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養師 林冠良 Siin的營養空間

蔬菜粉比味精健康?
網myth碎碎念

蔬菜粉比味精健康?

直接進入主題,如果你仔細看這個“蔬菜粉”的ingredient,你會看到Sodium 5 inosinate (5'–次黃嘌呤核苷磷酸二鈉)、disodium 5 guanylate (5'-鳥苷酸二鈉)、disodium succinate (琥珀酸二鈉),這三個都是調味劑,或通俗一點來說,這三個都是 #味精 [https://www.facebook.com/hashtag/%E5%91%B3%E7%B2%BE?__eep__=6&__tn__=*NK*F] 。 有時候你在這類調味粉上還會看到NO MSG的字樣,嗯。。。這個其實就只是代表他們沒有使用MSG(mono sodium glutamate)這一種味精罷了,其他的味精也還是有可能會用的。 當然,這種情況不會只出現在蔬菜粉上,只要是所謂的味精替代品的菇粉、海鮮粉、海帶粉、

禮貌營養學學態度
網myth碎碎念

禮貌營養學學態度

接到一個私信,丟來一頁報告,並留言:“我的誰誰誰有癌症,他們某某指數很低,要怎樣提高?” 這種私信我接過蠻多的,但令我眼前一亮的是接下來他多說了一句, “不要跟我講太多,我只是要知道這個某某指數怎樣提高就好” 哈哈哈~是個好素材。 === 歡迎來到 #禮貌營養學 [https://www.facebook.com/hashtag/%E7%A6%AE%E8%B2%8C%E7%87%9F%E9%A4%8A%E5%AD%B8?__eep__=6&__tn__=*NK*F] ,這是個探討人類禮儀底線的地方。 === 其實我有超過一半以上的私信是看不到的,一來是太多了,二來是我也沒有足夠多的空閒時間。所以我的粉絲互動主要就是在直播中,或是文章下面的comment中。 然而,就算是我有機會點進去看的私信,也有超過80%是我不會回應的,主要分成2大類,

黑色棘皮症
網myth碎碎念

黑色棘皮症

小時候就有看到長輩的後頸有這樣的皮膚組織,那時候還以為是沖涼沒有沖乾淨,留了厚厚的污垢在皮膚上。 (有誰跟我一樣的嗎?留一個love) 之後才知道這叫做黑色棘皮症(Acanthosis Nigricans,縮寫AN)。簡單來說,就是荷爾蒙分泌+代謝問題造成的皮膚組織增厚+黑色素沉澱。 === 這確實可以是糖尿病的徵兆,尤其若是小朋友或青少年有這個問題,也代表他以後得到(第二型)糖尿病的風險提高。 但是這並不代表糖尿病患者一定會有這個問題,有些糖尿病患者也沒有這個問題的。 同時,這個問題的原因(病因)還有不少,其中包括:肥胖、多囊性卵巢、硬皮症、遺傳、某些癌症(胃、腸、肝)、某些藥物的使用。 共同點是這些病因都跟荷爾蒙分泌有關。 === 所以如果有看到這樣的皮膚情況,最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去做個身體檢查,來find out一下究竟是什麼問題造成的。 而不是直接就講這是糖尿病,或是到處找東西來塗或是磨砂來企圖讓它消失。 === 若是血糖高或是糖尿病造成的,那就要控制好血糖, 若是多囊性卵巢造成的,那就是調理好荷爾蒙+運動, 若是肥胖造成的,那就減肥, 若是癌症造成的

反式脂肪不致癌 能放心食用?
網myth碎碎念

反式脂肪不致癌 能放心食用?

有網友問我,他看到我前幾篇文章有講到反式脂肪不好,但是他去查了之後,發現反式脂肪並不是致癌物,還聽說反式脂肪可以提高油脂的穩定性,其實是好的, 所以來問我是不是講錯了。 === 嗯。。。沒錯,反式脂肪並沒有被WHO列為致癌物質,但這跟它對健康會不會有傷害,是兩碼子事。 就好像有個毒販他從來不打人,你不能因此就講他其實是好人,是一樣的道理。 壞人可以有很多面向的壞,並不可以只看一個角度就講他沒有問題。 === 反式脂肪是目前還沒有足夠證據證明可致癌罷,當然,這個“證據不足”可以有兩種解釋,其一,是證明它會致癌的研究很少人做,其二,是它確實有可能是清白的,並不會致癌。 但是這都不影響反式脂肪是“壞的脂肪”的判斷,因為反式脂肪是早已經被確定會提高心血管疾病的風險了, 而且,其實全世界各國都差不多,造成死亡率最高的疾病並不是癌症,而是心血管疾病。癌症(各種癌的總和) 算是第二名。所以反式脂肪致不致癌,其實不是那麼重要。 所以那些禁反式脂肪的國家主要也是看中它對心血管疾病的“貢獻”,而不是癌症的部分。 === 還有一個是大家常搞混的,以為氫化植物油就一定有反式脂肪。 這

均衡飲食可以防冠病嗎?
養身良然

均衡飲食可以防冠病嗎?

蔬菜水果中的維生素,是維持生理機能的元素。神經系統的信息傳遞、細胞的新陳代謝、免疫細胞的戰力維持等,都是生理機能。我們攝取食物中的維生素,其目的是為了避免任何一種維生素的缺乏而導致的生理機能紊亂。 一個人吃的不均衡,就意味着某些營養素不足、某些營養素過多。事實上,營養過剩也是一種營養不良,因為天平有一邊太多,就一定意味著另一邊太少。 當發生營養不良,那些維持免疫力正常運作的能量、原料、生理機能等,就會受到影響。免疫力就會下降,這時候,一個人就容易生病。當然,生病也不一定就是體外感染造成的,營養不良也有可能促進自體免疫問題的發生,也就是免疫力不止沒有變低,還變強了。但變強了不去打別人,而是打自己。這也是一種生理機能紊亂造成的免疫問題。 所以,均衡的飲食,是為了確保體內的免疫工作可以順利進行所做的鋪墊,而不是為了提高免疫力。這一點是一般大眾比較容易混淆的。 要對抗體外感染,則需要先天免疫和後天免疫的配合。 運用均衡飲食來保證健康的身體,那只可以算是做足了先天免疫的準備工作,比如白血球和免疫球蛋白,這些就屬於先天就有的軍隊。先天免疫可以一定程度上避免我們被外來的病原體感染,或是在認

吃飯糰真的會嗜睡?
網myth碎碎念

吃飯糰真的會嗜睡?

這是在台灣的營養界鬧的比較大的新聞,我還在等我國媒體有沒有國際新聞處會“轉發”這個新聞,等了3天也沒有看到,那就我自己來吐槽好了。 這首先是日本的“學者”整理的【超商3大危險食品】,分別是3角飯糰、關東煮還有炸物。 主要是說炸物是用低等低價的棕櫚油炸出來的,關東煮的湯用了很多人工調味劑,所以吃多不好。Ok,這兩個還算是情理之中。 但是飯糰嘛。。。那位學者給的理由是裡面含有【甘氨酸】這一個添加物,會造成嗜睡,還給了一句提醒,說:“如果卡車司機吃了想睡覺,那不就容易造成交通事故了嗎?” 嚯~~~這個一下就炸了。就很多一日食品專家跳出來呼籲飯糰不可以吃,很多媒體也紛紛“轉發”這個“國際新聞”。 === 可是蛤,其實我們有一點生物和食品的知識的話,就知道,甘氨酸Glycine其實只是一種氨基酸,而且是非必須氨基酸,意思就是我們體內是可以製造的,平常我們吃其他食物也會吃到這個氨基酸。 超商加這個氨基酸進去,其實就是用於調味。 再加上如果有一些營養學知識的話,我們就知道,飯糰是一個高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尤其是超商的飯糰,確實料也不多。所以吃飯糰後血糖上升之後下降造成血壓低(血糖震盪)

自律
網myth碎碎念

自律

其實從之前的經驗就知道了,會自律的人早就自律了,不會自律的人,你一直喊他們自律一樣沒有用。 所以怕死的我,還是不會這麼快就跨州,因為算起來一定是剛開放的這段期間風險最大。 當然還有一個原因是我本來就不喜歡人群,所以我受得了這種沒有跟很多其他不認識的人類接觸的生活方式。 === 開放的背後是一筆經濟賬。只能說是在經濟負擔和醫療負擔的相權衡之下,他們選擇了處理經濟負擔,當然,一直關下去也不是辦法(何況本來就是防君子不防小人的關法)。 只不過希望大家記得,這絕對不是因為疫情已經過去了,也不是因為這個病毒已經普通感冒化了。 大家自我提醒就好,還有防疫還是要做夠做對。 #預防勝於治療 [https://www.facebook.com/hashtag/%E9%A0%90%E9%98%B2%E5%8B%9D%E6%96%BC%E6%B2%BB%E7%99%82?__eep__=6&__tn__=*NK*F] #離疫情真的過去還有一哩路

食物中的含糖量真的超高嗎?
網myth碎碎念

食物中的含糖量真的超高嗎?

學生傳給我的,看起來是某個ig上的分享,但是名字那些都被蓋掉了。 這種圖片真的很容易做,也很多人喜歡分享,但內容對不對,就很少人去在意了。 不過我很在意,所以有了這一篇。 === 基本上他列了9種食品,裡面只有3種可以算是超高含糖量的食品。 剩下的,市面上是有超高含糖量的沒有錯,但主要是額外添加的,原本版本的是不高糖的。 === 當然,對這種字眼的東西我是比較計較的,所以先來幫所謂的【超高含糖量】定個性, 我就用【超過10%含糖量】來當作超高含糖量好了,因為原版可樂就是10%的糖(但最近有降低了,original的也大概是5、6%的糖,不夠的甜度由代糖補足。有興趣的話,逛街的時候可以拿起來看看)。 可樂夠甜了吧?超過它的糖含量就代表超高含糖量,這個沒有異議吧? === 定性了就可以做解釋了,真正超高含糖量的是烤肉醬、能量棒、果乾, 烤肉醬的糖是為了烤肉的時候起焦糖化反應,所以含糖量普遍市場上15到60%的都有。比如萬O香烤肉醬,每10ml內含3.1g的糖,那就是30%。 Energy bar本來就是快速提供熱量的食品,最簡單和最快速的熱量來源就是糖了,

飽和脂肪
網myth碎碎念

飽和脂肪

講到人的膽固醇高(其實是LDL高)的原因主要是因為飽和脂肪和反式脂肪, 於是就有接到不少問關於 #飽和脂肪 [https://www.facebook.com/hashtag/%E9%A3%BD%E5%92%8C%E8%84%82%E8%82%AA?__eep__=6&__tn__=*NK*F] 的問題,比如豬油是飽和脂肪嗎?椰子油是飽和脂肪嗎?牛油是飽和脂肪嗎? 這個問題,沒辦法直接回答【是】或者【不是】,因為我們日常生活中吃的油都是由不同比例的飽和脂肪和不飽和脂肪組合而成的,一個天然的油並不會單純100%飽和脂肪或100%不飽和脂肪。 所以,正確的答案應該是,豬油含有40~50%飽和脂肪、牛油含有50~60%飽和脂肪、椰子油含有90%以上的飽和脂肪。

油的飽和脂肪
網myth碎碎念

油的飽和脂肪

講到人的膽固醇高(其實是LDL高)的原因主要是因為飽和脂肪和反式脂肪, 於是就有接到不少問關於 #飽和脂肪 [https://www.facebook.com/hashtag/%E9%A3%BD%E5%92%8C%E8%84%82%E8%82%AA?__eep__=6&__tn__=*NK*F] 的問題,比如豬油是飽和脂肪嗎?椰子油是飽和脂肪嗎?牛油是飽和脂肪嗎? 這個問題,沒辦法直接回答【是】或者【不是】,因為我們日常生活中吃的油都是由不同比例的飽和脂肪和不飽和脂肪組合而成的,一個天然的油並不會單純100%飽和脂肪或100%不飽和脂肪。 所以,正確的答案應該是,豬油含有40~50%飽和脂肪、牛油含有50~60%飽和脂肪、椰子油含有90%以上的飽和脂肪。

標題及內容的不一致
網myth碎碎念

標題及內容的不一致

以下的內容,你們就當作故事來看就好,看得懂是你學到,看不懂我也不好再解釋什麼,所以不用問,問就是請你用腦多思考。 === 10多年前,台灣各媒體上出現很多無厘頭的【英國研究】,比如:英國研究情侶平均一年吵架312次、英國研究證明先有雞才有蛋、英國花16年研究發現,吃白米提高死亡率、英國研究發現老梗把妹有效, 有一小部分人有去追根究底,發現這其實是英國的廣告和行銷公司的行銷操作,先現在的話來講,就是把正經的研究扭曲解讀,做成fake news來製造流量,並在文末加上廣告商的廣告。 只不過當台灣的一些記者在分不清這是fake news的情況下,把“報導”中關於研究的部份截取出來,做成一個新聞,台灣民眾看到的就是一條條無厘頭的英國研究了。 那時候網路才剛剛發達,大部分人根本分不清這些其實只是廣告,所以非常容易直接相信出現在媒體上的東西。 但是很快的,因為這種報導真的是一點意義都沒有,所以當民眾回過神來, #英國研究 [https://www.facebook.com/hashtag/%E8%8B%B1%E5%9C%8B%E7%A0%94%

雞蛋中的膽固醇
網myth碎碎念

雞蛋中的膽固醇

講到我的早餐,早餐有蛋,講到蛋就有人私底下問我:雞蛋的膽固醇算是好的膽固醇嗎? 真的不好意思蛤。我一般不回應私信的,私信真的太多了,看不過來,如果碰巧看到,又是有趣的,我也很少直接回應,而是這樣做成分享, === 其實蛤,雞蛋有膽固醇,但是膽固醇就是膽固醇,沒有分好壞, 但是在一般說法中,“膽固醇”倒還是有在分好和壞的,比如USDA給的資料在講LDL的時候就還是說:often called “bad” cholesterol。另外,HDL就是often called “good” cholesterol。 可是如果我們深究,那LDL的全名其實是【low density lipoprotein】,是【低密度脂蛋白】,而不是【膽固醇】。而造成心血管阻塞的,主要是LDL。 所以呢,這是 #一般說法 [https://www.facebook.com/hashtag/%E4%B8%

為什麼菊花能感覺到辣,卻感覺不出甜?
網myth碎碎念

為什麼菊花能感覺到辣,卻感覺不出甜?

很簡單,因為辣是痛覺,而不是味覺。 味覺只能夠在舌頭上通過味蕾細胞產生,除此之外身體沒有其他的部分擁有產生味覺的功能。 你的菊花,很遺憾,只能給你帶來欲仙欲死的痛感,並不能幫你二次嚐鮮。 (想想如果可以的話真的好可怕) 你的菊花不允許你一口甜卻得到舌頭與菊花的雙倍快樂。 ---------------------------- 想要將辣味從“酸甜苦辣咸”五味中排出,首先我們就要知道味覺和痛覺的區別。 味覺從定義來說,應該是通過味蕾細胞產生的神經衝動;而辣,則不是通過味蕾細胞產生的。 今年諾貝爾生理學與醫學獎的兩位得主——美國生理學家戴維·朱利葉斯(David Julius)和分子生物學家、神經學家雙頭銜的阿登·帕塔普蒂安(Ardem Patapoutian),就給用他們的研究給我們解釋了,辣味是如何產生的。 感覺的機制比較複雜,大家可以簡單地理解為當身體的接收器(舌頭、皮膚)接收到觸覺的信號時(比如說吃飯時、握著杯子時),就會通過刺激各種受體 (receptor),進而通過神經把信號傳達給大腦,讓你就算在眼睛沒看見的情況下,都能立馬能夠知道自己吃了什麼、抓著什麼。 針

戒口
網myth碎碎念

戒口

提到顛覆,早上我弄早餐的時候又想到不少學生在第一次上我的課的時候,都很驚訝我都講 #不需要戒口 [https://www.facebook.com/hashtag/%E4%B8%8D%E9%9C%80%E8%A6%81%E6%88%92%E5%8F%A3?__eep__=6&__tn__=*NK*F] , 尤其是講癌症的課程,在做治療和修養的期間更是如此。 === 我才動完手術不久,還是處於修養階段,雖然是半身麻醉,但我的手術跟癌症治療比起來根本就是小巫和大巫的差別,但即便如此,我還是在手術結束後的第二天開始到今天,一直都是處於很容易餓的狀態, 比如圖中是剛剛的早餐,這是2顆蛋,裡面還有tuna,油是紅棕油,麵包中間是無糖花生醬,這大概可以讓我撐2個小時罷了。所以我又吃了早點,然後接下來還有午餐、午點、晚餐、宵夜。 我現在的食量大概是我本來的X2,

知識顛覆
網myth碎碎念

知識顛覆

有網友跟我說他很怕看我的分享,常常看了都會懷疑人生,需要花一點時間適應。 我問“此話怎講?” 他解釋說,是因為我常常顛覆他原本知道的知識, 從一開始的排毒是假的、酸鹼體質是假的,到油其實不是造成肥胖的元兇、豬油可以吃、炸雞泡麵零食也可以吃,到最近的洗菜方法、消毒智商稅、消毒方法,連昨天我分享在食在的曬太陽的時間是10到3點也打到他,因為他的醫生跟他講早上和傍晚的太陽比較好。 嗯。。。其實除非是有需要避開紫外線的需求(比如紅斑狼瘡患者),不然這10點到3點是直接寫在衛生部的建議上的。 嗯。。。所以我真的有在顛覆嗎? 嗯。。。其實我沒有。 === 打個比方, 有多少人知道我們洗澡沖涼只是為了把身體表面帶有油脂的污垢洗乾淨,順便沖走可能寄宿在上面的細菌病毒而已?而不是為了殺菌消毒? (原本就知道的,給一個“love”,恍然大悟的,給一個“wow”。) 那麼為什麼有人會以為洗澡就是為了要殺菌消毒? 很簡單,因為這是廣告“教育”消費者的成果。 === 這是現代商業的常規做法了。當然,有些可以潛移默化,洗腦於無形;有些則粗暴直接,直接隨便拿一個知識來“顛覆”,比如胰島素

紫外線ABC
網myth碎碎念

紫外線ABC

這篇的照片比較多,所以全文我放在healthylane life,鏈接我放在底下。 簡單來說,我們沒辦法從可不可以看到鈔票上的隱藏圖案來判斷這個紫外線可不可以殺菌。 相反的,一般用來驗真鈔的都是沒辦法殺菌的UVA,而不是真的可以殺菌的UVC。 #知識就是力量 [https://www.facebook.com/hashtag/%E7%9F%A5%E8%AD%98%E5%B0%B1%E6%98%AF%E5%8A%9B%E9%87%8F?__eep__=6&__tn__=*NK*F] #紫外線ABC [https://www.facebook.com/hashtag/%E7%B4%AB%E5%A4%96%

紫外光燈
網myth碎碎念

紫外光燈

這是無菌無塵操作台(Laminar Flow Cabinet),你們看影片看到一些展現研究過程的片段多數就是在這種操作台裡面做的, 無塵,是因為他裡面用一種特定的氣流方式,確保外面的灰塵不會跑進這個操作台, 無菌,是因為每次使用前使用後都需要開紫外燈,照射這個操作台中的一切物體表面,達到殺菌的效果。 只要是做過生化實驗的人,一定對這個操作台不陌生。 === 這一篇的重點在這邊: 1,紫外光燈的顏色大概是圖片中那個顏色,是類似淺藍色的顏色,而不是紫色的, 紫外線因為是【波長在紫色以外的線】,所以 #紫外線是沒有顏色的 [https://www.facebook.com/hashtag/%E7%B4%AB%E5%A4%96%E7%B7%9A%E6%98%AF%E6%B2%92%E6%9C%89%E9%A1%8F%E8%

酵素分解
網myth碎碎念

酵素分解

看到一個廣告,放了enzyme的作用表示圖,裡面還有底物substrate和產物product, 這張圖是正確的,也是生物化學的基礎中的基礎。 但是廣告的內容就講,“所以酵素可以分解y脂,幫你j肥,減少脂f堆積,預防三高”,這就是純純的看圖編故事了。 === 只有魔法可以打敗魔法,所以我也用市場上常聽到的廣告來解釋好了, 大家是不是常看到【小分子,好吸收】這樣的廣告? 這句廣告在這裡就可以用,酵素的實際功能,就是把結構複雜的“大分子”物質,分解成結構簡單的“小分子”,讓身體好吸收。 === 營養學有三大熱量營養素,分別是醣類、脂肪、蛋白質。 分別對應的是澱粉酶(amylase)、脂解酶(lipase)、蛋白酶(protease) 他們的作用就分別是: 把複雜的澱粉分解成簡單的單醣,讓身體吸收; 把複雜的三酸甘油脂(也就是脂肪)分解成簡單的脂肪酸和甘油,讓身體吸收; 把複雜的蛋白質分解成簡單的肽和氨基酸,讓身體吸收。 === 所以看完上述的解釋,憑各位的冰雪聰明,應該可以理解所謂的分解,是指分解了讓這些熱量營養素更好的吸收的意思,而不是“分解了就變成另一種東

乳癌覺醒月
網myth碎碎念

乳癌覺醒月

10月是乳癌覺醒月。 今天來分享一個跟最常聽到的環境荷爾蒙和遺傳因素不同的乳癌風險,乳房的緻密程度Breast Density。 有些翻譯會說是乳房 #密度 [https://www.facebook.com/hashtag/%E5%AF%86%E5%BA%A6?__eep__=6&__tn__=*NK*F] ,我是覺得這會讓人以為“比較結實、比較挺的乳房密度比較大,所以乳癌風險就比較高”, 但實際上乳房緻密程度是乳房內部的乳腺組織的多寡決定的,跟乳房的大小、形狀、彈性等都沒有直接關係。 (ps:但是乳房緻密度會隨著年齡和生產次數的增加逐步減少,而哺乳會增加乳房緻密度,但是哺乳會從另一個方向降低乳癌風險) 簡而言之,這是要做乳房x光檢查才知道的,摸是摸不出來的,看這篇也可以避免被騙財騙色的江湖佬騙。 === 比如圖中看到的,做乳房x光檢查呈像中顏色最白的部分,就就是 #乳腺組織 [https://www.facebook.com/hashtag/%E4%B9%B3%

煮菜會提高肺癌的機會?
網myth碎碎念

煮菜會提高肺癌的機會?

話說,這篇只要用“煮一頓 兩包煙”就可以找得到原文報導和各種內容農場的“轉發“,內容不能說一模一樣,只能說是一個模子刻出來的。 然後我還發現一些問題, 首先,這一些文章的一開始一定是說【上海同濟大學腫瘤研究所「肺癌流行病學調查」發現,青年、中年女性長期待在廚房做菜,吸入高溫油煙,罹患肺癌的機率增加2~3倍】 然後我就去查【上海同濟大學腫瘤研究所】和【肺癌流行病學調查】,結果找不到這個研究。基本上只找得到千篇一律的copy paste,那個研究可能太隱秘了,所以如果有哪位有識之士找到了,可以傳來看看。 不過找不到也問題不大,因為這篇“研究”其實也沒有提到抽幾包煙的問題,只是講肺癌機率增加2~3倍。 === 接著,同一篇就會有另一段,寫說【台灣研究發現,烹調中不使用排風裝置的家庭主婦,肺癌風險增加3.2~12.2倍,做一頓飯等於吸入了兩包煙】 ok,這裡才正式算是有提到兩包煙的事情, 但是這裡就很奇怪了,上面跟你講肺癌機會提高2~3倍,

鼾聲如雷,我是不是有問題? ——第一篇
網myth碎碎念

鼾聲如雷,我是不是有問題? ——第一篇

鯨魚自己身邊就有好幾個鼾聲如雷的親友。真的毫不誇張,如果和他們睡在同一間房,你絕對要有必要考慮一下是不是要在他們睡著前入睡,這樣才能避免在陣陣雷聲之中一夜無眠。就算半夜被吵醒也不是什麼稀奇的事。 那麼到底這些震耳欲聾的鼾聲,如何被解釋呢?且聽鯨魚緩緩道來。 ----------------------------- 一般上當人在睡覺的時候,全身肌肉都會放鬆,喉嚨壁的肌肉也不例外。放鬆的肌肉會導致呼吸道變窄,而增加空氣在流經喉嚨時,因震動而發出聲音的機率。呼吸道越窄,打鼾的聲音就會越大。 輕微打鼾並不是什麼病理性情況,這就是為什麼大家在睡覺的時候或多或少都出現過打鼾的情況。 但是如果打鼾的情況非常嚴重,甚至到了能影響枕邊人睡眠的程度,那麼就需要注意自己是否一件患上了一種叫做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 (Obstructive sleep apnoea,OSA)的疾病。 ----------------------------- OSA是一種睡眠障礙。除了鼾聲如雷之外,OSA的病人還會在夜間因為呼吸不順暢而多次出現幾秒鐘甚至是幾分鐘的呼吸暫停。 當呼吸恢復的時候會有窒息、鼻音或氣喘

印度人真的百毒不侵嗎?
網myth碎碎念

印度人真的百毒不侵嗎?

印度人常常被拿來講是百毒不侵,這算不算種族歧視咧? 話說,這個內容,我還是忍不住吐槽一下,因為這內容的問題還不只一個,但我不是印度人,所以這篇的內容我是跟我讀書時認識的印度朋友了解了一下再寫的,當然,因為印度很大,這間中還是有個人主觀感受的偏差。 首先,印度人也是有分有錢和沒錢的,你覺得,那些有錢的會有可能百毒不侵嗎? 另外,印度的種姓制度還屹立不倒,就有一些印度人是根本就不算在人口內的,這不單指低種姓的印度人,有時候還包括女性。比如就有看過一個紀錄片的訪問片段,記者問一個男人家裡有幾口人,那個男人只講了家裡男丁的人數,女兒自動忽略。 這種大背景之下,有關印度的統計,尤其是大規模的,就很難是準確的,這時候再加上倖存者偏差(survivorship bias),就會營造出一種印度遇到大規模傳染病,死的人都很少,的假象。 === 印度某些地區的衛生條件真的是堪憂,連健全的廁所都不一定有,在這種環境之下,能夠好好生活的,一定也是被長期訓練下來的,但這些免疫訓練僅止於曾經碰過的病原體,屬於後天免疫的訓練, 如果是第一次遇到傳染病,一樣會出現大規模傳染+高死亡人數的情景, 也要等

帶腦看科普
網myth碎碎念

帶腦看科普

說真的,我也希望這麼容易就可以治療癌症,那癌症根本就不是世紀絕症了。 不過對於某些賣產品、賣療法、賣文憑的人而言,他們對這問題的解答應該也很容易猜得出來, 無非就是講那些專家和醫生就是要把簡單的東西複雜化,把原本很容易的、吃這幾種食物就可以治好的癌症弄到很難的樣子,這樣藥廠和醫院才可以賺錢。 === 說起來,這類說法一直都有,在華人圈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台灣的林光常。 他就是慫恿他的信徒不要做正規治療,只吃“好的食物”和“排毒”就可以治好癌症了,結果信徒耽誤治療死了,他也進去蹲了2年多。 所以之後的大濕們就學乖了,不直接叫信徒不要治療,只是拐彎抹角的講現代醫療(或是西醫)的不好,這樣就不構成慫恿,那就算信徒死了,也不關他們的事, 如果萬一信徒真的撐過來了,嘿嘿~那就是活生生的免費廣告了。 === 話說,有沒有可能癌症其實很簡單,只是那些萬惡的財團、藥廠、醫院、醫生為了賺錢所以才把事情弄到這麼複雜?而不用那些唾手可得的蔬菜水果來治療? 嗯,不可能。 你想一下蛤,如果真的這麼簡單就可以治療癌症,那對他們而言更容易的方式就是把這些蔬菜水果全部 #壟斷 [https://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