正確使用這個前提的,更何況,有多少人真的懂得這些塑料的正確用法?更誇張的是有些人看到融化和破損了還是繼續用。 而且上述那些還是符合規範的塑料製品,才談得上正確使用。我們身邊還有其他可能接觸到的塑料製品是連號碼都沒有的,再
網myth碎碎念 疫苗不良相關報導 如果你仔細看,你會發現,這篇報導的題目是在講2件【不相關】的事, 1,發生了不良事件 2,巴西叫停中國疫苗試驗 就是這兩個不相關的東西,參在一起講,讓你心癢癢。 === 【那個不良事件是什麼?】 | 答:是有受試者死亡。 【那這死亡案例跟疫苗有關嗎?】 答:跟疫苗無關。 【打了疫苗後死,好意思講跟疫苗無關?這是什麼黑箱嗎?】 答:一個人類死掉的可能性是非常多的,所以如果只是看【打了疫苗後有一人死亡】,最誇張的可能性可以是【打了疫苗之後發生車禍而死】,所以這就是為什麼死亡是一件事,分離出原因是另一件事, === 如果你看不懂我上面這段寫來做什麼,還覺得我在講廢話,強烈建議你多看幾次,悟出其中道理。 因為這是這個世上很少人有的邏輯思維能力,你看懂了,你就高人兩等了。 === 當然,車禍死亡是誇張的說法,也有可能是中風死、心臟病老死等等,總之跟疫苗無關的死因。 疫苗不良反應致死最大的可能性是 #過敏 [https://www.facebook.com/hashtag/%E9%81%
網myth碎碎念 37度 確實,人類的體溫確實不是37度了,相比200年之前已經下降了0.4度,但這篇報導,只有這句是正確的,剩下的都是亂寫的, 或是要說亂抄也可以,因為看到最後會看到這文是來自【精準醫學】微信號的。 然後這個號稱【精準醫學】的微信號,也是亂寫的。 === 如果你看過原文的研究,就知道完全不是這麼一回事。 1,體溫的下降跟癌症風險和免疫力無關,尤其那句每提升1度C,免疫力上升13%,這句在研究中根本沒有出現, 2,報導(或是那個微信號)還講,【科學家】說這是因為人類缺乏運動,科你個頭,研究中根本沒有提到運動, 3,研究中也沒有提到【cancer】。 全部都是那個微信號自己腦補的。 === 研究中的發現是這樣的: 他們首先排除了測量儀器的差別,也就是排除了【現代的體溫計比較準,以前的比較不准】造成的數據差別。 1,因為空調系統的普及化(從這裡看應該是文明社會而已) 2,人類受到的疾病減少,藥物使用的發達,讓人類的體溫【不需要】那麼高了 研究人員認為這是一種進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