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myth碎碎念 能排出體內的膽固醇? 看到的廣告,手癢。 === 就算是確定可以降低膽固醇的 #燕麥 [https://www.facebook.com/hashtag/%E7%87%95%E9%BA%A5?epa=HASHTAG] ,原理也是beta glucan跟膽汁結合排出,然後身體再利用體內膽固醇來製造膽汁,以此來降低膽固醇, 這也是為什麼有些人本來就吃的不油,但是膽固醇高,吃了燕麥也沒辦法降低膽固醇。 === 就算是醫生開的膽固醇藥(Statin類),也是在肝臟上減少膽固醇的生產。 === 然後現在來一個神奇的液體,可以把體內的膽固醇排出去,厲害了厲害了, 敢問是怎麼辦到的?你怎麼確定你排出去的是膽固醇來的?有沒有相關研究? 別害羞,我們一起來討論討論呀~ #帶腦看廣告系列 [https://www.facebook.com/hashtag/%E5%B8%B6%E8%85%A6%E7%9C%8B%
網myth碎碎念 銀耳 看到廣告,手癢。 1,銀耳不是植物,銀耳是#菌類 2,天然的玻尿酸主要由雞冠萃取的 2.5,剩下的主要是發酵或是合成的 3,不論天然、發酵、合成的玻尿酸,都是沒有副作用的。 #玻尿酸 [https://www.facebook.com/hashtag/%E7%8E%BB%E5%B0%BF%E9%85%B8?epa=HASHTAG] #銀耳 [https://www.facebook.com/hashtag/%E9%8A%80%E8%80%B3?epa=HASHTAG] #手癢marketing系列 [https://www.
網myth碎碎念 狐扯典故 這邊正式宣告一下,#狐扯 [https://www.facebook.com/hashtag/%E7%8B%90%E6%89%AF?epa=HASHTAG] 的典故就在這兒, 這種特別的關鍵字我不是亂取的, 然後為什麼用狐狸也是有典故的,”鬼狐仙怪“的“仙”在我的體系內也有特殊意義, 了解嗎? #關鍵字營養學 [https://www.facebook.com/hashtag/%E9%97%9C%E9%8D%B5%E5%AD%97%E7%87%9F%E9%A4%8A%E5%AD%B8?epa=HASHTAG] #吃不完的雞
養身良然 愛吃炸雞的阿福-1 阿福是從事健康相關行業的創業者,他從小就很愛吃炸雞,尤其是某快餐的辣味炸雞,但因為一直以來都聽說炸雞不好,加上現在阿福從事的又是跟健康有關的行業,每次跟顧客講到健康的重要性,話題也一定會帶到煎炸燒烤是不好的,要少吃。所以每當有“炸雞癮”,阿福也只能偷偷躲起來吃,深怕被他的顧客發現他吃炸雞,更不能像普通人一樣每吃一餐就拍照上網炫耀,所以每次都吃到很有罪惡感。 阿福問我他那麼喜歡吃炸雞是不是身體出了什麼問題?有沒有辦法解除他的炸雞癮? 其實,他的炸雞癮很有可能是因為“不能吃”造成的。說穿了,也就是一種心理作用,俗話說:妻不如妾,妾不如偷,偷不如偷不著(不好意思我找不到更貼切的形容了)。越被禁止就越想去做,這是人性的弱點。這也是為什麼我一般不會去直接禁止一些錯誤的飲食習慣,而是建議使用循序漸進、得寸進尺的方式,一點一點把習慣導正,這樣的細水才能長流,得到的習慣才是真的“習慣”,而不是三分鐘熱度。 阿福還有一個問題是口不對心,因為工作需要說自己最愛的食物的壞話,這是一種對自我內心深處渴望的背叛,但又戒不掉,所以他一直活在痛苦的內心掙扎之中。 我決定幫阿福科普一下炸雞的知識。 就算同樣
網myth碎碎念 食物中毒 網路上買的布丁,然後發生食物中毒: 1,這有可能是製作的時候沒有顧到衛生造成的, 【比如】:比較好一點的就是器具沒有洗乾淨,更差一點的就是手摸東摸西,還有再差的就要你們自己去想像了。 === 2,也有可能是製作之後儲存的方式不對造成的, 【千萬記得】:如果4個小時內沒有放冰箱,細菌滋生的風險就會大大提高 這部分,在 Sylphy Tan Sze Huey 8月的【冰箱的秘密】系列課程也有提到。 === 3,也有可能是運送途中的儲存方式不對造成的, 【比如】:打開盒子發現這些布丁漂浮在水里,冰早就已經融化? 【或是】:更嚴重的就是直接常溫運送。 === 所以,這個故事告訴我們: 【並不是說買home made的就一定安全】 === 我們以前【團膳】實習的時候就需要在出完餐點後留一兩份在冰箱,就是為了確保如果真的發生食物中毒問題,可以檢查這個預留的餐點,看是廚房出問題,還是運送出問題,還是吃的人自己加料的問題等, 這是責任歸屬的問題,也是監督自己要凡事小心, 但我想這種home made的應該比較難想到和做到這一點。 所以如果你是home made的,這個
網myth碎碎念 雞蛋 雞蛋 1,含有13%蛋白質, == 2,含有完整的9種必需氨基酸,是全營養食物, == 3,雞蛋蛋白質的生物價(BV值)是100,是最高的天然食物。 (黃豆直接吃BV值是74,經過加工處理後96,但是黃豆的必需氨基酸不滿8個) == 4,一個雞蛋(70g)的膽固醇大概是260mg,不會造成體內膽固醇過高,而且適量吃還可以一定程度上預防中風。 == 5,#吃雞蛋一定要吃蛋黃 [https://www.facebook.com/hashtag/%E5%90%83%E9%9B%9E%E8%9B%8B%E4%B8%80%E5%AE%9A%E8%A6%81%E5%90%83%E8%
網myth碎碎念 看食品 學帶腦 市面上有low GI的米,還直接寫說good for 糖尿病,那是不是說吃了可以治療糖尿病? 👉 不要以為可以治療 👉 食品包裝上是不能寫疾病名稱的 👉 不需要問我為什麼市面上還有會寫疾病名的米,我想你們懂的 #市場 [https://www.facebook.com/hashtag/%E5%B8%82%E5%A0%B4?epa=HASHTAG] #帶腦看食品包裝系列 [https://www.facebook.com/hashtag/%E5%B8%B6%E8%85%A6%E7%9C%8B%E9%A3%9F%E5%93%81%E5%8C%85%E8%A3%
網myth碎碎念 細胞因子風暴 細胞因子風暴(cytokine storm),是造成感染肺炎之後死亡的主要原因, 簡單來講,就是造成過度發炎, 或者是說,讓 #免疫細胞 [https://www.facebook.com/hashtag/%E5%85%8D%E7%96%AB%E7%B4%B0%E8%83%9E?epa=HASHTAG] #過度反應 [https://www.facebook.com/hashtag/%E9%81%8E%E5%BA%A6%E5%8F%8D%E6%87%89?epa=HASHTAG] ,造成他們 #敵我不分
養身良然 解讀解毒實驗 當然,那位伯士就沒有David那麼帥了,同時也沒有小明那麼聰明。 === 小明應朋友的邀請,到某個中心去看一個產品示範,據說是一位不知道哪裡來的博士,帶著他研發的產品,來解救我們這些普羅大眾於體弱多病之中。耐不住朋友的軟磨硬泡,小明只好應酬前往。跟博士打了個招呼,噢,確實是個阿伯,就叫他伯士好了。 自我介紹之後,伯士就要開始發功。。。噢不,做實驗了,伯士拿出一個裝了水的透明玻璃杯,再拿出一個黑色小瓶,往玻璃杯中滴了幾滴黑褐色的液體到杯中,原本透明的水瞬間被染成黑褐色,按伯士的說法,這是黑色素,食物烤焦之後就會形成這樣的物質,這個黑色素中有很多自由基,而且有毒。然後補充說明:“常吃煎炸燒烤的食物,你的身體內就會有很多這樣的物質,很容易有癌症。” 接著,伯士拿出他的產品,據說是含有天山雪蓮成份的精華粉,他把精華粉撒一點到其中一個玻璃杯中,攪一攪,莫約1到2秒的時間,原本被染黑的水變回了透明,伯士說:“這是天山雪蓮等其他珍貴藥材把毒解了,自由基已經完全被清除,這杯水無毒了。厲害吧?只要吃這個,你們就算吃很多煎炸燒烤都不用怕會生癌症了。”然後開始準備介紹這個精華賣多少錢。 這時,小明
網myth碎碎念 營養素的缺乏 我覺得我還是需要提醒一下,我這張圖我沒有在針對某一個產品或任何一個人,在你以為我在針對某一個人或某個產品之前,跟你講,早就有別人已經這樣(亂)做(講)了。 === 營養學的基礎:7大營養素(醣類、脂肪、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纖維、水)重要嗎? 答案當然是 #重要的 [https://www.facebook.com/hashtag/%E9%87%8D%E8%A6%81%E7%9A%84?epa=HASHTAG] ,而且是最重要的,重要到缺其中任何一個,你都 #可能 [https://www.facebook.com/hashtag/%E5%8F%AF%E8%
網myth碎碎念 假奶粉事件 先說,各位可以不用留言說【x國的奶粉都是一樣的】, 因為一定會有人跳出來反駁你【這只是小概率事件】、【這是孤例】、【這是某個地方發生的而已】、【x國這麼大,難免的】,之類的這種話, 雖然我就不見得x國的有錢人會喝x國的奶粉,而是花大錢從國外買, 本地的那些說自己是x國人的人也不見得會讓他們的孩子喝x國的奶粉。 === 我們就講 #佝僂症 [https://www.facebook.com/hashtag/%E4%BD%9D%E5%83%82%E7%97%87?epa=HASHTAG] 就好, 這是vit D的典型缺乏症,但為什麼一個假的奶粉會造成vit D缺乏,這個目前資料太少,只知道他們是用某個蛋白固體來冒充營養豐富的嬰兒配方奶粉, 一本萬利,盆滿缽滿, 感覺上應該就是單純的黃豆分離蛋白或是乳清蛋白之類的 #純蛋白質 [https://www.facebook.com/hashtag/%E7%B4%94%
網myth碎碎念 狐扯系列-咖喱葉 咖哩葉 [https://www.facebook.com/hashtag/%E5%92%96%E5%93%A9%E8%91%89?epa=HASHTAG] 越來越厲害了蛤~可以治療痛風,又可以治療糖尿病, 我還想說他們應該是沒有認識痛風又糖尿病的印度朋友, 現在連趕蒼蠅都來了, 看來是沒有去過mamak的廚房的人。 #你好你好 [https://www.facebook.com/hashtag/%E4%BD%A0%E5%A5%BD%E4%BD%A0%E5%A5%BD?epa=HASHTAG] #狐扯系列 [https://www.facebook.com/hashtag/%E7%
養身良然 免疫力的平衡 這次的開版圖好像在出power,有點帥。 === 大家當然都知道免疫力很重要,但如果認為免疫力越高越好,則是一個錯誤觀念。這個世界沒有東西是越多越好的,除了錢。所以為了身體的健康,我們需要的是平衡,而不是極端。 平衡就是不多也不少剛剛好的意思。免疫力如果低於正常範圍,想當然就容易被感染、容易生病。免疫力低下的極端,是嚴重複合型免疫缺乏症,簡稱SCID,可能各位有聽說過,1980年代的泡泡男孩,從剛出生開始到12歲去世前兩個禮拜,都一直生活在塑料泡泡裡,與外界隔離,原因就是SCID的患者天生沒有免疫力,所以就算只是待在空氣中,空氣中對一般人無害的細菌、病毒、黴菌就足以讓他受到嚴重的感染,所以SCID患者一般活不過1歲。 順帶一提,SCID的患兒一般是在出生6個月之後才會被發現,原因是出生後數週到數月間,寶寶體內還有媽媽的抗體幫助寶寶抵抗環境中的病原體,這也是側面證明了媽媽的身體健康,寶寶的身體也會因此“沾光”,但在過了特定月齡之後,就要靠自己了。 另一邊的極端,白血球數量超過正常範圍,則是血癌(白血病),就算不到白血病的程度,也可能造成身體容易發炎、容易過敏,對於有自體免疫疾病的
網myth碎碎念 蜈蚣酒惹的悲劇 當我們為這個悲劇默哀的時候,我希望各位可以同時想到幾件事: 1,發生這個悲劇的絕對不會只有這位女士,我們會看到這個報導只是因為她的家人們站出來做出指控, 是覺得算了的人比較稀有?還是肯站出來指控的人比較稀有? === 2,比如喝蜈蚣酒來治療癌症這種不靠譜的做法,一定是有testimonial的,testimonial放出來的一定是成功的案例(不然不會有人肯冒風險停掉化療)。 比如100個癌症病人停掉化療喝蜈蚣酒,死了99個,1個沒有死,你看到的testimonial就是那1個,剩下99個你是看不到的, 而且這99個裡面有幾個會這樣出來指控? === 3,而且這1個活下來的,真的是因為蜈蚣酒幫助到的嗎? #想一想 [https://www.facebook.com/hashtag/%E6%83%B3%E4%B8%80%E6%83%B3?epa=HASHTAG] #想了之後回答在comment中然後share出去 [https://www.facebook.com/hashtag/%E6%83%B3%E4%BA%86%
網myth碎碎念 產孕婦死亡及主要原因 2017年,全世界每一天都有大約810宗產孕婦死亡Maternal death(在懷孕期間到產後42天內,跟懷孕和生產相關的因素造成的女性死亡)。 產孕婦死亡主要發生在貧窮國家和地區,比如沙哈拉以南南非(比如索瑪利亞、吉布地)和南亞(比如印度、斯里朗卡),全世界有86%的產孕婦死亡發生在這些國家,總人數達到254000人。 主要原因有5個: 1,#產後失血過多 [https://www.facebook.com/hashtag/%E7%94%A2%E5%BE%8C%E5%A4%B1%E8%A1%80%E9%81%8E%E5%A4%9A?epa=HASHTAG] 除了營養不良等原因的失血過多, 我們一般建議孕婦在生產前一個月避免魚油和稀血的保健品。就是因為這類成分可能造成沒辦法止血,再造成失血過多。 = 2,#產後感染 [https:
網myth碎碎念 高血壓的解說 高血壓的原因從血管健康、血管彈性、家族遺傳、血液濃度、心臟健康、膽固醇、內臟脂肪、心情+情緒、飲食組合、 甚至只是 #姿勢不良 [https://www.facebook.com/hashtag/%E5%A7%BF%E5%8B%A2%E4%B8%8D%E8%89%AF?epa=HASHTAG] 都可以造成你高血壓。 === 這邊教你們一個分辨 #狐扯 [https://www.facebook.com/hashtag/%E7%8B%90%E6%89%AF?epa=HASHTAG] 的技巧: 如果有一個人把很複雜的問題,統統歸納到【
網myth碎碎念 手不碰臉最重要 實際上最重要的,還是 #戴口罩 [https://www.facebook.com/hashtag/%E6%88%B4%E5%8F%A3%E7%BD%A9?epa=HASHTAG]、#洗手 [https://www.facebook.com/hashtag/%E6%B4%97%E6%89%8B?epa=HASHTAG]、#不要碰臉 [https://www.facebook.com/hashtag/%E4%B8%8D%E8%A6%81%E7%A2%B0%E8%87%
網myth碎碎念 經濟、知識、觀念 Mark Weins 的這一集有很多可以講的, 封面和5:55開始,那個水果就是Ackee,這水果只能吃成熟的,如果是還沒熟的會有毒,不過不是他們講的毒性氣體,而是Hypoglycin A, 這個成份在【還沒成熟的荔枝】中也有,這部分之前有分享過。Hypoglycin A中毒會造成低血糖、嘔吐、肚子痛等,最嚴重會死,所以印度每一年都會發生小朋友吃了還沒成熟的荔枝而死的案例,這個死因是近幾年才找出來的。 順帶一提,Ackee主要產自西非,現在是牙買加人的主要食物之一,如果吃了Ackee中毒的病名叫做Jamaican Vomiting Sickness(牙買加嘔吐病) === 4:34和21:58他們烤和切的,那個就是麵包果bread fruit,這個水果本地也有,有時候路邊就看得到,樹可以很高, 在我國主要切片來炸,也可以烤,吃起來真的像是麵包,小時候在外婆家吃過。 === 12:50,那一盆就是可可豆,可可豆採收下來之後需要曝曬去除水份,這期間味道會非常酸臭刺激,一點都不是巧克力的味道, 小時候爺爺家有種也有曬,但我到很大了才第一次吃巧克力,那時候我還不敢相信巧克力就
養身良然 You are what you eat 這一個行動管制時期,想必大家都過了一把廚神癮。連我那位從沒下廚過的女生朋友阿花,也都每天定時定點在社交媒體上放上她今天煮了什麼的心得文,並讚歎原來下廚沒有想像中困難,現在網路上的教程不勝枚舉,只要隨便找個看起來順眼的,照著步驟依樣畫葫蘆,就可以烹出她自己也驚艷的一餐,連擺盤也學得似模似樣,更重要的是,營養均衡。 別看阿花現在過得不錯,但她曾經因過度追求“健康飲食”而造成身體不好。 追求健康飲食有什麼不好嗎?當然沒問題,但方向錯誤就有問題了。 阿花一向遵循少油少鹽少糖原則。站在我的立場,少糖是一定要的,但一般餐點也不會用到多少糖,主要避開飲料就可以滿足這一項,但鹽和油卻其實是我們飲食中很重要的部分,只要不是咸到口渴的程度和油到夾不起來的程度,就基本沒問題。 但阿花的追求已經到了完全沒鹹味而且吃起來乾巴巴的程度。第一次見到她,她的皮膚乾燥還容易過敏,雖然很少吃油,但臉上卻容易出油。 阿花怕肥,所以少吃肉,可是不吃肉並沒有讓她比較瘦,反而有虛胖的情況,我判斷她應該是連豆類也少吃,所以蛋白質缺乏造成了水腫。除此之外,她的臉色蒼白,估計有貧血。 阿花還害怕蔬菜水果的農藥和化肥殘留。能
網myth碎碎念 palsu系列-蘑菇和茄子 蘑菇和茄子可以一起吃,另外多嘴一句,這種什麼跟什麼一起吃會中毒的,都是假的。 有人回應說:可以一起吃啊,只是難吃而已, 咳咳。難吃其實是你的廚藝問題。 #不要點贊傳出去才是最重要的 [https://www.facebook.com/hashtag/%E4%B8%8D%E8%A6%81%E9%BB%9E%E8%B4%8A%E5%82%B3%E5%87%BA%E5%8E%BB%E6%89%8D%E6%98%AF%E6%9C%80%E9%87%8D%E8%A6%
網myth碎碎念 palsu系列-啤酒 真的是大家都放鬆了啊,開始出現抗癌的假消息了,這之前全部都是抗病毒的。 #沒什麼好額外說明的 [https://www.facebook.com/hashtag/%E6%B2%92%E4%BB%80%E9%BA%BC%E5%A5%BD%E9%A1%8D%E5%A4%96%E8%AA%AA%E6%98%8E%E7%9A%84?epa=HASHTAG] #有上ONLINE營養互動班的可以想一下這個假消息犯了哪些錯 [https://www.facebook.com/hashtag/%E6%9C%89%E4%B8%8Aonline%
網myth碎碎念 戴口罩運動 雖然說,戴口罩+跑步跟猝死之間很可能沒有直接關係,我也覺得平常缺乏運動的可能性比較高。 但是這位教授的解釋還是怪怪的,因為【99%不會】這句話代表100個裡面99個不會,但是有1個會, oi,100個中就有1個,這個死亡率很可怕捏~ 這可能就是一種【在沒有確定數據之下隨便舉一個聽起來很靠譜但其實一點不靠譜的數據並認為可以說服別人】的壞習慣,因為一般人都是聽到數據就會先信一半,也不會去管靠不靠譜。 === 為什麼沒有確定數據?因為不會有人去做戴口罩跑步看死了多少人的實驗,所以也就沒有這方面的數據, 既然沒有數據,就不要去提數據,或是被記者問到的時候,說沒有數據,再用專業角度解釋死亡的可能即可,不需要強加數據,這只會讓你的解釋看起來很荒唐。 === 雖然關係不大,但也還是不建議戴口罩運動,容易缺氧。 #營養學思維 [https://www.facebook.com/hashtag/%E7%87%9F%E9%A4%8A%E5%AD%B8%E6%80%9D%E7%
網myth碎碎念 虎乳芝 無獨有偶,虎乳芝跟牛樟芝是同一科的真菌類,而且也是原住民的傳統草藥之一,只不過是相隔很遠東南亞原住民, 傳說中,原住民看到母老虎把奶滴在地上讓小老虎舔舐,殘留的老虎奶滋養了這一小片土地後,孕育出了這一種“靈芝”,所以取名為“老虎奶”。很有趣的是,1825年出版的【The Diary of John Evelyn】是歐洲政務官John Evelyn的日記,記錄了他的遊歷和見聞,其中1664年 6月22日的日記中有一段記錄。John Evelyn隨船隊抵達東南亞,並從當地居民處拿到了各種珍奇物件,其中他特別提到了Lac tygridis,Lac就是奶(lactose就是乳糖),tygridis就是老虎(自己念念看),並形容“看起來像是菇類,但有金屬一般的重量”。 可見在這之前,虎乳芝的由來和使用已久,而且這個有關老虎奶的傳說也不是現代人杜撰的,古時候就已經有這個說法。 === 雖然是草藥,但是【本草綱目】並沒有提到過虎乳芝,我溯源回去,看到最先寫到本草綱目和千金藥方有虎乳芝的是百度百科,但是他們放的照片是不同種類的菌,那是茯苓側耳菌,拉丁學名也不一樣,他們放的是Pleurotus
網myth碎碎念 我國防疫 其實我認識我國的衛生部長是因為在電視上看到他很自信的講我國有700多個空床,足以應付疫情,我滿頭問號, 那時候還沒有MCO,他也還沒有講喝溫水可以殺病毒, 隨後一爆發,700多床幾天後就不夠用了,然後各種物資各種缺乏。 === 咳咳,希望各位: 勤洗手、不要去人多的地方、必要時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等、 oh,還有,雖然一人確診就可能導致公司關掉,檢查方式可能很刺激,看起來可能很恐怖, 但還是要勇敢+帥氣的去做檢查,不要被各方困難阻撓。 === 當然,我相信會看我的page的網友們,都是會做到位的, #OK_Boss [https://www.facebook.com/hashtag/ok_boss?epa=HASHTAG] #防疫碎碎念 [https://www.facebook.com/hashtag/%E9%98%B2%E7%96%AB%E7%A2%
網myth碎碎念 越來越為人所知的牛樟芝 如果你到論文資料庫pubmed上搜尋牛樟芝的名字:Antrodia camphorata ,映入眼簾的就有232篇相關研究,若搜尋近10年的研究,能發現有163篇,可見在這10年內,台灣的牛樟芝已經逐漸成為一個熱門的研究項目。 【對肝臟的關係密切】 相傳,牛樟芝是台灣原住民最先使用的傳統草藥,傳統上被用來止痛、增強體能、減輕喝酒後的不舒服(也就是我們熟知的宿醉), 若對牛樟芝有一定了解,都會直覺的想到牛樟芝的功能跟肝臟有關,比如肝臟受到的化學性傷害、氧化傷害、飲酒導致的酒精性肝損傷等,牛樟芝都能起到一個保護、降低傷害和促進恢復的作用。在對抗B型和C型肝炎,還有降低治療帶來的副作用上,也有不錯的效果。 【抗發炎、抗氧化、調整免疫、癌症相關】 但是,如果牛樟芝只對肝臟問題有幫助,就不會有232篇研究了。對牛樟芝和肝臟之間關係的延伸研究中,研究者們也在細胞培養實驗中發現了牛樟芝的抗氧化和抗發炎效果,抗發炎代表能夠穩定免疫細胞,把免疫力維持在正常水平,2015年就有研究發現,牛樟芝可以降低牛皮蘚之類的自體免疫疾病的發作。 以抗氧化和抗發炎能力為基礎,也往後發現了對不同種類的癌細胞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