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ged

報導

A collection of 86 posts

吹風機吹爆了動脈瘤?
網myth碎碎念

吹風機吹爆了動脈瘤?

一開始看到報導標題,感覺太過標題黨了,為了避免有斷章取義的問題,我去找了新聞片段來看,但我只找得到播報員的口頭轉述,至於這是不是出於醫生之口,我就不得而知了, 但不論是誰講的,這樣的說法我都覺得【不靠譜】, 你想蛤,腦動脈瘤在頭腦裡面,你吹頭髮,熱風需要經過頭髮、頭皮、頭蓋骨、腦髓液,才會到腦, 你的吹風機要幾熱才可以到這麼深的地方? 而且有煮過飯的人一定都能明白,就算真的有這麼熱的溫度,那也是大火炸食物一般,也是表皮先燒焦,內部沒熟。 . . . 這故事也是告訴我們,判斷病因和死因並不是只用片面和片段的資訊就直接下一個簡單結論的, 不論是誰,得知逝者生前正在吹頭髮,就覺得死因跟吹風機有關,這就跟得知逝者生前打過喵喵,就相信死因跟喵喵有關,是同一個level。 所以即使有些報導有用到“或”和“可能”,我都覺得這樣的結論缺乏深思熟慮,不是一個好判斷。 #帶腦看報導 #好好思考 #好好說話 === https://www.facebook.com/photo?fbid=376828861359235&set=a.

花生醬致癌物超標
網myth碎碎念

花生醬致癌物超標

香港消委會又發功了,這次對象是我也很喜歡的花生醬。圖片的上半部分是這次檢驗的20個樣品,下半部分是12款被驗到含有黃麴毒素的牌子,其中2款超過歐盟標準的我圈起來了。 這裡我是直接用「星島頭條」的圖來做圖,因為他們已經做了更為完整的整理,我覺得不需要再改什麼了。 . . . 話說,之前就有講過花生醬是很容易含有黃麴毒素的,但一直以來都只是講而已。而這次就直接有實例,我也覺得很棒。 當然,“容易有”不代表“一定會有”,這次的檢驗可以一來讓大家可以做比較好的選擇,二來,應該是可以給有關廠家一些“提醒”,讓他們可以做出更安全的食品。 . . . 這次超標最多的是台灣一款蠻著名的花生醬,我之前也吃過幾次, (ps:目前這款花生醬已經發出聲明,質疑消委會拿到的是過期的樣本,而消委會還沒有回應) 黄麴毒素是一級致癌物質,對肝的傷害尤其大,而且黃麴毒素很耐熱,可以耐到280度C,你的食物燒焦了它都還好好的,所以黃麴毒素是能儘量避免吃到就儘量避免吃到, 而黃麴毒素的來源,就是 #發霉的食物,這就是為什麼我們都建議發霉的食物不要吃,包括一些部分發霉了的水果,也不要只切掉發霉的地方而已,

輻射會導致胃癌?
網myth碎碎念

輻射會導致胃癌?

直接說:【這不影響你繼續環遊世界】 其實我們看比較完整的報導,會發現,【大韓航空官方】的解釋是死者的胃癌跟輻射無關,因為他們已經盡量避免空服人員每年平均累積的輻射低於6毫西弗; 而【首爾職業病判定委員會】則說,死者體內的輻射【恐】超過實際測出的數值,同時加上不規律進食【等】原因,【可能】跟胃癌有因果關係。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判斷分歧?很簡單,因為他們的【立場】不同,一方是要維護航空公司本身的形象,另一方是要幫打工人爭取福利,但同時又怕這樣講會讓人不敢搭飛機,所以又另外補充說對乘客沒影響,會影響的只是空服人員。 . . . 而某些霉體直接使用職業病判斷委員會的說法,甚至簡化成就是輻射造成死者發生胃癌的,則就都是轉發蹭流量罷了,事情的真相沒幾個人在意。 但如果你在意,我們理性的想一下就知道了,如果這個職業傷害真的是常發生的,那應該像他那樣的職業傷害者應該不少,但是,死者是2021年4月發現胃癌4期,1個月後病逝,2023年11月才判定是職業傷害,可見這2年多的時間內開了多少的會。 所以這看起來好像是醫療相關問題,實際上還是政治和工會的問題。 . . . 還有另一個問題,要說

不明的網紅產品
網myth碎碎念

不明的網紅產品

從新聞提到的移植糞菌來看,其實就大概可以猜到這所謂的減肥藥有瀉藥成份,吃了後讓你一直拉,這首先會讓你脫水,再來會讓你的腸道菌失去平衡。 這樣的瘦,其實就是讓你身體不健康了後瘦下來的瘦。 而且因為這種操作影響到了腸道菌相,這位事主又沒有去補充回益生菌,也有可能是一邊補益生菌一邊吃這個含有瀉藥的減肥藥,所以腸道菌相不可挽回的【壞掉】了。 . . . 這時候也有人好奇了,為什麼不是補益生菌就好了?為什麼還要大費周章移植糞菌? 這裡就要講到,移植糞菌聽起來好像是要開刀移植進去,但其實移植糞菌是通過【灌腸】或是【灌食】或是【口服膠囊】的方式進行的, 所以也有可能是用吃的, 糞菌移植是從健康人士的米田共中提取的菌,進行培植,再移植的。會用糞菌是因為米田共中保有健康人士較為完整的益生菌組合,這效率會比吃益生菌產品來的高的多。 至於這樣是不是在吃米田共?這就要看你自己怎樣定義吃米田共這件事了。 #知識就是力量 #五穀輪迴之物 #希望各位吃飽了蛤 https://www.facebook.com/100064561635075/posts/717777773717604/?mib

胡蘿蔔素
網myth碎碎念

胡蘿蔔素

這不是非常恐怖的事情,也不是肝的問題, 只是beta carotene累積在皮下罷了, 停吃carrot幾天,身體把beta carotene都轉換成vit A之後就會恢復原樣了。 順帶一提,不止carrot,beta carotene豐富的食物比如木瓜或南瓜也會有類似的效果。 #知識就是力量 #有知識就不慌了 #人體生理 https://www.facebook.com/100064546095888/posts/721420020019528/?mibextid=WC7FNe原報導在這

彩虹糖被禁售?
網myth碎碎念

彩虹糖被禁售?

我是沒吃過這糖果,但看過某條他們的廣告。 不過我實在的跟各位講:這個“新聞“是【假的】。 (你的眼睛業障重) 實際情況是: 1,禁的是4種食品添加劑,分別是紅色3號、bromated vegetable oil(溴化植物油), potassium bromate(溴酸鉀)和 propyl paraben(這個中文名字太長我就不放了), 而不是這款糖果。 會扯到這款糖果是因為它有用到紅色3號, . . . 2,用到紅色3號就要整款糖果ban掉嗎? 當然不至於,糖果的公司其實只要把紅色色素換成另一種合法的就可以了,而且是只要在2027年前換掉就好, 但就算沒換掉也只是罰款罷了,不至於整款糖果消失。 所以看到這裡你就能明白【Skittles 2027年將被ban】是假新聞,是網軍+內容農場在操作,再加上不明就裡的霉體跟著轉發和炒作罷了。 . . . 3,但是紅色3號會被ban就是因為它【很危險】啊!有【致癌性】啊!會造成【過動】不是嗎?!那為什麼不是馬上就要求換掉,

喝咖啡 影響鈣質?
網myth碎碎念

喝咖啡 影響鈣質?

所以不用管鈣質攝取量、油脂攝取量、有沒有曬太陽、有沒有運動等, 只要把鍋甩到咖啡身上就可以上新聞了。 . . . 實情: 1,太大量的咖啡確實有可能影響鈣質吸收,但對一般人基本沒影響,有影響的主要是【本來就很缺鈣質的人】, 2,所謂的太大量,一般而言是指一天超過1L的咖啡,或是超過400mg的咖啡因,所以一天三杯其實是不是真的太多,我表示懷疑。 #知識就是力量 #咖啡 #帶腦看報導

巧克力重金屬超標?
網myth碎碎念

巧克力重金屬超標?

香港消委會又有新的檢測報告,這次test的是29種巧克力, 目前只有一款問題比較大,就是圖片中的那款,它的鎘超過歐盟標準的17%,所以5顆星滿分只拿到1顆星。而倒數第二名的至少都有3.5顆星,可見其影響多大。 其次就是說這些巧克力的【糖都不少】,所以建議不能多吃之類的, 這其實對我們這些本來就懂得看營養標籤的人而言是common sense來的,而且他們test的巧克力裡面,最高也是75%罷了,剩下有20多%的糖本來就很合理。而對我們這些真的吃黑巧克力的人而言,只有99或100%的黑巧克力是真的黑巧克力。 . . . 因為只是這樣講不足夠聳動,所以有些媒體的標題就寫【29款巧克力 #全部 含有重金屬】 這樣確實比較多人看,但實際上這是 #沒有意義 的 【廢話標題法】,因為這是天然農作物,所以含有土地中的重金屬是很合理的,只有超標的問題才比較需要留意,這一點之前我也有專門做個直播講過。所以有腦的單位都不會要求完全是 #0檢出,而是會要求在一定的含量之下。 比如歐盟的標準就是每100g的含量在0.8mg以下。 而這次只有圖中這一款超標。 如果你有在吃這一款,那其實也不需要

沙丁魚罐頭
網myth碎碎念

沙丁魚罐頭

一早就接到很多信息詢問【沙丁魚罐頭】有毒的消息, 我還想說是不是我國的國民沙丁魚罐頭出事了,結果原來不是,是上個月在法國發生的食安事件的其中一個受害者的報導。 我實在的告訴各位,這是【錯誤的標題】,因為造成中毒的並不是沙丁魚【罐頭】,而是法國的某家餐廳自己醃的沙丁魚,沒有弄好造成的 #肉毒桿菌污染,事件有1人死亡,12人住院。 . . . 有趣的是,上個月該報也有報導過那個中毒事件,但沒有提到是【罐頭】,而今天這篇講是罐頭的錯誤標題,才出街2個小時,點閱率就已經是正確標題的3倍, 想當然爾,評論區也是一堆懂王在那邊講罐頭不好、罐頭有毒、陰陽怪氣的講是核廢水污染的魚做的之類的。 這就是標題的重要性。 . . . 順帶一提,肉毒桿菌產生的【肉毒桿菌毒素】,中毒的機制是阻斷神經傳導物質的釋放,你可以理解為讓神經和肌肉“當機”, 所以中毒症狀都是麻痺、無力、呼吸困難相關的症狀。 而明星打的botox其實也是同一個機制,就是讓收縮的臉部肌肉放鬆,來達到減少皺紋的效果,但副作用就是表情看起來有點生硬。 #帶腦上網 #罐頭只要不要買到凹罐和膨罐就可以了 #知識就是力量 注

膽綠素
網myth碎碎念

膽綠素

魚肉中的膽綠素 (Biliverdin)過多就會這樣,不影響食用和味道。 這魚是長線六線魚Rock greenlings,20%的ling cod類魚會有這種情況。 我國水域也有類似情況的魚,比如水針,常會看到魚肉或魚骨切開就有這種藍綠色,所以本地釣友稱他們為【青白龍】,更親切的叫法是【JB龍】。 對,就是你想的那個JB。 #知識就是力量 #食育 #認識你的魚 圖片來源:中國報 ps:JB龍的部份是小時候我爸帶我去奎籠釣魚的時候我爸教我的

媒體報導
網myth碎碎念

媒體報導

推薦大家去看錫蘭的影片,講台灣媒體現狀的,這影片一個多小時,也足夠各位打發時間,如果還有時間,做點更深度的思考也不錯。 . . . 如果你有常看我的內容,你會發現我對霉體的意見很多,其實就是因為我在台灣讀書+生活的時候看到的,在我一個外國人來看,這不是好現象,但台灣人們都已經習以為常。 以前剛到台灣的時候我就很不適應,怎麼台灣的新聞可以罵領導人的?怎麼可以歇斯底里的?怎麼可以用沒有驗證過真實性的內容的?怎麼可以上一句講A下一句講B的?怎麼還可以把廣告包裝成新聞的? 我印象深刻的是當年我第一次回國,聽到電視上新加坡的新聞報導,那口條,那談吐,那咬字,還有記者在外景報導時的穩重,都讓我感到實實在在的安心, 對,看台灣的新聞我是整個很煩躁的,而且但凡帶一點腦子都不行,你會出戲。 . . . 讓我難過的是,我國的中文媒體,近幾年也已經漸漸變成台灣霉體類似的形狀了。 當然,我也知道,墮落也不是這一兩天才發生的, 我印象最深刻的,跟我有關的一次錯報,是有一次我在新山佛光山的演講,講的是如何健康吃素,主辦單位也有請記者來報導,結果報導出來,標題寫【林冠良營養師說,糙米要多吃】,可是

報導的真假
網myth碎碎念

報導的真假

1,她幾個月前還在斯里蘭卡,最近才來馬來西亞,然後7月21號在馬來西亞過世。她的飲食不是只有榴槤和波羅蜜,所以並不存在什麼吃了7年榴蓮和波羅蜜然後死掉的事情。 . . . 2,她的死因其實很有討論空間,因為她的朋友說她死前有水腫,腳還流膿,而且躺在床上一個月了,她媽則認為她有可能是細菌病毒寄生蟲的感染,包括瘧疾和霍亂。 從她人生最後幾張曝光在ig的照片和影片來看,我覺得她確實是營養不良,但跟是不是吃素應該無關,而是 #厭食症 ,可能還有一些心理疾病。 所以才需要驗屍報告。 . . . 3,只要是提到“初步報告”的媒體的報導基本都有問題,因為原文報導就有說,她的驗屍報告還沒有出來,她朋友和家人都在等。而那些有說到初步報告的媒體,可能是拿這些照片去問醫生,然後醫生回答的,或是單純把原文的“report”誤以為是報告,但實際上是“報導”。 #帶腦看報導 #預防勝於治療 #食育

阿斯巴甜 2B級致癌物質
網myth碎碎念

阿斯巴甜 2B級致癌物質

ok~終於,我們可以在IARC看到aspartame阿斯巴甜了,它被列在2B級致癌物質,也就是【對人類的致癌研究證據不充足】的意思。 我們應該最在意的安全劑量也公佈了,是【每天】【每公斤體重】【40mg】,按照一罐350ml的diet coke含有192mg的aspartame來看,一個60kg的成年人的攝取上限是2400mg,除到來就是【每天喝12.5罐】就有可能提高癌症風險, 這標準比FDA建議的每天每公斤體重50mg稍低一點。 如果你要知道小朋友的安全劑量,那一樣是用體重來算,20kg的小朋友就是每天4罐還算安全,10kg的小朋友就是每天2罐,以此類推。 eh,我提醒一下,這是安全的飲用量蛤,不是在講你要給你10kg的小朋友每天喝2罐。只是說這樣做在阿斯巴甜的攝取劑量內是安全的。 當然,這只是用最簡單也最常見的diet coke來計算罷了,如果你生活中還有喝或吃其他有阿斯巴甜的飲料或食物,記得也要把內含的阿斯巴甜算進去。 ok,如果你只是要知道阿斯巴甜還可不可以吃,看到這邊就足夠了,下面我們講一些背後的事情。 . . . WHO不是心血來潮拍一下腦門就把阿斯巴甜放

網紅建鴻
網myth碎碎念

網紅建鴻

【先跟 认真的建鸿 說聲不好意思,但這樣分享才是比較多人看得到的,不然如果我直接share,那個reach會慘不忍睹。我會把影片鏈接放到comment。】 這就是我直播提到的影片,我認真的看了三次,真的分析的很不錯,發人省思,剪輯節奏也很棒,沒有廢話和拖沓。 推薦大家去看。 . . . 話說,內容有到et txday,我說說我的個人經歷,上次我那一篇講河豚的就被et txday不問自取copy paste拿去做自己的報導,開頭是有寫我的名字,但沒有經過過我的同意,就那麼剛巧,當天遇到et txday NET 炎上事件,結果我的ig也被燒到,一夜掉了30多粉。 過了幾天,我靈機一動去search了同一個內容,發現還有多四家媒體(yxhoo、x天、自由x報、txbs)copy paste了et txday copy paste的我的內容,他們全都是沒有問過我的。 所以他們給我的感覺是他們對當地的網紅就會比較小心,但對於我這種境外小咖就隨便了。 . . . 另外,自由時報的【健康網】版面每次要用我的內容時,都會來問我可不可以用,

研究造假
網myth碎碎念

研究造假

這是研究蜘蛛的知名生物學家偽造數據的事情被調查並公佈的一則報導。 這篇分享跟這造假內容沒什麼關係,而是就這個研究領域的環境發表一些自己的感想。對研究領域沒有興趣的人你可以轉走了。 這不算【醫學】【免疫學】領域的造假,而是一般人一輩子根本不會接觸過的生物學領域“而已”,所以這件事不會有太多人感興趣,但我們可以從中看到,科學領域本來就是會對研究進行審核的,如果有造假也會被發現並公佈出來, 最讓某些人津津樂道的,把【脂肪抹黑成肥胖的原因】還有【以前的醫生都幫香煙代言和背書】其實都已經是被公佈出來了,所以他們才有機會津津樂道。 我再打個比方,某些國家偶爾會出現黑心食品的報導,另一些國家的人就會笑說那些國家怎麼這麼恐怖? 但有個細思極孔的問題是:別人國家如果發現了,會被報導,那那些沒有相關報導的,是真的沒有黑心食品嗎?還是有但是沒有被報導呢? 這樣來看,又是誰比較黑心? . . . 在一個健全的體制裡,研究的造假被發現和公佈其實也是必然,而且現在的速度會比幾十年前快, 這是因為一個研究成果,就算再厲害都好,都需要可以投入運用, 可以運用,就需要可以重複實現結果, 要重現結果

補充水份喝水還是飲料?
網myth碎碎念

補充水份喝水還是飲料?

先說結論,這篇圖文報導的【內容】基本沒問題,有問題的是【標題】。 內容說的那些牛奶裡面的礦物質、乳糖、脂肪、蛋白質確實是可以讓水份沒有那麼快排出, 但是這個研究並不是用來研究什麼飲料可以【更解渴】和【更補水】, 而是計算這13種飲料的beverage hydration index (BHI) ,我們可以翻譯成【飲料水合指數】,或者叫【飲料保水度】 BHI是計算哪一個飲料停留在人體比較長的時間,但目的並不是看他解渴不解渴,而是簡單來說,是看你喝了哪一個飲料之後,會【比較少去小便】。 這跟【解渴】和【補水】是不同的概念。 . . . 然後,飲料的BHI的意義,其實也不是用在普通人的【日常】身上的, 而是用在比較難喝到水的職業 (比如醫療人員和運動員)、老年人和無行為能力者等,才比較有意義。 為什麼是他們? 就是因為他們平常或是在特定狀況時比較難喝到水,或是如果小便次數增加,對他們而言是會造成不便甚至困擾的。 實際應用就比如運動員喝的運動飲料,運動飲料含有電解質,所以比喝白開水更能保水,也更少上廁所。

內文不簡單
網myth碎碎念

內文不簡單

偶然看到一個新聞,是說我國的癌症病例從【異情】後的癌症患者增加了多一倍。 想當然的,這種話題,下面一定是滿滿的都是講喵喵的問題,什麼毒針的毒不容忽視啦~果然大濕說的沒錯啦~醜國針如何如何~C國針如何如何~還有一些來“科普”是什麼s protein怎樣弄壞了t 細胞之類的。 只看到標題,我也是很有興趣的,因為如果真的是這樣,那我就要先沐浴淨身洗乾淨等那些人來清算我了~ 所以我就一如既往的點開內文來看,才發現,不簡單。 真的不簡單。 . . . 我是真的第一次看到一個原本是【好事】的事情,可以被顛倒到完全【黑掉】的報導,還是一個大報。 咳咳,我當然不是說患癌的人翻倍原本是好事, 而是這篇東西原本報導的應該是國家癌症協會(NCSM)在馬六甲辦的活動,他們做了一些宣導,也順便講了一下該協會這幾年來做了哪些事,哪些貢獻,哪些有影響力的事情。 而在內文的第一段,寫了【我國癌症病例於舊冠廢言異情爆發後劇增,即從2019年的393827宗增至2022年的874361宗,增幅逾一倍!】 記得393827和874361這兩套數字,等等我們還會用到。 . . . 哇~真的是超過一倍喔

雞腿魚與河豚
網myth碎碎念

雞腿魚與河豚

其實上一次(2021年)有人吃雞腿魚中毒進院的報導,就已經有無數本地正規和非正規的霉體放錯圖了, 圖中那種黑黑扁扁眼睛在同一個平面上的魚,確實叫雞腿魚,但那是中國潮汕地區的土名叫法,這種魚正式名字是【鯒魚】,潮汕人常吃。 . . . 我國的雞腿魚其實是yellow puffer fish,是【一種】河豚,是魚鰭魚尾都是黃色的那種河豚,因為去頭去皮了很像小雞腿,黃色的魚鰭魚尾又有辨識度,還蠻好看,所以以前餐館很愛用,我都吃過幾次。 但自從有人吃雞腿魚中毒的報導傳開後,再隨著邏輯有問題的正規和非正規霉體的胡亂拉關係下,現在【雞腿魚】已經在我國中文圈變成【河豚】的代名詞了。 然後大部分媒體用的圖就是各種河豚,而不是yellow puffer fish這一種河豚。 雖然無可奈何,但也無傷大雅。反正本來也是俗稱,而且也都是河豚。 . . . 但直接把另一種連河豚都不是的魚講成是河豚,就因為他也叫雞腿魚,那就是生物學不及格的做法, 我們也可以想見,這應該就是有人一開始在網路上隨便search了“雞腿魚”,出來的圖也不去查證一下,就直接用,然後其他霉體樂此不疲的copy paste

產品買到了怎麼辦?
網myth碎碎念

產品買到了怎麼辦?

1,買到了怎麼辦? 答:看食用期限,如果你買的就是那個時間點的,就去退貨。 . . . 2,如果已經吃到了,有辦法排毒排掉嗎? 答:吃了就吃了,有傷害也已經早就造成,只要沒有立即的損傷(比如寶寶吃了口吐白沫狂瀉不止),那你能做的就只有繼續照顧好他的飲食,把飲食多元化,身體會自己調理受損的部分。 然後不要去想排毒,那只會浪費你更多錢買更多沒有用甚至可能有更大傷害更多超標的東西。 . . . 3,哇,新加坡的也會出事喔~這麼大牌子也會出事喔~ 答:100%不出事是一個【目標】,食品廠商可以往這個目標無限努力,但即便是99.999%安全,其實也代表100000次會出事1次, 而身為消費者的你,如果【迷信】100%不出事,那你就等著被仙, 因為只有仙丹100%永遠沒問題,仙家100%永遠不會出事。 再說,這種事情會被發現和報導,本身就是一種制度相對完善的表現。 . . . 4,連某仁生都會出事,是不是要自己煮最安全? 答:報導沒有說明這些超標是哪裡來的,

放生還是殺生?
網myth碎碎念

放生還是殺生?

林冠良碎碎念分享了放生象拔蚌的神奇景象,同時也分享了香港做的關於一邊放一邊撈另一邊再買來放的亂象的報導, 其實,這種事情不論是不是大日子,基本上每天都在發生,而批評的嘲笑的責罵的好言相勸循循善誘的人都有,那為什麼還是有人三天兩頭就去放? 因為這是【儀式感】,這種炫耀性行為,讓那些人自己感動了自己。 近年來加上短視頻的流行,炫耀的平台更多了,還有越放越名貴的趨勢,除了名貴食材人工養殖象拔蚌,之前還有看到把30斤大鰻魚放到海裡(然後把鰻魚的應激反應講成是有靈性的叩頭拜謝),反正感動自己,感動圈子裡的人,順便炫耀到就夠了。 至於是殺生還是放生,不重要。 #被綁架的儀式感 #人性真的很有趣 #釣愚

餐廳的醬料衛生
網myth碎碎念

餐廳的醬料衛生

我以前在百貨公司的美食街的餐廳打工,剛到某一家店上班的時候,基本就是打雜,什麼都要做,店長交代我去整理醬料瓶,我整理着整理著,就看到店裡的一瓶白醋(就是那種分裝好放在每張桌子的那種)有些東西浮在醋瓶裡,感覺好像芝麻,但又沒有那麼大,我就拿起來看, 結果是一堆的果蠅。 不是一兩隻那種,是整個俱樂部的那種。 他們應該是被醋的酸味吸引,從瓶口爬進去,之後飛不出來,就在裡面壽終正寢。 這故事告訴我們,這類事情不只是醬油瓶會有罷了,只要是醬料,就都有可能會有。尤其是這種分裝好的,只要店員沒有看清楚,就是打一份工的那種心態隨便弄弄去,那消費者就很有可能吃到各種醋泡果蠅、醬油泡蛆、辣椒蒼蠅之類的秘製醬料。 . . . oh,故事還沒完,那時候我就跟店長講,醋瓶裡面有果蠅俱樂部, 店長面帶驚訝的拿起來端詳,接著,他交代我把裡面的果蠅撈掉就好,動作快點,客人要來了。 從這之後,我一般在外面吃東西就不怎麼點醬料了, 如果真的要點,我也會仔細看看瓶子裡有沒有東西,也會倒一點出來嗅看看有沒有異味。 我確實對一般店家沒有信心,這樣小心雖然不至於駛得萬年船,但至少可以減少食物中毒的機會。 至

都是疫苗的錯?
網myth碎碎念

都是疫苗的錯?

我原本是想直接分享原文的,但是想到fb的機制,如果我用page share別人的東西,曝光率可以低的比銀行定存利率還低10倍,所以我只好出此下策,截圖分享,原文鏈接在老地方。(我不認識那位作者,所以如果網友要tag他也很歡迎) 當然,就算是我寫的喵喵闢謠帖其實也沒有多少人想看了,原因就是第2點提到的原因(除非又釣到那群喵喵叫來洗板),但其實我只是想說說我看了這篇之後的感想,還有回答文中提出的2個反問: . . . 1,在【那些人】的認知中,國際上數以萬計的科學家是有可能被一兩個家族或財閥用錢控制的,會有這種結論,除了因為那些人的某個人體重要器官太簡單之外,還因為在那些人的眼中,錢可以收買任何人, 那些人根本就不知道什麼是科學家的【求知欲】,他們不知道求知欲是比食、色、財、權、名更難滿足的慾望。 真正的科學家,真正的求知欲,不是那種用錢就可以買得通的東西,【朝聞道,夕死可矣】那些人是不會理解的。 . . . 我也上過那些人的清算榜,也被他們群起而攻之過,但他們來來去去講我的也是我被收買, 還有 #餅乾致癌物 的分享,那些只看標題就留言的酸民也都是說我被餅乾廠收買, 但其

澄清事件
網myth碎碎念

澄清事件

其實這篇我不是很想寫的,因為基本很少人有興趣,內容又複雜,單單是在腦內構思要怎麼寫就已經花了我一個小時,寫完又花了我2個半小時, 但想到這個霉體報導的部分一定會被那些反苗苗瘋傳,然後中文霉體也很可能會瘋狂轉載,然後一定也會有人來問我,然後一定會有人想用那篇東西來打我的臉為我創造流量。所以我還是趁早寫一寫好了,等他們來了直接放link就好。 . . . 10月14號,波斯頓大學(BU)的團隊發表了一篇研究,主題是探討【Spike protein 在SARS-CoV-2 BA.1病毒中致病和抗原行為中所扮演的角色】, 原本,這又是一個枯燥的標題和沒人關心的研究, 但是作者們在preprint版本裡面提到了一段話:【Omicron S-carrying virus inflicts severe disease with a mortality rate of 80%】(攜帶了這個S蛋白的Omicron病毒會造成嚴重症狀,並把死亡率提高到了80%) 這一下就炸鍋了。 . . . 先是在社交網站(應該是tweeter)有大量討論,然後就是霉體開始跟進大肆報導(新聞的來源都是網友

食物中毒
網myth碎碎念

食物中毒

首先,我是對這個報導的真實性有所保留的,因為他沒有講太多的細節,所以也不能確定是不是真的就是【亞硝酸鹽中毒】, 不過內容上有可取的地方就是,事主的菜汁是放3天後拿出來喝,然後感覺身體不舒服,也確實,蔬菜中的豐富硝酸鹽會在【不當保存】的第2天以後開始大量生成亞硝酸鹽。 所以3天後造成亞硝酸鹽中毒確實是有可能的。 . . . 順帶一提,這樣的蔬菜汁,再過20多天後,亞硝酸鹽的量又會開始減少,之所以會有這個情況,是因為前兩天產生的還不多,20多天後則是亞硝酸鹽被蔬菜中的抗氧化物質【還原】(也就是抗氧化)了,所以減少。 再順帶一提,亞硝酸鹽中毒的症狀是【胸悶、呼吸困難、頭暈、頭痛等】, 但報導中沒有提到事主是什麼症狀,只是直接說她亞硝酸鹽中毒, 那麼我們可以用常理推測,她的蔬菜汁也有可能是因為沒有密封好,或是瓶子沒有洗乾淨,或是蔬菜沒有洗乾淨等,都有可能造成細菌滋生,造成食物中毒。 而我覺得【上面這些原因】造成食物中毒的可能性比亞硝酸鹽中毒【更大】。 . . .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 如果要打這種蔬菜汁來喝(雖然我本身不鼓勵,但不會強烈反對), 最好是【新鮮打新鮮喝】,